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河清污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5370发布日期:2018-11-24 10:49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内河清污船。

背景技术

海洋溢油污染是指石油及其炼制品在开采、贮存、运输等过程汇总泄露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和海洋油田井喷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海洋环境和污染的特殊性,油污将对海洋生态、旅游业、养殖业等诸多方面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选,油污覆盖水面后,海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油污分解的化学毒素、油污的粘附性等原因导致了鱼虾、浮游生物、海鸟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其次,油污会污染海滩,直接影响附件的海水养殖业、海滨的旅游业,同时还是潜在的危险源。此外,海洋溢油还会带来一些长期的危害,海洋生物会摄入石油分解后的化学毒素,并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对食用者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危及人类的安全。因此,溢油事故发生时,应快速回收油污。

目前,中国专利网公开了一种综合性内河清污船(授权公告号:cn203780758u),该结构中船体上设置有溢油回收装置,该溢油回收装置在回收河水中的油的过程中,油水分离缓慢,油污回收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内河清污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收油体的油水分离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河清污船,包括船体和设置在船体上的溢油回收装置,所述船体上具有污油存放舱,所述污油存放舱设置于主甲板下船舱中间位置,所述溢油回收装置包括有收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体包括下主体和位于在下主体上方且与下主体固连的上主体,所述下主体内具有开口朝上的储油室,所述储油室内设置有油泵,所述油泵上连接有一端伸至储油室外并连通的污油存放舱输油管道;所述下主体与上主体之间具有呈环状的油水分离膜一,所述油水分离膜一的下端与下主体的上端面连接、上端与上主体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下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封闭开口的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所述油水分离膜三位于油水分离膜二的下方,所述油水分离膜一、油水分离膜二和上主体的下端面组合构成乳化室,所述乳化室内设置有微气泡发生器。

工作原理是:油水分离膜一采用通透性强但分离效果稍差点的疏水材料制成,对油水进行初步过滤,降低进入到乳化室内的油水的含水量,油水通过油水分离膜一进入到乳化室内,由微气泡发生器产生微气泡对油膜进行乳化,缩小油粒,微气泡在液相中的上升速度很慢,停留时间较长,同时微气泡的比表面积较大,可将油滴均匀的分散成乳化液,并推动油通过下部的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进入到储油室内,加速油水分离,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对乳化室内的油水进行双重过滤,使得河水中的油污回收彻底,油泵通过输油管道将储油室内的油输送至中污油存放舱中。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均呈弧形下凹。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的结构方便油滴的聚集,油泵开启时,储油室内的压力低,乳化室内的压力高,乳化室和储油室之间存在压力差,使油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压力差进一步加大,进而使油水混合物加速通过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获得很高的透油通量及较好的分离效果。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下主体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并形成储水室,所述下主体的上端敞开形成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封闭该进水口的油水分离膜四,所述下主体的下端部开设有连通储水室的排水口,所述储水室内设置有抽水泵且该抽水泵位于收油体的下端部处。油水分离膜四可分离出河水,增加进入到乳化室内的油的含量,分离的河水存储在储水室内,由抽水泵通过排水口抽入到河中。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下主体和储油室均呈倒锥形结构。收油体的倒锥形结构增加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耐波性,降低风浪对装置的影响。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上主体的内部具有能够调节收油体浮力大小的浮力室。通过浮力室来调节整个收油体的浮力,使其浮于水面恰当位置,减轻支撑臂的受力。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油水分离膜一的外围设置有呈环状的金属网罩,所述金属网罩的下端与下主体固连、上端与上主体固连。金属网罩用于阻挡较大物体,提高后续油膜分离效率,提高油水分离膜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收油体的外侧壁上具有若干个聚油板,若干个聚油板位于收油体的上端且围绕油水分离膜一设置。聚油板采用亲油材料制作,可吸引更多的溢油,提高溢油回收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聚油板呈弧形结构。该结构增加了聚油板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吸引溢油的性能。

在上述的一种内河清污船中,所述下主体的外侧壁上连接有呈中空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设置在船体上,所述输油管道贯穿支撑臂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器上连接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贯穿支撑臂设置。支撑臂用于收油体在和水中的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内河清污船具有以下优点:油水通过油水分离膜一进入到乳化室内,由微气泡发生器产生微气泡对油膜进行乳化,缩小油粒,同时微气泡的比表面积较大,可将油滴均匀的分散成乳化液,并推动油通过下部的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进入到储油室内,加速油水分离,油水分离膜二和油水分离膜三对乳化室内的油水进行双重过滤,使得河水中的油污回收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油体;1a、下主体;1a1、储油室;1a2、储水室;1a3、排水口;1b、上主体;1b1、浮力室;1c、乳化室;2、油泵;3、输油管道;4、油水分离膜一;5、油水分离膜二;6、油水分离膜三;7、微气泡发生器;8、油水分离膜四;9、抽水泵;10、金属网罩;11、聚油板;12、支撑臂;13、进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内河清污船,包括船体和设置在船体上的溢油回收装置,所述船体上具有污油存放舱,所述污油存放舱设置于主甲板下船舱中间位置,所述溢油回收装置包括有收油体1,所述收油体1包括下主体1a和位于在下主体1a上方且与下主体1a固连的上主体1b,所述上主体1b的内部具有能够调节收油体1浮力大小的浮力室1b1,所述下主体1a内具有开口朝上的储油室1a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主体1a和储油室1a1均呈倒锥形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储油室1a1内设置有油泵2,所述油泵2上连接有一端伸至储油室1a1外的输油管道3;所述下主体1a与上主体1b之间具有呈环状的油水分离膜一4,所述油水分离膜一4的下端与下主体1a的上端面连接、上端与上主体1b的下端面连接,所述下主体1a的上端设置有封闭开口的油水分离膜二5和油水分离膜三6,所述油水分离膜三6位于油水分离膜二5的下方,所述油水分离膜二5和油水分离膜三6均呈弧形下凹,所述油水分离膜一4、油水分离膜二5和上主体1b的下端面组合构成乳化室1c,所述乳化室1c内设置有微气泡发生器7;所述下主体1a的内部呈中空结构并形成储水室1a2,所述下主体1a的上端敞开形成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封闭该进水口的油水分离膜四8,所述下主体1a的下端部开设有连通储水室1a2的排水口1a3,所述储水室1a2内设置有抽水泵9且该抽水泵9位于收油体1的下端部处。

如图1所示,所述油水分离膜一4的外围设置有呈环状的金属网罩10,所述金属网罩10的下端与下主体1a固连、上端与上主体1b固连;所述收油体1的外侧壁上具有若干个聚油板11,若干个聚油板11位于收油体1的上端且围绕油水分离膜一4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聚油板11呈弧形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下主体1a的外侧壁上连接有呈中空的支撑臂12,所述支撑臂12设置在船体上,所述输油管道3贯穿支撑臂12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器7上连接进气管道13,所述进气管道13贯穿支撑臂12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收油体1、下主体1a、储油室1a1、储水室1a2、排水口1a3、上主体1b、浮力室1b1、乳化室1c、油泵2、输油管道3、油水分离膜一4、油水分离膜二5、油水分离膜三6、微气泡发生器7、油水分离膜四8、抽水泵9、金属网罩10、聚油板11、支撑臂12、进气管道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