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8231发布日期:2024-01-16 11:1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涉及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对于电动车后轮的减震,一般采用减震器实现,其一般通过将一端与车架的主架体进行铰接,另一端与摆臂进行铰接,以此实现在行车过程中通过减震器的弹性缓冲降低驾驶员的颠簸感。

2、在用户更换轮径更大或更小的轮胎时,为保证后续安装的坐垫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即避免坐垫过于向上倾斜或过于向下倾斜,对此一般需要拆卸并更换尺寸更为合适的减震器,拆装更换十分不便、更换成本也更为高昂,同时也造成悬挂系统的适配性过于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后悬挂结构的适配性。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电动车包括主架体,后悬挂结构包括铰接在主架体后端底部的摆臂与两个减震器,且摆臂上固设有两个铰接座,其特征在于,铰接座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且各安装孔沿铰接座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减震器的上端与主架体后端的顶部相铰接,减震器下端通过紧固件与其中一个安装孔相铰接。

3、本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通过在铰接座上设置至少两个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位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使得减震器的上端与主架体的后端的顶部铰接,并通过紧固件将减震器的下端与铰接座上的其中一个安装孔进行铰接,以此确保减震器下端的安装稳定,在此前提下,用户在针对自身需求更换轮径不同的轮胎时,能够对应的挑选位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作为减震器下端的安装位置,以此确保车架后端在安装不同轮径的轮胎后其后端不会过度向上或向下倾斜,进而确保后续安装的坐垫能够始终保持在原有的安装位置,无需用于更换型号尺寸不同的减震器,从而提高后悬挂的适配性,进而提高悬挂系统的拆装便捷性的同时降低更换成本。

4、在上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中,铰接座包括呈长条状的底板与一体成型于底板两侧的侧板,两块侧板与底板之间合围形成呈长条状的容纳槽,减震器的下端具有轴套,轴套嵌设于容纳槽内且两侧均与侧板相贴合。

5、通过底板与两块侧板合围形成呈长条状的容纳槽,在对减震器进行装配时,减震器下端的轴套能够嵌设在容纳槽内并使轴套的两侧与侧板的内壁贴合,由此确保减震器下端在与定位状态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便于后续安装步骤实施,同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两块侧板能够对轴套进行有效定位,避免减震器下端发生窜动,保证车轮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

6、在上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中,每块侧板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且开设于各侧板上的安装孔一一相对设置。

7、各安装孔具体开设于两块侧板上且一一相对设置,从而确保在减震器下端位置调整好后与轴套的孔同轴,紧固件能够依次穿过各个孔使得减震器的下端与铰接座完成铰接,装配更加方便,避免不必要的干涉现象发生。

8、在上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中,各铰接座外侧板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预留孔,且各铰接座内侧板面上开设有让位缺口。

9、在各铰接座外侧板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若干预留孔,由此为后续需要安装的配件提供安装位置,同时在内侧板面上开设有让位缺口,以避免该侧板与后续安装的车轮总成发生干涉。

10、在上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中,底板的底面与摆臂抵靠并焊接固定。

11、底板具体通过底面与摆臂进行抵靠,并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由此确保铰接座的安装牢固性,进而确保减震器的连接稳定。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具备以下优点:

13、通过容纳槽对减震器下端的轴套进行预定位,在针对不同轮径的轮胎进行安装时,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位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供减震器的下端进行铰接,保证车架不会发生过度倾斜,无需用户更换尺寸不同的减震器,有效保证后悬挂结构的适配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电动车包括主架体(1),后悬挂结构包括铰接在主架体(1)后端底部的摆臂(2)与两个减震器(3),且摆臂(2)上固设有两个铰接座(4),其特征在于,铰接座(4)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42),且各安装孔沿铰接座(4)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减震器(3)的上端与主架体(1)后端的顶部相铰接,减震器(3)下端通过紧固件与其中一个安装孔(42)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铰接座(4)包括呈长条状的底板(43)与一体成型于底板(43)两侧的侧板(44),两块侧板(44)与底板(43)之间合围形成呈长条状的容纳槽(41),减震器(3)的下端具有轴套(31),轴套(31)嵌设于容纳槽(41)内且两侧均与侧板(44)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侧板(4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孔(42),且开设于各侧板(44)上的安装孔(42)一一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各铰接座(4)外侧板面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预留孔(441),且各铰接座(4)内侧板面上开设有让位缺口(442)。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底板(43)的底面与摆臂(2)抵靠并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提高后悬挂结构的适配性的问题。本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中,电动车包括主架体,后悬挂结构包括铰接在主架体后端底部的摆臂与两个减震器,且摆臂上固设有两个铰接座,铰接座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且各安装孔沿铰接座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减震器的上端与主架体后端的顶部相铰接,减震器下端通过紧固件与其中一个安装孔相铰接。本电动车的后悬挂结构能够确保与不同型号车架的适配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仙,吴述芹,陆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