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3405发布日期:2024-05-17 12:28阅读:4来源:国知局
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车身后地板结构大多采用很多冲压零件进行焊接和装配成一个整体,其中,现有技术中车身后地板结构主要由后地板左右纵梁、后地板横梁焊接形成,再与后地板本体焊接形成后地板总成,这种连接方式结构复杂,且零件数量多,进而造成了焊接质量检测点过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车身后地板,所述车身后地板可以减少生产所需的零件、模具及焊点数量,降低车身后地板的工艺复杂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身后地板的整体重量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速率,减少车身后地板受力开裂的风险,提高车身后地板的整体质量,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提高车辆的生产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身后地板的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身后地板,包括:两个后纵梁,两个所述后纵梁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布置;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横梁左右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纵梁相连;后地板,所述后地板连接在两个所述后纵梁之间且位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前侧;备胎池,所述备胎池连接在两个所述后纵梁之间且位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后侧,其中,两个所述后纵梁、所述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和所述备胎池一体成型。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地板,通过设置两个后纵梁、后地板横梁、后地板和备胎池一体成型,可以降低车身后地板的工艺复杂性,提高地板车身结构的生产便利性;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车身后地板所需的零件、模具及焊点数量,进而可以降低车身后地板的整体重量和生产成本,减少车身后地板受力开裂的风险,提高车身后地板的整体质量,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生产速度,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提高车辆的市场竞争力。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后纵梁、所述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和所述备胎池一体冲压成型。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纵梁的板材厚度为1mm-1.5mm;所述后地板、所述后地板横梁和所述备胎池中的至少一个的板材厚度为0.6mm-1mm。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纵梁包括内侧板部、外侧板部和底板部,所述内侧板部和所述外侧板部竖向设置且前后延伸,所述内侧板部与所述外侧板部左右间隔排布,所述底板部水平设置且连接在所述内侧板部的下端与所述外侧板部的下端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底板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内侧板部的上端沿或所述外侧板部的上端沿之间的间距为150mm-170mm。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后地板还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后纵梁固定相连。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后纵梁的后端,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底板部的上侧且连接在所述内侧板部与所述外侧板部之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底板部的上侧且连接在所述内侧板部与所述外侧板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前后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后纵梁的前端,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后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纵梁的内侧板部相连,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设置在所述内侧板部在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后地板横梁与所述内侧板部相连的端部左右正对。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后地板还包括:后减震塔座支架,所述后减震塔座支架与所述后纵梁相连,所述后减震塔座支架包括: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底板部的下侧并与所述底板部固定,所述第二支板上形成有减震塔座安装部,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支板相连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支板位于所述外侧板部的外侧并与所述外侧板部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后地板横梁搭接相连。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车身后地板。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车身后地板,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纵梁、所述后地板横梁、所述后地板和所述备胎池一体冲压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的板材厚度为1mm-1.5mm;所述后地板、所述后地板横梁和所述备胎池中的至少一个的板材厚度为0.6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包括内侧板部、外侧板部和底板部,所述内侧板部和所述外侧板部竖向设置且前后延伸,所述内侧板部与所述外侧板部左右间隔排布,所述底板部水平设置且连接在所述内侧板部的下端与所述外侧板部的下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底板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内侧板部的上端沿或所述外侧板部的上端沿之间的间距为150mm-17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后纵梁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设于所述后纵梁的后端,所述第一加强板设置于所述底板部的上侧且连接在所述内侧板部与所述外侧板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底板部的上侧且连接在所述内侧板部与所述外侧板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前后延伸,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后纵梁的前端,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后纵梁的内侧板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减震塔座支架,所述后减震塔座支架与所述后纵梁相连,所述后减震塔座支架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后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支板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后地板横梁搭接相连。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地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后地板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身后地板包括:两个后纵梁,两个后纵梁前后延伸且左右间隔布置;后地板横梁,后地板横梁左右延伸且两端分别与两个后纵梁相连;后地板,后地板连接在两个后纵梁之间且位于后地板横梁的前侧;备胎池,备胎池连接在两个后纵梁之间且位于后地板横梁的后侧,其中,两个后纵梁、后地板横梁、后地板和备胎池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车身后地板,可以减少生产所需的零件、模具及焊点数量,降低车身后地板的工艺复杂性,进而可以降低车身后地板的整体重量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速率和整体质量,从而可以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提高车辆的生产速度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钱银超,张春雨,刘向征,杨万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3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