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3352发布日期:2018-12-25 20:16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



背景技术:

为实现对风机基础的钢管桩的勘察,传统方案是将地质勘察设备落座在漂浮式船舶的延伸平台上,延伸平台延伸至舷外,延伸平台与漂浮式船舶甲板通过焊接固定,船舶通过抛锚进行固定。

漂浮式船舶在勘察作业过程中,受风、浪、流影响,钻机位置会随着船舶摇晃而摇晃,其勘察点的定位会随着船舶的摇晃而产生漂移,钻杆底部会产生扰动,造成勘察位置产生偏移,岩土取样失真,当摇晃幅度超过钻杆承受的弯曲极限时,钻杆甚至会发生折断,影响到勘察的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该装置可通过自升式船舶实现船体与海面的分离,可有效避免船体受风、浪、流的影响而发生晃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包括自升式船舶,所述自升式船舶的舷外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延伸平台,所述延伸平台上设置有钻机,所述钻机的钻杆穿过延伸平台并向下方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平台为焊接在自升式船舶舷外的钢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钢架结构上设置有微调装置,所述微调装置包括一个供钻杆穿过的竖向通道,所述竖向通道内设有调节模块,所述调节模块抵顶在钻杆的四周侧壁并驱动钻杆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微调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钢架结构上的固定底座,所述竖向通道设置在固定底座的中部,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的顶丝,各所述顶丝均与固定底座活动连接,各所述顶丝均指向竖向通道的中心轴线,所述顶丝相对固定底座活动时顶丝的端部靠近或远离竖向通道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所述顶丝的数量为4个且中心对称分布在固定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丝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与钻杆侧壁抵接的弧形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平台的数量为4个且对称分布在自升式船舶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自升式船舶的底部四周设有4个可伸缩的支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自升式船舶代替传统的漂浮式船舶来搭建地质勘察装置,可实现船体与海面的分离,确保了在勘察过程中船体不会因受到风、浪、流的影响而发生晃动,保证了岩土取样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因船体晃动幅度过大而导致钻杆发生折断的情形发生,保证了勘察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装有微调装置的钢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海上风电海底地质勘察装置,包括自升式船舶1,自升式船舶1代替传统的漂浮式船舶作为承载平台,自升式船舶1底部的四周分别带有位于左端的两条支腿11和位于右端的两条支腿11,左端和右端的支腿11关于船体的中心点对称,四条支腿11伸长至海底地表下层并将自升式船舶1支撑至脱离海面。自升式船舶1的舷外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延伸平台2,延伸平台2上设置有钻机3,钻机3的钻杆31穿过延伸平台2并向下方伸出。本实施例中,延伸平台2的数量为4个,且对称分布在自升式船舶1的左右两侧。延伸平台2的数量和延伸平台2之间的间距可结合风机基础的钢管桩数量和间距来确定。

利用自升式船舶1代替传统的漂浮式船舶来搭建地质勘察装置,可实现船体与海面的分离,确保了在勘察过程中船体不会因受到风、浪、流的影响而发生晃动,保证了岩土取样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因船体晃动幅度过大而导致钻杆31发生折断的情形发生,一旦钻杆31发生折断,勘察工作的进程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可能会导致整个项目无法准时完成。

作为优选,延伸平台2为焊接在自升式船舶1舷外的钢架结构。焊接在自升式船舶1舷外的钢架结构之间的间距等于风机基础的钢管桩之间的间距。钢架结构上设置有微调装置4,微调装置4包括一个供钻杆31穿过的竖向通道42,钻杆31通过竖向通道42后伸向海底,并在海底的指定位置进行地质勘察。为了实现勘察位置的精准定位,竖向通道42内设有调节模块,调节模块抵顶在钻杆31的四周侧壁并驱动钻杆31水平移动。在调节模块的作用下,可实现钻杆31在竖向通道42内的水平移动,进而达到钻杆31头部位置的微调,以达到所需勘察位置的精准定位。

具体地,微调装置4包括固定设置在钢架结构上的固定底座41,竖向通道42设置在固定底座41的中部,调节模块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在固定底座41上的顶丝43,顶丝43均与固定底座41活动连接,顶丝43均指向竖向通道42的中心轴线。其中顶丝43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固定底座41连接,通过旋转顶丝43,可实现顶丝43的端部靠近或远离竖向通道42的中心轴线,以达到调节钻杆31微调的目的。钻杆31插入至竖向通道42后,为了精确钻杆31伸入至海底的位置,操作人员可通过旋进或旋出顶丝43,顶丝43抵顶在钻杆31的侧壁,在多个顶丝43的抵顶作用下,实现钻杆31的位置微调。

作为优选,顶丝43的数量为4个且中心对称分布在固定底座41上。在4个顶丝43的控制下,基本可实现钻杆31的位置微调。具体地,顶丝43的端部固定设置有与钻杆31侧壁抵接的弧形顶板44,在弧形顶板44的作用下可以保证钻杆31很好的被夹持在顶丝43的端部之间,避免出现顶丝43端部在钻杆31侧壁发生打滑的情形出现,实现了钻杆31的稳定夹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