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泥塞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719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泥塞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设计为自行车泥泞路面上行驶时的除泥防塞装置。其特点可适用于有挡泥板的不同轮径的各种型号的自行车。
有关自行车的除泥防塞这一问题的研究,吴广明发明了自动刮泥器。它是通过安装在砂盖后端的刮板与车轮之间的配合间隙来达到除泥目的。刘道明发明了一种在挡泥板前后两端各加一个与之材料相同且连为一体的新型装置的自行车。
本设计旨在提供一种架式的泥塞防护装置其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由一根铁丝弯制而成的一体架式结构,固定端由内外卡固定在挡泥板尾部,在挡泥板下面沿车轮两侧并行伸出两条足够长且能适度调节的铲臂,支持着三面包绕车轮且有一定间隙的铲头。铲头的位置设计在挡泥板尾端顶点与车轮内外径之间所有圆的切点轨迹外侧。铲头的形状与轨迹的外周相同。这样车轮上的泥在通过铲头时将被铲下并沿切线方向离心而去且甩在挡泥板尾端以外。其工作阻力只有铲泥时较小的反作用力且铲泥效果良好。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设计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设计的具体结构纵向示意图。
图2是本装置安装在挡泥板尾部后的纵向剖面斜视图。
参照
图1图2,车轮轴心、轨迹圆心略,(13)为挡泥板尾端顶点;本装置是由一根具有一定强度的铁丝弯制而成的一体架式结构。有相互对称的六个部位组成,内上卡(1)外平卡(2)连臂卡(3)铲臂(4)拱形铲头(5)定位卡(6)。内上卡(1)外平卡(2)连臂卡(3)和定位卡(6)组成固定端,卡在挡泥板缘侧(11)、(20)和尾下缘(17)。通过外平卡(2)沿挡泥板(16)侧缘(11)、(20)及铲臂(4)穿过定位卡连环(21)的共同移动,可以适当调节铲臂(4)的外伸长度以适应不同轮径的自行车。同时铲臂(4)自身的弯折度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使用时,将外平卡(2)横跨挡泥板支架(8)并可在许可的范围内沿侧缘(11)、(20)移动,且在上方卡住挡泥板(16),并将上端的内上卡(1)与下方的连臂卡(3)内卡挡泥板(16)里面,三点固定一面。双铲臂(4)由挡泥板(16)下通过定位卡(6)的连接环(21)沿车轮(19)的两侧伸出,将拱形铲头(5)伸到轨迹(12)的外侧,三面包绕车轮(19)并留有一定的间隙(18),铲头(5)上端的外径(10)切点(14)外铡,下端在内径(9)切点(15)内侧。定位卡(6)沿两铲臂上推,紧贴挡泥板尾端下缘(17)由上卡其脊部(7)。卸下时,先退下定位卡(6)再将固定端卸下即可。
权利要求1.一个由铁丝弯制而成的拱形铲头(5)铲臂(4)定位卡(6)内上卡(1)外平卡(2)和连臂卡(3)组成的架式铲泥防塞装置,其特征是a、铁丝弯制的一体架式结构;b、由内上卡(1)外平卡(2)连臂卡(3)和定位卡(4)固定在档泥板尾端;c、通过外平卡(2)沿挡泥板侧缘(11)(20)移动及穿过定位卡连环(21)的铲臂(4);d、铲头(5)的位置在挡泥板(16)尾端顶点(13)与车轮之间所有圆的切点的轨迹(12)外侧,其形状与轨迹(12)相同且三面包绕车轮并留有一定的空隙(18)。
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除泥防塞装置,其特征是外平卡(2)横跨挡泥板支架(8)并可在其允许范围内移动,以调节铲臂(4)的长度以适应不同轮径的自行车。
3.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装置,其特征是定位卡(6)反卡在挡泥板尾端上面,通过两连环(21)连接固定两铲臂(4)使之在挡泥板下面沿车轮两侧伸出并保持一定距离。
专利摘要本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自行车除泥防塞装置,适用于有挡泥板的不同轮径的各型自行车,它是由一根铁丝弯制而成的一体架式结构,一端由内外卡固定在挡泥板的尾端,拱形铲头由挡泥板下面伸出且由定位卡连接固定的可适度调节的两条铲臂沿车辆两侧伸至轨迹外侧,三面包绕车轮且有一定间隙,车轮的粘泥在通过轨迹处时,铲头将其铲下沿切线方向甩在挡泥板尾部以外。本设计结构合理,制作简单,成本底廉,原料易得,工作阻力小且易于装卸。
文档编号B62J99/00GK2081821SQ90214110
公开日1991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17日
发明者张英森 申请人:张英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