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折叠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927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折叠童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三折叠童车,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侧边支架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侧边平面内旋转,侧边支架包括前轮支杆、后轮支杆、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以及第四联动杆,前轮支杆、后轮支杆、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以及第四联动杆构成四个连杆机构,通过锁定其中一个连杆机构使其成为稳定的三角形,即可实现车架的整体锁定,车架折叠后,车架的杆体之间更加紧凑,车架展开后,车架强度更高。
【专利说明】
一种三折叠童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童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童车种类繁多,由于存放和携带方面,折叠童车开始占据市场的主流。
[0003]授权公告号CN 204452543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三折叠童车,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侧边支架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侧边平面内旋转,侧边支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上推杆、下推杆、第一联动杆以及第二联动杆,后轮支架设置有连接座,前轮支架枢轴连接于连接座上,上推杆枢轴连接于下推杆,下推杆枢轴连接于连接座上,第一联动杆枢轴连接前轮支架,第二联动杆枢轴连接后轮支架,第二联动杆枢轴连接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枢轴连接上推杆,上推杆、下推杆以及第二联动杆中任意一个或多个还设置有站立脚,车架折叠后,前轮和/或后轮与站立脚构成站立支撑结构。上述自立式折叠童车通过两个连杆机构,实现童车在折叠与展开之间切换。折叠后的童车各杆体之间不够紧凑,展开后的童车车架强度还有进一步增强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三折叠童车,童车折叠后体积更加紧凑,童车展开后车架强度更高。
[0005]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折叠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侧边支架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侧边平面内旋转,侧边支架包括前轮支杆、后轮支杆、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一联动杆以及第二联动杆,后轮支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座,前轮支杆的上端与连接座在铰接位置A枢轴连接,第一推杆的下端与连接座在铰接位置B枢轴连接,第二推杆的杆身与第一推杆的上端在铰接位置C枢轴连接,第一联动杆的下端与前轮支杆的杆身在铰接位置D枢轴连接,第二联动杆的杆身与后轮支杆的杆身在铰接位置E枢轴连接,第二联动杆的上端与第二推杆的下端在铰接位置F枢轴连接,前轮支杆的下端设置有前轮组件,后轮支杆的下端设置有后轮组件,第二推杆的上端设置有扶手,侧边支架还包括第三联动杆和第四联动杆,第三联动杆的一端和第四联动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联动杆的上端在铰接位置G枢轴连接,第三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的下端在铰接位置H枢轴连接,第四联动杆的另一端与后轮支杆的杆身在铰接位置I枢轴连接,其中,铰接位置B、铰接位置C、铰接位置F、铰接位置E构成四连杆机构I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A、铰接位置D、铰接位置G、铰接位置I构成四连杆机构Π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E、铰接位置H、铰接位置G、铰接位置I构成四连杆机构ΙΠ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E位于连接座和铰接位置I之间,铰接位置A、铰接位置D、铰接位置G、铰接位置H、铰接位置E构成五连杆机构的五个连接点,所述四连杆机构1、所述四连杆机构Π、所述四连杆机构m以及所述五连杆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杆机构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固定所述连杆机构为稳定的三角形。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限位结构、把手、锁舌、拉杆以及弹簧,所述限位结构与第二推杆相对固定,把手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二推杆上并且位于所述限位结构的上侧,所述拉杆穿过所述限位结构,所述拉杆的上端连接把手,所述拉杆的下端连接锁舌,所述弹簧可压缩的套设在所述拉杆上并且位于所述限位结构和锁舌之间,所述弹簧为压缩状态,把手抵靠在所述限位结构上,锁舌伸出第二推杆的下端外并且伸入第一推杆的上端中或锁舌缩回第二推杆的下端内并且释放第一推杆的上端。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推杆的上端与第二推杆的下端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推杆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杆铰接连接。
[000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09]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四个连杆机构、使童车在折叠与展开之间切换,锁定其中一个连杆机构,即可实现童车展开后的锁定,折叠后的童车杆体之间更加紧凑,童车折叠后体积进一步减小,展开后的童车车架强度增大。
[0010]2.本实用新型通过扳动扶手即可实现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前轮支杆相对后轮支杆进行折叠,操作简单方便;
[0011 ] 3.本实用新型中的车架折叠时,通过握住扶手直接进行折叠,不需要将扶手弯到车架的底部,对操作者来讲更加省力;
[0012]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C型卡槽,通过将卡于C型卡槽中,即可实现整个车架的锁定,锁定结构简单,锁定和解锁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三折叠童车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三折叠童车展开与折叠切换时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三折叠童车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0016]其中,101、前轮支杆;102、后轮支杆;103、第一推杆;104、第二推杆;105、第一联动杆;106、第二联动杆;107、连接座;108、铰接位置A; 109、铰接位置B; 110、铰接位置C; 111、铰接位置D; 112、铰接位置E; 113、铰接位置F; 114、第三联动杆;115、第四联动杆;116、铰接位置G; 117、铰接位置H; 118、铰接位置I; 119、连接件;200、前轮组件;300、后轮组件;400、扶手;501、把手;502、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8]实施例
[0019]1.参见图1至图3,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三折叠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侧边支架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侧边平面内旋转,侧边支架包括前轮支杆101、后轮支杆102、第一推杆103、第二推杆104、第一联动杆105以及第二联动杆106,后轮支杆10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座107,前轮支杆101的上端与连接座107在铰接位置A108枢轴连接,第一推杆103的下端与连接座107在铰接位置B109枢轴连接,第二推杆104的杆身与第一推杆103的上端在铰接位置CllO枢轴连接,第一联动杆105的下端与前轮支杆101的杆身在铰接位置Dl 11枢轴连接,第二联动杆106的杆身与后轮支杆102的杆身在铰接位置E112枢轴连接,第二联动杆106的上端与第二推杆104的下端在铰接位置Fl 13枢轴连接,前轮支杆101的下端设置有前轮组件200,后轮支杆102的下端设置有后轮组件300,第二推杆104的上端设置有扶手400,侧边支架还包括第三联动杆114和第四联动杆115,第三联动杆114的一端和第四联动杆1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联动杆105的上端在铰接位置Gl 16枢轴连接,第三联动杆114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106的下端在铰接位置H117枢轴连接,第四联动杆115的另一端与后轮支杆102的杆身在铰接位置1118枢轴连接,其中,铰接位置B109、铰接位置Cl 10、铰接位置Fl 13、铰接位置El 12构成四连杆机构I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A108、铰接位置D111、铰接位置G116、铰接位置1118构成四连杆机构Π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E112、铰接位置Hl 17、铰接位置Gl 16、铰接位置1118构成四连杆机构ΙΠ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E112位于连接座107和铰接位置1118之间,铰接位置Al08、铰接位置D111、铰接位置G116、铰接位置H117、铰接位置E112构成五连杆机构的五个连接点,四连杆机构1、四连杆机构π、四连杆机构m以及五连杆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杆机构设置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固定连杆机构为稳定的三角形。
[0020]第一推杆103的上端与第二推杆104的下端通过连接件119连接,连接件119的一端与第一推杆103固定连接,连接件119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杆104铰接连接。
[0021 ] 上述锁定组件包括限位结构(图中未视出)、把手501、锁舌502、拉杆(图中未视出)以及弹簧(图中未视出),上述限位结构与第二推杆104相对固定,把手501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二推杆104上并且位于上述限位结构的上侧,上述拉杆穿过上述限位结构,上述拉杆的上端连接把手501,上述拉杆的下端连接锁舌502,上述弹簧可压缩的套设在上述拉杆上并且位于上述限位结构和锁舌502之间,上述弹簧为压缩状态,把手501抵靠在上述限位结构上,锁舌502伸出第二推杆104的下端外并且伸入第一推杆103的上端中或锁舌502缩回第二推杆104的下端内并且释放第一推杆103的上端。
[0022]第一推杆103与第二推杆104在同一直线上,第一推杆103的杆身上还设置有靠近其上端的C型卡槽119,铰接位置F113卡于C型卡槽119中。
[0023]下面介绍上述折叠童车的折叠过程:向上拉动把手501,锁舌502释放第一推杆103,实现车架解锁,推动第二推杆104,带动第二联动杆106以及第三联动杆114运动,进而分别带动四连杆机构I,四连杆机构Π,四连杆机构m以及五连杆机构运动,最终实现车架的整体折叠。
[0024]下面介绍上述折叠童车的展开过程:拉开第二推杆104,带动第二联动杆106以及第三联动杆114运动,进而分别带动四连杆机构I,四连杆机构π,四连杆机构m以及五连杆机构运动,实现车架展开,向上拉动把手501,锁舌502缩回第二推杆104的下端,释放把手501,锁舌502伸入第一推杆103的上端,实现车架的锁定。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三折叠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边支架,所述侧边支架可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侧边平面内旋转,所述侧边支架包括前轮支杆(101)、后轮支杆(102)、第一推杆(103)、第二推杆(104)、第一联动杆(105)以及第二联动杆(106),后轮支杆(102)的上端设置有连接座(107),前轮支杆(101)的上端与连接座(107)在铰接位置A( 108)枢轴连接,第一推杆(103)的下端与连接座(107)在铰接位置B( 109)枢轴连接,第二推杆(104)的杆身与第一推杆(103)的上端在铰接位置C(IlO)枢轴连接,第一联动杆(105)的下端与前轮支杆(101)的杆身在铰接位置D( 111)枢轴连接,第二联动杆(106)的杆身与后轮支杆(102)的杆身在铰接位置E( 112)枢轴连接,第二联动杆(106)的上端与第二推杆(104)的下端在铰接位置F(113)枢轴连接,前轮支杆(101)的下端设置有前轮组件(200),后轮支杆(102)的下端设置有后轮组件(300),第二推杆(104)的上端设置有扶手(4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支架还包括第三联动杆(114)和第四联动杆(115),第三联动杆(114)的一端和第四联动杆(1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联动杆(105)的上端在铰接位置G( 116)枢轴连接,第三联动杆(114)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106)的下端在铰接位置H(117)枢轴连接,第四联动杆(115 )的另一端与后轮支杆(102)的杆身在铰接位置1(118 )枢轴连接,其中,铰接位置B(109)、铰接位置C(110)、铰接位置F(113)、铰接位置E (112 )构成四连杆机构I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A(108)、铰接位置D (111)、铰接位置G(116)、铰接位置I (118 )构成四连杆机构Π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E (112)、铰接位置H(117)、铰接位置G (116)、铰接位置I (118 )构成四连杆机构ΙΠ的四个连接点,铰接位置E(112)位于连接座(107)和铰接位置I (118)之间,铰接位置A(108)、铰接位置D (111)、铰接位置G (116)、铰接位置H( 117)、铰接位置E (112 )构成五连杆机构的五个连接点,所述四连杆机构1、所述四连杆机构π、所述四连杆机构m以及所述五连杆机构中的一个或多个连杆机构设置有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固定所述连杆机构为稳定的三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限位结构、把手(501)、锁舌(502)、拉杆以及弹簧,所述限位结构与第二推杆(104)相对固定,把手(501)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二推杆(104)上并且位于所述限位结构的上侧,所述拉杆穿过所述限位结构,所述拉杆的上端连接把手(501),所述拉杆的下端连接锁舌(502),所述弹簧可压缩的套设在所述拉杆上并且位于所述限位结构和锁舌(502)之间,所述弹簧为压缩状态,把手(501)抵靠在所述限位结构上,锁舌(502)伸出第二推杆(104)的下端外并且伸入第一推杆(103)的上端中或锁舌(502)缩回第二推杆(104)的下端内并且释放第一推杆(103)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折叠童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推杆(103)的上端与第二推杆(104)的下端通过连接件(119)连接,连接件(119)的一端与第一推杆(103)固定连接,连接件(119 )的另一端与第二推杆(104)铰接连接。
【文档编号】B62B7/08GK205554280SQ201620250301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9日
【发明人】胡清银, 周毛林
【申请人】昆山浩天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