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0335发布日期:2019-01-02 22:3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舷外机顶罩加工技术,尤其是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舷外机是安装在船体(船舷)后侧的推动用发动机,通常悬挂在船板的尾侧,发动机总成在舷外机的上部,顶罩作为包容整个发动机的外壳,其功能之一是保护整个发动机,隔绝与整个外界的侵蚀;功能之二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噪声,影响驾驶者的驾驶乐趣,甚至带来重大隐患,顶罩会大大降低噪音,目前舷外机的顶罩与舷外机的底罩,基本上采用可装卸结构,其中间有橡胶皮带作为减震系统,能有效的降低噪音,减少机震。

而橡胶皮带与顶罩的连接技术,现有技术或采用粘接技术,或采用孔连接手段,这些方法手段因低效一直影响着产品的批量生产。由于顶罩是用(PA6+GF)工程塑料制成,外表面为喷漆面(烤漆),橡胶皮条固定在顶罩上,顶罩分为内外层,内层与底罩接触,有效地预防和金属罩的碰撞,既要隔开又要相互依存;外层像胶皮条与顶罩贴合,用胶水或者溶剂粘合,很容易粘合剂外渗,破坏油漆层,而遭粘合剂腐蚀后,漆层会脱落,经不起长期爆晒,也经不起海水侵蚀,从而造成橡胶皮条与顶罩脱落。孔连接技术目前尚无合适的机械化装置,在采用人工钻孔手段时,先把橡胶皮条套在顶罩上,然后用手枪钻,通过橡胶皮条和顶罩塑料面形成通孔,再把U形针插入打好孔的顶罩和橡胶条内,进行弯曲固定,这种操作模式既不利于安全生产,也无效率可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易定位、易操作、连接速度快的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包括基架、气钉枪,其特征在于基架上具有水平布置的下支撑,下支撑上设有出针成型模,出针成型模底部设有弹性模撑;与下支撑相对在所述下支撑上方设有上支撑,在上支撑上固定气钉枪以及气压调节装置;上支撑上还设有与气钉枪扳机连接的控制杆。

前述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基架底部设有出针踏板开关,出针踏板开关通过连杆机构与控制杆连接。

前述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气压调节装置上设有供气进气口以及压力表。

前述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出针成型模具有一对与U形针两根针脚相对应的成型凹模。

前述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下支撑上设有限位体,出针成型模一侧活动连接在限位体上,出针成型模的下方设有弹性模撑。

前述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气钉枪出钉口距出针成型模之间的距离为8±1mm。

前述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中,作为优选,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中设有油水分离器。

本技术方案根据舷外机顶罩的特殊结构设计一种适合操作人员易扶持、易控操、易定位、易卸载的基架,把缓冲条和舷外机顶罩结合部以“边”定位且限定尺寸的方式进行装钉定位,采用气泵动力供气钉枪把U形针瞬间打入两个配合体,并在底部进行自行封头,使缓冲条和舷外机顶罩两个配合体紧紧连接成一体。自行封头设计了位于水平下支撑上的出针成型模,并在出针成型模底部设置弹性模撑,利用弹性特征既保证瞬间打钉顺利进行并得到底部封头,又避免连接体退模卡壳问题。本装置结构紧凑,设计了平行布置的下支撑和上支撑,把气钉枪固定在上支撑上,随时调节打钉气压,并通过脚踩出钉跳板开关对气钉枪扳机进行控制,使操作人员完全腾出双手操控产品部件,达到高效制作的目的。

进一步,根据本装置的原理,对处于较长直线状态两部件连接位,可设置双枪或多枪同步作业,从而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任何缓冲条和舷外机顶罩配合的复杂曲线均可进行快速高效地打钉连接,解决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经不起太阳爆晒、海水侵蚀,造成缓冲条脱落问题;可实现半自化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结构简单,所有组成件均为常规或容易制造的部件,低成本且可长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M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N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架,2. 出针踏板开关,3. 下支撑,4. 上支撑,5. 油水分离器,6. 气压调节装置,7. 进气口,8. 压力表,9. 舷外机顶罩,10. 缓冲条,11. 气钉枪,12. 扳机,13. 弹性模撑,14. 出针成型模,15. 限位体,16. 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舷外机顶罩缓冲条U形针快速连接装置,所要解决的是如图1所示的舷外机顶罩9和橡胶制品缓冲条10连接的问题。制作一台基架1,配备气钉枪11,在基架1上设计水平布置的下支撑3,下支撑3上设有出针成型模14,出针成型模14底部设有弹性模撑13。与下支撑3相对在所述下支撑3上方设有上支撑4,在上支撑4上固定气钉枪11以及气压调节装置6,并在上支撑4上还设有与气钉枪11的扳机12连接的控制杆16。

具体地说,在基架1底部设有出针踏板开关2,出针踏板开关2通过连杆机构与控制杆16连接,由控制杆16控制扳机12的开关动作。气压调节装置6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供气进气口7以及压力表8,并装有油水分离器5。

出针成型模14水平放置,它具有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成型凹模,成型凹模与U形针的两根针脚相对应。在下支撑3上还设有竖直布置的限位体15,由限位体15对缓冲条10进行前边定位,且出针成型模14的一侧通过滑杆在长腰孔滑槽中的滑动方式活动连接在限位体15上,并在出针成型模14的下方设有弹性模撑13,由弹性模撑13以微动态形式进行U形钉钉脚封头和产品脱模。

根据舷外机顶罩9和缓冲条10厚度尺寸特点,为保证两者瞬间、短间距连接,把气钉枪11出钉口距出针成型模14之间的距离设为8mm,并把相邻两只U形钉之间距离设为35mm,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使用时,开启动力源(气泵),利用下支撑3上的定位装置对舷外机顶罩9和缓冲条10进行定位,通过出针踏板开关2对气钉枪11冲钉进行控制,完成舷外机顶罩9和缓冲条10的连接。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