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6002发布日期:2023-07-15 16:3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转向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


背景技术:

1、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是安装在转向机壳体两端的起到缓冲转向机拉杆冲击载荷的缓冲机构。其设计要求在于:一、能承载转向机的拉杆在行程末端产生的冲击载荷;二、受到冲击载荷后不发生破环,不会有碎屑脱落,使转向机产生卡滞的风险,并且在受到冲击后产生的塑性变形仍能够满足转向机的行程公差的要求;三、受到冲击载荷后,阻尼环仍能保持在转向机壳体中的限位位置,不会发生从原有安装位置脱落从而发生转向机“卡死”等事故。

2、现有的阻尼环的设有一般有两种,一种如图1所示,采用了“三明治”的结构,两边为外侧金属环1和内侧金属环3的结构,中间夹层为橡胶2。外侧金属环1与壳体7相接触,内侧金属环3用于承载拉杆的冲击载荷,而中间的橡胶2会在受到冲击载荷后产生压缩变形,吸收能量。同时在橡胶2上设计有4个凸起2.1用于在转向机壳体中起到固定作用;另一种阻尼环采用了图2设计,采用了塑料环结构4的设计,在塑料环结构4的四周设计了三个凸起用于在转向机壳体中起到固定作用。拉杆的冲击载荷直接作用于阻尼环的端面。阻尼环会发生弹性或者塑性形变。其中塑性变形需要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同时阻尼环不应产生任何形式的破环。

3、第一种阻尼环的缺点在于:首先结构相对复杂,零件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三明治”结构的金属环和橡胶之间的连接为胶接,虽然可以通过提高粘合强度来保证连接可靠性,但是仍然有开胶的风险。第二种阻尼环的缺点在于:由于是仅由塑料材料构成,设计要求能承载冲击载荷,这就要求塑料材料的刚度不能太强否则容易产生材料的脆性脱落,但是同时要求塑料材料在冲击后的塑性变形满足转向机行程公差要求,这又要求材料的要有一定的刚性要求。因此,对于这种阻尼环的材料选型较困难。但是塑料阻尼环的优势在于由于是通过注塑成型,因此成本较低。

4、针对两种设计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塑料结构和橡胶结构组合的阻尼环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采用了塑料件和橡胶件,阻尼环能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而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和破环,提升了这种阻尼环在不同规格电子助力转向机的应用范围。

2、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包括塑料环、橡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环的截面为阶梯状结构,位于塑料环的后部卡箍连接橡胶环;位于橡胶环的外缘面及内、外两侧端面上均布设有若干第一凸起结构。

3、所述的第一凸起结构为矩形结构。

4、位于橡胶环的内缘面上设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的第二凸起结构为环状结构。

5、所述的塑料环前部外缘面上均布设有4个第三凸起结构,第三凸起结构为矩形结构,位于第三凸起结构两侧的外缘面上分别设有凹槽。

6、位于塑料环后部的外缘面上设有与第二凸起结构相配合的环槽口。

7、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采用了塑料件和橡胶件,阻尼环能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而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和破环,提升了这种阻尼环在不同规格电子助力转向机的应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包括塑料环、橡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环(5)的截面为阶梯状结构,位于塑料环(5)的后部卡箍连接橡胶环(6);位于橡胶环(6)的外缘面及内、外两侧端面上均布设有若干第一凸起结构(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凸起结构(6.1)为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其特征在于:位于橡胶环(6)的内缘面上设有第二凸起结构(6.2),所述的第二凸起结构(6.2)为环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环(5)前部外缘面上均布设有4个第三凸起结构(5.3),第三凸起结构(5.3)为矩形结构,位于第三凸起结构(5.3)两侧的外缘面上分别设有凹槽(5.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其特征在于:位于塑料环(5)后部的外缘面上设有与第二凸起结构(6.2)相配合的环槽口(5.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包括塑料环、橡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环的截面为阶梯状结构,位于塑料环的后部卡箍连接橡胶环;位于橡胶环的外缘面及内、外两侧端面上均布设有若干第一凸起结构。同现有技术相比,提供一种电子助力转向机的阻尼环,采用了塑料件和橡胶件,阻尼环能承受更大的冲击载荷而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和破环,提升了这种阻尼环在不同规格电子助力转向机的应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凌维安,施必远,黄超,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