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车的车轮自动打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7085发布日期:2023-09-20 18:1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李车的车轮自动打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行李车,特别涉及一种行李车的车轮自动打开结构。


背景技术:

1、行李箱是一种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通常是放置旅途所需要的衣物或个人护理用品等,有的人出门在外,行李箱内放置的物品较多,导致行李箱过重而难以推动,尤其是在火车站或者机场内,较长的行李箱移动距离,让力气较小者苦不堪言,为此很多机场和火车站推出了行李车租借,通过将行李箱放置在行李车上并推动至预定位置,使行人省时又省力。

2、现有公告号为cn2075359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推车,包括主体支撑架、设于该主体支撑架底端并垂直向前方延伸的叉板、设于该主体支撑架后方近底端的两个小车轮,和设于支撑架后方近底端,分别位于两个小车轮上方的两个大车轮;所述的主体支撑架包括两根竖杆和连接于两根竖杆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并向后弯曲的支撑杆,所述的竖杆末端向后延伸弯曲形成把手。

3、但上述的手推车存在以下缺点:该手推车的两个大车轮是铰接在支撑架上的,两个大车轮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无法调节;由于两个大车轮之间的间距越大,该手推车的推动越稳定,但是该间距越大会导致手推车的宽度增大,导致运输成本及储存空间的增加,因此手推车的宽度不会做的过宽,这势必会导致手推车推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下降,为此,现在亟待研发一种收纳占用空间小且运行稳定的手推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车的车轮自动打开结构,具有滚轮可自动打开、方便收纳、减小收纳空间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行李车的车轮自动打开结构,包括有承重主体,所述承重主体转动连接有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设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远离所述旋转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承重主体与所述伸缩管之间设有传动机构,当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时,所述伸缩管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从所述贯穿孔向外伸出,并带动所述滚轮远离所述旋转支架。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向使用状态翻转过程中,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伸缩管从旋转支架的贯穿孔向外伸出,同时带动伸缩管端部的滚轮相对远离旋转支架,实现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时滚轮自动打开的目的,当本实用新型使用结束后,通过将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收纳状态,然后按压滚轮带动伸缩管缩回至贯穿孔内部,实现滚轮的收纳,缩短收纳状态时伸缩管伸出占用的宽度,从而降低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时的空间占用,具有滚轮可自动打开、方便收纳、减小收纳空间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管包括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且所述贯穿孔两端活动穿设有所述第一伸缩管和所述第二伸缩管,当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从所述贯穿孔两端向外伸出,并带动两侧滚轮相对远离。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时,两侧的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相对旋转支架从贯穿孔两侧向外伸出,实现两侧滚轮的相对远离,双侧的滚轮设置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的两侧滚轮之间的间距宽度,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运行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承重主体两侧设有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线部的侧壁,所述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伸缩管或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绕线部的侧壁,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伸缩管;当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带动对应所述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从所述贯穿孔两端向外伸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绕线部收卷第一拉绳,第一拉绳另一端拉动第一伸缩管从贯穿孔一端伸出,同时第二绕线部收卷第二拉绳,第二拉绳另一端拉动第二伸缩管从贯穿孔另一端伸出,从而实现两侧滚轮的自动打开。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支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收纳杆,所述第一拉绳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拉绳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收纳杆轴向开设有所述贯穿孔。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拉绳或第二拉绳靠近所述旋转支架的一端与对应所述第一绕线部或第二绕线部绕线配合,所述第一拉绳或第二拉绳远离所述旋转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之间的对应所述第一伸缩管或第二伸缩管的侧壁,当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绕线部或第二绕线部收卷对应所述第一拉绳或第二拉绳,并拉动所述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从所述收纳杆的贯穿孔两侧向外伸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拉绳、第二拉绳靠近旋转支架的一端缠绕于对应的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侧壁进行收卷,同时带动第一拉绳、第二拉绳远离旋转支架的一端拉动第一伸缩管或第二伸缩管从贯穿孔两侧向外伸出。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收纳杆、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收纳杆之间分别通过三通管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管的加装固定方式可以实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收纳杆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便旋转支架的拆卸运输,同时方便后续的零部件更换。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杆的贯穿孔内壁设有滑轨,所述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侧壁固设有滑移套,所述滑移套对应所述滑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滑移配合且相互止转;所述收纳杆两端固设有限位套,所述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穿设于对应的限位套内,且滑移套与限位套止挡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与滑移套的滑槽配合,使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在收纳杆的贯穿孔中滑移时不会发生相对转动,防止由于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的转动造成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的打搅,导致传动机构的无法实现传动;限位套可以防止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从贯穿孔两端向外过度伸出导致脱离的情况发生。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伸缩管伸缩套设于第一伸缩管外。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缩回至贯穿孔内时,第一伸缩管一端插入第二伸缩管内,可以提高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收纳时的同心度,同时还能使第一伸缩管外壁与第二伸缩管内壁之间摩擦配合,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止收纳状态的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由于晃动导致自动伸出贯穿孔的情况发生。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外套设有耐磨皮套,所述耐磨皮套固定连接于旋转支架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皮套的加设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拉绳、第二拉绳长时间滑移使用后造成旋转支架的损坏,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支架上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杆,当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转动至打开状态时,所述承重主体与所述支撑杆止挡支撑配合。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承重主体上转动连接旋转支架,旋转支架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收纳杆,收纳杆贯穿开设贯穿孔,贯穿孔两端插设有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远离旋转之间的一端转动连接滚轮,承重主体与第一伸缩管、承重主体与第二伸缩管之间设有传动机构,传动结构包括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承重主体两侧设有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第一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绕线部的侧壁,第一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伸缩管;第二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绕线部的侧壁,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伸缩管;当旋转支架相对承重主体从收纳状态翻转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带动对应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从贯穿孔两端向外伸出,同时带动两侧滚轮相对远离打开,具有滚轮可自动打开、易操作、方便收纳、减小收纳空间、延长使用寿命、方便实用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