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浮式园林景观观景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9977发布日期:2018-09-01 02:51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景观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浮式园林景观观景台。



背景技术:

水上浮台是一种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平台结构,一般在园林旅游或者水上项目中会用到。这种设备的材质采用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为抗腐、防冻、抗氧化、抗紫化线的强化材质,不受海水、化学品、药剂、油渍及水生物的侵蚀;无污染、不破坏环境。一般的浮筒体上部表面会采用防滑花纹设计,安全稳固;四角皆为圆弧钝角造型,避免一般水泥、木制、铁制设施所常见的危险,例如:滑倒、被碎木屑、锈钉刺伤等。而且较高承载力,筒体平稳、耐久,每平方米的承载力可达325kg以上。除自然环境中不可抗力及人为的不当使用外,几乎不需花费保养、维修费用。然后组装简易、快速、灵活、造型多样,整体采用模块结构,可配合各种景观的需要,迅速更换平台造型;外观色彩亮丽,造型优美,为景区锦上添花,增强宣传效果;更可根据场地及氛围的不同而与其它材质产品建造出不同的建筑风格。

现有的水上浮台一般设置在靠近岸边的位置,不仅仅会作为码头使用,也会用来作为观景台,在一些湖泊设置水上浮台可以给游客提供较好的观景体验,同时还能够由浮台上船进一步游览。但是现有的浮台在出场后便无法调节在水中的高度,一旦遇到不同的湖泊或者景区环境,无法适应岸边和水边的高度差,只能通过这浮台上设置好重物来调节吃水深度,不仅调节效率较低,而且还会占用浮台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中无法快速调节吃水深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通过设置的水泵来增加浮筒自重调节效果从而提高适应性的一种自浮式园林景观观景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浮式园林景观观景台,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浮台和用来连接浮台的扶梯,所述浮台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浮筒,在浮台上设有与浮筒连通并通过向浮筒内注水或抽水来调节浮台高度的水泵,在浮筒上还设有用来调节浮筒气压的通气阀。首先,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两个部分,所述的浮台浮在水面上,而所述的扶梯用来连接固定浮台,使其不会在水中任意漂浮,同时又能够提供进入浮台的路,使用者或者游客可以直接从岸边走入扶梯然后进入浮台观景。而浮台底部设有的浮筒是一种中空筒状的结构,一般采用塑料材质,不仅轻便而且耐腐蚀。浮台一般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底部设有两个弧形区域用来放置浮筒。而浮筒与弧形区域固定连接,通过粘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而所述的水泵一般设置在浮台底部中心位置,通过水泵将外部的水抽入浮筒内,或者将浮筒中的水向外抽出,从而改变整个浮台自身重量,从而调节整个浮台的吃水深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与设置在浮台底部的换向阀连接,所述换向阀上设有与浮筒连接的A管道,在A管道上设有至少两个支管,通过支管与对应的浮筒连通;在换向阀上还设有开口没入水面下的B管道。这里对水泵进行优化,一般的水泵无法进行双向传输,需要设置特殊的双向泵,通过控制双向泵的传输方向来实现抽水和放水的效果。但一般的双向泵结构较为复杂且水流量较小,效率较低。故通过在浮台底部单独设置有一个独立的腔室用来容纳水泵和换向阀装置,从而在保证具有较好水流量的前提下还能实现来实现换向的效果。其中所述的换向阀具有四个开口,根据需求来进行连接,通过将水泵的进出水口与换向阀连接,并通过A管道与浮筒连通,通过B管道与湖水连通。正向传输时,湖水从B管道进入换向阀并进入水泵的进水口中,然后通过水泵加压再从出水口进入换向阀中,最后由换向阀进通过A管道进入多个浮筒中;反向传输则与上述方向相反。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的换向阀是现有技术,其内部结构和换向远离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手段,而且可直接在市场上采购到成熟的产品进行装配,故在此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所述扶梯与浮台铰接,且扶梯远离浮台一端与设置在岸边的固定座铰接。这里将扶梯限定为一种可转动的结构,使其能够随着浮台的上升和下降而调整其角度,从而保持连接关系,同时不会造成结构损坏。同时通过扶梯能够将浮台与岸边设置的固定座连接,从而达到固定浮台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浮筒为圆柱形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部的防水层和设置在内部的筒身。

进一步地,在筒身内壁沿轴线均匀布置有至少两根加强管,并在加强管内设有张紧的尼龙绳;所述尼龙绳两端与筒身内壁连接。所述的加强管是筒身向内部延伸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因为筒身两端均为密封结构,故加强管的两端也同样为封闭结构,故所述的尼龙绳两端与筒身内壁连接,并保持张紧状态,从而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浮台上设有垂直于浮台上表面的固定杆,在固定杆顶端设有遮阳板。所述的固定杆为伸缩结构,能够调节长短,而且可以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遮阳板顶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并在浮台内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通过蓄电池给水泵提供电能。这里通过增设有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能够给整个浮台提供电源,同时整个浮台的也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防止蓄电池内电量耗尽无法启动设备的情况发生。但具体的操作系统和设备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扶梯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杆,所述横杆与底板之间通过铰接的连杆活动连接;所述横杆一端与浮台铰接,横杆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这里对扶梯进行优化限定,其中所述的横杆是主要承力结构,且通过多根连杆与底板铰接,在能够进行转动的同时还能够给底板提供拉力。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一端与浮台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这里进一步优化,将底板与浮台、固定座铰接,使得整个扶梯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且四个点均为铰接状态,从而提高其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给游客和使用者提供较好的体验。值得说明的是,因为扶梯会随着浮台的升降而进行倾斜,故通过在底板上设有凹凸纹路或者防滑纹路均可有效提高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浮台上表面边沿设有垂直于浮台上表面的扶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且便于拆卸组装,通过设置的浮筒结构能够给浮台提供较好的浮力,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设有的水泵和换向阀结构,能够调节整个浮台的吃水深度,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且还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水上游玩模式;通过设有的特殊扶梯结构能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升降的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为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浮台,2-扶梯,201-底板,202-横杆,203-连杆,3-浮筒,301-防水层,302-筒身,303-加强管,304-尼龙绳,4-水泵,6-换向阀,7-A管道,8-B管道,9-固定杆,10-遮阳板,11-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自浮式园林景观观景台,如图1所示,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浮台1和用来连接浮台1的扶梯2,所述浮台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浮筒3,在浮台1上设有与浮筒3连通并通过向浮筒3内注水或抽水来调节浮台1高度的水泵4,在浮筒3上还设有用来调节浮筒3气压的通气阀。首先,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两个部分,所述的浮台1浮在水面上,而所述的扶梯2用来连接固定浮台1,使其不会在水中任意漂浮,同时又能够提供进入浮台1的路,使用者或者游客可以直接从岸边走入扶梯2然后进入浮台1观景。而浮台1底部设有的浮筒3是一种中空筒状的结构,一般采用塑料材质,不仅轻便而且耐腐蚀。浮台1一般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其底部设有两个弧形区域用来放置浮筒3。而浮筒3与弧形区域固定连接,通过粘接或者螺栓固定连接。而所述的水泵4一般设置在浮台1底部中心位置,通过水泵4将外部的水抽入浮筒3内,或者将浮筒3中的水向外抽出,从而改变整个浮台1自身重量,从而调节整个浮台1的吃水深度,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水泵4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与设置在浮台1底部的换向阀6连接,所述换向阀6上设有与浮筒3连接的A管道7,在A管道7上设有至少两个支管,通过支管与对应的浮筒3连通;在换向阀6上还设有开口没入水面下的B管道8。这里对水泵4进行优化,一般的水泵4无法进行双向传输,需要设置特殊的双向泵,通过控制双向泵的传输方向来实现抽水和放水的效果。但一般的双向泵结构较为复杂且水流量较小,效率较低。故通过在浮台1底部单独设置有一个独立的腔室用来容纳水泵4和换向阀6装置,从而在保证具有较好水流量的前提下还能实现来实现换向的效果。其中所述的换向阀6具有四个开口,根据需求来进行连接,通过将水泵4的进出水口与换向阀6连接,并通过A管道7与浮筒3连通,通过B管道8与湖水连通。正向传输时,湖水从B管道8进入换向阀6并进入水泵4的进水口中,然后通过水泵4加压再从出水口进入换向阀6中,最后由换向阀6进通过A管道7进入多个浮筒3中;反向传输则与上述方向相反。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的换向阀6是现有技术,其内部结构和换向远离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手段,而且可直接在市场上采购到成熟的产品进行装配,故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扶梯2与浮台1铰接,且扶梯2远离浮台1一端与设置在岸边的固定座铰接。这里将扶梯2限定为一种可转动的结构,使其能够随着浮台1的上升和下降而调整其角度,从而保持连接关系,同时不会造成结构损坏。同时通过扶梯2能够将浮台1与岸边设置的固定座连接,从而达到固定浮台1的目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浮筒3为圆柱形结构,包括设置在外部的防水层301和设置在内部的筒身302。在筒身302内壁沿轴线均匀布置有至少两根加强管303,并在加强管303内设有张紧的尼龙绳304;所述尼龙绳304两端与筒身302内壁连接。所述的加强管303是筒身302向内部延伸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因为筒身302两端均为密封结构,故加强管303的两端也同样为封闭结构,故所述的尼龙绳304两端与筒身302内壁连接,并保持张紧状态,从而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浮台1上设有垂直于浮台1上表面的固定杆9,在固定杆9顶端设有遮阳板10。所述的固定杆9为伸缩结构,能够调节长短,而且可以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安装和拆卸。所述遮阳板10顶面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并在浮台1内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通过蓄电池给水泵4提供电能。这里通过增设有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能够给整个浮台1提供电源,同时整个浮台1的也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防止蓄电池内电量耗尽无法启动设备的情况发生。但具体的操作系统和设备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扶梯2包括底板201和与底板201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杆202,所述横杆202与底板201之间通过铰接的连杆203活动连接;所述横杆202一端与浮台1铰接,横杆202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这里对扶梯2进行优化限定,其中所述的横杆202是主要承力结构,且通过多根连杆203与底板201铰接,在能够进行转动的同时还能够给底板201提供拉力。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底板201一端与浮台1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座铰接。这里进一步优化,将底板201与浮台1、固定座铰接,使得整个扶梯2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且四个点均为铰接状态,从而提高其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给游客和使用者提供较好的体验。值得说明的是,因为扶梯2会随着浮台1的升降而进行倾斜,故通过在底板201上设有凹凸纹路或者防滑纹路均可有效提高摩擦力。所述浮台1上表面边沿设有垂直于浮台1上表面的扶手11。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