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8117发布日期:2020-08-14 18:4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配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船只行驶在深水区时,声呐装置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水下情况信息,水下黑暗无光,地形复杂,船体容易遇到凶猛的水生动物且观测装置与暗礁接触容易发生刚性碰撞,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技术领域中专利cn108372909a已公开了一种水下观测装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观测舱进入水下进行更为全面的观测,但目前这种技术及设备还不成熟,观测舱的回收和固定手段还不完善,无法确保观测舱运转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它能实现对水下观测舱体的安全可靠回收和固定。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它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中间设置有用于放置观测舱2的下潜口3,所述船体1前部设置有挂座4,所述挂座4向下潜口3方向设置有用于悬挂观测舱2的连接臂5;所述观测舱2外部设置有舱体外框架7,所述船体1在舱体外框架7尾部上方设置有绞线滚筒6;所述舱体外框架7底部前端设置有连接座12,所述绞线滚筒6上缠绕有钢绞线10并通过钢绞线10与连接座12固定连接;所述舱体外框架7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挂钩11,所述船体1在下潜口3处的限位挂钩11正下方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挂钩11的限位卡块9。

进一步的,所述绞线滚筒6通过传动结构13与设置在船体1上的旋转电机14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结构13为一种链条或皮带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1在下潜口3外侧设置有下潜口挡边8,所述下潜口挡边8外侧设置有扶梯15。

进一步的,所述观测舱2外侧设置有防撞护垫16。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块(9)通过铰接座(17)与船体(1)实现活动式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实现对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和固定,通过钢绞线的柔性连接可以实现回收过程的舱体位置和形态的可适应性,并通过限位挂钩和限位卡块的配合,最后实现舱体的稳定回收和后续固定。

2、本实用新型中,绞线滚筒通过旋转电机驱动,其出线口设置在观测舱底部正上方;可以通过正反旋转绞线滚筒带动钢绞线放出和收回,来实现对观测舱底部的牵引和位置调整,确保观测舱由工作状态的竖直姿势调整为收回状态的横向姿势。

3、观测舱外围设置的下潜口挡边和扶梯既可以避免下潜口处的水溢出到船体内部,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下潜口挡边进入到观测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本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图4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船体;2、观测舱;3、下潜口;4、挂座;5、连接臂;6、绞线滚筒;7、舱体外框架;8、下潜口挡边;9、限位卡块;10、钢绞线;11、限位挂钩;12、连接座;13、传动结构;14、旋转电机;15、扶梯;16、防撞护垫;17、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它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中间设置有用于放置观测舱2的下潜口3,所述船体1前部设置有挂座4,所述挂座4向下潜口3方向设置有用于悬挂观测舱2的连接臂5;所述观测舱2外部设置有舱体外框架7,所述船体1在舱体外框架7尾部上方设置有绞线滚筒6;所述舱体外框架7底部前端设置有连接座12,所述绞线滚筒6上缠绕有钢绞线10并通过钢绞线10与连接座12固定连接;所述舱体外框架7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挂钩11,所述船体1在下潜口3处的限位挂钩11正下方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挂钩11的限位卡块9。

优选的,所述绞线滚筒6通过传动结构13与设置在船体1上的旋转电机14实现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13为一种链条或皮带传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体吃水深度和舱体回收操作便捷程度,所述船体1在下潜口3外侧设置有下潜口挡边8,所述下潜口挡边8外侧设置有扶梯15。

为了进一步避免舱体刚性碰撞发生损坏,所述观测舱2外侧设置有防撞护垫16。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时,先由工作人员控制旋转电机带动绞线滚筒旋转,拉紧钢绞线适当拉起观测舱,移开铰接座上的限位卡块后缓慢放下钢绞线,使得观测舱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潜入水中;收回时,由工作人员控制旋转电机带动绞线滚筒旋转,拉紧钢绞线不断拉回观测舱,对观测舱底部的牵引和位置调整,确保观测舱由工作状态的竖直姿势调整为收回状态的横向姿势;将铰接座上的限位卡块移动至限位挂钩正下方,再缓慢放下钢绞线使得限位挂钩与限位卡块完全配合,至此完成水下观测舱体的收回和固定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它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中间设置有用于放置观测舱(2)的下潜口(3),所述船体(1)前部设置有挂座(4),所述挂座(4)向下潜口(3)方向设置有用于悬挂观测舱(2)的连接臂(5);所述观测舱(2)外部设置有舱体外框架(7),所述船体(1)在舱体外框架(7)尾部上方设置有绞线滚筒(6);所述舱体外框架(7)底部前端设置有连接座(12),所述绞线滚筒(6)上缠绕有钢绞线(10)并通过钢绞线(10)与连接座(12)固定连接;所述舱体外框架(7)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挂钩(11),所述船体(1)在下潜口(3)处的限位挂钩(11)正下方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挂钩(11)的限位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滚筒(6)通过传动结构(13)与设置在船体(1)上的旋转电机(14)实现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13)为一种链条或皮带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在下潜口(3)外侧设置有下潜口挡边(8),所述下潜口挡边(8)外侧设置有扶梯(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舱(2)外侧设置有防撞护垫(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块(9)通过铰接座(17)与船体(1)实现活动式铰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水下观测舱体的回收装置,它包括船体,船体中间设置有用于放置观测舱的下潜口,船体前部设置有挂座,挂座向下潜口方向设置有用于悬挂观测舱的连接臂;观测舱外部设置有舱体外框架,船体在舱体外框架尾部上方设置有绞线滚筒;舱体外框架底部前端设置有连接座,绞线滚筒上缠绕有钢绞线并通过钢绞线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水下观测舱体的安全可靠回收和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刘致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致辰
技术研发日:2019.07.25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