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潜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5181发布日期:2020-05-20 00:3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潜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潜面罩。



背景技术:

浮潜水作为一项健康而又富有娱乐性的户外运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人们对这项运动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作为浮潜水运动主要装备的浮潜面罩,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浮潜面罩通常需要设置呼吸管以保证使用者的呼吸,目前市场上的浮潜面罩灵活性不足,呼吸管的位置固定不变,或者难以进行调节,这样在使用者进行姿势变换时,呼吸管会经常进入到水面以下,如果此时呼吸管不能调节位置或者难以调节,会对使用者呼吸造成一定的障碍,降低使用者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管能够轻松进行360°转动的浮潜面罩,能够在使用者进行姿势变换时对应调节呼吸管的位置,保证呼吸管位于水面以上,从而充分保证使用者在浮潜水的过程中呼吸顺畅,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浮潜面罩,包括:

面罩本体,所述面罩本体上包括面镜和鼻罩,所述面镜和所述鼻罩将所述面罩本体分别划分为视野腔和呼吸腔,所述面镜采用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呼吸腔内设置有呼气口与吸气口;

呼吸管,所述呼吸管的一端设置有弯接头,所述呼吸管通过所述弯接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面罩本体上,所述弯接头连通所述呼吸管与所述吸气口,所述呼吸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水进气装置;

用于调节所述呼吸管松紧的止滑片,所述止滑片包括前端的卡齿,中部的连接部以及后端的按压部,所述卡齿卡接在所述面罩本体上,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弯接头上;按压所述按压部,所述卡齿松开所述面罩本体,所述弯接头与所述呼吸管能够相对于所述面罩本体进行360°转动,松开所述按压部,所述卡齿重新卡接所述面罩本体,所述弯接头与所述呼吸管固定在所述面罩本体上不可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本体与所述弯接头连接处设置有卡圈,所述卡圈的外表面一周上环绕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卡齿相匹配的卡凸,所述卡齿卡接在所述卡凸上。

进一步地,所述鼻罩上设置有呼气单向阀,所述呼气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呼气口处,所述呼气单向阀的进气端与所述呼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呼气单向阀上还设置有硅胶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呼气单向阀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辅助所述面罩本体与使用者面部稳定的稳定片。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片设置有两块,两块所述稳定片相对于所述面罩本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鼻罩上设置有吸气单向阀,所述吸气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吸气口处,所述吸气单向阀的出气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气单向阀上设置有硅胶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进气装置包括容置腔和上排水盖,所述上排水盖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呼吸管的顶端,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呼吸管的导气通道相互独立设置,所述容置腔靠近所述上排水盖的一端与所述导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导气通道连通的一端,所述容置腔内对应所述导气孔设置有浮球,当所述浮球上升到所述容置腔的顶端时,封堵所述导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供外部空气流入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设置在所述导气孔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腔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排出杂物的排渣口。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设备的支架,所述支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面罩本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内罩,所述内罩由硅胶材质制成,所述内罩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的内部边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罩设置在所述呼吸腔的边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面罩本体固定在使用者脸上的内边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潜面罩,通过利用止滑片的结构,将呼吸管可360°转动地连接在面罩本体上,从而使得在使用者变换潜水姿势或者潜水身体角度时,能够调节呼吸管,使得呼吸管始终保持在水面之上,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呼吸顺畅,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止滑片采用单夹扣的结构,这样使用者在操作呼吸管调节位置时更便捷。

更优地,呼吸管上端设置有防水进气装置,避免呼吸管被水没过后水从呼吸管进入到面罩的呼吸腔内,防水进气装置的容置腔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排出杂物的排渣口,避免杂物在容置腔内堆积而造成堵塞,影响呼吸管的进气,从而保证使用者呼吸的顺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浮潜面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浮潜面罩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浮潜面罩的斜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水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面罩本体;11-内罩;12-缓冲罩;2-面镜;21-视野腔;3-鼻罩;31-呼吸腔;32-呼气口;33-呼气单向阀;34-硅胶垫圈;35-稳定片;36-吸气口;37-硅胶垫片;4-呼吸管;41-导气通道;5-防水进气装置;51-上排水盖;52-容置腔;53-浮球;54-通气口;55-排渣口;56-导气孔;6-弯接头;7-止滑片;71-卡齿;72-连接部;73-按压部;8-支架;9-内边扣;10-卡圈;101-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浮潜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呼吸管4,呼吸管4的一端设置有弯接头6,呼吸管4是数量为两个,分别通过弯接头6可转动地连接在面罩本体1的两侧上。面罩本体1包括面镜2和鼻罩3,面镜2和鼻罩3将面罩本体1分别划分为视野腔21和呼吸腔31,其中,面镜2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以供使用者观察面罩外部,呼吸腔31内设置有呼气口32和吸气口36,以保证使用者呼吸的顺畅。弯接头6连通呼吸管4和呼吸腔31内的吸气口36,呼吸管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防水进气装置5,使用者吸气时,外部空气能够通过防水进气装置5进入呼吸管4,进而从吸气口36进入到呼吸腔31内。在面罩本体1内部的边缘上还设置有硅胶材质的内罩11,使得面罩能够更加贴合使用者的面部,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的水渗入到面罩内部。

鼻罩3上设置有呼气单向阀33和吸气单向阀,呼气单向阀33设置在呼气口32处,呼气单向阀33的进气端与呼气口32连通,吸气单向阀设置在吸气口36处,吸气单向阀的进气端与吸气口36连通。吸气单向阀上设置有硅胶垫片37,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吸气单向阀中采用两个硅胶垫片37,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水渗入。使用者在呼气时,能够直接通过呼气口32上的呼气单向阀33将气体呼出面罩本体1外。

在本实施例中,呼气口32包括主呼气口32和辅助呼气口32,主呼气口32设置在鼻罩3中对应使用者口鼻部位的位置,便于使用者更直接地呼出气体,防止废气在呼吸腔31内滞留,避免废气从呼气口32处再次吸入。辅助呼气口32设置在主呼气口32的下方,辅助主呼气口32呼气,使得呼吸腔31内的废气能够呼出得更彻底,保证使用者呼吸的顺畅以及呼吸腔31内的空气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主呼气口32和辅助呼气口32处均设置有呼气单向阀33,呼气单向阀33上还设置有硅胶垫圈34,增加面罩的舒适感,同时增强面罩与使用者面部的贴合度。

更优地,呼气单向阀33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于辅助面罩本体1与使用者面部稳定的稳定片35,这样的稳定片35设置有两块,这两块稳定片35相对于面罩本体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这两块稳定片35,增加了面罩本体1与使用者面部的摩擦力,有利于防止面罩出现脱落的情况。

如图4所示,弯接头6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呼吸管4松紧的止滑片7,弯接头6与呼吸管4固定连接,弯接头6可转动连接在面罩本体1上。弯接头6与面罩本体1连接处设置有卡圈10,卡圈10的外表面一周上环绕设置有若干卡凸101,止滑片7的前端设置有与卡凸101相匹配的卡齿71,止滑片7通过其前端的卡齿71卡接在卡圈10的卡凸101上。其中,止滑片7包括前端的卡齿71,中部的连接部72以及后端的按压部73。止滑片7前端的卡齿71卡接在卡圈10上,连接部72固定连接在弯接头6上,通过按压按压部73,止滑片7前端的卡齿71松开面卡圈10,从而可以转动弯接头6,即实现呼吸管4的360°转动。

待呼吸管4转动到特定位置时,松开按压部73,则止滑片7前端的卡齿71重新卡接在卡圈10上,从而呼吸管4无法相对于面罩本体1转动,即将呼吸管4固定在该特定的位置。此处止滑片7设计为单夹扣结构,也就是其另一边是通过与弯接头6,根据杠杆原理进行设置的单边夹子。通过简单的止滑片7设计,使得呼吸管4实现360°可调节的功能,从而使得在使用者变换潜水姿势或者潜水身体角度时,能够调节呼吸管4,使得呼吸管4始终保持在水面之上,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呼吸顺畅。

如图5所示,呼吸管4的上端设置有防水进气装置5,防水进气装置5包括容置腔52和上排水盖51,上排水盖51设置在容置腔52和呼吸管4的顶端,容置腔52与呼吸管4的导气通道41相互独立设置,容置腔52靠近上排水盖51的一端与导气通道41连通。容置腔52上设置导气孔56,导气孔56设置在容置腔52与导气通道41连通的一端。容置腔52上开设有若干供外部空气流入的通气口54,通气口54设置在导气孔56的下方,外部空气从通气口54进入容置腔52,然后经过导气孔56进入呼吸管4的导气通道41中,最终通过吸气口36进入呼吸腔31内,使得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时能够保证良好的呼吸。

容置腔52内还对应导气孔56设置有浮球53,当使用者下潜时,浮球53受到水的浮力上升,当浮球53上升到容置腔52的顶端时,封堵导气孔56,从而防止水进入到呼吸管4内。更优地,容置腔52的底端还开设有用于排出杂物的排渣口55,因为容置腔52上开设有通气口54,一些漂浮在水面的杂物会通过通气口54进入到容置腔52内,在容置腔52的底端设置有排渣口55,当容置腔52离开水面时,杂物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容置腔52底端的排渣口55处,进而排出容置腔52,防止杂物堵住容置腔52而造成使用者无法呼吸的情况。

更优地,在面罩本体1的上方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摄像设备的支架8,其中支架8可拆卸地安装在面罩本体1上,在需要进行摄像的情况下,可以将支架8安装在面罩本体1上,然后将摄像设备安装在支架8上。在不需要进行摄像的情况下,可以将其拆卸,这样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妨碍和干扰。

更优地,在面罩本体1上还设置有缓冲罩12,缓冲罩12设置在呼吸腔31的边缘上,对应的是使用者鼻梁的位置。鼻梁是人体相对比较脆弱的部位,缓冲罩12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缓冲罩12的设计能够很好地保护使用者的鼻梁部位。同时缓冲罩12还能够增加面罩与使用者面部的贴合度以及面罩的舒适度。

此外,为了保证面罩的紧固,在面罩本体1的两侧还设置有内边扣9,使用者将面罩戴好后,通过面罩本体1两侧的内边扣9进一步将扣紧在使用者面部上,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面罩出现脱落的情况。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