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鱼仿生鱼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7628发布日期:2019-09-03 19:58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水下机器鱼仿生鱼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下探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机器鱼仿生鱼尾。



背景技术:

机器鱼的高速、高效、高伪装性、高机动性、以及强适应性,使得其在军事应用、生物观察以及狭小空间内的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和迫切需求。但是由于充电问题的限制,现有技术中的机器鱼无法执行长时间远距离的任务,严重限制了机器鱼在水下尤其是海洋中执行任务的能力。

目前,大多数的机器鱼都采用多关节串联的驱动方式,这种控制方式较为复杂,不利于对在水中的机器鱼操纵,且结构复杂成本高,份量重。

申请号为CN201780000290.1的一种单关节水中机器鱼,包括壳体、主板舱、运动控制舱和电池舱;所述壳体的外轮廓呈仿生鱼形,其一端为前壳体,另一端为仿生鱼尾结构,所述主板舱前端与所述前壳体内侧适配安装,所述主板舱内设置有镜头组、偏心防抖机构和主PCB板,所述运动控制舱与所述主板舱的后端连接,所述运动控制舱内设置有三轴联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电池舱位于所述运动控制舱下方。该单关节水中机器鱼的单关节水中机器鱼经过特殊的设计,能够实现水深探测,水质监测,水下摄影,水下探索,鱼群检测,食料投放,药品投放,水下工程验收,水下通讯,水下打捞,水下救生,海上营救,海、河、湖床测绘,水下金属探伤等功能;电池续航时间更长、 结构简单且更加灵活。

但是其仿生鱼尾部分的结构较为简单,鱼尾的安装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鱼仿生鱼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鱼仿生鱼尾,包括胶质鱼尾、钢板和鱼尾轴顶销组件,所述钢板设置在所述胶质鱼尾内部,所述钢板位于所述胶质鱼尾外的一端的鱼尾埋件的末端,所述鱼尾埋件通过螺钉连接鱼尾轴座,所述鱼尾轴顶销组件由鱼尾轴和顶销套组成,鱼尾轴和顶销套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顶销套的一端对称设有卡凸,所述顶销套的内部滑动设有顶销,且顶销上套接有弹簧,所述鱼尾轴座的中部设有与顶销套相适配的圆形孔,圆形孔的两侧开有与卡凸相适配的插槽,所述鱼尾轴座的右端面设有卡槽。

优选的,两个插槽的连线与两个插槽的连线相互垂直。

此项设置在顶销套完全插接进入圆形孔内旋转90度,卡凸卡在卡槽内,使顶销套牢固安装在鱼尾轴座内。

优选的,所述顶销套的另一端也对称设有卡凸。

此项设置可使顶销套左端安装在鱼尾轴内不会出现旋转的情况,使安装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水下机器鱼仿生鱼尾,顶销套插接进入鱼尾轴座的圆形孔内,并旋转90度,使卡凸卡在卡槽内,使顶销套牢固安装在鱼尾轴座内,安装方便快捷、非常实用,而且设有弹簧,通过弹簧的推动,使卡凸卡在卡槽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鱼尾轴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质鱼尾;2、钢板;3、鱼尾埋件;4、鱼尾轴座;5、鱼尾轴顶销组件;6、顶销套;7、鱼尾轴;8、弹簧;9、顶销;10、卡凸;11、卡槽;12、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水下机器鱼仿生鱼尾,包括胶质鱼尾1、钢板2和鱼尾轴顶销组件5,所述钢板2设置在所述胶质鱼尾1内部,所述钢板2位于所述胶质鱼尾1外的一端的鱼尾埋件3的末端,所述鱼尾埋件3通过螺钉连接鱼尾轴座4,所述鱼尾轴顶销组件5由鱼尾轴7和顶销套6组成,鱼尾轴7和顶销套6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顶销套6的一端对称设有卡凸10,所述顶销套6的内部滑动设有顶销9,且顶销9上套接有弹簧8,所述鱼尾轴座4的中部设有与顶销套6相适配的圆形孔,圆形孔的两侧开有与卡凸10相适配的插槽12,所述鱼尾轴座4的右端面设有卡槽11。

具体的,两个插槽12的连线与两个插槽12的连线相互垂直。

具体的,所述顶销套6的另一端也对称设有卡凸10。

顶销套6插接进入鱼尾轴座4的圆形孔内,并旋转90度,使卡凸10卡在卡槽11内,使顶销套6牢固安装在鱼尾轴座4内,安装方便快捷、非常实用,通过弹簧8的推动,使卡凸10卡在卡槽11更加牢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