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239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其风帆飞船的结构包括主动冲压式翼伞、翼伞控制系统、伸缩式翼伞杆、飞船体、伞锚和伞锚收放系统;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则包括主动冲压风帆、摇动伸缩桅杆、风帆索、高速帆船船体、磨盘控帆索系统或卷筒控帆索系统,摇动伸缩桅杆的底部铰接在高速帆船船体上,主动冲压风帆通过磨盘控帆索系统或卷筒控帆索系统与高速帆船船体相连接。本发明的主动冲压式翼伞显著减少了诱导阻力,消除了折翼和翼伞前缘塌陷的危险;主动冲压风帆对船体不产生倾斜力矩,其面积可以适当加大,高度可以适当增加,显著提高帆船的航行速度。
【专利说明】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
【背景技术】
[0002]滑翔伞是结构最为简单实用的不消耗能源的飞行器,滑翔伞飞过的最远距离为337公里,滑翔伞最长的飞行时间为17小时,滑翔伞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很难再延长,在自然界中不可能找到长时间连续可用的上升气流,中国专利《风力驱动船(申请号01810441.X)》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风力驱动装置的放出回收需要时间长、难控制,对风向很敏感;普通冲压式翼伞的进气口要始终对着气流方向,在上升和下降气流的交汇处和风切面上,常常会造成单边折翼,遇到水平风切面、退出上升气流区和进人下降气流区时,由于迎角减小、前缘压力变化就可能出现前缘塌陷,有很多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新型充气翼伞(专利号94241 X79.1)》,增加了气泵、单向阀、安全阀、管道等部件,这样就对冲压式翼伞密封性要求很高,一般冲压式翼伞的面积20平方米,需要冲入的空气体积大约4立方米,如果充气时间4分钟,需要I立方米/分钟的气泵,重量很重,流量为I立方米/分钟的单向阀、安全阀、管道的重量也很重。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风帆飞船,包括主动冲压式翼伞、翼伞控制系统、伸缩式翼伞杆、飞船体、伞锚、伞锚收放系统,所述主动冲压式翼伞与翼伞控制系统相连接,翼伞控制系统、伸缩式翼伞杆和伞锚收放系统分别安装在飞船体上,伞锚收放系统与伞锚相连接;所述主动冲压式翼伞是在普通冲压式翼伞上设置有风机和/或螺旋桨对冲压式翼伞进行主动冲压并且封闭原来的进风口,风机有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状态,风机正向旋转对翼伞充气,翼伞的剖面形成很标准的机翼形截面;风机反向旋转将翼伞中的空气抽出,翼伞的体积减小便于收藏;主动冲压式翼伞的第二种方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装置有风机的冲压式翼伞叠式串联,减少诱导阻力。
[0005]所述伸缩式翼伞杆安装在飞船体上,伸缩式翼伞杆将主动冲压式翼伞支撑到空中,在伸缩式翼伞杆的顶端设置滑轮、绳索,使主动冲压式翼伞能够上升、下降。
[0006]所述翼伞控制系统有三种优选的方案:(一)齿轮一卷筒翼伞控制系统,伞绳缠绕在其对应的卷筒上,四个双向离合器的离、合状态的多种排列组合,实现伞绳卷回或放出,控制主动冲压式翼伞向左转、向右转、攻角增加、攻角减小,这种控制系统包括右后伞绳、右前伞绳、左前伞绳、左后伞绳、右后伞绳卷筒、右前伞绳卷筒、左前双向离合器、左后伞绳卷筒、右后双向离合器、后前双向离合器、左前双向离合器、左后双向离合器、传动杆、手舵轮,所述右后伞绳、右前伞绳、左前伞绳、左后伞绳的上端分别与主动冲压式翼伞相连接,右后伞绳、右前伞绳、左前伞绳、左后伞绳的下端分别缠绕在右后伞绳卷筒、右前伞绳卷筒、左前伞绳卷筒和左后伞绳卷筒上,传动杆的顶部设置有手舵轮,传动杆的底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主动齿轮和双联齿轮和链轮,所述右后伞绳卷筒、右前伞绳卷筒、左前伞绳卷筒和左后伞绳卷筒均布在传动杆的周围,且四个卷筒的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与四个上齿轮啮合,双联齿轮分别与四个下齿轮啮合,在右前伞绳卷筒所在转轴的最底部设置有齿轮链轮联合体,该齿轮链轮联合体通过链条与链轮连接;(二)驾驶杆一滑轮翼伞控制系统,适合于手动驾驶,驾驶杆通过球头关节轴承安装在伸缩式翼伞杆的下部或者安装在船体上,在驾驶杆的周边分布有四个伞绳定滑轮,右后伞绳、右前伞绳、左前伞绳、左后伞绳分别绕过各自对应的伞绳定滑轮后与驾驶杆相连接;(三)磨盘一步进电机翼伞控制系统,适合于电脑自动驾驶,右后伞绳和右前伞绳缠绕在右侧磨盘上,右侧磨盘与右侧步进电机相连接,左前伞绳和左后伞绳缠绕在左侧磨盘上,左侧磨盘与左侧步进电机相连接,右侧磨盘、右侧步进电机、左侧磨盘、左侧步进电机分别通过其各自的支架安装在飞船体上。
[0007]所述伞锚收放系统包括伞锚收放卷筒、旋转手柄、收放增速器、拉回手柄、手柄动滑轮、伞锚回收线、牵引线、回收定滑轮、第一船头定滑轮、第二船头定滑轮,所述伞锚回收线和牵引线的上端同时同向缠绕在伞锚收放卷筒上,伞锚回收线和牵引线的下端分别与伞锚相连接,伞锚收放卷筒与收放增速器输出轴连接,旋转手柄与收放增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伞锚回收线绕过回收定滑轮再绕过手柄动滑轮;第一船头定滑轮和第二船头定滑轮分别设置在飞船体的前端,伞锚回收线和牵引线分别绕过第一船头定滑轮和第二船头定滑轮。
[0008]风帆飞船在水面起飞时,牵引线的下端连接到放置于水中的张开的伞锚上,这时伞锚相当于锚固于水中,牵引线的上端连接到伞锚收放系统的卷筒上,卷筒通过其附属装置安装在飞船体上,风帆飞船在水面上像风筝一样起飞,当达到规定的飞行高度时,通过拉回手柄收紧伞锚回收线,这时伞锚关闭,通过伞锚回收系统快速回收伞锚到飞船体内,风帆飞船像滑翔伞一样自由飞翔,此时高度逐渐下降,降低到规定的高度值时放出伞锚抛到水中,风帆飞船调整到逆风航行状态,放松伞锚回收线,伞锚张开,伞锚相当于锚固于水中,风帆飞船像风筝一样转入上升状态,如此循环往复,只要风速适当,风帆飞船就可以长时间长距离飞行;但是,飞行员需要有休息睡觉时间,飞行员降落以后才能休息睡觉,风帆飞船船体小重量轻降落到海面不安全,同时也不能携带足够的食物和水,因此,必须有一种高速补给帆船伴随风帆飞船同时航行,提供后勤保障;高速补给帆船的航行速度要和风帆飞船的速度相适应,达到40公里/小时以上,为了达到如此高速度,要加大帆的面积,减少帆对船体的倾斜力矩。
[0009]一种与风帆飞船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包括主动冲压风帆、鼓风机、摇动伸缩桅杆、风帆索、高速帆船船体和磨盘控帆索系统或卷筒控帆索系统,所述主动冲压风帆上设置有鼓风机,摇动伸缩桅杆通过桅杆横轴、桅杆立轴安装在高速帆船船体上,主动冲压风帆可以升高到摇动伸缩桅杆的顶端,主动冲压风帆通过磨盘控帆索系统或卷筒控帆索系统与高速帆船船体相连接。
[0010]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上设置由收放桅杆、收放定滑轮、收放动滑轮、高度调节索、收放索、高度调节卷筒、收放卷筒组成的风帆飞船起飞降落系统,风帆飞船可以在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上起飞和降落。[0011]本发明公开了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两种控帆索系统:(一)磨盘控帆索系统,设置在高速帆船船体前端且与高速帆船船体行进方向垂直的前后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上分别设置有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两个自动调节动滑轮分别与转向滑轮相连接,在两个转向滑轮之间的高速帆船船体上设置有帆磨盘,风帆索中部缠绕在帆磨盘上且其两端分别绕过两个转向滑轮后再经过分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相连接;所述帆磨盘以桅杆立轴为自转轴,摇动伸缩桅杆的底部通过桅杆横轴与桅杆立轴铰接,桅杆立轴安装在船体上,主动冲压风帆的前缘中部连接升帆索,升帆动滑轮与摇动伸缩桅杆的顶部连接,主动冲压风帆通过升帆索、升帆动滑轮升到摇动伸缩桅杆的顶部;所述高速帆船船体的前端还设置有角度调节磨盘,角度调节磨盘与调节手轮相连接,角度调节磨盘的两侧船舷上各设置有两个定位索定滑轮,角度调节索缠绕在角度调节磨盘上且其两端分别绕过两侧的一个定位索定滑轮后与摇动伸缩桅杆的顶部相连接,角度定位索的两端绕过两侧的另外两个定位索定滑轮后与角度调节索相连接,在两个定位索定滑轮之间的角度定位索上设置有桅杆角度限位器和桅杆角度定位器;(二)卷筒控帆索系统,设置在高速帆船船体前端且与高速帆船船体行进方向垂直的前后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上分别设置有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前帆索分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前缘相连接,其下端连接于前端的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的轮架上,后帆索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后缘相连接,其下端缠绕在帆向角调节卷筒上,帆向角调节卷筒上设置有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帆向角调节卷筒通过其上的卷筒架与自动调节动滑轮的轮架相连接。
[0012]本发明的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主动冲压式翼伞显著减少了诱导阻力,消除了折翼和翼伞前缘塌陷的危险,结构简单实用的不消耗能源的载人飞行器能够长时间长距离飞行,主动冲压式风帆对船体的作用力点可以移动,对船体不产生倾斜力矩,其面积可以适当加大,其高度可以适当增加,显著提高帆船的航行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组成示意图。
[0014]附图2为附图1沿箭头A向视图,冲压式翼伞加装一个风机构成主动冲压式翼伞。
[0015]附图3为风机正向旋转对主动冲压式翼伞充气,主动冲压式翼伞的截面形成很标准的机翼形截面。
[0016]附图4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动冲压式翼伞叠式串联示意图。
[0017]附图5为风帆飞船的结构示意图,风帆飞船在海面上如同风筝一样起飞。
[0018]附图6为风帆飞船的齿轮一卷筒翼伞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7为附图6的B向视图。
[0020]附图8为附图6的C向视图。
[0021]附图9为附图6的D - D剖视图。
[0022]附图10为磨盘一步进电机翼伞控制系统示意图。
[0023]附图11为驾驶杆一滑轮翼伞控制系统示意图。
[0024]附图12为伞锚收放系统示意图。
[0025]附图13为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采用帆磨盘控帆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6]附图14为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采用卷筒控帆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00—主动冲压式翼伞,101—风机,102—右后伞绳,103—右前伞绳,104—左前伞绳,105—左后伞绳,106—右后伞绳卷筒,107—右前伞绳卷筒,108—右前伞绳卷筒双向离合器,109—左前伞绳卷筒,110—左前伞绳卷筒双向离合器,111 一左后伞绳卷筒,112—左后伞绳卷筒双向尚合器,113—传动杆,114一手舵轮,115—伸缩式翼伞杆,116—飞船体,117一主动齿轮,118一链轮,119一双联齿轮,120一链条,121一齿轮链轮联合体,122—伞绳定滑轮,123—驾驶杆,124—球头关节轴承,126—右侧步进电机,127—右侧磨盘,128—左侧步进电机,129—左侧磨盘;200—伞锚收放卷筒,201—旋转手柄,202—收放增速器,203—拉回手柄,204—手柄动滑轮,205—伞锚回收线,206—牵引线,207—回收定滑轮,208—第一船头定滑轮,209—第二船头定滑轮,210—伞锚;300—主动冲压风帆,301—鼓风机,302—摇动伸缩桅杆,303一桅杆横轴,304一桅杆立轴,305一帆磨盘,306—风帆索,306A—前风帆索,306B—后风帆索,307A —前转向滑轮,307B —前转向滑轮,308A—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9—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10—调节手轮,311—角度调节磨盘,312—角度调节索,313—角度限位器,314—角度定位器,315—角度定位索,316—定位索定滑轮,317—高速帆船船体,318—帆向角调节卷筒,319一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400—收放桅杆,401一收放定滑轮,402一收放动滑轮,403—高度调节索,404—收放索,405—高度调节卷筒,406—收放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1-14对本发明的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0029]实施例1:如附图1-3、附图5-9、附图13所示,风帆飞船及与其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其结构是由风帆飞船和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两部分组成,其中,双点划线左侧为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双点划线右侧为风帆飞船,风帆飞船可以在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上起飞或降落,在风向风速适合的情况下,风帆飞船也可以在海面上起飞、降落;风帆飞船包括主动冲压式翼伞、伸缩式翼伞杆115、飞船体116、伞锚210、伞锚收放系统和齿轮一卷筒翼伞控制系统。所述主动冲压式翼伞与翼伞控制系统相连接,翼伞控制系统、伸缩式翼伞杆115和伞锚收放系统分别安装在飞船体116上,伸缩式翼伞杆115将主动冲压式翼伞100支撑到空中,在伸缩式翼伞杆115的顶端设置滑轮、绳索,使主动冲压式翼伞能够上升、下降,伞锚收放系统与伞锚210相连接。
[0030]如附图2-3所示,所述主动冲压式翼伞100是在普通冲压式翼伞上设置有风机101并且封闭原来的进风口,风机有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状态,风机正向旋转对翼伞充气,翼伞的剖面形成很标准的机翼形截面,风机反向旋转将翼伞中的空气抽出,翼伞的体积减小便于收藏。
[0031]如附图5-9所示,所述的齿轮一卷筒翼伞控制系统,包括右后伞绳102、右前伞绳
103、左前伞绳104、左后伞绳105、右后伞绳卷筒106、右前伞绳卷筒107、右前伞绳卷筒双向离合器108、左前伞绳卷筒109、左前伞绳卷筒双向离合器110、左后伞绳卷筒111、左后伞绳卷筒双向离合器112、传动杆113、手舵轮114,所述右后伞绳102、右前伞绳103、左前伞绳
104、左后伞绳105的上端分别与主动冲压式翼伞100相连接,右后伞绳102、右前伞绳103、左前伞绳104、左后伞绳105的下端分别缠绕在右后伞绳卷筒106、右前伞绳卷筒107、左前伞绳卷筒109和左后伞绳卷筒111上,传动杆113的顶部设置有手舵轮114,传动杆113的底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主动齿轮117和双联齿轮119和链轮118,所述右后伞绳卷筒106、右前伞绳卷筒107、左前伞绳卷筒109和左后伞绳卷筒111均布在传动杆113的周围,且四个卷筒的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主动齿轮117分别与四个上齿轮啮合,双联齿轮119分别与四个下齿轮啮合,在右前伞绳卷筒107所在转轴的最底部设置有齿轮链轮联合体121,该齿轮链轮联合体121通过链条120与链轮118连接,主动齿轮117、链轮118通过键与传动杆113连接,与传动杆113同向同速旋转,通过链轮118、齿轮链轮联合体121、链条120的啮合传动,双联齿轮119和主动齿轮117互为反向旋转。
[0032]如附图10所示,所述伞锚收放系统包括伞锚收放卷筒200、旋转手柄201、收放增速器202、拉回手柄203、手柄动滑轮204、伞锚回收线205、牵引线206、回收定滑轮207、第一船头定滑轮208、第二船头定滑轮209,所述伞锚回收线205和牵引线206的上端同时同向缠绕在伞锚收放卷筒200上,伞锚回收线205和牵引线206的下端分别与伞锚210相连接,伞锚收放卷筒200与收放增速器202输出轴连接,旋转手柄201与收放增速器202输入轴连接,所述伞锚回收线205绕过回收定滑轮207再绕过手柄动滑轮204 ;第一船头定滑轮208和第二船头定滑轮209分别设置在飞船体116的前端,伞锚回收线205和牵引线206分别绕过第一船头定滑轮208和第二船头定滑轮209。
[0033]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如附图1和附图13所示,包括主动冲压风帆300、鼓风机
301、摇动伸缩桅杆302、桅杆横轴303、桅杆立轴304、磨盘控帆索系统或卷筒控帆索系统,主动冲压风帆300通过磨盘控帆索系统或卷筒控帆索系统与高速帆船船体317相连接,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上设置由收放桅杆400、收放定滑轮401、收放动滑轮402、高度调节索403、收放索404、高度调节卷筒405、收放卷筒406组成的风帆飞船起飞降落系统;风帆飞船通过起飞降落系统在高速帆船船体317上起飞、降落。
[0034]附图13所示,所述的磨盘控帆索系统,包括风帆索306、前转向滑轮307A、后转向滑轮307B、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调节手轮310、角度调节磨盘311、角度调节索312、角度限位器313、角度定位器314、角度定位索315、定位索定滑轮316。设置在高速帆船船体317上且与高速帆船船体317行进方向垂直的前后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上分别设置有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的轮架分别与前转向滑轮307A、后转向滑轮307B的轮架连接,在前转向滑轮307A、后转向滑轮307B之间的高速帆船船体317中线上设置有帆磨盘305,风帆索306中部缠绕在帆磨盘305上,其两端分别绕过前转向滑轮307A、后转向滑轮307B后再经过分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300相连接;所述帆磨盘305以桅杆立轴304为自转轴,桅杆立轴304的下端安装在高速帆船船体317上,摇动伸缩桅杆302的底部通过桅杆横轴303与桅杆立轴304上端铰接,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前缘中部连接升帆索,升帆动滑轮与摇动伸缩桅杆302的顶部连接,主动冲压风帆300通过升帆索、升帆动滑轮升到摇动伸缩桅杆302的顶部;所述高速帆船船体317还设置有角度调节磨盘311,角度调节磨盘311与调节手轮310同轴键连接,角度调节磨盘311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定位索定滑轮316,角度调节索312的中部缠绕在角度调节磨盘311上,其两端分别绕过两侧对应的定位索定滑轮316后与摇动伸缩桅杆302的顶部相连接,角度定位索315的两端绕过两侧的另外两个定位索定滑轮316后与角度调节索312相连接,两个角度限位器313安装在高速帆船船体317左船舷和右船舷上,角度定位索315穿过角度限位器313的孔,角度定位器314设置在角度定位索315上,其位置可以左右调整;向左或向右旋转调节手轮310、角度调节磨盘311则角度定位索315左右移动,带动摇动伸缩桅杆302的倾斜角度随之变化,角度限位器313、角度定位器314限定摇动伸缩桅杆302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
[0035]实施例2:如附图4所示,主动冲压式翼伞100的第二种方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动冲压式翼伞叠式串联,如果两个主动冲压式翼伞叠式串联,则四个翼尖变成两个翼尖,如果三个主动冲压式翼伞叠式串联,则六个翼尖变成两个翼尖,减少诱导阻力。
[0036]实施例3:由驾驶杆一滑轮翼伞控制系统替换齿轮一卷筒翼伞控制系统形成的风帆飞船。驾驶杆一滑轮翼伞控制系统如附图11所示,所述的驾驶杆一滑轮翼伞控制系统,包括驾驶杆123和伞绳定滑轮122,驾驶杆123通过球头关节轴承124安装在伸缩式翼伞杆115的下部或者安装在飞船体116上,在驾驶杆123的周边分布有四个伞绳定滑轮122,右后伞绳102、右前伞绳103、左前伞绳104、左后伞绳105分别绕过各自对应的伞绳定滑轮122后与驾驶杆123相连接。伸缩式翼伞杆115安装在飞船体116上,驾驶杆123通过球头关节轴承124安装在伸缩式翼伞杆115的下部或者安装在船体上,通过摇动驾驶杆123控制主动冲压式翼伞100左右转向和攻角大小。
[0037]实施例4:由磨盘一步进电机翼伞控制系统替换齿轮一卷筒翼伞控制系统形成的风帆飞船。磨盘一步进电机翼伞控制系统,如附图10所示,右后伞绳102和右前伞绳103缠绕在右侧磨盘127上,右侧磨盘127与右侧步进电机126相连接,左前伞绳104和左后伞绳105缠绕在左侧磨盘129上,左侧磨盘129与左侧步进电机128相连接,右侧磨盘127、右侧步进电机126、左侧磨盘129、左侧步进电机128通过其支架安装在飞船体116上。通过右侧步进电机126、左侧步进电机128控制主动冲压式翼伞100左、右转向和攻角大小。
[0038]实施例5:由卷筒控帆索系统替换磨盘控帆索系统形成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所述的卷筒控帆索系统如附图14所示,包括前风帆索306A、后风帆索306B、帆向角调节卷筒318、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319 ;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上分别设置有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前风帆索306A上端分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前缘相连接,其下端连接于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的轮架上,后风帆索306B上端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后缘相连接,其下端缠绕在帆向角调节卷筒318上,帆向角调节卷筒318上设置有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319,帆向角调节卷筒318通过其支架与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的轮架相连接。旋转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319、帆向角调节卷筒318,后帆索306B的长度随之变化,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帆向角随之变化。
【权利要求】
1.风帆飞船,包括冲压式翼伞、控制系统、船体、伞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冲压式翼伞(100)与翼伞控制系统相连接,翼伞控制系统、伸缩式翼伞杆(115)和伞锚收放系统分别安装在飞船体(116)上,伸缩式翼伞杆(115)将主动冲压式翼伞(100)支撑到空中,伞锚收放系统与伞锚(210)相连接;所述主动冲压式翼伞是在普通冲压式翼伞上设置有风机和/或螺旋桨对冲压式翼伞进行主动冲压并且封闭原来的进风口,风机有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两种状态;所述主动冲压式翼伞(100)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装置有风机的冲压式翼伞叠式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帆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伞控制系统为齿轮一卷筒翼伞控制系统,包括右后伞绳卷筒(106)、右前伞绳卷筒(107)、右前双向离合器(108)、左前伞绳卷筒(109)、左前双向离合器(110)、左后伞绳卷筒(111)、左后双向离合器(112)、传动杆(113)、手舵轮(114);右后伞绳(102)、右前伞绳(103)、左前伞绳(104)、左后伞绳(105)的下端分别缠绕在右后伞绳卷筒(106)、右前伞绳卷筒(107)、左前伞绳卷筒(109)和左后伞绳卷筒(111)上,传动杆(113 )的顶部设置有手舵轮(114 ),传动杆(113 )的底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主动齿轮(117)、双联齿轮(119)和链轮(118),所述右后伞绳卷筒(106)、右前伞绳卷筒(107)、左前伞绳卷筒(109)和左后伞绳卷筒(111)均布在传动杆(113)的周围,且四个卷筒的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上齿轮和下齿轮,所述主动齿轮(117)分别与四个上齿轮啮合,双联齿轮(119)分别与四个下齿轮啮合,在右前伞绳卷筒(107)所在转轴的最底部设置有齿轮链轮联合体(121 ),该齿轮链轮联合体(121)通过链条(120)与链轮(118)连接,主动齿轮(117)、链轮(118)通过键与传动杆(113)连接,与传动杆(113 )同向同速旋转,通过链轮(118)、齿轮链轮联合体(121)、链条(120)的啮合传动,双联齿轮(119)和主动齿轮(117)互为反向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帆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伞控制系统为驾驶杆一滑轮翼伞控制系统,包括驾驶杆(123)和伞绳定滑轮(122),驾驶杆(123)通过球头关节轴承(124)安装在伸缩式翼伞杆(115)的下部或者安装在飞船体(116)上,在驾驶杆(123)的周边分布有四个伞绳定滑轮(122),右后伞绳(102)、右前伞绳(103)、左前伞绳(104)、左后伞绳(105)分别绕过各自对应的伞绳定滑轮(122)后与驾驶杆(12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帆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伞控制系统为磨盘一步进电机翼伞控制系统,包括磨盘和步进电机,右后伞绳(102)和右前伞绳(103)缠绕在右侧磨盘(127)上,右侧磨盘(127)与右侧步进电机(126)相连接,左前伞绳(104)和左后伞绳(105)缠绕在左侧磨盘(129)上,左侧磨盘(129)与左侧步进电机(128)相连接,右侧磨盘(127)、右侧步进电机(126)、左侧磨盘(129)、左侧步进电机(127)分别通过其各自的支架安装在飞船体(1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帆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锚收放系统包括伞锚收放卷筒(200)、旋转手柄(201)、收放增速器(202)、拉回手柄(203)、手柄动滑轮(204)、回收定滑轮(207)、第一船头定滑轮(208)、第二船头定滑轮(209),所述伞锚回收线(205)和牵引线(206 )的上端同时同向缠绕在伞锚收放卷筒(200 )上,伞锚收放卷筒(200 )与收放增速器(202)输出轴连接,旋转手柄(201)与收放增速器(202)输入轴连接,所述伞锚回收线(205)绕过回收定滑轮(207)再绕过手柄动滑轮(204)。
6.一种与风帆飞船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冲压风帆(300 )、鼓风机(301)、摇动伸缩桅杆(302 )、桅杆横轴(303 )、桅杆立轴(304)、磨盘控帆索系统或卷筒控帆索系统;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上设置由收放桅杆(400)、收放定滑轮(401)、收放动滑轮(402)、高度调节索(403)、收放索(404)、高度调节卷筒(405)、收放卷筒(406)组成的风帆飞船起飞降落系统;风帆飞船通过起飞降落系统在高速帆船船体(317)上起飞、降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与风帆飞船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磨盘控帆索系统包括帆磨盘(305)、风帆索(306)、前转向滑轮(307A)、后转向滑轮(307B)、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调节手轮(310)、角度调节磨盘(311)、角度调节索(312)、角度限位器(313)、角度定位器(314)、角度定位索(315)、定位索定滑轮(316);设置在高速帆船船体(317)上且与高速帆船船体(317)行进方向垂直的前后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上分别设置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的轮架分别与前转向滑轮(307A)、后转向滑轮(307B)的轮架连接,高速帆船船体(317)上设置有帆磨盘(305),风帆索(306)中部缠绕在帆磨盘305)上,其两端分别绕过前转向滑轮(307A)、后转向滑轮(307B)后再经过分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300)相连接;所述帆磨盘(305)以桅杆立轴(304)为自转轴,桅杆立轴(304)的下端安装在高速帆船船体(317)上,摇动伸缩桅杆(302)的底部通过桅杆横轴(303)与桅杆立轴(304)上端铰接,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前缘中部连接升帆索,升帆动滑轮与摇动伸缩桅杆(302)的顶部连接,主动冲压风帆(300)通过升帆索、升帆动滑轮升到摇动伸缩桅杆(302)的顶部;所述高速帆船船体(317)还设置有角度调节磨盘(311),角度调节磨盘(311)与调节手轮(310)同轴键连接,角度调节磨盘(311)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定位索定滑轮(316),角度调节索(312)的中部缠绕在角度调节磨盘(311)上,其两端分别绕过两侧的一个定位索定滑轮(316)后与摇动伸缩桅杆(302)的顶部相连接,角度定位索(315)的两端绕过两侧的另外两个定位索定滑轮(316)后与角度调节索(312)相连接,两个角度限位器(313)安装在高速帆船船体 (317)左船舷和右船舷上,角度定位索(315)穿过角度限位器(313)的孔,角度定位器(314)设置在角度定位索(315)上,其位置可以左右调整;向左或向右旋转调节手轮(310)、角度调节磨盘(311)则角度定位索(315 )左右移动,带动摇动伸缩桅杆(302 )的倾斜角度随之变化,角度限位器(313)、角度定位器(314)限定摇动伸缩桅杆(302)的倾斜角度变化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与风帆飞船配合使用的远海航行保障高速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筒控帆索系统包括前风帆索(306A)、后风帆索(306B)、帆向角调节卷筒(318)、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319);两根力点位置自动调节索(309)上分别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前风帆索(306A)上端分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前缘相连接,其下端连接于前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A)的轮架上,后风帆索(306B)上端叉后与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后缘相连接,其下端缠绕在帆向角调节卷筒(318)上,帆向角调节卷筒(318)上设置有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319),帆向角调节卷筒(318)通过其支架与后力点位置自动调节动滑轮(308B)的轮架相连接;旋转帆向角调节卷筒手柄(319)、帆向角调节卷筒(318),后帆索(306B)的长度随之变化,主动冲压风帆(300)的帆向角随之变化。
【文档编号】B63H9/04GK103552668SQ20131057585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周振文,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周振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