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554发布日期:2019-01-13 17:0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固定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块化单元舱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舱室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块化单元舱室。



背景技术:

在船舶中,采用大量的围壁板进行组装,使其与天花板之间能够组成一个轻便又便于安装的模块化单元舱室。在安装围壁板和天花板的过程中,围壁板与天花板连接处的安装时难点,常用的安装方式尽管能够基本满足牢固性要求,但安装工艺往往较为复杂,不利于在现场快速装配模块化单元舱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组装围壁板和天花板的工艺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固定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块化单元舱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固定连接装置,其包括有:围壁板和天花板;表面连接件,所述表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围壁板的端面与所述天花板的下表面之间;弯折连接件,所述弯折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表面连接件的一侧,所述弯折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天花板的上表面。

通过上述结构,工作人员在组装围壁板和天花板时,先将表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围壁板的端面,再将天花板与表面连接件固定连接;或者先将表面连接件间隔固定连接在天花板的下表面,再将围壁板的端面依次与表面连接件固定连接,完成围壁板与天花板的初步固定连接作业。接着在表面连接件的外侧贴上弯折连接件的第一端并使两者固定连接,再将弯折连接件的第二端延伸到天花板的上表面使之固定连接在天花板的上表面,完成围壁板与天花板的强化固定连接作业。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表面连接件具有横板、内竖板和外竖板,所述横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围壁板的端面和所述天花板的下表面之间,所述内竖板和所述外竖板分别自所述横板的内外两侧朝远离所述天花板的方向延伸出,且所述内竖板连接所述围壁板的内侧面,所述外竖板连接所述围壁板的外侧面。

采用上述设置,内竖板和外竖板分别固定在围壁板的内侧和外侧,一来方便围壁板的安装,二来加强表面连接件对围壁板的固定效果,消除围壁板相对于天花板的扭矩。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弯折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竖板的外侧。

采用上述设置,进一步加强围壁板的外侧的固定效果,消除围壁板相对于天花板的扭矩。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内竖板与所述横板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表面连接件与围壁板连接并安装到天花板上。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围壁板的端部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固定在所述围壁板的内壁,所述横板与所述加强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加强围壁板的强度,并加强围壁板与表面连接件的固定效果。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弯折连接件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固定连接在所述天花板的外周,所述第二连接段固定连接在所述天花板的上表面。

采用上述设置,将弯折连接件完全贴设固定在天花板的外周以及上表面靠近外周的部分,使得围壁板与天花板固定连接时的连接面积增加,加强围壁板与天花板的固定连接效果。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天花板中设有强化件,所述强化件固定在所述天花板的内壁,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强化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加强天花板的强度,并加强天花板与弯折连接件的固定效果。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弯折连接件还包括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围壁板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围壁板的外侧面。

采用上述设置,进一步增加连接点,加强围壁板与弯折连接件之间的固定效果,使表面连接件的固定效果更好。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所述弯折连接件是支撑型材。

采用上述设置,利用型材的刚度和抗弯性,保证弯折连接件的强度。

一种模块化单元舱室,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固定连接装置。

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工作人员进行模块化单元舱室的组装工作时,安装工序非常简单,但安装完毕后围壁板与天花板之间的固定效果以及抗变形能力很好,能够适应船舶航行时的恶劣条件。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块化单元舱室中,围壁板与天花板的固定连接效果很好,抗变形能力强,能够适应船舶航行时的恶劣条件,并且结构简单,安装容易,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围壁板 1

加强件 11

天花板 2

强化件 21

表面连接件 3

横板 31

内竖板 32

外竖板 33

弯折连接件 4

第一端 41

第二端 42

第一连接段 43

第二连接段 44

延伸段 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固定连接装置,其包括有:围壁板1、天花板2、表面连接件3和弯折连接件4;其中,表面连接件3固定连接在围壁板1的端面与天花板2的下表面之间,弯折连接件4的第一端41固定连接在表面连接件3的一侧,弯折连接件4的第二端42固定连接在天花板2的上表面。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是为了将围壁板1和天花板2进行快速的组装和固定,从而更好地、更快地完成模块化单元舱室的组装,当船舶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围壁板1和天花板2之间固定连接的牢固程度必须要能够经受住强烈颠簸和震动的考验,因此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不仅考虑到了组装的便捷性,还考虑到了固定连接的牢固程度,通过增加表面连接件3和弯折连接件4分别与围壁板1和天花板2的锚固面积和固定连接点,使得围壁板1能够牢固地固定在天花板2的边缘,且抗变形能力强。

使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工作人员在组装围壁板1和天花板2时,先将表面连接件3固定连接在围壁板1的端面,再将天花板2与表面连接件3固定连接;或者先将表面连接件3间隔固定连接在天花板2的下表面,再将围壁板1的端面依次与表面连接件3固定连接,完成围壁板1与天花板2的初步固定连接作业。接着在表面连接件3的外侧贴上弯折连接件4的第一端41并使两者固定连接,再将弯折连接件4的第二端42延伸到天花板2的上表面使之固定连接在天花板2的上表面,完成围壁板1与天花板2的强化固定连接作业。

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表面连接件3具有横板31、内竖板32和外竖板33,横板31固定连接在围壁板1的端面和天花板2的下表面之间,内竖板32和外竖板33分别自横板31的内外两侧朝远离天花板2的方向延伸出,且内竖板32连接围壁板1的内侧面,外竖板33连接围壁板1的外侧面。

内竖板32和外竖板33分别固定在围壁板1的内侧和外侧,一来方便围壁板1的安装,二来加强表面连接件3对围壁板1的固定效果,消除围壁板1相对于天花板2的扭矩。

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弯折连接件4的第一端41固定连接在外竖板33的外侧。

第一端41与外竖板33固定连接,用于进一步加强围壁板1的外侧的固定效果,消除围壁板1相对于天花板2的扭矩。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内竖板32与横板31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将表面连接件3与围壁板1连接并安装到天花板2上。

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围壁板1的端部设有加强件11,加强件11固定在围壁板1的内壁,横板31与加强件11固定连接。从而,加强围壁板1的强度,并加强围壁板1与表面连接件3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弯折连接件4包括连接第一端41和第二端42的第一连接段43和第二连接段44,第一连接段43固定连接在天花板2的外周,第二连接段44固定连接在天花板2的上表面。将弯折连接件4完全贴设固定在天花板2的外周以及上表面靠近外周的部分,使得围壁板1与天花板2固定连接时的连接面积增加,加强围壁板1与天花板2的固定连接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天花板2中设有强化件21,强化件21固定在天花板2的内壁,第一连接段43与强化件21固定连接。从而,加强天花板2的强度,并加强天花板2与弯折连接件4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弯折连接件4还包括延伸段45,延伸段45自第一端41向围壁板1延伸并连接在围壁板1的外侧面。进一步增加连接点,加强围壁板1与弯折连接件4之间的固定效果,使表面连接件3的固定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装置中,弯折连接件4是支撑型材,利用型材的刚度和抗弯性,保证弯折连接件4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单元舱室,包括如上文所描述的固定连接装置。

具有如图1所示的固定连接装置的模块化单元舱室,使得工作人员进行模块化单元舱室的组装工作时,安装工序非常简单,但安装完毕后围壁板1与天花板2之间的固定效果以及抗变形能力很好,能够适应船舶航行时的恶劣条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连接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块化单元舱室中,围壁板1与天花板2的固定连接效果很好,抗变形能力强,能够适应船舶航行时的恶劣条件,并且结构简单,安装容易,便于操作。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