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VA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7379发布日期:2018-09-05 00:09阅读:19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圈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EVA救生圈。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现今市场上已有的救生圈多为包布或塑料材料的环形结构,包布型的救生圈具有浮力好、表面柔软的优点,但是救生圈表面不耐油并且易老化,塑料型虽然浮力够但表面硬度太大,容易砸伤人,两者都有着明显的缺点,这种救生圈在使用时容易发生侧翻,如果侧翻则使用者很难翻转过来,这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传统救生圈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柔软耐用,安全系数高的救生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EVA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救生圈主体上设有充气管,救生圈主体外侧设有救生绳,救生圈主体内部设有水平传感器和放气阀,水平传感器与放气阀连接处设有信号线,水平传感器检测救生圈主体翻转会将放气阀打开,放气阀上设有单向导通阀,救生圈主体上设有救生圈副体,救生圈副体上设有自动充气装置,自动充气装置与水平传感器和放气阀之间均设有信号线,当放气阀放气后并且水平传感器检测救生圈主体再次翻转到水平状态后自动充气装置进行充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EVA救生圈包括了救生圈主体和救生圈副体,救生圈主体内的水平传感器和放气阀会在侧翻时对救生圈主体内进行快速放气,让使用者及时调整,当使用者在水中身体摆正后,救生圈副体会进行快速充气,有效的防止使用者在侧翻后无法调整导致更大的危险,安全绳的使用使得使用者在靠近救生圈时容易抓住救生圈,单向导通阀的使用使得放气时不会出现救生圈主体不会进水,保证救生圈的正常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的救生圈主体和救生圈副体均为EVA材料,这种材料有耐腐蚀耐拉扯不易老化的优点,整体偏软,不会对使用者进行二次伤害。

作为改进,所述的充气管设为单向导通结构,仅能由救生圈主体外部向内部充气,使用者可以进行吹气,保证了充气的效率和充气方式多样性,充气管通过防水胶带固定在救生圈主体上,使用时直接拽下,方便快捷。

作为改进,所述的救生圈主体上设有抓环,保证使用者在水中和救生圈保持相对稳定,抓环为EVA材料,延长抓环使用寿命和增强使用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的水平传感器、放气阀以及自动充气装置外层均由热熔胶包裹,避免因为电气部件尖锐部分滑坡救生圈,保证救生圈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EVA救生圈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EVA救生圈的内部正视图。

如图所示:1、救生圈主体,2、充气管,3、救生绳,4、水平传感器,5、放气阀,6、信号线,7、单向导通阀,8、救生圈副体,9、自动充气装置,10、抓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EVA救生圈,包括救生圈主体1,救生圈主体1上设有充气管2,救生圈主体1外侧设有救生绳3,救生圈主体1内部设有水平传感器4和放气阀5,水平传感器4与放气阀5连接处设有信号线6,水平传感器4检测救生圈主体1翻转会将放气阀5打开,放气阀5上设有单向导通阀7,救生圈主体1上设有救生圈副体8,救生圈副体8上设有自动充气装置9,自动充气装置9与水平传感器4和放气阀5之间均设有信号线6,当放气阀5放气后并且水平传感器4检测救生圈主体1再次翻转到水平状态后自动充气装置9进行充气。

所述的救生圈主体1和救生圈副体8均为EVA材料。

所述的充气管2设为单向导通结构,仅能由救生圈主体1外部向内部充气,充气管2通过防水胶带固定在救生圈主体1上。

所述的救生圈主体1上设有抓环10,抓环10为EVA材料。

所述的水平传感器4、放气阀5以及自动充气装置9外层均由热熔胶包裹。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救援,在具体使用时,人们在使用EVA救生圈救援时,将EVA救生圈抛向被救援者,被救援者首先抓住救生绳,将EVA救生圈从头部套入到身上,抓住抓环,保持身体稳定,如发生意外出现侧翻无法摆正身体时,保持冷静等待几秒钟EVA救生圈主体会快速放气,放完气后被救援者调整身体,EVA救生圈副体会自动快速充气,被救援者继续等待救援或自行游至安全区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