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2695发布日期:2024-02-20 20:37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部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1、承载式车身结构的下车身总成,一般分为前机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通过相关零件组合成连接结构,并利用点焊、螺栓、自冲铆接和热融流钻等方式进行连接。

2、现有技术中每个车型的钣金零件基本上是专车专用,当需要对轴距进行拓展时,需要修改大量的零件才能实现,零件通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影响开发周期。

3、目前一体化车身是车身制造的前沿且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一体化车身集成度高,精度高,并能有效地提高车身制造效率。然而,对于一体铸造的铝合金前/后地板总成,其一体化模具成本为千万级,当需要车型拓展时,只能全部重新开发,零件通用化程度低,模具开发成本极高,并且非常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车身轴距调节不便,零件通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2、一种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包括前地板总成、轴距调节总成和后地板总成;所述轴距调节总成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搭接位和第二搭接位;所述前地板总成搭接在所述第一搭接位上,所述前地板总成的后边缘与所述第一搭接位之间形成第一搭接边;所述后地板总成搭接在所述第二搭接位上,所述后地板总成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二搭接位之间形成第二搭接边;调节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二搭接边之间的距离,实现车身轴距的调节。

3、优选地,所述轴距调节总成包括中间横梁和从所述中间横梁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搭接位,所述第一搭接位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搭接位设置在所述中间横梁上。

4、优选地,所述轴距调节总成还包括从所述中间横梁两端沿纵向方向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板,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沿横向方向向内延伸出的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所述前地板总成与所述第一搭接板搭接;所述后地板总成与所述第二搭接板搭接。

5、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的连接板主体、从所述连接板主体的一侧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的第三搭接板、从所述第三搭接板的一侧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四搭接板;所述连接板主体上设有所述第一搭接板和所述第二搭接板;所述连接板主体、所述第三搭接板和所述第四搭接板之间形成搭接面,所述搭接面与所述前地板总成搭接。

6、优选地,所述前地板总成包括前地板框架、前地板、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所述前地板框架包括两个第一纵梁和至少一个第一横梁,每一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纵梁相连;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前地板框架相连;从所述前地板的一侧沿纵向方向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搭接在所述第一搭接位上;从每一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沿横向方向向内延伸出所述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搭接板搭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和所述中间横梁上均设有检测孔,用于检测轴距调节临界值。

8、优选地,所述第一纵梁包括上纵梁部、从所述上纵梁部的底面沿竖向方向延伸出的下纵梁部;从所述上纵梁部的一侧沿横向方向向内延伸出所述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上纵梁部的底面平齐;所述第一纵梁还包括从所述上纵梁部的顶部沿竖向方向延伸出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表面、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纵梁部的外侧面配合,形成搭接滑道;所述搭接面与所述搭接滑道匹配,所述搭接面沿所述搭接滑道轴向方向移动。

9、优选地,所述上纵梁部内设有至少一个横向加强筋和至少一个纵向加强筋;每一所述横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纵梁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相连;每一所述纵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纵梁部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相连。

10、优选地,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框架、后地板和第五连接板;所述后地板框架包括两个第二纵梁和至少一个第二横梁,每一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纵梁相连;所述后地板与所述后地板框架相连,所述后地板与所述中间横梁相接;从所述后地板的两侧边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搭接板搭接。

11、一种汽车,包括所述车身轴距调节结构。

12、本实用新型,轴距调节总成在车辆上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前地板总成与后地板总成分别搭接在轴距调节总成上沿纵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搭接位和第二搭接位上;前地板总成的后边缘与第一搭接位之间形成第一搭接边,后地板总成的前边缘与第二搭接位之间形成第二搭接边;通过改变前地板总成的后边缘与第一搭接位的搭接位置,和/或,改变后地板总成的前边缘与第二搭接位的搭接位置,调控第一搭接边与第二搭接边之间的距离,以实现车身轴距的调节。

13、一般车型在对轴距进行拓展时,下车身总成通常需要修改大量零件才能实现,零件通用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同时影响开发周期,特别是在车身“一体化”、“大压铸”的趋势下,其一体化模具成本极高,开发周期长,影响新车型的开发。本示例中,前地板总成、轴距调节总成和后地板总成三者之间通过点焊、螺栓、自冲铆接和热融流钻等方式进行连接。在不更改前地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自身结构的前提下,仅改变与轴距调节总成的搭接位置,即可实现车型轴距的无级变化,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维修方便;最大限度提高零件共用率,降低开发成本,节省开发周期,经济价值高,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地板总成、轴距调节总成和、后地板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距调节总成还包括从所述中间横梁一侧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搭接位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搭接位设置在所述中间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距调节总成还包括从所述中间横梁两端沿纵向方向延伸出的第二连接板,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沿横向方向向内延伸出的第一搭接板和第二搭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的连接板主体、从所述连接板主体的一侧沿横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的第三搭接板、从所述第三搭接板的一侧沿竖向方向延伸的第四搭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总成还包括前地板框架和第四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包括上纵梁部、从所述上纵梁部的底面沿竖向方向延伸出的下纵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梁部内设有至少一个横向加强筋和至少一个纵向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总成包括后地板框架、后地板和第五连接板;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车身轴距调节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及汽车,该车身轴距调节结构包括前地板总成、轴距调节总成和后地板总成;所述轴距调节总成包括沿纵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搭接位和第二搭接位;所述前地板总成搭接在所述第一搭接位上,所述前地板总成的后边缘与所述第一搭接位之间形成第一搭接边;所述后地板总成搭接在所述第二搭接位上,所述后地板总成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二搭接位之间形成第二搭接边;调节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二搭接边之间的距离,实现车身轴距的调节。本技术中,在不更改前地板总成和后地板总成自身结构的前提下,仅改变与轴距调节总成的搭接位置,即可实现车型轴距的无级变化,最大限度提高零件共用率,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潘汉钦,杨武,唐志坚,杨金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