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7058发布日期:2018-11-20 21:43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



背景技术:

由于水体存在于地球的方方面面,在生物体内,水循环的作用是将有毒物质随水循环排出生物体;在物质环境中,水循环的表现是云、雨、江、湖、海,从而调节着地球的温度,随着水循环,环境污染的最终存在必然集中至大海。

环境污染集中至水体时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垃圾充斥河道、水体溶液化,伴随而来的是,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水草或垃圾堵塞河道,轻者对行船不利,重者引发洪涝灾害。通过固定疏浚建筑仅能够清理固定区域内的污染物,如闸门处的打捞站;更为主动的方式是采用行走式疏浚船。

公开日为2017年5月31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6759191A公开了一种新型河道漂浮水生植物打捞清运装置,包括:打捞装置,用于从河道中打捞水生植物;动力装置,用于为打捞装置提供动力;贮存装置,用于贮存由打捞装置从河道中打捞的水生植物;破碎装置,用于将贮存装置内的水生植物进行破碎,形成浆液状态;清运装置,用于将贮存装置内破碎的水生植物转运至储存池;其中,所述打捞装置一端伸入河道内,另一端与贮存装置相接,打捞装置上设置由有耙履带板和无耙履带板连接形成的履带,有耙履带板上设有用于打捞水生植物的耙,打捞装置还连接动力装置,贮存装置内安装有破碎装置,贮存装置通过清运装置连接储存池。该技术方案中,打捞装置的耙履带板采用固定的方式,导致其耙齿长度受限,对水草、大型垃圾的打捞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进打捞清运装置,以在不降低打捞效果的情况下,使打捞清运装置更紧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包括动力船以及安装在动力船上的打捞装置,所述打捞装置包括传送带以及设置在传送带上的耙齿组合机构,所述耙齿组合机构包括一端铰接在传送带上的活动件和顶接件,以及限位件,当所述顶接件与活动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接件或活动件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结构;记传送带倾角为α,在稳定结构中,活动件与传送带的夹角为β,α与β应满足:90-α≤β≤180-α。

优选的,所述活动件的侧面设有顶杆,所述顶接件的活动端头处设有弧形导引轨,当所述活动件向后倾斜时,所述顶杆与所述导引轨配合形成支点。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当所述顶接件与活动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接件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弧形导引轨的端部以形成钩形形状,且该端部为所述顶接件的活动端的最外方,当所述顶接件与活动件相配合形成支撑结构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杆形成限位配合关系,以使所述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件为钩形,钩形的开口方向朝向其运动前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活动的耙齿组合机构,能够在合理增加耙齿长度的情况下,对打捞装置的长度、角度的改变较小,在打捞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更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椭圆所圈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为动力船,11为船仓,12为倾斜面,2为打捞装置,21为传送带,22为耙齿组合机构,221为顶接件,2211为弧形导引轨,222为活动件,2221为顶杆,223为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参见图1-2,包括:带船仓11的动力船1,通过螺栓安装在动力船1上的打捞装置2,打捞装置2包括传动带21和设置在传动带21上的耙齿组合机构22,耙齿组合机构22包括一端铰接在传送带21上的活动件222和顶接件221,以及限位件223,活动件222的侧面设有顶杆2221,顶接件221的活动端头处设有弧形导引轨2211,当活动件222向后倾斜时,顶杆2221与导引轨2211配合形成支点。图1-2中,限位件223设置在传送带21上。

图1中,传送带21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传动带21的上表面向动力船1侧的方向运动。此时在传送带21的下带面,耙齿组合机构22为解耦状态,自然垂落;在传送带21的上带面,顶接件221与活动件222相配合形成活动的三角支撑结构,限位件223与顶接件221形成限位配合关系,由于顶接件221的反向转动角度受限位件223限制,由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结合两边及其夹角确定则三角形确定可知,该三角支撑结构为稳定结构。

图1中,传送带的倾角为30°,限位件223对顶接件221的限位角度为60°,本图中,活动件222为自然下垂状态,若活动件222受其与动力船1的间隙限制时,活动件222可向后倾斜以通过该空间。还可以通过重新设置限位件223的限位角度,顶接件221与活动件222的支点来获得其打捞效果与空间的更优均衡。

该稳定结构的关键是:记活动件长度为L,传送带倾角为α,传送带解耦后与动力船的距离为L*sin(90-α);传送带耦合后活动件与传送带的夹角为β,其有效长度为L*sinβ,当90-α≤β≤180-α时,其空间利用率最高。

虽然本实施例仅画出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的侧视图,但活动件也可以是具有宽度的板状物,或者是在宽度上设置有多个的杆状物。

该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的工作过程的关键是:在传送带的右下端部,由于打捞时物品的阻力及重力存在,在该位置,活动件、顶接件耦合,同时限位件起作用形成稳定结构,在传送带的左上端部,由于重力作用,物品坠落,活动件坠落,活动件、顶接件解耦。

实施例2:一种水体垃圾杂物清捞船,作为对实施例1的改进,活动件222为钩形,钩形的开口方向朝向其运动前方。钩形的耙捞效果更优。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