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负载重力做功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744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负载重力做功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新型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利用自身负载重力做功的自行车。
目前,市售的和人们使用的自行车,其自身的负载重力由于垂直于其位移方向而不做功,骑车人上下蹬踩自行车脚蹬虽然也是垂直于其位移方向,但经过自行车花盘和链条及动力飞轮,将人脚蹬力做功转变成了动力功,或者说是在自行车位移方向间接做了功。然而,自行车上的其它负载则仍然没有在其位移方向做功。如果自行车行驶在水平路面,其负载重力一般没有位移,因而不做功;如果自行车行驶在凹凸不平或波浪起伏等有落差的路面,则自行车负载重力就会产生一定的重力势做用于自行车本身,而这种重力势对自行车的前进行驶不仅无益,还是一种前进阻力。为了克服这种重力势对自行车的不利现象,往往要在车座下加弹簧,车轮采用内外胎并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这样才能减少自行车本身的损坏及对自行车行驶阻力。另一方面,骑车人双脚轮换用力蹬踩自行车脚蹬时,骑车人自身的重力相对于车座之间的作用力也是间竭变化的。当左脚用力时,骑车人相对车座的作用力减小,当左脚向右脚转换用力时,骑车人相对车座的作用力又增大,当右脚用力时,骑车人相对车座的作用力减小。这种骑车人与车座之间的作用力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的大小变化不仅没有利用,对车座也是一种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负载重力做功的自行车。充分利用骑车人与车座之间的作用力及自行车负载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重力势,将这种无益的作用力和重力势转变为自行车前进的动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造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扇形齿轮纵剖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扇形齿轮横剖面图。
如附
图1所示,在自行车后轴的两侧相对应动力飞轮(7)设置重力飞轮(8),扇形齿轮(9)通过固连为一体的摆杆(11)与摆轴(12)呈紧配合活动式轴连接,与重力飞轮(8)呈紧配合活动式齿连接。垂直设置并固连为一体的后轮平梁(10)及直筒梁(13)的直角处固连有摆轴(12)。座撑(3)外套有弹簧(1),其上部与车座(2)固连为一体,其下部插入直筒梁(13)内并呈活连接。后椅架(4)与座撑(3)的上部呈活动式固连接,与后椅架撑(6)呈活动式轴连接。后椅架(4)与摆杆(11)通过连杆(5)呈可调节活动式连杆连接。如附图2、3所示,在扇形齿轮(9)的两侧部固定设置有护板(14),当扇形齿轮(9)上的齿(15)与重力飞轮(8)的齿活动接触时,防止向两侧滑脱,保证齿(15)与重力飞轮(8)的齿呈良好的齿接触。
下面结合工作过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当车座(2)及后椅架(4)上的作用力或重力势增大时,座撑(3)外的弹簧(1)压缩,座撑(3)连同车座向下移动,并向直筒梁(13)内缩退,后椅架(4)以与后椅架撑(6)交叉处的活动轴为轴芯和车座(2)一齐下移,此时连杆(5)使摆杆(11)及固连为一体的扇形齿轮(9)以摆轴(12)为轴向下移,并通过与扇形齿轮(9)呈紧配合活动式齿连接的重力飞轮(8)将前述的作用力或重力势转变为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当这种作用力或重力势减小时,车座及后椅架并通过连杆使扇形齿轮(9)回位。这就完成了一个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①可将自行车的负载重力势转变为一种自行车前进的动力;②减少或降低了自行车内部作用力对自行车的损坏;③骑车人驾驶本实用新型时,有一种上下起伏、飘飘欲仙的舒适感觉;④本实用新型在原有自行车生产工艺上只需增设少量部件即可实现,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不高,宜于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负载重力做功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在自行车后轴的两侧相对应动力飞轮(7)设置重力飞轮(8),扇形齿轮(9)通过固连为一体的摆杆(11)与摆轴(12)呈紧配合活动式轴连接,与重力飞轮(8)呈紧配合活动式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垂直设置并固连为一体的后轮平梁(10)及直筒梁(13)的直角处固连有摆轴(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座撑(3)外套有弹簧(1),其上部与车座(1)固连为一体,其下部插入直筒梁(13)内并呈活连接,后椅架(4)与座撑(3)的上部呈活动式固连接,与后椅架撑(6)呈活动式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后椅架(4)与摆杆(11)通过连杆(5)呈可调节活动式连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在扇形齿轮(9)的两侧部固定设置有护板(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新型自行车,特别是一种利用负载重力做功的自行车。其技术关键是在自行车后轴的两侧相对应动力飞轮设置重力飞轮,扇形齿轮通过固连为一体的摆杆与摆轴呈紧配合活动式轴连接,与重力飞轮呈紧配合活动式齿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了负载所产生的重力势及内部作用力,将其变成为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减少了自行车的损坏,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不高,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B62M15/00GK2270688SQ9623582
公开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22日
发明者高新河 申请人:高新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