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40337发布日期:2024-02-07 12:01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锻造加工件转运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


背景技术:

1、目前,多数的机械零件都是通过锻造的方式加工成型,锻造加工具有改善锻件的内部组织、提高力学性能的有点,锻件毛坯经过锻造加工后,其组织、性能都得到改善和提高,锻造加工能消除金属铸锭内部的气孔、缩孔和树枝状晶等缺陷,并由于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可使粗大晶粒细化,得到致密的金属组织,从而提高锻件的力学性能。

2、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锻造过程中的加工件转运都是利用吊机进行转运,对于一些具有圆面或弧形面的加工件,吊机在转运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加工件的脱落,操作人员容易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操作人员在锻造中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包括车体、轮子、升降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车体上开有安装腔,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升降机构用来放置锻造加工件和带动锻造加工件升降,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上料机构用来将锻造加工件转运至所述升降机构上。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锻造加工件的转运时,上料机构先将锻造加工件转运到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带动锻造加工件下降到安装腔中,再用小车进行运输,提高了操作人员在锻造中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5、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执行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执行组件包括置物台、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包括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置物台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置物台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并向着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内壁上,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杆滑移,所述第二转动杆滑移带动所述置物台升降。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组件带动升降架在安装腔内升降,进而带动置物台在安装腔内升降,当进行锻造加工件的转运时,置物台上升到与锻造台平齐,进而实现了锻造加工件平稳的放置到置物台上的效果,降低了锻造加工件因装载过程中的碰磕所造成的形状出现变化的概率。

7、可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杆上,所述第一齿轮键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安装腔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置物台的升降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进而带动第一电机移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动杆运动,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一转动杆运动,进而带动置物台升降,置物台带动锻造加工件升降,进而实现自动升降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两个挡板、转动轴、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驱动组件和刮板,两个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置物台上,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挡板相互远离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线与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轴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刮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轴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轴滑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锻造加工件的转运时,先将小车推到锻造台的边缘,启动第一电机将置物台升高至与锻造台平齐的位置,手动转动转动轴将转动轴转离置物台,此时伸缩组件根据锻造加工件的尺寸调节第二连接轴,驱动组件启动让第二连接轴滑出第一连接轴,再将转动轴转动到贴紧置物台,此时刮板位于锻造加工件远离置物台的一端,动力组件带动第二连接轴运动,使得第二连接轴滑向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带动刮板滑移,刮板将锻造加工件转运至置物台上,进而实现了将锻造加工件由锻造台到置物台的转运。

11、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挡板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电机的设置为转动轴的转动提供了动力,进而实现了转动轴的自动转动,减少了人工操作。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沿长度方向开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连接轴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槽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带动第二连接轴滑移,第二连接轴在第三滑槽中滑移,进而简单便利地实现了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的滑动连接。

15、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二齿轮键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启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齿条运动,第二齿条带动第二连接轴滑出第一连接轴,进而实现第二连接轴自动滑动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气缸和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侧壁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尺寸较大的锻造加工件进行转运时,启动气缸,气缸带动第二连接轴向远离置物台的方向滑移,进而使得两个第二连接轴之间的距离变大,进一步得对较大尺寸的锻造加工件进行转运,提高了锻造用转运小车的适用性。

19、可选的,所述安装腔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车盖,所述车盖靠近所述安装腔的端面和所述安装腔内部的侧壁上都设置有加热阻丝。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有些锻造加工件需要反复的回炉加热后再进行锻造,所以车盖和加热阻丝的设置实现了锻造加工件在加热后转移到锻造台的过程的保温效果,便于锻造加工件的锻造加工。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2、1.提高了锻造加工件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了操作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受伤的风险;

23、2.减小了锻造加工件在转运过程中受到挤压或碰撞而产生形变的概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00)、轮子(2000)、升降机构(3000)和上料机构(4000),所述车体(1000)上开有安装腔(1100),所述升降机构(30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00)内,所述升降机构(3000)用来放置锻造加工件和带动锻造加工件升降,所述上料机构(4000)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3000)上,所述上料机构(4000)用来将锻造加工件转运至所述升降机构(30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000)包括执行组件(3100)和动力组件(3200),所述执行组件(3100)包括置物台(3110)、第二固定板(3140)、第一固定板(3120)和升降架(3130),所述升降架(3130)包括第一转动杆(3131)和第二转动杆(3132),所述置物台(3110)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00)内,所述第二固定板(3140)设置在所述置物台(3110)靠近所述安装腔(110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312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00)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固定板(312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一转动杆(3131),所述第二转动杆(3132)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3120)的另一端并向着所述第一转动杆(3131)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杆(3131)和所述第二转动杆(3132)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3131)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3120)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140)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杆(313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3120)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3140)的另一端;所述动力组件(32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100)的内壁上,所述动力组件(3200)与所述第二转动杆(3132)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杆(3132)滑移,所述第二转动杆(3132)滑移带动所述置物台(3110)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200)包括第一电机(3210)、第一齿轮(3220)和第一齿条(3230),所述第一电机(3210)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杆(3132)上,所述第一齿轮(3220)键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3210)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齿条(3230)设置在安装腔(1100)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齿条(3230)与所述第一齿轮(3220)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4000)包括两个挡板(4100)、转动轴(4300)、第一连接轴(4400)、第二连接轴(4500)、驱动组件(4600)和刮板(4800),两个所述挡板(4100)设置在所述置物台(3110)上,所述转动轴(4300)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挡板(4100)相互远离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轴(4400)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300)上,所述第一连接轴(4400)的轴线与所述转动轴(4300)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连接轴(450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400)上,所述刮板(480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4500)上,所述动力组件(3200)设置在第一连接轴(4400)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轴(4500)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4000)还包括第三电机(4200),所述第三电机(4200)设置在所述挡板(4100)上,所述第三电机(4200)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轴(430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400)沿长度方向开有第三滑槽(4410),所述第二连接轴(450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三滑槽(4410)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600)包括第二电机(4630)、第二齿轮(4640)和第二齿条(4650),所述第二电机(463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400)上,所述第二齿轮(4640)键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4630)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条(4650)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轴(4500)上,所述第二齿轮(4640)和所述第二齿条(4650)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4400)上设置有伸缩组件(4700),所述伸缩组件(4700)包括气缸(4760)和第一限位板(4730),所述第一限位板(4730)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300)远离所述挡板(4100)的一端,所述气缸(4760)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4730)上,所述气缸(4760)的活塞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4400)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1100)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车盖(5000),所述车盖(5000)靠近所述安装腔(1100)的端面和所述安装腔(1100)内部的侧壁上都设置有加热阻丝(60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锻造加工件转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锻造用转运小车,其包括车体、轮子、升降机构和上料机构,所述车体上开有安装腔,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升降机构用来放置锻造加工件和带动锻造加工件升降,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上料机构用来将锻造加工件转运至所述升降机构上,本申请具有提高操作人员在锻造中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侯良,黄建,张泉,侯玉春,齐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振华锻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9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