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2811发布日期:2024-04-18 20:4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车辆进入人们的生活,车辆已成为了随处可见的代步工具,车辆所应用的场景也越来越广。新能源的发展也让车辆出现了更多可能性,增程式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类型,兼具环保和长续航里程两方面的优点。

2、然而,由于增程式汽车的结构特点,其后围板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产生振动而出现较大噪音,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和车辆,能够有效提升后围板组件的结构刚度。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后围板组件包括后围外板、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第一补强件固定设置于后围外板。第二补强件固定设置于后围外板,且与第一补强件间隔设置。

3、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设置包括后围外板、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的后围板组件,其中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均固定设置于后围外板,且二者间隔设置,有效提高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所固定的后围外板部位的结构刚度,从而提高后围板组件的结构刚度,有效降低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后围外板的变形和振动,有效降低后围板组件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提升用户使用感和舒适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设置于后围外板的同一侧。

5、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围外板沿其延伸方向等长划分为中间区域和分别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两个外侧区域,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中间区域。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均设置于中间区域。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件相比第二补强件更接近后围外板沿其延伸方向的中间位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件和后围外板形成第一避让腔,第二补强件与后围外板形成第二避让腔。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两个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固定部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的相背两侧边,并与后围外板固定连接;第二补强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两个第二固定部,两个第二固定部设置于第二连接板的相背两侧边,并与后围外板固定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围外板部分呈阶梯状设置,两个第一固定部和两个第二固定部与后围外板的阶梯状部分形状相符。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件开设有焊接过孔;和/或,第二补强件开设有减重孔;和/或,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补强件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一漏液筋,第二补强件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第二漏液筋。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身和如上述技术方案的后围板组件。后围板组件连接车身。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车辆的后围板组件和车辆,后围板组件包括后围外板、第一补强件和第二补强件。第一补强件固定设置于后围外板。第二补强件固定设置于后围外板,且与第一补强件间隔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提升后围板组件的结构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宇,肖淘,陈智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