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连接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3529发布日期:2024-01-26 22:5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机舱连接杆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舱连接杆总成。


背景技术:

1、机舱连接杆组件作为连接左、右塔包和前围的加强件,将前围和左右塔包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和扭转模态;流水槽和机舱连接杆组件对车身的弯扭刚度和弯扭模态的贡献相当,但机舱连接杆组件重量更轻、占用的机舱空间更小,有利于轻量化和机舱零部件的布置。

2、传统的机舱连接杆要么八字梁和横梁是分开的,要么是八字梁和横梁焊接在一起,但与塔包的连接均在同一直线上,对车身的弯扭刚度和弯扭模态贡献不大。

3、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机舱连接杆总成,能够提高机舱连接杆在车辆预设位置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车身的弯扭刚度和弯扭模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机舱连接杆总成,能够提高机舱连接杆在车辆预设位置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车身的弯扭刚度和弯扭模态。

2、本实用新型的机舱连接杆总成,包括机舱支撑杆和机舱连接杆,所述机舱支撑杆包括呈“八”字形布置的左撑杆和右撑杆,所述机舱支撑杆还包括连接撑杆,所述连接撑杆与横向平行的将“八”字形的窄口封闭,所述机舱连接杆与横向平行的将“八”字形的阔口封闭;

3、所述左撑杆具有左塔包安装位ⅰ,所述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左端具有左塔包安装位ⅱ,还包括位于左撑杆上或机舱连接杆上的左塔包安装位ⅲ,所述左塔包安装位ⅰ、左塔包安装位ⅱ和左塔包安装位ⅲ的连线呈三角形;

4、所述右撑杆具有右塔包安装位ⅰ,所述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右端具有右塔包安装位ⅱ,还包括位于右撑杆上或机舱连接杆上的右塔包安装位ⅲ,所述右塔包安装位ⅰ、右塔包安装位ⅱ和右塔包安装位ⅲ的连线呈三角形;

5、所述左塔包安装位ⅰ、左塔包安装位ⅱ、左塔包安装位ⅲ、右塔包安装位ⅰ、右塔包安装位ⅱ和右塔包安装位ⅲ均为在对应位置开设的与高度方向平行的螺栓孔,每个螺栓孔内布置有套筒,以使得预装配零件通过螺栓在前述螺栓孔上装配时,能够提升装配节点的连接刚度,保证螺栓装配的可靠性,提升以螺栓装配的连接节点处的抗扭能力。

6、进一步,所述左撑杆的纵向前端和右撑杆的纵向前端通过连接撑杆连接,所述机舱连接杆连接在左撑杆纵向后端的前侧和右撑杆纵向后端的前侧,以使得所述左撑杆的纵向后端在纵向突出于机舱连接杆,所述右撑杆的纵向后端在纵向突出于机舱连接杆;

7、所述左塔包安装位ⅰ位于左撑杆的纵向后端,所述右塔包安装位ⅰ位于右撑杆的纵向后端。

8、进一步,所述左撑杆在横向靠近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左端,所述左撑杆连接在机舱连接杆横向左端的右侧,所述右撑杆在横向靠近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右端,所述右撑杆连接在机舱连接杆横向右端的左侧,以使得所述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左端在横向突出于左撑杆,所述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右端在横向突出于右撑杆;

9、所述左塔包安装位ⅱ和左塔包安装位ⅲ位于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左端,所述右塔包安装位ⅱ和右塔包安装位ⅲ位于机舱连接杆的横向右端。

10、进一步,所述左塔包安装位ⅱ和左塔包安装位ⅲ的连线平行于纵向,所述左塔包安装位ⅰ位于左塔包安装位ⅱ和左塔包安装位ⅲ连线的横向左侧,所述右塔包安装位ⅱ和右塔包安装位ⅲ的连线平行于纵向,所述右塔包安装位ⅰ位于右塔包安装位ⅱ和右塔包安装位ⅲ连线的横向右侧。

11、进一步,所述连接撑杆的高度高于机舱连接杆的高度,以使得所述左撑杆由后向前斜向上倾斜与连接撑杆的横向左端连接,所述右撑杆由后向前斜向上倾斜与连接撑杆的横向右端连接;使得机舱支撑杆和机舱连接杆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提升整体构造在高度方向的支撑高度,进一步保证高度方向的支撑强度和支撑稳定性。

12、进一步,所述左撑杆、右撑杆和连接撑杆一体成型制造形成机舱支撑杆,所述机舱连接杆包括位于机舱连接杆横向中部左侧的机舱连接杆左段和位于机舱连接杆横向中部右侧的机舱连接杆右段,所述机舱连接杆左段将左撑杆纵向后端与左撑杆纵向前端分隔的连接在左撑杆纵向中部的后侧,所述机舱连接杆右段将右撑杆纵向后端与右撑杆纵向前端分隔的连接在右撑杆纵向中部的后侧;所述机舱支撑杆和机舱连接杆均为断面呈矩形的管梁,提升抗扭能力。

13、进一步,还包括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所述左加强件具有在高度方向上由下至上凸出形成的左加强腔,所述右加强件具有在高度方向上由下至上凸出形成的右加强腔,进一步提升装配整体的结构可靠性和结构抗扭能力,所述左加强件的纵向前端连接至左撑杆和连接撑杆横向左端的连接处,所述左加强件的纵向后端连接在机舱连接杆横向中部的左侧,所述右加强件的纵向前端连接至右撑杆和连接撑杆横向右端的连接处,所述右加强件的纵向后端连接在机舱连接杆横向中部的右侧。

14、进一步,所述左加强件和右加强件均与纵向平行布置,所述左加强件的纵向前端连接在连接撑杆横向左端的顶面,所述左加强件的纵向后端连接在机舱连接杆横向中部左侧的顶面;所述右加强件的纵向前端连接在连接撑杆横向右端的顶面,所述右加强件的纵向后端连接在机舱连接杆横向中部右侧的顶面;

15、以使得左撑杆、右撑杆、连接撑杆和机舱连接杆所围成的梯形空间被分隔成位于梯形空间横向中部的一个矩形空间和分别对应位于矩形空间横向左端和矩形空间横向右端的两个三角形空间,提升左撑杆、右撑杆、连接撑杆和机舱连接杆连接形成整体的结构可靠性,提升抗扭能力。

16、进一步,所述左加强件具有左前支脚ⅰ、右前支脚ⅰ、左后支脚ⅰ和右后支脚ⅰ;所述左前支脚ⅰ位于左加强件纵向前端的横向左侧,所述左加强件通过左前支脚ⅰ与左撑杆连接,所述右前支脚ⅰ位于左加强件纵向前端的横向右侧,所述左加强件通过右前支脚ⅰ与连接撑杆连接,所述右前支脚ⅰ连接于连接撑杆横向中部的左侧,所述左前支脚ⅰ和右前支脚ⅰ在横向相对;所述左后支脚ⅰ位于左加强件纵向后端的横向左侧,所述右后支脚ⅰ位于左加强件纵向后端的横向右侧,所述左加强件通过左后支脚ⅰ和右后支脚ⅰ与机舱连接杆连接,所述左后支脚ⅰ和右后支脚ⅰ在横向相对;

17、所述右加强件具有左前支脚ⅱ、右前支脚ⅱ、左后支脚ⅱ和右后支脚ⅱ;所述左前支脚ⅱ位于右加强件纵向前端的横向左侧,所述右加强件通过左前支脚ⅱ与连接撑杆连接,所述左前支脚ⅱ连接于连接撑杆横向中部的右左侧,所述右前支脚ⅱ位于右加强件纵向前端的横向右侧,所述右加强件通过右前支脚ⅱ与右撑杆连接,所述左前支脚ⅱ和右前支脚ⅱ在横向相对;所述左后支脚ⅱ位于右加强件纵向后端的横向左侧,所述右后支脚ⅱ位于右加强件纵向后端的横向右侧,所述右加强件通过左后支脚ⅱ和右后支脚ⅰⅱ与机舱连接杆连接,所述左后支脚ⅱ和右后支脚ⅱ在横向相对。

18、进一步,还包括前端连接支架,所述前端连接支架用于将连接撑杆连接至车辆前围;所述前端连接支架的纵断面呈“z”形,所述“z”形包括平行布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z”形还包括将顶板和底板连接的中间板,所述中间板和底板通过下段过渡曲面连接,所述中间板和顶板的连接面通过上段过渡曲面连接,所述下段过渡曲面将连接撑杆底面和连接撑杆前端面的连接处覆盖,所述顶板的顶面和连接撑杆的顶面平齐,且下段过渡曲面呈与连接撑杆纵向前端底面适配的弧形,提升前端连接支架与连接撑杆接触装配的连接面,提升结构强度;所述前端连接支架的周缘具有补强翻边,使得前端连接支架的结构强度被提升;所述顶板上具有椭圆形的过孔,所述椭圆形的过孔为两个,该椭圆形的过孔用于控制连接撑杆连接至车辆前围的装配公差,提升装配精度。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机舱连接杆总成,机舱支撑杆包括呈“八”字形布置的左撑杆和右撑杆,所述机舱支撑杆还包括连接撑杆,所述连接撑杆与横向平行的将“八”字形的窄口封闭,所述机舱连接杆与横向平行的将“八”字形的阔口封闭;与横向平行布置的机舱连接杆和连接撑杆能够进一步保证整体构型的抗扭能力,本方案在车身上装配后,对车身的弯扭刚度和弯扭模态有较大的提升,且机舱连接杆总成重量更轻、占用的机舱空间更小,有利于轻量化和降本,同时为机舱零部件的布置留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间;左塔包安装位ⅰ、左塔包安装位ⅱ和左塔包安装位ⅲ的连线呈三角形;所述右塔包安装位ⅰ、右塔包安装位ⅱ和右塔包安装位ⅲ的连线呈三角形;三角形可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应为受力而发生错动,有效的提高了机舱连接杆总成对车身扭转的支撑刚度;所述左塔包安装位ⅰ、左塔包安装位ⅱ、左塔包安装位ⅲ、右塔包安装位ⅰ、右塔包安装位ⅱ和右塔包安装位ⅲ均为在对应位置开设的与高度方向平行的螺栓孔,每个螺栓孔内布置有套筒,保证在螺接时有足够的刚度,在一定的扭矩下管材不会发生形变,以使得预装配零件通过螺栓在前述螺栓孔上装配时,能够提升装配节点的连接刚度,保证螺栓装配的可靠性,提升以螺栓装配的连接节点处的抗扭能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