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228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救生圈一般只有一个气室和一个进气嘴,这种单气室救生圈一旦发生漏气现象就会失去救生作用,对使用者的生命构成危险;市场上有一种内装塑料泡沫的救生圈,这种救生圈虽不存在漏气现象,但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携带方便的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所述救生圈本体内设置有多个互不相通的气室,且每个气室上均设置有进气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如果有一个气室漏气,其浮力只会下降一点,仍能基本保持平衡,不会失去救生功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并且携带方便。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救生圈本体沿圆周方向设置六至八个气室,各气室之间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整体。通过本设置,如有一气室漏气,其浮力最多下降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即使是两个气室同时漏气,救生圈仍能发挥其救生作用,工作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救生圈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层可在夜晚发光的荧光层。通过本设置,通过荧光层可使救生圈在夜晚能够整体发出荧光,为救援人员提供救援信号,使之快速准确的寻找到救援目标,更加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救生圈本体内设置有密封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指南针。通过本设置,当遇险后可以帮助遇险者辨别方向,结构简单实用性好。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救生圈本体由透明耐热性材料制成。通过本设置,方便观察指南针和荧光层发光范围更大,工作更加可靠。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救生圈本体上设置有哨子,所述哨子与救生圈本体之间设置有绳子,所述绳子一端与救生圈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哨子固定。通过本设置,当遇到危险时,遇险者可以吹响哨子求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将救生圈本体内设置多个互不相通的气室,在使用时如果有一个气室漏气,其浮力只会下降一点,仍能基本保持平衡,不会失去救生功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并且携带方便。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所述救生圈本体I内设置有多个互不相通的气室11,且每个气室11上均设置有进气嘴111。所述气室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救生圈本体I沿圆周方向设置六至八个气室11,各气室11之间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如有一气室漏气,其浮力最多下降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即使是两个气室同时漏气,救生圈仍能发挥其救生作用,工作更加可靠。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可靠,本实施例所述救生圈本体I的外表面设有一层可在夜晚发光的荧光层2。通过荧光层可使救生圈在夜晚能够整体发出荧光,为救援人员提供救援信号,使之快速准确的寻找到救援目标。所述救生圈本体I内设置有密封空腔12,所述的空腔12内设置有指南针3。所述的空腔12保持一定的形状,可在内部充一定压力的气体。另外,所述的救生圈本体I由透明耐热性材料制成。此技术方案,荧光层2发出荧光的效果会更好。所述救生圈本体I上设置有哨子4,所述哨子4与救生圈本体I之间设置有绳子5,所述绳子5 —端与救生圈本体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哨子4固定。当遇到危险时,遇险者可以吹响哨子求救,为救援人员提供救援信号,增加获救机会。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本体 (I)内设置有多个互不相通的气室(11),且每个气室(11)上均设置有进气嘴(111),所述救生圈本体(I)沿圆周方向设置六至八个气室(11),各气室(11)之间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所述救生圈本体(I)的外表面设有一层可在夜晚发光的荧光层(2),所述救生圈本体(I)内设置有密封空腔(12),所述的空腔(12)内设置有指南针(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生圈本体(I)由透明耐热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本体(I)上设置有哨子(4),所述哨子(4)与救生圈本体(I)之间设置有绳子(5),所述绳子(5)一端与救生圈本体(I)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哨子(4)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多个气室的安全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所述救生圈本体内设置有多个互不相通的气室,且每个气室上均设置有进气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如果有一个气室漏气,其浮力只会下降一点,仍能基本保持平衡,不会失去救生功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并且携带方便。
文档编号B63C9/20GK202848001SQ2012205094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杨云 申请人:杨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