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1874发布日期:2023-11-07 00:3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循环球转向器,具体为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


背景技术:

1、在智能驾驶的大趋势下,商用车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化的需求,可解决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现存的自由间隙大、高速发飘、指向性差的顽疾,并支持高级驾驶功能拓展,如扩展车道保持、自动泊车、无人驾驶等。

2、在循环球式机械方向机上集成电机控制单元实现助力,传统液压循环球转向器丝杠为手力扭矩,但机械循环球方向机转向丝杠为助力扭矩载体,扭矩值十倍基数增加,对丝杠承载能力提出挑战,现有转向器丝杠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在转向丝杠加工磨削时,槽底面积小,齿轮油流动性差,会因磨削散热不良而造成的表面缺陷,也会出现磨削烧伤;2、在载荷传递时滚道作用点温度,产品使用寿命低,一款高承载力的丝杠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在结构上设计了沟槽,增大了槽底面积;在转向丝杠加工磨削时,提高单位时间流经磨削面冷却液体积,防止磨削烧伤,避免部件局部因磨削散热不良造成的缺陷,保证转向丝杠渗碳表面硬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包括摇臂轴转向丝杠和转向螺母,转向螺母套在转向丝杠上,所述摇臂轴与转向螺母相啮合,所述转向丝杠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槽,螺纹槽的槽底开设有沟槽,该沟槽的截面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转向螺母上设置有开式通槽,该开式通槽处安装有反向器。

3、进一步的,所述开式通槽采用拉槽工艺加工。

4、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螺母的侧面上设置有安装台面,开式通槽设置在安装台面上,反向器设置为t形结构,反向器的两边卡在安装台面上,且与安装台面贴合,反向器与安装台面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反向器的滚道与转向螺母的滚道相接,反向器的滚道内设置有钢球,反向器与安装台面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

5、进一步的,所述反向器的四角设置有通孔,安装台面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7、在结构上设计了沟槽,增大了槽底面积;在转向丝杠加工磨削时,提高单位时间流经磨削面冷却液体积,防止磨削烧伤,避免部件局部因磨削散热不良造成的缺陷,保证转向丝杠渗碳表面硬度;整机使用过程中,因增加的槽底面积,增大了齿轮油流动性通道,在载荷传递时降低滚道作用点温度,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包括摇臂轴(1)、转向丝杠(5)和转向螺母(2),其特征在于:转向螺母(2)套在转向丝杠(5)上,所述摇臂轴(1)与转向螺母(2)相啮合,所述转向丝杠(5)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槽(11),螺纹槽(11)的槽底开设有沟槽(12),该沟槽(12)的截面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转向螺母(2)上设置有开式通槽(9),该开式通槽(9)处安装有反向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式通槽(9)采用拉槽工艺加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螺母(2)的侧面上设置有安装台面(8),开式通槽(9)设置在安装台面(8)上,反向器(6)设置为t形结构,反向器(6)的两边卡在安装台面(8)上,且与安装台面(8)贴合,反向器(6)与安装台面(8)之间通过螺钉(3)固定,反向器(6)的滚道与转向螺母(2)的滚道相接,反向器(6)的滚道内设置有钢球(4),反向器(6)与安装台面(8)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器(6)的四角设置有通孔(10),安装台面(8)上设置有与通孔(10)相对应的螺纹孔(7),通孔(10)与螺纹孔(7)之间通过螺钉(3)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冷却槽的电动循环球转向器丝杠结构,包括摇臂轴转向丝杠和转向螺母,转向螺母套在转向丝杠上,所述摇臂轴与转向螺母相啮合,所述转向丝杠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槽,螺纹槽的槽底开设有沟槽,该沟槽的截面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转向螺母上设置有开式通槽,该开式通槽处安装有反向器,所述开式通槽采用拉槽工艺加工,所述转向螺母的侧面上设置有安装台面,开式通槽设置在安装台面上,反向器设置为T形结构,反向器的两边卡在安装台面上;在结构上设计了沟槽,增大了槽底面积;在转向丝杠加工磨削时,提高单位时间流经磨削面冷却液体积,防止磨削烧伤,避免部件局部因磨削散热不良造成的缺陷,保证转向丝杠渗碳表面硬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杜英梅,李曙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豫北转向系统(新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