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78252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船体型线放样光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



背景技术:

船体型线放样光顺:指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理论型线图和型值表,进行船体线型光顺工作,以获得船体的准确、光顺和三向型线图,即纵剖型线图、横剖型线图和半宽水线图。

型值:指船体三向型线图(即纵剖型线图、横剖型线图和半宽水线图)中,分别作有网格线,用于捕捉各条型线交点,而这些交点距各自剖面定准线的数值(高度值、宽度值或长度值),称为型值。

在船体建造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船体型线光顺,然后再将光顺好的线形库导入设计系统,以便于建模。目前许多公务船的尾部经常设计成滚筒的形式形成尾滚筒,如图1中所示,尾滚筒1安装在船尾,船体的尾部舷墙2既要与尾滚筒1的喇叭口之间具有间隙,又必须包住尾滚筒1凸出的部位,由于这种部位的线形比较复杂,目前都是采用手工光顺的方式,不利于后续的建模以及外板展开等工作,而且工作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从而有利于后续的建模等一系列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软件中做出整个尾滚筒的三视图,并将所述尾滚筒的型线与船体的尾部舷墙光顺连接;

s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软件中做出尾部舷墙与船体的切线;

s3:在软件中做出尾部舷墙与尾部舷墙顶部的相贯线;

s4:将各切线和相贯线定义为空间线。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所述尾滚筒的型线是通过减去舷墙板的板厚做出的。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尾部舷墙与船体的切线包括第一切线和第二切线,所述第一切线在侧视图上为直线。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在处理舷墙内衬板时,从所述尾滚筒凸出甲板的部位开始向舷墙顶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的相贯线采用以下方法做出:采用加密肋骨线的方式在横剖面做出每一条加密肋骨线与舷墙顶线的交点,然后将每一个交点的半宽投影到水线面,最后连接即得到所述尾部舷墙与尾部舷墙顶部的相贯线。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将各切线和相贯线定义为空间线时,各个面相互对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5,具体如下:按照常规的型线光顺的方法进行三向光顺。

本发明的一种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尾滚筒和尾部舷墙一起做型线,从而保证了型线的一致性和光顺性,并解决了以往型线依赖手工放样的问题,方便了后续工作的建模以及展开外板等一系列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3是图1中第一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中:1-尾滚筒,2-尾部舷墙,3-舷墙顶线,4-舷墙内衬板,5-第一切线,6-第二切线,7-相贯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实施例中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的第一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示意图的右视图;图3是图1中第一示意图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的流程框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软件中做出整个尾滚筒的三视图,并将所述尾滚筒的型线与船体的尾部舷墙光顺连接。

具体的,如图1中所示,尾滚筒1安装在船尾,尾部舷墙2与尾滚筒1的喇叭口间留有间隙。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cad软件中做出整个尾滚筒1的三视图,由于设计院提供的尾滚筒1的设计图中包括了尾部舷墙2的舷墙板的厚度,而按照本实施例做出的型线是理论线形,即不得包含舷墙板的板厚,因此,在做尾滚筒1的三视图时,尾滚筒1的型线是通过减去舷墙板的板厚做出的,采用上述方式可以保证型线的光顺。

s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软件中做出尾部舷墙与船体的切线。

具体的,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cad软件中做出尾部舷墙2与船体的切线,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尾部舷墙2与船体的切线包括第一切线5和第二切线6,为了美观和便于加工,在侧视图上将第一切线5拉成直线。

该步骤中需要对尾部舷墙2的舷墙内衬板4进行处理,在处理舷墙内衬板4时,优选的,从所述尾滚筒1凸出甲板的部位开始缓慢的向尾部舷墙顶过渡。

s3:在软件中做出尾部舷墙与尾部舷墙顶部的相贯线。

如图3中所示出的相贯线7,具体的,该相贯线7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做出:采用加密肋骨线的方式在横剖面做出每一条加密肋骨线与舷墙顶线3的交点,然后将每一个交点的半宽投影到水线面,最后连接即得到尾部舷墙与尾部舷墙顶部的相贯线7。

s4:将各切线和相贯线定义为空间线。

具体的,将第一切线5、第二切线6和相贯线7定义为空间线,在将各切线和相贯线定义为空间线时,需各个面相互对应。

完成上述步骤后,便可进行步骤s5:按照常规的型线光顺的方法进行三向光顺。

本发明的一种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尾滚筒和尾部舷墙一起做型线,从而保证了型线的一致性和光顺性,并解决了以往型线依赖手工放样的问题,方便了后续工作的建模以及展开外板等一系列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尾滚筒的尾部舷墙型线的光顺方法,属于船体型线放样光顺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软件中做出整个尾滚筒的三视图,并将所述尾滚筒的型线与船体的尾部舷墙光顺连接,然后做出尾部舷墙与船体的切线以及尾部舷墙与尾部舷墙顶部的相贯线,最后将各切线和相贯线定义为空间线。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保证了型线的一致性和光顺性,方便了后续的建模工作以及外板展开等工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松;郭冠晖;蒋志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6
技术公布日:2017.11.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