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4868发布日期:2023-08-25 02:3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前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


背景技术:

1、前叉即小型车辆如电动自行车前车轮上的车架主体,一般将前灯安装于前叉主管之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因前叉主管上可安装的前灯较小,前灯可照射的范围较小,前方道路在夜晚可视范围较小,不利于行车安全。

2、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包括前叉主管,所述前叉主管的前端安装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壳,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侧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半球壳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灯板,所述灯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前叉主管上设有螺栓孔和卡槽,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后侧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前叉主管上的卡槽卡合。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体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反光板,所述外壳体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凸镜,所述凸镜的后侧设有控制器和辅助散热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蜗杆与外壳体转动,所述蜗轮与转动块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固定块与半球壳固定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外壳体、半球壳、灯板、蜗杆、蜗轮、电动伸缩杆等,本装置使用时通过打开伺服马达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转动后使得转动块和半球壳同步转动,进而使得灯板可以上下旋转调节,通过打开电动伸缩杆可以推动第一固定块运动,进而带动灯板水平旋转,通过本套装置可以使得灯光照射范围可以调节,可以解决小型车辆如电动自行车的照射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包括前叉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主管(1)的前端安装有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的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块(6),所述转动块(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壳(7),所述外壳体(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伺服马达(9),所述伺服马达(9)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的外侧啮合连接有蜗轮(11),所述半球壳(7)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灯板(8),所述灯板(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2),所述第一固定块(1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3),所述电动伸缩杆(13)的另一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主管(1)上设有螺栓孔和卡槽,所述外壳体(2)的上端后侧安装有卡块(15),所述卡块(15)与前叉主管(1)上的卡槽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反光板(3),所述外壳体(2)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凸镜(4),所述凸镜(4)的后侧设有控制器和辅助散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0)与外壳体(2)转动,所述蜗轮(11)与转动块(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块(14)与半球壳(7)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于车辆前叉主管上的前灯,包括前叉主管,所述前叉主管的前端安装有外壳体,所述转动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半球壳,所述伺服马达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侧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灯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本装置使用时通过打开伺服马达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转动后使得转动块和半球壳同步转动,进而使得灯板可以上下旋转调节,通过打开电动伸缩杆可以推动第一固定块运动,进而带动灯板水平旋转,通过本套装置可以使得灯光照射范围可以调节,可以解决小型车辆如电动自行车的照射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由迎春,王宏刚,于耀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长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