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u艇舱双浮体滑行式摩托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8238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vu艇舱双浮体滑行式摩托艇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艇[背景技术]目前,世界上旅游业、水上交通、俱乐部、娱乐业、抗洪抢险、军事等领域所使用的摩托艇和游艇大都采用的是V形艇,滑行艇底和艇舱都是V形一体式。其制造材料均为玻璃钢。
该艇的缺点是由于艇体与水面接触面积大,自重大,所以航行阻力大,动力消耗和能源消耗也大,转向性能差,转向动力消耗也大,速度慢,甚至会出现转向时,推水装置空转现象。由于V形艇为一体式艇体,就像一个人双脚并拢站立于水上,而且,水面不会像陆地一样处于永久静止状态,所以该种艇无论处于停泊或航行状态,都会因水面的波浪或涌浪,而产生摇摆,极易出现危险。由于艇底和艇舱是一体式,所以,如果摩托艇要扩大艇舱容积,必须是将艇整体扩大,这样就会造成因艇体扩大后,艇的自重也随之增大,艇底与水面的摩擦面积也相应扩大,动力和消耗也将成倍增加,使摩托艇长期处于种高能耗、低效率甚至将长期处于一种“排水”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自重轻,无效磨擦面积小、动力和能源消耗小、艇舱容积大、速度高、抗浪性和稳定性能好的种VU艇舱双浮体滑行式摩托艇。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一种VU艇舱双浮体滑行式摩托艇是由艇体、操纵装置、动力部分和推进部分组成。其特征是VU形艇舱,前端为V形,起破浪和降低行进中风和水的阻力作用;后端为U形,比原V形艇舱扩大了空间和容积;艇舱底端左右两边与左右两个滑行浮体连接;艇舱底端与艇底左右两边的滑行浮体连接处,自艇舱前端V形部分至后端U形部分,有多条横向和纵向龙骨支撑,安装在艇底板上,形成摩托艇完整的龙骨架,起到加固艇舱和艇舱与左右两个滑行浮体的连接强度,该龙骨是与艇舱舷板上的龙骨相连接,形成摩托艇完整的龙骨架结构,起到加强艇体和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加强艇舱与两个滑行浮体的连接强度;操纵部分安装在艇舱内任意位置;动力系统可采用艇内卧式机和舷外挂机,安装在艇的尾部;左右滑行浮体前端为V形,起到破浪作用,其余部分为长筒圆形、半圆形筒状或椭圆形筒状,滑行浮体圆形部分在下端,圆形部分是与水面接触的滑行部分;圆形浮体的最大优点在于浮体结构的各个部分力点分布均匀,强度在各部位都得到加强,而且,与水面接触的滑行部分,在摩托艇承载量加大时,艇体会自然下沉,浮体的触水面积相应增大,浮力相应也增大,起到了抬升摩托艇吃水深度的作用;当摩托艇承载量减小时,艇体会自然上浮,相应滑行浮体的触水面积会缩小,动力消耗也减小,速度会相应提高,而且,圆形浮体因比直角或斜角浮体角度更加圆滑,摩托艇在转向时,水流会顺着圆形滑行浮体的角度顺势滑走,有效避免了其它形状滑行浮体在转向时因角度过陡而挡水,造成动力消耗过大,转向迟钝和推水器空转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转向速度和效率,减小了动力消耗,使摩托艇在转向时更加平稳,并且能有效克服“岸壁”效应;滑行浮体上端与艇舱底部连接,前端V形部分可与艇舱前端V形部分长度持平,也可根据需要长于或短于艇舱前端V形部分;左右浮体前端首部V形部分,左右两边均可加装压浪板,安装在滑行浮体首部V形部分的中间或略上位置,起到遇风浪可抬升艇首和压浪的作用,使摩托艇在行驶中保持平稳状态和避免扎水情况发生;滑行浮体内部自前至后有多个横置隔板,形状与滑行浮体内壁相吻合,安装在浮体内壁上,形成多个密封舱,起到加强和支撑滑行浮体的作用,并可在遇到外力时滑行浮体受损后,只有滑行浮体的局部某个密封舱漏水,避免了因滑行浮体在受到外力损伤后摩托艇整体下沉的危险;滑行浮体也可用软性材料制作,注、排水孔可加装单向充气阀,形成充气式双滑行浮体。
由于采用双滑行浮体,将原V形艇的艇舱和滑行艇底的一体式改为双滑行体和艇舱的分体式,将原V形艇舱改为VU形,即扩大了艇舱容积,又减小了艇体与水面的磨擦面积,提高了速度、转向性能和安全性,减小了能耗,增强了稳定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艇体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艇体俯视图
图3是本实新用型的艇体仰视图图4是
图1的A-A的艇体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艇体后视图其中,1.艇尾板2.浮体V形部分 3.压浪板 4.注、排水孔 5.密封舱 6.分水条 7.艇舱V形部分 8.操纵部分 9.动力部分 10.螺旋浆11.艇舱舷板12.上下艇梯 13.滑行浮体 14.隔板[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VU艇舱双浮体滑行式摩托艇是由艇体、操纵装置、动力部分和推进部分组成。艇舱前端为V形(7),起破浪和降低行进中风和水的阻力作用;后端为U形,比原V形艇舱扩大了空间和容积;艇舱底端左右两边与左右两个滑行浮体(13)连接;艇舱底端与艇底左右两边的滑行浮体(13)连接处,自艇舱前端V形部分(7)至后端U形部分,有多条横向和纵向龙骨支撑,起到加固艇舱和艇舱与左右两个滑行浮体(13)的连接强度;龙骨安装在艇舱底板上,该龙骨与艇舱舷板(11)上的龙骨相连接,形成摩托艇完整的龙骨架结构,起到加强艇体和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加强艇舱与两滑行浮体(13)的连接强度;左右滑行浮体(13)前端为V形或圆锥形,起到破浪作用,其余部分为长筒圆形、半圆形筒状或椭圆形筒状,滑行浮体(13)圆形部分在下端,圆形部分是与水面接触的滑行部分;滑行浮体(13)上端与艇舱底部连接,前端V形部分(2)可与艇舱前端V形部分(7)长度持平,也可根据需要长于或短于艇舱前端V形部分(7);左右滑行浮体(13)前端首部V形(2)或圆锥形部分,左右两边均可加装压浪板(3),安装在滑行浮体(13)首部V形(2)或圆锥形部分的中间或略上位置,起到遇风浪可抬升艇首和压浪的作用;滑行浮体(13)内部自前至后有多个横置隔板,形状与滑行浮体(13)内壁相吻合,安装在滑行浮体(13)内壁上,形成多个密封舱(5),起到加强和支撑浮体的作用,并可在遇到外力时滑行浮体(13)受损后,只有滑行浮体(13)的局部某个密封舱(5)漏水,避免了因滑行浮体(13)在受到外力损伤后摩托艇整体下沉的危险;滑行浮体(13)每个密封舱(5)外部上端都可根据需要安装注、排水孔(4),可根据需要向密封舱(5)注水或排水,注水可使艇体下沉,增加抗浪和稳定性;排水可使艇体上浮,提高摩托艇的速度;滑行浮体(13)也可用软性材料制作,注、排水孔(4)可加装单向充气阀,形成充气式双滑行浮体;操纵部分(8)安装在艇舱内任意位置;动力部分(9)可采用艇内卧式机和舷外挂机,安装在艇的尾部。
权利要求一种VU艇舱双浮体滑行式摩托艇是由艇体、操纵装置、动力部分和推进部分组成;其特征是1、艇舱前端为V型(7),起破浪和降低行进中风和水的阻力作用;
2.艇舱后端为U型,比原V型艇舱扩大了空间和容积;
3.艇舱底端左右两边与左右两个滑行浮体连接(13);
4.艇舱底端与艇底左右两边的滑行浮体(13)连接处,自艇舱前端V型部分(7)至后端U型部分,有多条横向和纵向龙骨支撑,起到加固艇舱和艇舱与左右两个滑行浮体(13)的连接强度;
5.龙骨安装在艇舱底板上,该龙骨与艇舱舷板(11)上的龙骨相连接,形成摩托艇完整的龙骨架结构,起到加强艇体和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加强艇舱与两滑行浮体(13)的连接强度;
6.左右滑行浮体(13)前端为V型或圆锥形,起到破浪作用,其余部分为长筒圆形、半圆形筒状或椭圆形筒状,滑行浮体(13)圆形部分在下端,圆形部分是与水面接触的滑行部分;
7.滑行浮体(13)上端与艇舱底部连接,前端V型部分(2)可与艇舱前端V型部分(7)长度持平,也可根据需要长于或短于艇舱前端V型部分(7);
8.左右滑行浮体(13)前端首部V型部分,左右两边均可加装压浪板(3),安装在滑行浮体(13)首部V型部分(2)的中间或略上位置,起到遇风浪可抬升艇首和压浪的作用;
9.滑行浮体(13)内部自前至后有多个横置隔板,形状与滑行浮体(13)内壁相吻合,安装在滑行浮体(13)内壁上,形成多个密封舱(5),起到加强和支撑滑行浮体的作用,并可在遇到外力时滑行浮体受损后,只有滑行浮体(13)的局部某个密封舱(5)漏水,避免了因滑行浮体在受到外力损伤后摩托艇整体下沉的危险。
10.滑行浮体(13)每个密封舱(5)外部上端都可根据需要安装注、排水孔(4),可根据需要向密封舱(5)注水或排水;注水可使艇体下沉,增加抗浪和稳定性;排水可使艇体上浮,提高摩托艇的速度;
11.滑行浮体(13)也可用软性材料制作,注、排水孔(4)可加装单向充气阀,形成充气式双滑行浮体;
12.操纵部分(8)安装在艇舱内任意位置;
13.动力部分(9)可采用艇内卧式机和舷外挂机,安装在艇的尾部。
专利摘要一种VU艇舱双浮体滑行式摩托艇,由艇体、操纵装置、动力部分和推进部分组成。艇舱前端为V型,后端为U型;滑行浮体(13)前端为V形或圆锥形,其余部分为长筒圆形、半圆形筒状或椭圆形筒状;滑行浮体(13)圆形部分在下端,圆形部分是与水面接触的滑行部分,滑行浮体(13)每个密封舱(5)外部上端都可根据需要安装注、排水孔(4);操纵部分(8)安装在艇舱内任意位置;动力部分(9)安装在艇的尾部。由于采用双滑行浮体,将原V形艇的艇舱和滑行艇底的一体式改为双滑行体和艇舱的分体式,将原V形艇舱改为VU形,既扩大了艇舱容积,又减小了艇体与水面的摩擦面积,提高了速度、转向性能和安全性,减小了能耗,增强了稳定性。
文档编号B63B1/00GK2692021SQ20042005036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5日
发明者韩国防 申请人:韩国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