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幻变自行车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8726发布日期:2024-01-26 23:0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发光幻变自行车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及其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幻变自行车及其车架。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不配备车灯,为提高夜间使用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另外配备安装在前、后侧的车灯,以向路面上的其他行人或车辆提示本车位置。并且车灯的光照形式单一,且前侧车灯和后侧车灯需要单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幻变自行车及其车架。

2、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可旋转的支撑前轮的前叉及可旋转的支撑后轮的后叉,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用于连接车把和前叉的前侧立柱、用于连接座椅和后叉的后侧立柱、横向连接前侧立柱和后侧立柱的侧撑管,至少在所述侧撑管上设有条形发光模块,在后侧立柱上设有安装支架,开关总成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开关总成包括电池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开关,条形发光模块和开关总成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连接线从车架主体内部走线。

3、在车架上设置条形发光模块,从车架侧面提示发光,可设置较大的发光范围,提示效果更加明显。开关总成安装在后侧立柱上,由于后侧立柱与侧撑管等内部连通,因此开关总成和条形发光模块的连接线可从车架主体内部走线,从外观上看更加简洁美观。

4、作为优选,所述开关总成包括圆柱状主体,电池安装在所述圆柱状主体内;所述开关为按钮式开关,该开关设置在圆柱状主体上端,通过开关控制与电池电路的通断,圆柱状主体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与电池电路连接,并向下延伸至车架主体内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5、设置成圆柱状主体,一方面与电池的形状匹配,使得开关总成的结构紧凑;另一方面,圆柱状主体的外表面无棱角,防止其在安装过程中损坏车架主体表面,同时能够避免在与骑行者产生接触时损伤骑行者。

6、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位于后侧立柱下部靠近所述侧撑管设置,侧撑管对应于所述电连接端设有用于其伸入的开口,在开关总成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后,所述电连接端从所述开口处伸入侧撑管内。

7、开关总成下端设置成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端,开关总成在安装支架上安装到位后即可实现与车架内部回路的电连接,安装方便。

8、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连接部和承载部,在连接部设有用于与后侧立柱的连接结构,承载部呈从后侧向前延伸的限位结构,开关总成的圆柱状主体安装于所述承载部。

9、直接通过承载部的限位结构对开关总成进行前后向的限位,结构简单。

10、作为优选,所述条形发光模块为条形led灯,通过开关模块控制条形发光模块开关,和/或通过开关模块控制条形发光模块的发光模式,和/或通过开关模块切换条形发光模块的发光颜色。

11、设置条形发光模块提供多种发光模式和发光颜色,用户可结合开关总成进行发光模式切换,极具趣味性。

12、作为优选,所述侧撑管上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孔,条形发光模块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条形发光模块与侧撑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3、在侧撑管上能够容易的成型螺纹连接孔,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条形发光模块与侧撑管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可选的,在车架主体上用于安装条形发光模块的部位设有安装槽,或者对应于条形发光模块设有用于条形发光模块露出的开口。这样设置,条形发光模块外表面与车架主体表面平齐,或者条形发光模块外表面微凸出于车架主体,从外观上更具整体性,更加美观。

14、作为优选,所述侧撑管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侧撑管和第二侧撑管,第二侧撑管位于第一侧撑管下方,第一侧撑管、第二侧撑管和后侧支柱呈三角形分布。

15、第一侧撑管、第二侧撑管和后侧支柱呈三角形结构,三者形成稳定支撑,有利于增加车架主体的强度。

1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幻变自行车,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17、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车架侧面设置条形发光模块,不需要另外设置前车灯或后车灯等结构即可实现提示效果,并且条形发光条连接到同一个开关总成进行控制,操作方便。连接条形发光模块和开关总成的连接线从车架内部走线,更加简洁美观。



技术特征:

1.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可旋转的支撑前轮的前叉及可旋转的支撑后轮的后叉,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用于连接车把和前叉的前侧立柱、用于连接座椅和后叉的后侧立柱、横向连接前侧立柱和后侧立柱的侧撑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侧撑管上设有条形发光模块,在后侧立柱上设有安装支架,开关总成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开关总成包括电池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开关,条形发光模块和开关总成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连接线从车架主体内部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总成包括圆柱状主体,电池安装在所述圆柱状主体内;所述开关为按钮式开关,该开关设置在圆柱状主体上端,通过开关控制与电池电路的通断,圆柱状主体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与电池电路连接,并向下延伸至车架主体内与所述连接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位于后侧立柱下部靠近所述侧撑管设置,侧撑管对应于所述电连接端设有用于其伸入的开口,在开关总成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后,所述电连接端从所述开口处伸入侧撑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连接部和承载部,在连接部设有用于与后侧立柱的连接结构,承载部呈从后侧向前延伸的限位结构,开关总成的圆柱状主体安装于所述承载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发光模块为条形led灯,通过开关模块控制条形发光模块开关,和/或通过开关模块控制条形发光模块的发光模式,和/或通过开关模块切换条形发光模块的发光颜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管上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孔,条形发光模块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孔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条形发光模块与侧撑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管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侧撑管和第二侧撑管,第二侧撑管位于第一侧撑管下方,第一侧撑管、第二侧撑管和后侧支柱呈三角形分布。

8.发光幻变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发光幻变自行车的车架,包括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用于连接车把和前叉的前侧立柱、用于连接座椅和后叉的后侧立柱、横向连接前侧立柱和后侧立柱的侧撑管,至少在所述侧撑管上设有条形发光模块,在后侧立柱上设有安装支架,开关总成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开关总成包括电池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开关,条形发光模块和开关总成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连接线从车架主体内部走线。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车架的发光幻变自行车。本技术具有发光形式多样,结构简洁美观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李宇光,汤华龙,李会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德清久胜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