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1069发布日期:2024-03-12 19:2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1、现有自行车的驱动机构是通过中轴两端固定设置两个曲柄,并通过一个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曲柄上的曲柄链轮作为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后轮或前轮的从动链轮进行驱动,其中,所述两个曲柄设置方向相反(呈180度),当一个曲柄受力向下转动的时候,另一个曲柄在中轴作用下被动向上转动,两个曲柄交替用力,并且骑行时两个曲柄做圆周运动。

2、这样的驱动模式,使自行车在骑行过程种会有一个乏点,即两个曲柄垂直于水平方向时,此时脚踏板作用在中轴上的力矩为零,此时需要靠惯性或靠骑行者调整动作或利用鞋底的摩擦力使脚蹬带动曲柄转动进行过渡,但是在这个过渡过程中骑行者无法靠蹬踏发力给自行车输出动力。

3、例如,自行车起步时往往要把曲柄调整至水平方向再发力起步,而如果曲柄位于垂直方向则骑行者无法发力,则无法起步。还有在自行车爬坡过程中脚蹬被踩至乏点时,车速下降很快甚至会停下来,骑行者很难连贯发力,甚至有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既累又危险,这是曲柄做圆周运动进行驱动时很难避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达到了可连续发力骑行,省力且能提高蹬踏效率的效果。

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包括:

3、左曲柄,所述左曲柄一端与左脚踏连接,另一端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4、右曲柄,所述右曲柄一端与右脚踏连接,另一端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

5、容纳壳体,所述容纳壳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

6、其中,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围合形成口字型结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分别均与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啮合,容纳壳体内周与左曲柄周向固定连接,容纳壳体外周套设固接有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上述右曲柄外周套设固接有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和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的逆止方向相同,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和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的外圈均与自行车链轮轴向固定连接。

7、在本技术方案中,当左脚向下踩左脚踏时,带动左曲柄、第一锥齿轮和容纳壳体均顺时针转动,则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跟着一起转动,则使自行车链轮转动从而使自行车前进,同时第一锥齿轮顺时针转动在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作用下会使第四锥齿轮逆时针转动,则会带动右曲柄逆时针转动,使右脚踏上升,同时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内圈会与右曲柄一起逆时针转动,但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外圈与内圈相对转动而跟着自行车链轮一起转动。当右脚踏上升至适合右脚向下踩的位置时,左脚不使劲,右脚向下踩,就能让自行车前进也能使左脚踏上升,如此往复。通过上述结构能实现左右脚交替踩踏发力,控制好曲柄摆动的角度,在曲柄到达“乏点”之前转化左右腿发力,避免曲柄到达“乏点”,可连续发力骑行,省力且能提高蹬踏的效率。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外圈套设有外壳且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与上述自行车链轮及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的外圈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置在外壳内壁和容纳壳体外壁之间。

10、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轴承使容纳壳体和外壳之间的相对转动更顺畅。

11、进一步的,容纳壳体内还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通过连接结构设置在内壳内,上述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设置在内壳。

12、在本技术方案中,使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集成在内壳,使安装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比较方便。

13、进一步的,容纳壳体一侧设置有装配口,装配口大小大于内壳,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罩盖和第一台阶,上述内壳转动设置在容纳壳体内的第一台阶上,罩盖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可拆卸地盖设于装配口,内壳两侧分别抵靠在容纳壳体内壁和罩盖上,内壳通过模式切换结构能实现固定。

14、进一步的,所述模式切换结构包括容纳壳体上开设的弧形让位槽,一模式切换杆能穿过让位槽抵靠在内壳侧壁上,模式切换杆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与自行车五通管固定连接。

15、在本技术方案中,模式切换杆抵靠内壳能使内壳固定地更稳定,拆卸下模式切换杆可以使内壳带着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绕着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轴线转动,使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同向旋转,如此就可以恢复到现有技术的驱动模式。

16、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与第一台阶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

17、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与罩盖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

18、进一步的,容纳壳体与左曲柄通过键连接。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能实现左右脚交替踩踏发力,控制好曲柄摆动的角度,在曲柄到达“乏点”之前转化左右腿发力,避免曲柄到达“乏点”,可连续发力骑行,省力且能提高蹬踏的效率。

21、2.模式切换杆抵靠内壳能使内壳固定地更稳定,拆卸下模式切换杆可以使内壳带着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绕着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轴线转动,使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同向旋转。



技术特征:

1.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10)外圈套设有外壳(13)且与外壳(13)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3)与上述自行车链轮(12)及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11)的外圈通过第一螺栓(1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10)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15),第一轴承(15)设置在外壳(13)内壁和容纳壳体(3)外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容纳壳体(3)内还设置有内壳(16),所述内壳(16)通过连接结构设置在内壳(16)内,上述第三锥齿轮(8)和第四锥齿轮(9)设置在内壳(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容纳壳体(3)一侧设置有装配口(17),装配口(17)大小大于内壳(16),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罩盖(18)和第一台阶(19),上述内壳(16)通过转动设置在容纳壳体(3)内的第一台阶(19)上,罩盖(18)通过螺纹连接(20)结构可拆卸地盖设于装配口(17),内壳(16)两侧分别抵靠在容纳壳体(3)内壁和罩盖(18)上,内壳(16)通过模式切换结构能实现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结构包括容纳壳体(3)上开设的弧形让位槽(21),一模式切换杆(22)能穿过让位槽抵靠在内壳(16)侧壁上,模式切换杆(22)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23)与自行车五通管(2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6)与第一台阶(19)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6)与罩盖(18)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容纳壳体(3)与左曲柄(1)通过键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下蹬双模式驱动自行车,包括左曲柄、右曲柄和容纳壳体。左曲柄一端与左脚踏连接,另一端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右曲柄一端与右脚踏连接,另一端周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容纳壳体内转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分别均与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啮合,容纳壳体外周套设固接有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右曲柄外周套设固接有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和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的逆止方向相同,第一单向离合器轴承和第二单向离合器轴承的外圈均与自行车链轮轴向固定连接。本技术能实现左右脚交替踩踏发力,可连续发力骑行,省力且能提高蹬踏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旋,徐发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衢州悦和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