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漂浮浮台及具有所述浮台的逆变升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840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漂浮浮台及具有所述浮台的逆变升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漂浮浮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面漂浮浮台及具有所述浮台的逆变升压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逐渐兴起,由于水面非常水平,灰尘较少,无阴影遮挡,光伏方阵布局非常紧凑等因素,适合采用大规模集中式逆变升压发电方式。采用集中式逆变升压发电方式,逆变升压装置在方阵中的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减少直流侧电缆的投资,减少大量电缆带来的发电量损耗,需要将逆变升压装置就近光伏方阵放置,这样就要求逆变升压装置就近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放置在离光伏方阵很远的岸边。

基于以上描述,未来能够将逆变升压装置漂浮在水面上,需要逆变升压浮台,目前,有采用混凝土结构的浮台,还有采用塑料浮体制作的浮台,采用钢构的浮台。混凝土的浮台,耐候性较好,却有其致命弱点,一旦受外力损坏,无法修复;塑料浮体拼接的浮台其刚性不够好,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等问题。钢结构浮体可以解决以上不足,不过耐候性差,用以发生腐蚀,需要相应的防腐喷涂技术来配合。

因此,现有技术的缺陷主要有如下:1.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浮台,自重较重,吃水较深,一旦发生搁浅或收外力损伤,将无法修复;2.现有的钢结构浮台就是整体中空式浮箱,并未考虑重心平衡,浮箱漏水,变压器泄油等情况;3.塑料浮箱刚性不够,在水中收到碰撞容易发生浮体损坏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逆变升压浮台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面漂浮浮台及具有所述浮台的逆变升压机构,所述浮台采用多个浮箱拼接而成,多个浮箱分散在浮台底部,共同为安装在浮台上的逆变升压装置提供浮力,并且当其中个浮箱出现破损进水时,依然可以有效的提供浮力,确保逆变升压装置可靠工作运行。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面漂浮浮台,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底部具有浮起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多个浮箱,每个浮箱内部为并列的三个空腔:两侧为压载舱、中间为空舱;每个压载舱安装能往相应压载舱内注水的注水阀,以调整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浮力和平衡度;所述空舱顶部安装有通往所述空舱内的管道,所述管道还通向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甲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板上安装有二维电子水平仪和报警器,所述二维电子水平仪检测沿所述水面漂浮浮台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度,并在水平度超过预设值时触发所述报警器报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板底部设置若干下沉式槽道,每个下沉式槽道底部设置多个圆弧式漏斗槽作为多个输出,每个圆弧式漏斗槽通往一个所述空舱的管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往所述水面漂浮浮台中部浮箱的圆弧式漏斗槽的安装位置低于通往所述水面漂浮浮台四周浮箱的圆弧式漏斗槽的安装位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浮箱通过插拔式结构安装在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底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个浮箱外部设防腐层,和/或每个浮箱为内部采用钢结构焊接成的骨架并再包裹钢板层制成的浮箱。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面漂浮浮台还包括横梁,每个浮箱安装在所述横梁的底部,所述甲板安装在所述横梁的顶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板表面预留角钢限位连接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板表面设有防滑结构,并具有散水坡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逆变升压机构,其包括水面漂浮浮台以及安装在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甲板上的逆变升压装置;所述水面漂浮浮台为任意一项所述的水面漂浮浮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浮台采用多浮箱设计,避免了浮台的整体维修,使运维方便快捷,并且最大限度的保障逆变升压装置的发电时间;

2.单个的浮箱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现场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拼接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得浮台的可靠性得到有效保障。

3.采用环氧树脂防腐层的钢结构浮台,具有很好的防腐性能,同时可以避免混凝土浮台破坏不可修复、塑料浮体刚性不够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升压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逆变升压机构的水面漂浮浮台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浮箱及其安装结构示意图,为了能够清晰的看到浮箱内部结构,特对浮箱的侧壁做了透明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升压机构包括水面漂浮浮台以及安装在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甲板上的逆变升压装置。水面漂浮浮台主要由浮 箱4、横梁7、甲板2、锚固系统6、舷梯26、护栏1、泄油系统5、锚基等构成。水面漂浮浮台的甲板2上安装有定位锚机24、直流电缆敷设线槽25、旋梯26、交流电缆敷设线槽28、预留角钢限位连接件29。

直流电缆敷设线槽25为逆变升压装置的直流电缆的敷设而设置,交流电缆敷设线槽28为逆变升压装置的交流电缆的敷设而设置。甲板2表面的预留角钢限位连接件29能确保逆变升压装置在浮台上不发生移位。甲板2表面可进行防滑处理,如设置防滑结构,并留有一定的散水坡度。甲板2上可预留逆变升压装置输入、输出电缆敷设槽。甲板2的四周也可布置4只定位锚机24,各种旋梯护栏1(如图2所示)等等。

请结合图2、图3及图4,水面漂浮浮台的底部具有浮起水面漂浮浮台的多个浮箱4,每个浮箱4内部为并列的三个空腔:两侧为压载舱11、13,中间为空舱12。每个浮箱4可安装在水面漂浮浮台的横梁7的底部,甲板2安装在横梁7的顶部。每个压载舱安装能往相应压载舱内注水的注水阀(图未示),以调整水面漂浮浮台的浮力和平衡度。空舱12顶部安装有通往空舱12内的管道(图未示),管道还通向所述水面漂浮浮台的甲板2。注水阀可以采用电子阀,管道也可以采用软管。

在本实施例中,单个浮箱4内部可采用钢结构焊接成可以承受浮力和逆变升压装置重力的骨架9,再包裹钢板层(一定厚度的钢板)制成浮箱。浮箱4外部可采用环氧树脂等作为防腐蚀材料,从而在浮箱4外部设防腐层。整个水面漂浮浮台在结构上优选全部采购钢梁8、浮箱骨架9等进行力传递,确保甲板2、浮箱4外层不发生变形和损坏。

压载舱11、13一方面用来为整个浮台提供浮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往其中注水,来调整整个浮台的水平度;空舱12兼做事故储油池仓,其上开有抽油小孔。故,浮箱4采用分舱设计,两侧为压载舱11、13,中间为空舱12。通过对压载舱11、13注水量的控制,可以连续调节逆变升压浮台至水平位置。

单个浮箱4与浮台之间可采用插拔式设计,方便浮箱4的更换与维护,并 且,在抽出一个浮箱4以后,可以通过往别的浮箱4的压载舱11、13增加或减少水量来保持整个浮台的重新平衡。因此,水面漂浮浮台采用插拔式浮箱设计,可以避免对整个水面漂浮浮台进行维护,只需要拆除需要维护的单个浮箱4,并且不影响整个浮台的正常使用。

甲板2上,逆变升压装置的变压器下面可采用下沉式漏斗设计一个卸油系统,下部浮箱中部的空舱12用来兼做储油箱,管道采用双开口设计,确保事故漏油时,变压器油能有限排放到中间浮箱4的空舱12中去,当中间浮箱4的空舱12注满油之后,往其两边最靠近的浮箱4的空舱12排放,确保水面漂浮浮台在漏油的情况下不发生倾斜。在本实施例中,甲板2底部设置若干下沉式槽道17,每个下沉式槽道17底部设置多个圆弧式漏斗槽18作为多个输出,每个圆弧式漏斗槽18通往一个所述空舱12的管道。因此,泄油系统采用的三导管设计,尽量做到通往所述水面漂浮浮台中部浮箱的圆弧式漏斗槽的安装位置低于通往所述水面漂浮浮台四周浮箱的圆弧式漏斗槽的安装位置,这样能确保变压器油优先泄露到中间浮箱4,当中间油箱注4满油之后,再选择紧靠中间浮箱4两侧的浮箱4进行泄油,确保整个浮台不发生倾斜。为了方便圆弧式漏斗槽18通往相应的空舱12,圆弧式漏斗槽18连通的管道可以采用软管,易于发生弯折,方便使用。

浮箱4最好沿逆水面漂浮浮台底部横向排列,通过横梁7将所有浮箱4连接成一个整体,横梁7上面敷设甲板2,在变压器下面的甲板2上设置漏油孔,漏油孔正下方安装导油管道至浮箱4的空舱12,当变压器油泄露时,可以通过漏油孔和导油管道将变压器油储存在浮台下面的事故储油箱即空舱12中。

甲板2上可安装二维电子水平仪,检测沿浮台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度,可通过RS232或者RS485将信号上传至逆变升压装置的采集装置,当水平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甲板2上也可以设置智能化的二维电子水平仪,二维电子水平仪检测沿所述水面漂浮浮台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度,并在水平度超过预设值时进行报警。甲板2上还可以另行配置报警器,当二维电子水平仪检测 沿所述水面漂浮浮台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度,并在水平度超过预设值时触发所述报警器报警,这样报警器坏了可以单独更换,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报警形式多样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