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定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7298发布日期:2023-09-23 21:23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定机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安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定机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传统的可拆卸配合的车身与底盘连接往往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存在安装工艺复杂,拆解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和拆卸工艺便捷的锁定机构和车辆。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夹持件和弹性组件;第一夹持件包括卡合部、止挡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在卡合部和止挡部之间;卡合部可被卡合或释放;弹性组件一端与止挡部配合,另一端与卡合部形成夹持空间。

3、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锁定机构的卡合部的设置,使得卡合部被车辆的车身和底盘二者中的一者卡合时,卡合部与弹性组件形成的夹持空间能夹持车身和底盘,以保证车辆的可靠性。也即,通过锁定机构能实现车身和底盘的快速装配,能提高车辆的安装和拆卸效率;另一方面,形成夹持空间的局部结构为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设置使得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能适应不同尺寸的车身和底盘,也便于夹持、固定和拆卸作业的进行,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连接部外,且一端与止挡部连接或抵接,另一端向卡合部延伸,以与卡合部形成夹持空间。

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夹持空间的尺寸可调,能适应不同尺寸的车身和底盘,也便于夹持、固定和拆卸作业的进行,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6、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止挡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连接,第二夹持件可运动地设置于连接部,且与卡合部形成夹持空间。

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夹持件的设置,不仅能稳固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第二夹持件和卡合部形成的夹持空间能稳定地夹持车身和底盘,以提高车辆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和可靠性,还能提高夹持空间与车身或底盘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车身和底盘配合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连接部外,和/或,第二夹持件套设于连接部外。

9、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弹性件套设在连接部外,能提高第一弹性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能提高夹持空间夹持车身和底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理,将第二夹持件套设在连接部外,也能提高第二夹持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能提高夹持空间夹持车身和底盘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和连接部二者中的一者上开设有滑槽,第二夹持件和连接部二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滑动部,滑动部与滑槽插接配合,且滑动部能沿滑槽滑动。

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滑动部和滑槽的配合,一方面能提高第二夹持件相对连接部运动的顺畅性、平稳性和可靠性,以能提高车身和底盘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能提高第二夹持件自身的稳定性,以进一步提高车身和底盘配合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止挡部的第一端设置于连接部的一端的边缘,止挡部的第二端沿与连接部的轴线呈夹角的方向远离连接部;或者,止挡部与连接部同轴线连接设置,且以垂直于连接部的轴线的平面为投影面,以连接部的轴线方向为投影方向,连接部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止挡部在投影面上投影的范围内。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止挡部既可以相对连接部偏心设置,也可以与连接部同轴线设置,无论止挡部如何设置,止挡部均能与车身和底盘二者中一者的壁面配合,以稳固连接后的车身和底盘,从而充分提高车辆的安装和拆卸效率,保证车辆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的第一端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的边缘,卡合部的第二端沿与连接部的轴线呈夹角的方向远离连接部,且卡合部靠近连接部的端面用于被卡合;或者,卡合部与连接部同轴线连接设置,且以垂直于连接部的轴线的平面为投影面,以连接部的轴线方向为投影方向,连接部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卡合部在投影面上投影的范围内,且卡合部靠近连接部的端面用于被卡合。

15、上述技术方案中,卡合部既可以相对连接部偏心设置,也可以与连接部同轴线设置,无论卡合部如何设置,卡合部均能与车身和底盘二者中一者的壁面配合,以稳固连接后的车身和底盘,从而充分提高车辆的安装和拆卸效率,保证车辆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具有凹槽,凹槽用于被卡合。设置凹槽用于被卡合既能保证卡合后的稳定性,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又便于在卡合的时候定位和限位,能进一步提高车身和底盘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绕卡合部的周向环设;和/或,卡合部具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卡合部的轴线方向呈夹角设置,导向斜面用于引导凹槽被卡合。

18、上述技术方案中,凹槽绕卡合部的周向环设能提高卡合面积,以保证卡合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车身和底盘配合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导向斜面的设置,便于卡合部被卡合,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1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承载部件、第二承载部件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锁定机构;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连接时,夹持空间夹持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

20、上述技术方案中,可通过锁定机构夹持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以使得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二者中一者为车身,另一者为底盘时,能实现车身和底盘的快拆和安装,能提高车辆的安装和拆卸效率。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连接时,连接部连接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通过这样设置,使得车身和底盘二者的连接更可靠和稳定,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件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承载部件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在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连接时,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同轴且连通设置,连接部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卡合部与第一承载部件配合,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承载部件配合,夹持空间夹持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

2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部穿设在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再通过夹持空间夹持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能提高第一承载部件和第二承载部件配合的紧密性和可靠性,能充分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件上设置有卡接件;卡合部与卡接件卡接。通过在第一承载部件上设置能与卡合部配合的卡接件,能便于卡合部与车身或底盘配合,能进一步提高车身和底盘配合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的第一端设置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的边缘,卡合部的第二端沿与连接部的轴线呈夹角的方向远离连接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与卡合部和连接部形状相适配;

26、卡合部可绕连接部的轴线转动;卡接件设置在第一承载部件背离第二承载部件的表面,卡接件在沿围绕连接部的轴线的周向方向上与第一安装孔错开设置。

27、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将卡接件设置在第一承载部件背离第二承载部件的表面,既能节约成本,又能节省空间,还使得底盘与车身配合后更紧密和可靠,能进一步地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卡合部能绕连接部的轴线转动,使得卡合部与卡接件的配合合分离可通过转动一定角度来实现,能进一步地提高底盘与车身配合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承载部件背离第二承载部件的表面的限位槽,限位槽与卡合部的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限位槽,能便于卡接件与卡合部卡接,且能保证二者卡接配合后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能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具有凹槽,卡接件的部分能伸入凹槽,以与卡合部卡接。通过卡接件伸入凹槽内与卡合部卡接既能使二者配合更紧密和可靠,还能节省空间,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凹槽的设置还便于定位,能进一步提高底盘和车身配合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接件具有腔室,腔室具有开口,且腔室内设置有可活动的卡持块;腔室在开口处设有引导斜面,沿卡合部进入腔室的方向,引导斜面距离连接部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加;卡合部穿过开口进入腔室,卡持块沿引导斜面运动伸入凹槽,以与卡合部卡接。一方面,通过腔室的设置,能保护和稳定卡持块,以能保证卡接件和卡合部配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开口处的引导斜面,使得卡持块能实现与凹槽的卡接和分离,能进一步保证卡接件和卡合部配合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另外,卡合部穿过开口伸入腔室与卡持块配合,可减少卡合部的外露,减少卡合部的损坏,延长卡合部的使用寿命,以节约车辆的安装成本。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持块包括多个卡持部,多个卡持部呈环状间隔设置于腔室内,且共同形成与开口连通的通孔;卡合部穿过开口伸入通孔,多个卡持部分别与凹槽的周向卡接。

32、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持块通过多个卡持部的设置,能与凹槽的周向卡接,周向卡接的卡接面积大,卡接后车身与底盘配合更稳定与可靠,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3、在一些实施例中,腔室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腔室的腔壁配合,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卡持块配合,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使所述卡持块沿引导斜面靠近开口。一方面,通过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卡持块能在腔室内运动,从而便于与卡合部配合或分离,能提高车身和底盘配合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第二弹性件的设置能提供缓冲功能,减少卡合部在伸入过程中损坏卡接件的几率,从而保证锁定机构的使用寿命。

34、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机构还包括解锁件,解锁件用于使卡持块能沿引导斜面运动,以使卡持块与凹槽分离,以使卡接件与卡合部解除卡接。通过解锁件的设置可便于调节卡接件与卡合部的配合状态,可更便捷地实现车身和底盘的安装或拆卸,能提高安装或拆卸效率。

35、在一些实施例中,解锁件为磁铁,卡持块为磁性件,解锁件设置于腔室外,且位于第二弹性件背离卡持块的一侧,用于与卡持块磁性配合,以使卡持块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沿引导斜面运动并与凹槽分离;

36、或者,

37、解锁件为磁铁,腔室内还设置有磁性安装件,磁性安装件的一侧与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磁性安装件的另一侧与卡持块连接;解锁件设置于腔室外,且位于第二弹性件背离磁性安装件的一侧,用于与磁性安装件磁性配合,以使磁性安装件带动卡持块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沿引导斜面运动,并使卡持块能与凹槽分离。

3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卡持块设置为磁性件,或者在腔室内设置磁性件利于在解锁件的作用下调节实现卡接件与卡合部的分离,能提高车身和底盘的装配或拆卸的效率。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斜面为锥面,卡持部为球形。通过将引导斜面设置为锥面,将卡持部设置为球形,可便于卡持部在引导斜面的引导下与凹槽配合或分离,能提高底盘和车身的配合与拆卸的效率。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为沿卡合部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通过环形凹槽的设置,能增大卡持件和卡合部周向卡接的卡接面积,卡接后车身与底盘配合更稳定与可靠,能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1、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机构还包括解锁件,解锁件用于使卡接件与凹槽分离,以使卡接件与卡合部解除卡接。通过解锁件的设置可便于调节卡接件与卡合部的配合状态,可更便捷地实现车身和底盘的安装或拆卸,能提高安装或拆卸效率。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件为车辆的车身或底盘中的一者,第二承载部件为车辆的车身或底盘中的另一者;或者,第一承载部件为车辆的车身或电池包中的一者,第二承载部件为车辆的车身或电池包中的另一者。锁定机构可实现车身与底盘的快速卡接配合或分离,且既可以直接连接车身和底盘,也可以连接车身和集成于底盘上的电池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