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87098发布日期:2024-01-06 23:0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代步工具的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然而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会受到空气带来的升力,因此人们经常会采用在汽车尾部安装一个扰流板来阻挡从车顶冲下来的气流并将其转换成向下压的作用力,降低汽车尾部由于高速行驶带来的升力,扰流板的主要作用是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就容易导致车辆过度转向、后轮抓地力减小以及高速稳定性变差。

2、在申请专利时经检索发现专利号为cn202021821086.1的中国专利:一种汽车扰流板,包括扰流板本体,所述扰流板本体的上表面对称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一侧设置有开设在扰流板本体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下端配合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扰流板本体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侧板,但是其升降机构复杂,维护操作难度高,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解决了结构复杂和维护难度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上述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包括扰流板本体和车体后盖,所述扰流板本体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且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扰流板本体上表面设有导流槽,位于所述导流槽一侧的扰流板本体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下端配合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车体后盖内,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本体,且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底座上侧两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且上端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上侧固定连接车体后盖内顶部,所述升降板两端固定连接导向块一侧,所述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端固定连接升降板下侧。

3、所述升降装置位于车体后盖内,且车体后盖上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大小与扰流板本体相适配。

4、所述电动推杆位于两个导向杆中间位置。

5、所述扰流板本体呈拱形,且上表面设置有一层镀锌层。

6、所述橡胶垫与车体后盖内的限位块接触。

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动推杆推动升降板,升降板在两侧导向杆和导向块的带动下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对扰流板本体高度的调节,更好地降低汽车尾部的升力,较之前相比,结构简单,便于后期维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扰流板本体(1)和车体后盖(6),所述扰流板本体(1)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2),且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8),所述扰流板本体(1)上表面设有导流槽(4),位于所述导流槽(4)一侧的扰流板本体(1)上设有固定孔(5),所述固定孔(5)的下端配合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支撑杆(31)和底座(35),所述底座(35)固定连接车体后盖(6)内,所述支撑杆(31)上端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本体(1),且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32),所述底座(35)上侧两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杆(34),所述导向杆(34)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33),且上端固定连接有垫块(36),所述垫块(36)上侧固定连接车体后盖(6)内顶部,所述升降板(32)两端固定连接导向块(33)一侧,所述底座(35)上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37),所述电动推杆(37)上端固定连接升降板(32)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3)位于车体后盖(6)内,且车体后盖(6)上表面设有开口(7),所述开口(7)大小与扰流板本体(1)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37)位于两个导向杆(34)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本体(1)呈拱形,且上表面设置有一层镀锌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8)与车体后盖(6)内的限位块(9)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扰流板结构,其包括:扰流板本体和车体后盖,扰流板本体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扰流板本体上表面设有导流槽,位于导流槽一侧的扰流板本体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下端配合固定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底座,底座固定连接车体后盖内,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本体,且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底座上侧两端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导向块,且上端固定连接有垫块,垫块上侧固定连接车体后盖内顶部,升降板两端固定连接导向块一侧,底座上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上端固定连接升降板下侧。通过上述结构,实现对扰流板本体高度的调节,更好地降低汽车尾部的升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贵,张晓,潘晓军,吴晓刚,周旭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名旭模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