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式行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373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提式行旅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提式行旅车,特别是可适用于台阶梯道上、下的手提式行旅车。
现有的手提式行旅车,车轴每端各为一个单轮,搬运行旅上、下台阶梯道时冲击震动大,另有一种车轴两端各有三轮的结构,三轮之间互差120°角。这种手提式行旅车虽比前者适合于台阶梯道,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上、下台阶梯道时的冲击震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手提式行旅车,车轴两端采用多轮结构,较好地解决上、下台阶梯道时的冲击震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手提式行旅车,由于手提式车架藉车轴与车轮联接构成,车轴两端各装有一个叉式桥板,叉式桥板固联可绕车轴转动的轴套,藉此与车轴联接,由定位机构限制其转角,叉式桥板两分叉端各装有一大一小两个车轮,叉式桥板两分叉间的跨角大于90°。


如下图1是手提式行旅车结构示意图图2是桥板与车轮、轴套、车轴联接及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一种手提式行旅车,由车架藉车轴与车轮联接构成,其车架[1]为一般现有的手提式行旅车车架,由两个互相垂直的矩形框架构成,其立框上部有一截活动铰联接的提手框,车架[1]的立框与水平框联接处,横装一根车轴[2],车轴[2]两端各套装一个可绕车轴转动的轴套[3],轴套[3]上固联有叉式桥板[4],叉式桥板[4]藉轴[3]可绕车轴[2]转动,并藉定位机构限制其转角。叉式桥板[4]有两个分叉,两分叉间的跨角大于90°,约为120°,两分叉端各装一个车轮,前叉端装大轮[8],后叉端装小轮[9]。
叉式桥板[4]的后上部有一条圆弧状限位槽孔[5],跨越约100°的范围,槽孔[5]内卡装有固联于车架[1]立框上的定位螺栓[6],叉式桥板[4]上的圆弧状限位槽孔[5]与卡装于槽孔[5]中固联在车架[1]立框上的定位螺栓[6]构成叉式桥板[4]绕车轴[2]转动的定位机构,上、下梯道台阶时,松开定位机构,使手提式行旅车在拖运行旅上、下楼道时,可自行调整行旅车的手提立框与车轮平面间的合适倾角,以适应梯道倾斜面,由前、后两轮交递轮番支撑行旅车上、下梯道台阶,平地行驶时,可调整定位,固定车架与车轮平面间的倾斜角,使之适合于需要的省力舒适角度。
为减少手提式行旅车上、下梯道台阶时的震动冲击,在叉式桥板[4]与车架[2]之间联接有缓冲弹簧[7],缓冲弹簧[7]一端联接在桥板[4]前、后上角,另一端联接在车架[2]立框上定位螺栓[6]处。
为加强车轮的定向性能,还可在两个前轮[8]之间及两个后轮[9]之间各联接一根轮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携运行旅上、下梯道台阶时,松开定位机构,桥板自行转动,由前、后两轮配合,轮番交递支撑行旅车上、下以适应台阶高差,减少震动冲击,而在平面行驶时,又可调整固定定位机构使车架与车轮平面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倾斜角,使之省力,舒适推、拉。
权利要求1.一种手提式行旅车,由手提式车架藉车轴与车轮联接构成,其特征在于车轴两端各装有一个叉式桥板,叉式桥板固联可绕车轴转动的轴套,藉此与车轴联接,由定位机构限制其转角,叉式桥板的两分叉端各装有一大一小两个车轮,桥板两分叉间的跨角大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行旅车,其特征在于其叉式桥板绕车轴转动的定位机构由叉式桥板上的圆弧状限位槽孔与卡装于槽孔中固联于车架立框上的定位螺栓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行旅车,其特征在于其叉式桥板与车架之间联接有缓冲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行旅车,其特征在于其两个前轮之间及两个后轮之间还可各联接一根轮轴。
专利摘要一种手提式行旅车,在手提式车架的车轴两端各套装一个可绕车轴转动的轴套,轴套上固联叉式桥板,桥板前、后两个分叉端分别装有一大一小两个车轮,有限位机构使桥板与车架间保持固定位置或自由转动。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携运行旅车上、下梯道台阶时,松开定位机构,桥板自行转动,由前、后两轮配合,轮番交递支撑行旅车上、下,减少震动冲击,平面行驶时,又能调整固定车架与车轮间合适倾角,使之省力,舒适推、拉。
文档编号B62B5/02GK2283601SQ9623533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24日
发明者罗润良 申请人:罗润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