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2288发布日期:2018-06-05 21:0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尤其是一种方便船舶靠码头后首尾内凹处的修补工作的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造船周期紧,船舶靠码头后,船舶外板或首尾部仍有一部分工作需要进行,比如油漆修补、拆卸尾部固定舵叶的固定板等工作。码头一般都配有门座机吊车,舷侧的修补等工作可以由吊车吊一安全挂笼完成,但因为船舶首尾是内凹的,吊车吊的挂笼无法伸入到内凹下部处施工。此时,一般船厂会利用小船进入这些工作场地进行作业,但由于小船在风浪中难以控制,反而会碰撞码头作业船舶,造成新的损伤。而且由于小船高度的限制,作业人员不一定刚好够到作业面,无法完成修补等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且相对安全的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重箱、作业通道;吊车通过配重箱上的吊点吊起整个装置,配重箱一端焊连一个作业通道,吊起时整体结构重心偏向带有配重箱的一端,另一端悬出,远离吊点,将悬出端伸入船体内凹处即可施工。

所述配重箱包括吊点、耳板、侧板、顶板、底板,通过吊点与吊车连接,另一端焊连作业通道。

所述作业通道包括栏杆、槽钢、角钢、肘板,配重箱及其他三面上端装有的栏杆形成一个带围栏的安全作业平台;所述作业通道端头部位绑扎有防撞橡皮。

所述作业通道的侧面设有槽钢、角钢和肘板形成稳定三角形结构来确保通道的刚性。

所述作业通道端头设置活动栏杆,方便工作人员进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到达船体内凹处的任何位置作业,且使用成本比小船低,工作环境相对安全,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铰链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栏杆,2. 槽钢,3.肘板,4.角钢,5.圆钢,6.菱形网,7.耳板,8.侧板,9.顶板,10.底板,11.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阅图1和图2,一种码头悬挑作业吊架结构,包括配重箱和作业通道。所述配重箱包括吊点、耳板、侧板、顶板、底板,利用余料配重约3.4t,配重箱上设有许多孔眼,均为吊点,通过吊点与吊车连接,另一端焊连作业通道。所述作业通道为没有顶面的长方体结构,包括栏杆、槽钢、角钢、肘板,和配重箱相连的两面上端装有固定栏杆,而端头那面为活动栏杆;作业通道的侧面和底面每隔1m就有槽钢等结构固定,由此每个面形成7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四个角都设有肘板,由作业通道的远离配重箱的一边的下端开始,设有角钢连接每个长方形的对角,确保通道的刚度。所述作业通道端头部位绑扎有防撞橡皮,防止不小心损伤船体。

工作原理:

参见图5,吊车通过配重箱上的吊点连接,可选择不同的吊点吊装,确保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在相对水平的吊架内工作,相对安全感好。配重箱另一端焊连一个带有护栏的作业通道,通道端头设有活动栏杆,方便工作人员进出。作业通道端头部位绑扎有防撞橡皮,防止不小心损伤船体。操作前注意添加配重方式,添加前在吊架当头放100kg重物,当添加到吊架正好保持平衡为止。吊钩吊起时,由于整体结构重心偏向带有配重箱的一端,所以另一端悬出也会保持平衡,工作人员可离吊点较远,由此可把悬出端伸入船体内凹处施工。在吊车和人工手拉的缆风绳的配合下,可以方便调整固定吊架位置,使得吊架可以到达船体内凹处的任何位置作业。相比现有技术的使用小船方式,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环境也相对安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