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转向摇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13528发布日期:2024-05-17 12:28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车转向摇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转向,尤其涉及一种卡车转向摇臂。


背景技术:

1、汽车转向是指车辆转弯时,通过转向系统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过程。转向系统的主要部件有转向盘、转向器、直拉杆等。转向器是将驾驶员作用于转向盘上的力放大后,传递给转向轮的装置。

2、转向摇臂安装在转向器和直拉杆之间,能够把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递给直拉杆,进而带动转向轮发生偏转,实现车辆的转向。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卡车上使用的转向摇臂的本体截面为矩形,横截面积较大,使得转向摇臂本体,使用的材料较多、重量较重,不能满足轻量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质量较轻的卡车转向摇臂。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卡车转向摇臂,包括:摇臂本体、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摇臂本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摇臂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摇臂本体具有一个上凸的折弯,所述摇臂本体的横截面在上凸一侧的上边线为下凹的弧线。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卡车转向摇臂,摇臂本体的横截面在上凸一侧的上边线为下凹的弧线,相当于在摇臂本体的上端进行了掏空,使制作摇臂本体的材料得以减少,因此摇臂本体的重量得以减轻,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具有花键齿,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锥孔。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形状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直径。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摇臂本体的横截面的面积从所述第一连接座至所述第二连接座逐步减小。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边线所在弧线的长度从所述第一连接座至所述第二连接座逐步减小。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边线所在弧线的最低点至所述摇臂本体的横截面底边的距离从第一连接座至所述第二连接座逐步增大。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边线所在弧线的最低点至所述摇臂本体的横截面底边的距离为所述摇臂本体的横截面高度的50%-90%。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摇臂本体上凸的折弯的内侧。

12、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摇臂本体(1)、第一连接座(2)和第二连接座(3),所述第一连接座(2)与所述摇臂本体(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3)与所述摇臂本体(1)的下端连接,所述摇臂本体(1)具有一个上凸的折弯,所述摇臂本体(1)的横截面在上凸一侧的上边线(6)为下凹的弧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4),所述第二连接座(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5),所述第一连接孔(4)内具有花键齿,所述第二连接孔为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和所述第二连接座(3)的形状均为圆柱体,所述第一连接座(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座(3)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本体(1)的横截面的面积从所述第一连接座(2)至所述第二连接座(3)逐步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线(6)所在弧线的长度从所述第一连接座(2)至所述第二连接座(3)逐步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线(6)所在弧线的最低点至所述摇臂本体(1)的横截面底边的距离从第一连接座(2)至所述第二连接座(3)逐步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线(6)所在弧线的最低点至所述摇臂本体(1)的横截面底边的距离为所述摇臂本体(1)的横截面高度的50%-9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卡车转向摇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设置在所述摇臂本体(1)上凸的折弯的内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卡车转向摇臂,包括摇臂本体、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摇臂本体的上端连接,第二连接座与摇臂本体的下端连接,摇臂本体具有一个上凸的折弯,摇臂本体的横截面在上凸一侧的上边线为下凹的弧线。根据本技术的卡车转向摇臂,摇臂本体的横截面在上凸一侧的上边线为下凹的弧线,相当于在摇臂本体的上端进行了掏空,使制作摇臂本体的材料得以减少,因此摇臂本体的重量得以减轻,满足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伟,肖宏,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京深深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0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