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510阅读:5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环卫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环保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保护水资源问题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若河流、景区内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垃圾,就会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目前打捞这些垃圾多以人工为主,不仅工作效率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市面上较多的垃圾清理船均定位于江、河、湖、海等大面积水域的垃圾清理,而且大多是在传统船舶基础上加设一套垃圾收集设备,船体的体积较大,排水量大,由内燃机驱动,有人驾驶,机动性不佳,并且价格比较昂贵,不适用于小水域水面垃圾的清理。而小水域水面却又多出现在景区或人多的地点,相比较而言,小水域水面的垃圾清理更加频繁,亟需相关小型垃圾清理产品的大量问世。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小型相关产品用于水面垃圾清理,但功能还不太完善,一些关键技术还有待研究。其中小型垃圾清理船都是采用无线遥控方式进行控制,但是对于远处的垃圾,普通人的视线可能达不到,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清理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在小型垃圾清理船工作时,可能会出现碰撞其他物体的情况,因此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收集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包括双体船、垃圾存储箱、垃圾收集装置、无线视频传输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螺旋桨、控制器、垃圾排水滤板、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其中双体船由两个并排设置的两长条状船舱组成;垃圾收集装置包括从动轴、主动轴、输送滤带和打捞杆;从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设置在两船舱的前端内侧;主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设置在两船舱的后端内侧,并且一端与安装在任一船舱后端表面的第二电机输出轴相连,同时主动轴的设置位置高于从动轴;输送滤带呈环状,套在从动轴和主动轴的表面,并且外表面上设有多排打捞杆;垃圾存储箱设置在位于主动轴后侧的两船舱之间;垃圾排水滤板以后端向下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输送滤带后端下方和垃圾存储箱上端口之间;两台第一电机分别安装在两船舱内部后侧,输出轴向后延伸至船舱外部,并且每根输出轴外端与一个螺旋桨的轮毂相连;无线视频传输模块安装在船舱前部顶部上,由相互连接的无线模块和摄像装置组成;两个红外避障模块分别设置在两船舱的前端;控制器、蓄电池安装在船舱内部,并且控制器同时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无线视频传输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电连接,无线视频传输模块中的无线模块同时与地面上的控制中心无线连接;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船舱表面,通过充放电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相连,并且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无线视频传输模块、红外避障模块相接。

所述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还包括毛刷,毛刷安装在输送滤带的后部下侧,同时位于垃圾排水滤板的前端上侧,并且刷毛与输送滤带的表面相接触。

所述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还包括两块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船舱前端下部的挡板,并且两块挡板呈八字形设置。

所述的打捞杆为下端固定在输送滤带表面的弧形杆,并且随输送滤带转动至输送滤带表面时其上端向后弯曲。

所述的红外避障模块采用e18-d80nk红外光电开关漫反射式避障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融合了普通水面垃圾清理器的功能和视频传输功能,由于人的视线有限,对控制机器清理垃圾有一定的影响,本发明通过视频传输,将远处水面垃圾分而情况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使得清理更加高效。

2、本发明采用红外避障模块,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垃圾清理器工作过程中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避免了垃圾清理器破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垃圾清理的效率。

3、通过毛刷的作用将垃圾收集装置上残余的垃圾清理,落于垃圾排水滤板上,最终存入垃圾存储箱中,可防止垃圾收集装置上未存入垃圾存储箱的垃圾再次落入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中垃圾收集装置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中垃圾收集装置及垃圾存储箱连接部位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包括双体船1、垃圾存储箱2、垃圾收集装置、无线视频传输模块9、红外避障模块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螺旋桨13、控制器15、垃圾排水滤板17、太阳能电池板18、蓄电池19;其中双体船1由两个并排设置的两长条状船舱组成;垃圾收集装置包括从动轴3、主动轴4、输送滤带7和打捞杆8;从动轴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5设置在两船舱的前端内侧;主动轴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6设置在两船舱的后端内侧,并且一端与安装在任一船舱后端表面的第二电机12输出轴相连,同时主动轴4的设置位置高于从动轴3;输送滤带7呈环状,套在从动轴3和主动轴4的表面,并且外表面上设有多排打捞杆8;垃圾存储箱2设置在位于主动轴4后侧的两船舱之间;垃圾排水滤板17以后端向下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输送滤带7后端下方和垃圾存储箱2上端口之间;两台第一电机11分别安装在两船舱内部后侧,输出轴向后延伸至船舱外部,并且每根输出轴外端与一个螺旋桨13的轮毂相连;无线视频传输模块9安装在船舱前部顶部,由相互连接的无线模块和摄像装置组成;两个红外避障模块10分别设置在两船舱的前端;控制器15、蓄电池19安装在船舱内部,并且控制器15同时与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无线视频传输模块9、红外避障模块10电连接,无线视频传输模块9中的无线模块同时与地面上的控制中心无线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8安装在船舱表面,通过充放电控制装置与蓄电池19相连,并且充放电控制装置的供电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15、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无线视频传输模块9、红外避障模块10相接。

所述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还包括毛刷14,毛刷14安装在输送滤带7的后部下侧,同时位于垃圾排水滤板17的前端上侧,并且刷毛与输送滤带7的表面相接触。

所述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还包括两块一端分别固定在一个船舱前端下部的挡板16,并且两块挡板16呈八字形设置。

所述的打捞杆8为下端固定在输送滤带7表面的弧形杆,并且随输送滤带7转动至输送滤带7表面时其上端向后弯曲。

所述的红外避障模块10采用e18-d80nk红外光电开关漫反射式避障传感器。

现将本发明提供的小型水面垃圾清理器工作原理阐述如下:

当需要清理水面上的垃圾时,首先由工作人员将本清理器置于水面上并将其启动,在控制器15的控制下,利用第一电机11驱动螺旋桨13转动,以使双体船1及其上的部件向前行驶;启动第二电机12,由此带动输送滤带7向双体船1的后侧方向转动,在此过程中利用输送滤带7上与水面接触的打捞杆8将水面上的垃圾钩住,然后带至输送滤带7上部表面的同时进行滤水,之后从主动轴4处转运至垃圾排水滤板17上而再次进行滤水,以减轻垃圾的重量,增大垃圾存储箱2中垃圾的装载量,最后从垃圾排水滤板17上滑落至垃圾存储箱2内;在上述打捞垃圾过程中,可利用两块呈八字形设置的挡板16来减小水面上垃圾的波动,并可增大单次打捞面积,提高打捞效率;同时可利用毛刷14清理输送滤带7上面残余的垃圾,以使垃圾全部落在垃圾排水滤板17的表面;利用红外避障模块10实时检测本清理器前方的障碍物,并将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器15,由控制器15经过处理后将信号反馈给两台第一电机11,可利用两台第一电机11的速度差实现本清理器的左右转向,以避开障碍物。利用无线视频传输模块9中的摄像装置采集本清理器所在位置的图像,然后通过无线模块将上述图像传输给地面上的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在控制中心的显示器上实时观察本清理器周围垃圾的分布情况。在工作过程中,由太阳能电池板18为本清理器提供电能,还能够将不使用垃圾清理器时产生的电能存入蓄电池19内,用于下次使用。也可由蓄电池19直接供电,以维持本清理器正常运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