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465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桅,尤其涉及一种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
背景技术
雷达桅是包含雷达支撑结构、航行信号灯灯桅、天线设置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桅体结构。对于一般船舶,雷达桅往往位于船体最上端的罗经甲板或是平台之上,其自身尺寸受甲板和平台尺寸限制,重量和高度将直接影响船体结构强度和船体高度。由此,雷达桅如何兼顾稳性、轻盈和简约成为雷达桅设计的趋势。航行信号灯在船舶避碰中起到重要作用,信号灯种类繁多,要求各不相同,如何合理布置各种号灯,号灯信息表达清晰,不受干扰是关键。各船级社非常重视环照灯的盲区问题。避碰法则附录一第9条指出,环照灯应安置在不被桅、顶桅或建筑物遮蔽大于6°角光 弧的位置上(锚灯除外);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使用两盏环照灯,固定于适当位置或用挡板遮挡,使其在一海里距离上尽可能像是一盏灯。在涵盖较多信号灯信息时,现有雷达桅难以避开对信号灯的干扰问题,特别是对环照灯的干扰。于是采用两盏环照灯表达一盏环照灯的形式成为首选,这时的环照灯需根据要求进行遮光处理。现有雷达桅,如图I所示,为满足环照灯要求,往往在雷达桅外围设置两组独立灯桅1,用于环照灯布置。独立灯桅I左右对称,同时设置用于信号灯安装和检修的梯子。用于表达一盏环照灯的两盏环照灯Ia分别位于两个独立灯桅I之上,需依据独立灯桅高度、位置等因素进行遮光处理,以满足总水平可视角度为360度。对独立灯桅的环照灯进行盲区分析,如图2所示。为避开烟囱、雷达支撑杆2、雷达2a等建筑物,独立灯桅需要相互远离,用于表达一盏环照灯的两盏环照灯需分别进行遮光处理,其可视范围往往与船舶中纵剖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由此产生的盲区6是沿着该角度形成的约十几米宽的水平带。设置独立灯桅的雷达桅虽然满足环照灯的环照要求,但其盲区因独立灯桅的间距而增大是其无法回避的问题,而环照灯的遮蔽角度与船中纵剖面有一定夹角,需严格调控,为现场施工带来困难。此外,独立灯桅雷达桅布置相对凌乱,独立灯桅占据较大面积,其自身稳性、重量、定位将直接影响局部强度和其他电气设备的布置,使得整体布局捉襟见肘。因此,随着日益严格的盲区规则要求和船检要求以及日益增多的信号灯信息,现有雷达桅在满足逐步增多的信号灯信息表达、减小环照灯盲区、减小雷达桅体积、跨度和重量,兼顾稳性,减小雷达桅对其他设备的影响,减小雷达桅内部结构之间的干扰、例如雷达容易受周边结构干扰而影响功能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随着日益严格的盲区规则要求和船检要求以及日益增多的信号灯信息,现有雷达桅在满足逐步增多的信号灯信息表达、减小环照灯盲区、减小雷达桅体积、跨度和重量,兼顾稳性,减小雷达桅对其他设备的影响,减小雷达桅内部结构之间的干扰、例如雷达容易受周边结构干扰而影响功能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包括主灯桅3,主灯桅3两侧各设有一个雷达支撑结构2,三者与甲板的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主灯桅3分为上部的信号灯灯桅、中部的基座结构3c,下部的支撑柱结构3d,所述信号灯灯桅包括四根竖直杆体,所述四根竖直杆体横截面组成矩形,所述杆体上设有水平横向向外延伸的一 / 二 /三/四对枝杆,当四对枝均向外延生时,形成“井”字形,枝杆向上支撑能够对应设置一 / 二 /三/四对半环照灯,枝杆向下悬挂能够对应设置一 / 二/三/四对半环照灯,所述半环照灯的盲区7的中心线与所述主灯桅3、雷达支撑结构2与甲板连接点的连线平行,使得盲区7完全覆盖雷达桅支撑杆2所在的区域。信号灯灯桅上设置的最低的半环照灯的高度高于船上其他大型遮挡物的高度。信号灯灯桅上设置的所有半环照灯的高度与雷达2a错开。优化的,所述信号灯灯桅竖直方向上采用三角形桁架结构支撑。优化的,所述其他大型遮挡物包括船上的烟囱。
优化的,所述信号灯灯桅包括六层半环照信号灯3b,每层含有一对半环照信号灯3b 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I) “井”字的四肢即桁架向外延伸部分,可增可减,可长可短,可直可曲,从而获得如图10所示,八个点可设置灯座,向上可支撑最多四对环照灯,向下还可悬挂最多四对环照灯,为信号灯的布置提供了多种选择,解决了日益增多的信号灯的布置问题。2)不使用独立灯桅,大大节约了船上的可利用空间,为设置其他装置提空了空间,减小雷达桅体积、跨度和重量,兼顾了稳性。3)将环照灯的盲区从十几米降低到一米多,大大缩小了环照灯盲区,有利于船只的安全航行。4)减小雷达桅内部结构之间的干扰、避免了雷达容易受周边结构干扰而影响功倉泛。5)简单纤巧,避免了内部干扰,同时将对其他设备的影响降至最低。6)信号灯灯桅可灵活多变,涵盖了众多的信号灯信息,提高了自身结构的利用率。


图I是现有技术带独立灯桅的雷达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A-A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I所示的独立灯桅上的半环照灯的盲区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雷达桅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雷达桅的侧视示意图。图6是Gl-Gl剖视图。图7是G2-G2剖视图。图8是F-F剖视图。图9是E-E剖视图。图10是本发明信号灯灯桅的横剖面“井”字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半环照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信号灯灯桅上的环照灯盲区示意图。其中,I、独立灯桅,2、雷达支撑结构,3、主灯桅,4、烟囱,5、罗经甲板,6、现有技术独立灯桅环照灯的盲区,7、本发明的信号灯灯桅上的环照灯盲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4、图5所示,设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由主灯桅3和雷达支撑结构2组成。主灯桅为围板形式,雷达支撑部分则位于主灯桅的左右两端,三者与甲板连接点形成的直线沿着船首船尾方向,依托主灯桅端部,支撑柱结构3d向下伸至罗经甲板,支撑柱结构3d之上为基座结构3c,基座结构3c将主灯桅3和两旁的雷达支撑结构2连接起来,基座结构3c之上为信号灯灯桅,所述信号灯灯桅竖直方向上采用三角形桁架结构支撑,横向剖面呈“口”字型,如图10所示,剖面上的桁架横向水平延生的枝杆后可以使横剖面形成“井”字型。枝杆向上支撑能够对应设置一 / 二 /三/四对半环照灯,枝杆向下悬挂能够对应设置 一 / 二 /三/四对半环照灯,所述半环照灯的盲区中心线与所述主灯桅3、雷达支撑结构2与甲板连接点的连线平行。“井”字的四肢即桁架向外延伸部分,可增可减,可长可短,可直可曲,从而获得八个点可设置灯座,为信号灯的布置提供了多种选择。信号灯灯桅上设置的最低的半环照灯的高度高于船上其他大型遮挡物如烟囱的高度。所谓半环照灯,就是环照灯利用自身遮光罩的屏蔽作用将可视角度控制在180°范围内。两盏这样的半环照灯刚好可以表达一盏环照灯满足360°的环照要求,即两套半环照灯表达一套环照灯。利用信号灯灯桅的“井”字构造型式,将用于表达失控灯、操纵能力受限制灯和深吃水灯的一组半环照灯设置在右舷,新加坡海峡灯则位于左舷。半环照灯的可视范围将严格地控制在分别向船尾和船首的180°水平弧度内。位于信号灯灯桅最低层的半环照灯根据烟 的高度确定高度,从而避开烟 对其遮蔽作用。由此获得紧凑型雷达桅的布置方案如图4、图5所示。如图12所示,表达两对半环照灯前后布置,其可视范围分别是向船首和船尾方向的180°的水平范围,从而在前后半环照灯之间则形成盲区7,使得盲区7完全覆盖雷达桅支撑杆2所在的区域,而这一范围控制在I. 6m以内,仅为一对半环盏灯的间距。雷达2a与信号灯灯桅上的半环照灯高度错开,避免相互干涉;信号灯距离主灯桅中心不超过lm,显得格外紧凑,从而将信号灯灯桅的利用率极度提高。信号灯灯桅综合考虑了风速仪和卫通天线的布置要求,为风速仪、卫通天线预留了安装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包括主灯桅(3),主灯桅(3)两侧各设有一个雷达支撑结构(2),三者与甲板的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主灯桅(3)分为上部的信号灯灯桅、中部的基座结构(3c),下部的支撑柱结构(3d),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灯灯桅包括四根竖直杆体,所述四根竖直杆体横截面组成矩形,所述杆体上设有水平横向向外延伸的一 / 二 /三/四对枝杆,枝杆向上支撑能够对应设置一 / 二 /三/四对半环照灯,枝杆向下悬挂能够对应设置一 / 二/三/四对半环照灯,所述半环照灯的盲区中心线与所述主灯桅(3)、雷达支撑结构(2)与甲板连接点的连线平行; 信号灯灯桅上设置的最低的半环照灯的高度高于船上其他大型遮挡物的高度; 信号灯灯桅上设置的所有半环照灯的高度与雷达(2a)错开。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灯灯桅竖直方向上采用三角形桁架结构支撑。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大型遮挡物包括船上的烟囱。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灯灯桅包括六层半环照信号灯(3b ),每层含有一对半环照信号灯(3b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半环照灯的紧凑型雷达桅。包括主灯桅,主灯桅两侧各设有一个雷达支撑结构,三者与甲板的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主灯桅分为上部的信号灯灯桅、中部的基座结构,下部的支撑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灯灯桅包括四根竖直杆体,四根竖直杆体横截面组成矩形,杆体上设有水平横向向外延伸多对枝杆,枝杆能够对应设置多对半环照灯,半环照灯的盲区中心线与主灯桅、雷达支撑结构与甲板连接点的连线平行,完全覆盖雷达支撑结构所在的区域。本发明解决了日益增多的信号灯的布置问题,提升雷达桅自身结构利用率;减小雷达桅体积、跨度和重量,兼顾了稳性;缩小了环照灯盲区,有利于船只的安全航行;减小雷达桅内部结构之间的干扰。
文档编号B63B45/00GK102910256SQ20121030922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7日
发明者陈大为, 倪伟平, 赵东国, 张捷 申请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