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驾驶手把主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473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换。
[0030]连接端为紧固圈210,紧固圈210卡接固定车辆控件上的油门固定座上,紧固圈210上设有弧形滑槽211和安装孔213 ;车辆控件的油门拉线212的线锤固定于安装孔213上,油门拉线212的一端滑动设置于弧形滑槽211内,油门拉线212的另一端与车辆控件的调节柱相连。手把主体100转动,带动油门芯200运动,拉动油门拉线212随之绕转,从而掌控摩托车油门大小,实现控制摩托车辆的加速或减速。手把主体100转动,带动油门芯200运动,拉动油门拉线212随之绕转,从而掌控摩托车油门大小,实现控制摩托车辆的加速或减速。驾驶操作时,当摩托车手把主体100按顺时针方向扭转,摩托车油门增大,摩托车即加速。反之,当摩托车手把主体100按逆时针方向扭转,摩托车油门减少,适当配合摩托车的刹车装置,实现摩托车的减速。
[0031]手把主体100末端上设置有挡片700,所述挡片700边缘位置处通过若干连接筋或卡扣710连接固定于把手主体的内壁上。或者手把主体100的末端上设置成内凹的结构,挡片700就设置于内凹结构里,所述挡片700可以保留原状,也可以通过切割方式把连接筋,实现去掉挡片700,把手的末端就形成通孔的结构,从而使得本把手结构简单,提高其通用性,降低了开模成本,挡片700打开后,油门芯可以从手把主体100的控制端延伸至加热端的外则,进一步扩大手把主体100到车辆控件装配距离的调整。
[0032]手把主体100上设置有与车辆龙头400固定连接的防转弯部件130,防转弯部件130呈中空柱状结构,手把主体100上的导线从防转弯部件130引出且导通,以实现防止导线转动。取代了以往老旧的防转弯钉,同时提高其防护性能,避免导线和器件裸露。当驾驶员转动手把给车加大油门时会向外转动,此时,连接端和车辆控件也会产生相对转动,而为了防止手把主体100和车辆控件直接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可以在此处设置一个防止转动的部件,使连接端固定不动,从而实现导线不易疲劳断裂,提高安全性能。
[0033]手把主体100的一侧为控制端110,控制端110上设置有电连接的调节部件和电源信号指示灯,控制端110内以缠绕的形式设有电磁感应线圈111,电磁感应线圈111与调节部件电连接,调节部件包括开关600和内置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时刻感应手把主体100的温度;开关600为手动开关或自动感应开关,开关600设有一个以上的档位,由第一闭合档、第二闭合档和断电档组成。调节部件能够灵活的调节绝缘导热夹层121的温度,实现手把主体100的温度通过开关600调节部件自由调节,同时电源指示灯500显示电源闭合状态。使用时,若开关600处于第一闭合档,电磁感应线圈111处于高温工作,若开关600处于断电档,电磁感应线圈111停止工作,若开关600处于第二闭合档,电磁感应线圈111处于低温工作。工作时使其恒定在45-55摄氏度之间,遇到特殊情况能迅速切断电源,防止意外的发生,各个闭合档位对应相应温度调节区间值,并通过相应的电路实现手动或自动控温,适应不同的要求。
[0034]电磁感应线圈111通过调节部件与车辆的供电装置上的导线电连接,供电装置为蓄电池和汽油发电机组合方式,以扩大其使用范围。电磁感应线圈111中设置有导热及复位的弹簧112,弹簧112 —端固定于控制端110上。在电磁感应线圈111通电后,弹簧112被磁场加热,如家用电磁炉或工业用电磁管类似,电磁感应线圈111不需要和被加热物体直接连接或接触,本发明技术中弹簧112在本技术中不作为导电设备,弹簧112将热量传导给手把主体100内的导热元件,从而使手把主体100升温。并且弹簧112还起到为手把主体100调速转动后进行的复位作用,保证手把主体100运行安全。
[0035]手把主体100的另一侧为加热端120,加热端120上设有绝缘导热夹层121,绝缘导热夹层121内设置有发热片123,发热片123是由上下两片耐高温部件,中间夹碳纤维及导电铜片粘合而成,弹簧112另一端固定与发热片123相连,弹簧112可以有效将热量传递至发热片123,并且空气中的潮气,雨水,灰尘,腐蚀气体不会对发热片123受到影响。
[0036]图7-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所述套筒呈方柱状,所述手把主体对应套筒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滑槽114,装配时,套筒是插入手把主体的一端,套筒与手把主体100滑槽114,插入之后是套筒向手把主体内部进行滑动,套筒的边角与滑槽114过盈配合来使油门芯卡紧固定在手把主体内的。进一步提供多种连接方式,便于用户选择。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车辆龙头上的手把主体,所述手把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与车辆控制件连接的油门芯,所述油门芯包括固定部以及与车辆控件连接的连接端,所述固定部套设于手把主体一端内,且所述固定部可沿手把主体的轴向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套筒,套筒与所述手把主体型面连接,或所述套筒与所述手把主体过盈配合固定,或所述套筒与所述手把主体间隙配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呈圆柱状,套筒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所述手把主体对应加强筋设置有花键槽,所述套筒与手把主体的内壁配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呈方柱状,所述手把主体对应套筒的边角位置处设置有滑槽,所述套筒与手把主体相互配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包括紧固圈,所述紧固圈上设有弧形滑槽和安装孔;所述紧固圈与车辆控件上的油门固定座卡接固定,所述车辆控件的油门拉线的线锤固定于安装孔上,油门拉线的一端滑动设置于弧形滑槽内,油门拉线的另一端与车辆控件的调节柱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主体的一侧为控制端,控制端上设置有电连接的调节部件和电源信号指示灯,所述控制端内以缠绕的形式设有电磁感应线圈,电磁感应线圈与调节部件电连接,所述电磁感应线圈中设置有导热及复位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控制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通过调节部件与车辆的供电装置上的导线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为太阳发电板、蓄电池、汽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中的一种或组合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开关和内置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时刻感应手把主体的温度;所述开关为手动开关或自动感应开关,开关设有一个以上的档位,由第一闭合档、第二闭合档和断电档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主体的另一侧,加热端上设有绝缘导热夹层,绝缘导热夹层内设置有发热片,所述发热片是由上下两片耐高温部件,中间夹碳纤维及导电铜片粘合而成,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与发热片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主体上设置有与车辆龙头固定连接的防转弯部件,所述防转弯部件呈中空柱状结构,手把主体上的导线从防转弯部件引出且导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手把主体,包括固定在车辆龙头上的手把主体,手把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与车辆控制件连接的油门芯,油门芯包括固定部以及与车辆控件连接的连接端,固定部套设于手把主体一端内,所述固定部可沿手把主体的轴向方向移动。固定部为套筒,套筒与所述手把主体型面连接。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延长油门芯,可以根据手把主体到车辆控件的距离不同而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增加适配性,手把主体适用不同车型,方便驾驶操作,有效解决现有车辆手把的使用局限性,一个手把无法匹配多种车型;并且油门芯与手把主体同步转动,手把主体转动,带动油门芯运动,拉动油门拉线随之绕转,从而掌控摩托车油门大小,实现对油门的控制。
【IPC分类】B62K23-04, B62J33-00, B62K23-02
【公开号】CN204355240
【申请号】CN201420795126
【发明人】董静
【申请人】董静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