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舰船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保形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舰船全宽型舱室分段由于其具有舱室多,板架轻薄易变形等特点,在吊运、搁置、涂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结构变形,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分段板架整体较轻薄,在吊运过程中,由于受力点集中在局部吊点位置,因此容易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变形。
第二、舱室多的分段强力支撑点较少,在门架上长时间正态搁置的话,受重力影响,分段结构容易变形。
第三、舱室多的分段由于下端基本都为轻薄舱壁,因此为了保护其舱壁不变形,通常是以其上端的甲板作为基面进行搁置,因此在喷涂时喷砂的冲击力及喷砂的重量容易对分段变形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担心分段变形,因此通常的船舶设计都比较保守,一般会选择将分段设计成为半宽型。同时内围壁等弱结构及门窗等对结构变形要求较高的舾装件都会要求在总装阶段进行安装,因此对于结构的完整性和建造的效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建造效率、减少建造过程中对分段结构造成的变形是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舰船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保形建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舰船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保形建造方法,所述全宽型结构分段由半宽型的左分段和右分段在分段托架上总组合拢而成,所述分段托架包括托架主体、设置在托架主体四个角的第一支撑立柱和斜支撑柱,所述托架主体包括平行放置的两个横杆、与横杆相垂直的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纵杆,每个纵杆的中间位置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立柱,每个横杆的两端部均固定有托架吊环;
该保形建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甲板为基面反态建造左分段和右分段;
步骤2:分别在左分段和右分段的甲板强肋骨处固定第一支撑立柱,在每个第一支撑立柱与甲板强肋骨的相交处分别固定一个斜支撑柱;
步骤3:将左分段和右分段翻身至正态,吊装放置到托架主体上,并总组合拢成全宽型结构分段,托架主体对全宽型结构分段进行支撑;
步骤4:将所有第一支撑立柱和斜支撑柱的自由端与托架主体进行焊接固定,构成分段托架;
步骤5:根据分段施工图纸在全宽型结构分段内部安装内围壁板,并在内围壁板上安装分段舾装件;
步骤6:在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下端安装l型加强板;
步骤7:将吊车的吊钩固定在分段托架的托架吊环内,然后启动吊车将搭载有全宽型结构分段的分段托架吊装至总装区域。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建造左分段的具体步骤为:将左甲板水平放置;然后,以左甲板为基面,根据分段施工图纸在左甲板上的设定位置分别安装左隔舱壁和左外板;
建造右分段的具体步骤为:将右甲板水平放置;然后,以右甲板为基面,根据分段施工图纸在右甲板上的设定位置分别安装右隔舱壁和右外板。
作为优选地,步骤3中总组合拢全宽型结构分段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以大地水平面为基准面,分别将左分段和右分段调至水平;
然后,采用花兰拉拢左分段和右分段,使左甲板与右甲板相对接形成第一对接缝、左隔舱壁和右隔舱壁相对接形成第二对接缝;
最后,采用埋弧自动焊工艺焊接第一对接缝,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焊接第二对接缝,左分段和右分段合拢成全宽型结构分段。
作为优选地,内围壁板、左外板、右外板、左隔舱壁和右隔舱壁的下端均固定有l型加强板。
作为优选地,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与左分段或右分段的首端强肋骨和尾端强肋骨之间的距离相匹配;相邻两个纵杆之间的距离与左分段或右分段的纵桁间距相匹配。
作为优选地,所述横杆、纵杆、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二支撑立柱均采用的是工型钢,斜支撑柱采用的是l型钢。
作为优选地,所述分段舾装件包括门、窗、以及甲板和舱壁穿舱件。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舰船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保形建造方法,为以前只能进行反态建造的分段,提供了一种可以正态建造的方案,同时也为以前只能以半宽形态建造的分段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全宽型建造的方案。且通过分段托架进行吊运,改变了原来只能反态运输的全宽型结构分段的运输形态,使分段可以正态运输,同时避免了分段在吊装翻身、搁置、涂装等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变形,可以扩大分段的建造规模,提高分段的预舾装率,同时,将舱室围壁、门窗等舾装件全部在分段阶段安装完毕,减少后续总装阶段的施工作业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得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分段托架的结构图。
图2为左分段反态建造的示意图。
图3为右分段反态建造的示意图。
图4为左分段在托架主体上的剖面图。
图5为右分段在托架主体上的剖面图。
图6为全宽型结构分段在分段托架上的示意图。
图7为左分段上固定l型加强板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第一支撑立柱,2为斜支撑柱,3为横杆,4为纵杆,5为第二支撑立柱,6为托架吊环,7为左分段,8为右分段,9为托架主体,10为内围壁板,11为l型加强板,12为左甲板,13为左隔舱壁,14为左外板,15为右甲板,16为右隔舱壁,17为右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结合图1-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舰船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保形建造方法,主要包括左分段和右分段的反态建造;左分段和右分段正态翻身吊装至分段托架,并在分段托架上总组合拢成全宽型结构分段;固定分段内围壁板、分段舾装件和l型加强板;将搭载有全宽型结构分段的分段托架吊装至总装区域这几个步骤。
本发明的建造方法改变了原来只能反态运输的全宽型结构分段的运输形态,使分段可以正态运输,同时减少了分段在吊装翻身、搁置、涂装等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可以扩大分段的建造规模,提高分段的预舾装率,从而减少后续总装阶段的施工作业量。
所述全宽型结构分段通过半宽型的左分段和右分段在分段托架上总组合拢而成。
所述分段托架用于搁置和吊运全宽型结构分段。分段托架包括托架主体9、设置在托架主体四个角的第一支撑立柱1和斜支撑柱2。所述托架主体9包括平行放置的两个横杆3、与横杆相垂直的多个等间隔设置的纵杆4,每个纵杆4的中间位置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支撑立柱5,每个横杆3的两端部均固定有托架吊环6。本实施例中,横杆3、纵杆4、第一支撑立柱1和第二支撑立柱5均采用的是工型钢,斜支撑柱2采用的是l型钢。
所述舰船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保形建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甲板为基面反态建造左分段7和右分段8。
具体地,建造左分段时,将左甲板12水平放置;然后,以左甲板12为基面,根据分段施工图纸在左甲板上的设定位置分别安装左隔舱壁13和左外板14。
建造右分段时,将右甲板15水平放置;然后,以右甲板15为基面,根据分段施工图纸在右甲板上的设定位置分别安装右隔舱壁16和右外板17。
步骤2:在左甲板12的强肋骨、右甲板15的强肋骨处分别固定第一支撑立柱1,在每个第一支撑立柱与其对应的强肋骨之间分别固定一个斜支撑柱2。
步骤3:制作托架主体:将两个工型钢水平放置,作为托架主体的横杆,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由左分段或右分段的首端强肋骨和尾端强肋骨之间的开档距离而定;然后在横杆上焊接若干根等间隔分布的纵向工型钢,作为托架主体的纵杆,每根纵杆均与横杆相垂直,相邻两个纵杆之间的距离由左分段或右分段的纵桁间距来定;然后在每个纵杆的中间位置分别焊接一个第二支撑立柱5,第二支撑立柱5能对放置在托架主体上的左、右分段进行支撑,增强分段的结构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架主体9由两根横杆3和六根纵杆4组成,前、后两根横杆之间的距离约为10米,该距离是位于分段首端和位于分段尾端的强肋骨之间的开档距离。
然后,将固定有第一支撑立柱和斜支撑柱的左分段7和右分段8分别翻身至正态,吊装放置到托架主体9上,托架主体对左、右分段进行支撑。
最后,将左分段7和右分段8总组合拢成全宽型结构分段。
总组合拢全宽型结构分段的具体步骤为:以大地水平面为基准面,分别将左分段7和右分段8调至水平;然后,采用花兰拉拢左分段7和右分段8,使左甲板12与右甲板15相对接形成第一对接缝、左隔舱壁13和右隔舱壁16相对接形成第二对接缝;最后,采用埋弧自动焊工艺焊接第一对接缝,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焊接第二对接缝,将左分段和右分段合拢成全宽型结构分段,此时全宽型结构分段的下端面与分段托架之间的距离为500mm-800mm。
步骤4:左、右分段合拢完毕后,将所有第一支撑立柱1和斜支撑柱2的自由端与托架主体进行焊接固定,构成分段托架。l型斜支撑柱能够增强分段与托架主体之间的连接刚性。
步骤5:根据分段施工图纸在全宽型结构分段内安装内围壁板和分段舾装件,所述分段舾装件包括窗、门、甲板穿舱件、舱壁穿舱件等舾装件。
步骤6:在全宽型结构分段的内围壁板10、左外板14、右外板17、左隔舱壁13和右隔舱壁16的下端安装l型加强板11,l型加强板11能够避免围壁边缘波浪变形,可增加分段的结构刚性。
步骤7:将吊车的吊钩固定在分段托架的托架吊环内,然后启动吊车将搭载有全宽型结构分段的分段托架吊装至总装区域。在吊装、涂装、运输搁置中由于分段托架1承受了大多数的受力,因此分段基本不会产生变形。
在总装阶段,当需要对全宽型结构分段进行安装时,只需切断第一支撑立柱和斜支撑柱与分段主体之间的连接即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