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尾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3159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尾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鱼尾舵。



背景技术:

船舶的操纵性是船舶的重要性能之一,它关系到船舶的航运安全。除了喷水船舶或者使用舵桨等操作设备的特殊船舶,一般船舶的操纵性主要是靠舵来实现的。舵的形式有很多。襟翼舵的操纵性能比较好,但是需要比较复杂的操纵机构,经济性较差。所以开发出一种操纵性和经济性都良好的舵叶剖面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专利申请(cn102390516a)涉及一种鱼尾舵本体,但该专利申请的鱼尾与中体直接相连,舵旁板的弯曲过渡较为复杂,对施工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鱼尾舵,包括前端,中体和鱼尾,前端为舵首管,与中体光滑过渡并连接;中体为流线型naca剖面,其两侧包括舵旁板;鱼尾包括与所述中体连接的尾缘板、两侧的楔形板和尾部的平面尾封板。

进一步,鱼尾舵还包括若干用于加强的垂直隔板和水平隔板。

进一步,每两个垂直隔板之间均有一个水平隔板。

进一步,水平隔板上面布有流水孔。

进一步,鱼尾舵被垂直隔板分为若干块。而且,鱼尾舵左右对称。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鱼尾可以增大剖面中体流线型的拱度和速度环量,从而增加舵的升力,提高舵效。

前端采用舵首管来进行过渡,既可以便于焊接,又可以实现舵前线与舵中体的光滑过渡。

鱼尾通过尾缘板与舵中体连接,非常方便施工且保证了结构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首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尾部剖面图。

前端1,舵首管11,中体2,鱼尾3,楔形板31,尾封板32,尾缘板4,水平隔板5,垂直隔板6,流水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左右对称鱼尾舵,如图1,包括前端1,中体2和鱼尾3。前端为舵首管,舵首管为安装在舵前方,连接两个舵叶旁板、并对结构起加强作用的管状结构,与中体光滑过渡并连接;中体2为流线型naca剖面,由两侧的舵旁板21组成。该剖面是由垂直于舵杆轴线的平面截得的舵叶剖面,剖面的外形采用naca形式,naca为最常用的一种流线型剖面,采用naca剖面,建造简单,施工方便,水动力性能好。其中,中体2还包括若干用于加强的垂直隔板6和水平隔板5,水平隔板5和垂直隔板6起到加强舵叶结构的作用。每两个垂直隔板之间均有一个水平隔板,中体2的剖面被垂直隔板6分为3~8块,垂直隔板6与一侧舵旁板21为普通焊接连接,与另一侧舵旁板21通过塞焊方式连接。垂直隔板的形状为矩形或梯形。每两个垂直隔板6之间均有水平隔板5,水平隔板5与一侧舵旁板21为普通焊接连接,与另一侧舵旁板21通过塞焊方式连接。水平隔板的形状即为中体2的剖面的形状。根据水平隔板5的形状和大小,在水平隔板5上面开有尺寸和形状相适应的流水孔7。

如图2,前端1包括舵首管11,舵首管11通过焊接方式与中体2相连接。前端采用舵首管来进行过渡,既可以便于焊接,又可以实现舵前线与舵中体的光滑过渡。

如图3所示,鱼尾3包括位于两侧的两个楔形板31和一个尾部的平面尾封板32。鱼尾3通过尾缘板4与中体2通过焊接连接。设鱼尾3尾封板32的宽度为b,鱼尾3楔形板31的水平长度为c,舵的剖面的总长为l,则b/l=0.06~0.09,c/l=0.05~0.07。

本发明的鱼尾舵可以增大剖面中体流线型的拱度和速度环量,从而增加舵的升力,提高舵效。鱼尾通过尾缘板与舵中体连接,非常方便施工且保证了结构的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尾舵,包括前端,中体和鱼尾。前端为舵首管,与中体光滑过渡并连接;中体为流线型NACA剖面,其两侧包括舵旁板;鱼尾包括与中体连接的尾缘板、两侧的楔形板和尾部的平面尾封板。其中鱼尾舵还包括若干用于加强的垂直隔板和水平隔板,每两个垂直隔板之间均有一个水平隔板,水平隔板上面布有流水孔。鱼尾舵被垂直隔板分为若干块,且鱼尾舵左右对称。

技术研发人员:邬婷;程红蓉;郦羽;李鸿瑞;苗飞;廖勇;刘勇;陆天奇;左亚东;郭峰山;夏灏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分部;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30
技术公布日:2018.0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