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双驱动多用人力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088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轮双驱动多用人力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制造技术,涉及一种人力车结构的改进。
现有的人力三轮车,有三个着力点。处于静态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运行状态时,着力点有时会变成两个,而出现不稳。轻则造成车重心不稳左右摇摆,在遇到路面不平或急转弯时,由于两后车轮所受到的压力不均匀而使整个车的重心偏移,驾驶人既要控制车的转向,又要不停的转动车把来调整车的重心,驾驶不熟练时还会造成翻车。次外,现有人力三轮车驾驶坐位窄小不适,驱车时间稍长很易感到疲劳。驾驶人在满载时要克服车自重和载重这两个重力之和,为人体的2-3倍,空载时也不低于1.5倍,以及脚踏板的施力方向与行车方向不一致等,使得单人驱动十分费力。还有多年未变的外型,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设计一种四轮双驱动人力车,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把人力三轮车前轮改为两个,使着力点增加到四个,把车重心左右偏移对前轮的作用力分解到两个轮子上,四轮车在行驶中着力点永远不少于三个,大大提高了平稳性,同时克服了不易驾驶的缺点;其次,把现有三轮车的单驱动改为双驱动,增加了驱动力;同时把驾驶坐位改为带靠背的宽面软坐椅,提高了坐位的舒适度,减少了驾驶人的疲劳,而且采取降低和后移坐椅的位置,改变脚踏板的施力方向,保持与车行方向的一致性等措施,达到了省力的目的;四轮双驱多用人力车的驱动速度和惯性都有增加,这里还采取了改单刹车为双刹车的机制,提高了人力车的安全制动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四轮双驱多用人力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设计的四轮双驱多用人力车的转向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设计的四轮双驱多用人力车外型实例示意图。图中示出四轮驱动人力车前后四个轮子4、8,与方向盘连接的转向系统;与驱动踏板6连接的链条7、驱动飞轮9的驱动系统,有左右并行排列的两套脚踏板、链条和大小飞轮和刹车手柄3连接的刹车轱10和刹车带动的两套平行制动拉杆,并有副驾驶扶手2,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系统包括有方向盘1,方向杆11,齿轮12,齿条13和转向转动臂14,带动前轮转向轴15,通过左右前轮转向连接臂16,由前轮转向连杆17统调左右前轮的转动方向。由于有滚珠轴承配合转动方向系统,所以达到转向灵活。
图中5为车底盘架。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增加的前轮、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刹车装置、副驾驶扶手、驾驶座靠背及各种车箱,均属以有技术,是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完成的,从而无需再做更多的说明。
根据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人力车的要求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在追求人力车实用性的同时,也进一步追求其外观包装效果。四轮驱动人力车的设计方案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创造了在其具体总体结构上满足人们第一要求的同时,也尽量满足第二要求的天地,可根据需要改置各种各样的外观性状和进行美化装饰的余地。如改装成小汽车型,古典轿车式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效果显著1.它比三轮车更为平稳安全,易于驾驶;2.双驱动可同步或异步启动,启步快而省力。双驱动力几乎比三轮车大一倍,所以爬坡和载重量也大约提高一倍,行车速度也加快很多。又因便于驾驶人轮流休息,所以无需中间停车,可延长连续行驶的距离,这可提高效率和效益;3.由于设置双刹车结构制动装置,制动安全效果大为提高;4.驾驶座为靠背椅结构,其座椅宽畅舒适,利于驾驶者的疲劳外,同时还可拓宽车的用途;造价低廉外观美丽,实用效果突出。若对车箱稍加改装,可以作小型工程工具车、豪华旅游车、快餐车或流动商品售货车等用途。
权利要求1.一种四轮人力车,具有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有前后四个轮子,采用双驱动和双制动,并使用方向盘的转向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车,其特征在于,双驱动采用左右并行排列的两套脚踏板、链条齿盘和飞轮组成,可同步或异步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车,其特征在于,转向系统由方向盘、方向杆、齿轮、齿条及传动连杆构成,装置在车前部,直接对两前轮同时带动转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车,其特征在于,双制动是采用在后车轴上装置两个刹车轱,由一个制动操纵杆带动两条平行的制动拉杆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的人力车,其特征在于,在车前位置装置有副驾驶扶手,并且驾驶座为靠背椅结构。
专利摘要四轮双驱动多用人力车,是把现有的三轮车改为双驱动、双制动和带有方向盘的转向系统,其克服了三轮人力车费力,不易驾驶、平稳性差、外形占板无新鲜感和制动不灵等缺点,而且省力,比三轮车的驱动力增加,所以爬坡和载重量也得到增加,其速度和效率随之也大为提高,它能同步或异步蹬踏启动,制动能力强、安全可靠,具有广泛实用性的同时也有较强的观赏性,而且用途十分广泛。
文档编号B62K17/00GK2185232SQ94200029
公开日1994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3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3日
发明者金文洪, 王大新 申请人:金文洪, 王大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