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救生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985发布日期:2018-08-04 14:2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充气救生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游泳以及其他水上运动项目繁多,得到各个年龄段人们的青睐,原因是这些水上运动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舒展身心,但这些运动也存在溺水等的危险。现如今公布的溺水救生设备体积庞大,生产成本高,灵敏指数低,不利于携带和使用。中国专利CN103552674A公布的一种水上救生装置,虽然实现了体积小、便于携带的目的,但是制作成本高且制作工序复杂;中国专利CN102285433A公布的救生装置,体积庞大,灵敏指数低,不能对受害者实现及时救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易操作的充气救生手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救生手环,包括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均为圆环状且所述第一腔体的最小内径与第二腔体的最大内径适配,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固体反应试剂及液体反应试剂,且所述液体反应试剂外包裹有防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连通,且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固体反应试剂外包裹有防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互不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外侧且为第二腔体内液体反应试剂的上部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下端面设有尖锐部,所述尖锐部靠近液体反应试剂且与液体反应试剂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固体反应试剂为碳酸钠,所述液体反应试剂为氯化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体外部设有可形变橡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救生手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2)手环材质为易变形的橡胶,当运动者遇到危险时,用力捏手环,使得固体和液体反应,瞬间填充手环,救起溺水者;(3)环体外设有启动按钮,当运动者遇到危险时,手按启动按钮,环体内尖锐部刺破液体反应剂的防护膜,使得固体反应剂和液体反应剂接触反应,在手环被充气的同时救起溺水者;(4)环体材质为橡胶,制作成本低;(5)环体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充气救生手环的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是一种充气救生手环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3是一种充气救生手环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1、环体,2、第一腔体,3、第二腔体,4、防护膜,5、按钮,6、尖锐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充气救生手环,包括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内设有第一腔体2及第二腔体3,所述第一腔体2及第二腔体3均为圆环状且所述第一腔体2的最小内径与第二腔体3的最大内径适配,所述第二腔体3内设有固体反应试剂及液体反应试剂,且所述液体反应试剂外包裹有防护膜4。

所述第一腔体2及第二腔体3连通,且所述第二腔体3内的固体反应试剂外包裹有防护膜4。所述固体反应试剂为碳酸钠,所述液体反应试剂为氯化铝。所述第一腔体2外部设有可形变橡胶。

实施例一工作过程为:在运动者未发生危险时,固体反应剂和液体反应剂互不接触,不发生化学反应;当运动者遇到危险时,由于液体反应剂外包裹的是防护膜4,容易被破坏,此时立即手捏手环1,液体反应剂流出和固体反应剂接触进而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填充环体内腔,将遇难者带离水中。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的一种充气救生手环,包括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内设有第一腔体2及第二腔体3,所述第一腔体2及第二腔体3均为圆环状且所述第一腔体2的最小内径与第二腔体3的最大内径适配,所述第二腔体3内设有固体反应试剂及液体反应试剂,且所述液体反应试剂外包裹有防护膜4。

所述第一腔体2及第二腔体3互不连通,所述第一腔体2外侧且为第二腔体3内液体反应试剂的上部设有按钮5,所述按钮5下端面设有尖锐部6,所述尖锐部6靠近液体反应试剂且与液体反应试剂不接触。所述固体反应试剂为碳酸钠,所述液体反应试剂为氯化铝。所述第一腔体2外部设有可形变橡胶。

实施例二工作过程为:在运动者发生危险时,立即手按按钮5,按钮5下部的尖锐物6由于受到按钮5的按压向下运动进而刺破液体反应剂的防护膜4,此时,固体反应剂和液体反应剂接触产生二氧化碳,填充手环,将遇难者带离水中。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