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4799发布日期:2020-05-20 00:32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背景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包括水上部分的气象要素监测和水下部分的水文、水质要素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沿海经济的发展、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减少海洋环境灾害、提高沿海的海上防御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对海洋环境进行全天侯、全天时的连续定点监测,获得准确可靠的海洋环境各项参数,人为监测的难度非常大,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市场上现有的监测浮标结构简单,稳定性差,如遇海上风浪较大的情况无法很好的对浮标进行应急保护,浮标易损坏,最终影响其监测的有效性工作人员的监测带来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现有的监测浮标结构简单,稳定性差,如遇海上风浪较大的情况无法很好的对浮标进行应急保护,浮标易损坏,最终影响其监测的有效性工作人员的监测带来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包括平台、加重块和固定杆,所述平台的下端连接有舱体,且舱体的下端连接有尾管,所述加重块连接于尾管的下端,所述平台一端的下部连接有平衡块,且平台一端的上部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平台的两端安装有防撞软垫,且平台的中部连接有浮块,所述平台的中间上部连接有舱盖,且舱盖的侧面连接有铰链,所述舱盖的外围分布有三根支架,且支架的下端固定有螺栓,所述固定杆焊接于支架的中部,且固定杆的上部分布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中部焊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中部连接有锚灯,所述三根支架的上端分别连接有风速监测装置、卫星天线和气象监测装置。

优选的,所述平台、舱体和尾管三者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舱体和尾管与平台之间呈垂直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加重块与尾管之间为活动连接结构,且加重块沿平台的中轴线分布。

优选的,所述平衡块呈三角状分布于平台的外围下端,且平衡块有三个。

优选的,所述支架与平台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支架之间呈三角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防护环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固定杆与支架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设置有平衡块、防撞软垫和浮快等多重稳定结构,能够大大增强该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的稳定性,能够大大提高该装置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给工作人员的监测带来便捷;

该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的支架之间呈三角状分布,使得固定杆便于对支架进行固定,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呈三角状分布大大增强了下端的稳固,使得更好的保护上端连接的装置;

该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设置有防撞软垫,即使在强风的环境下撞到其他物体上,该装置也不容易损坏,且该装置的平衡块有三个,并且呈三角状分布,使得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重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台;2、舱体;3、尾管;4、加重块;5、平衡块;6、太阳能板;7、防撞软垫;8、浮快;9、舱盖;10、铰链;11、螺栓;12、支架;13、固定杆;14、防护环;15、连接板;16、锚灯;17、风速监测装置;18、卫星天线;19、气象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包括平台1、舱体2、尾管3、加重块4、平衡块5、太阳能板6、防撞软垫7、浮快8、舱盖9、铰链10、螺栓11、支架12、固定杆13、防护环14、连接板15、锚灯16、风速监测装置17、卫星天线18和气象监测装置19,平台1的下端连接有舱体2,且舱体2的下端连接有尾管3,平台1、舱体2和尾管3三者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舱体2和尾管3与平台1之间呈垂直状分布,平台1、舱体2和尾管3三者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使得当将浮标放入到海洋后能够承受得住海水的冲击,不容易被损坏;

加重块4连接于尾管3的下端,平台1一端的下部连接有平衡块5,加重块4与尾管3之间为活动连接结构,且加重块4沿平台1的中轴线分布,平衡块5呈三角状分布于平台1的外围下端,且平衡块5有三个,加重块4与尾管3之间为活动连接结构使得方便了对加重块4数量的增减,加重块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所需数量进行增减,且对加重块4能够降低整个装置的重心,使得装置在大海中工作时更加的稳定,平衡块5呈三角状分布于平台1的外围下端使得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且平台1一端的上部连接有太阳能板6,平台1的两端安装有防撞软垫7,且平台1的中部连接有浮快8,平台1的中间上部连接有舱盖9,且舱盖9的侧面连接有铰链10,舱盖9的外围分布有三根支架12,且支架12的下端固定有螺栓11,支架12与平台1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支架12之间呈三角状分布,支架12之间呈三角状分布使得固定杆13便于对支架12进行固定,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呈三角状分布大大增强了下端的稳固,使得更好的保护上端连接的装置;

固定杆13焊接于支架12的中部,且固定杆13的上部分布有防护环14,防护环14的中部焊接有连接板15,且连接板15的中部连接有锚灯16,三根支架12的上端分别连接有风速监测装置17、卫星天线18和气象监测装置19,固定杆13与防护环14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固定杆13与支架12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固定杆13与支架12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使得固定杆13能够将三根支架12固定在一起,减小了装置抖动时对上部装置产生的影响。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海洋环境监测浮标,首先通过螺栓11将支架12固定于平台1上,再在支架12的中部焊接上固定杆13,支架12之间呈三角状分布,使得固定杆13便于对支架12进行固定,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呈三角状分布大大增强了下端的稳固,使得更好的保护上端连接的装置,然后在尾管3的下端增加加重块4,加重块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所需数量进行增减,且对加重块4能够降低整个装置的重心,使得装置在大海中工作时更加的稳定,最后再将风速监测装置17、卫星天线18和气象监测装置19等多种监测装置连接于支架12的上端,最后就可将该装置放到海洋环境中去监测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包括平台(1)、加重块(4)、和固定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的下端连接有舱体(2),且舱体(2)的下端连接有尾管(3),所述加重块(4)连接于尾管(3)的下端,所述平台(1)一端的下部连接有平衡块(5),且平台(1)一端的上部连接有太阳能板(6),所述平台(1)的两端安装有防撞软垫(7),且平台(1)的中部连接有浮块(8),所述平台(1)的中间上部连接有舱盖(9),且舱盖(9)的侧面连接有铰链(10),所述舱盖(9)的外围分布有三根支架(12),且支架(12)的下端固定有螺栓(11),所述固定杆(13)焊接于支架(12)的中部,且固定杆(13)的上部分布有防护环(14),所述防护环(14)的中部焊接有连接板(15),且连接板(15)的中部连接有锚灯(16),所述三根支架(12)的上端分别连接有风速监测装置(17)、卫星天线(18)和气象监测装置(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舱体(2)和尾管(3)三者之间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且舱体(2)和尾管(3)与平台(1)之间呈垂直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重块(4)与尾管(3)之间为活动连接结构,且加重块(4)沿平台(1)的中轴线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块(5)呈三角状分布于平台(1)的外围下端,且平衡块(5)有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与平台(1)之间呈垂直状分布,且支架(12)之间呈三角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3)与防护环(14)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固定杆(13)与支架(12)之间呈焊接一体化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包括平台、加重块和固定杆,所述平台的下端连接有舱体,且舱体的下端连接有尾管,所述加重块连接于尾管的下端,所述平台一端的下部连接有平衡块,且平台一端的上部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固定杆焊接于支架的中部,且固定杆的上部分布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中部焊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中部连接有锚灯,所述三根支架的上端分别连接有风速监测装置、卫星天线和气象监测装置。该海洋环境监测浮标设置有平衡块、防撞软垫和浮快等多重稳定结构,能够大大增强该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的稳定性,能够大大提高该装置监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给工作人员的监测带来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曾日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美信创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