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碰撞设施的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8967发布日期:2020-05-15 16: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碰撞设施的船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碰撞设施的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做为现代人们捕鱼作业、出行旅游、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由于天气或人为的各种因素,使得碰撞事故频频发生,从而给我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造成了经济的极大损失,另外,在船舶靠岸过程中,一般在靠岸瞬间,对岸边基建设施造成冲撞,虽然船头和岸边通常都布置了橡胶轮胎,但吸能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且回弹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对防碰撞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防碰撞设施的船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防碰撞设施的船舶,包括船体上的防撞单元,该防撞单元由连接绳固定在船体上;所述防撞单元包括主防撞体以及对应主防撞体两侧的辅助防撞体;

所述主防撞体包括本体及本体内的支撑体,该支撑体朝向船体的一侧设有八字型凹陷部,形成两向外伸张的支脚;所述本体上对应凹陷部,设有与之形状匹配的豁口。

进一步,所述辅助防撞体与主防撞体间由柔性连接体连接。

进一步,所连接绳依次穿过一侧的辅助防撞体、主防撞体、另一侧的辅助防撞体,其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船体的耳座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绳两端分别设有挂钩,挂钩钩挂在耳座的座孔内。

进一步,所述耳座包括座体和座体上平行的两耳板,其中一个耳板上设有座孔,另一个耳板上旋拧有锁紧件,该锁紧件头部对应另一耳板上的座孔设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绳在穿过辅助防撞体的部分为单股,穿过主防撞体的部分为两股,所述主防撞体上在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与连接绳配合的孔道。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呈筒状,其开口的两端分别朝向船体左右两侧。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远离船体一端的内部设有第一增强芯。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的支脚内设有第二增强芯。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主防撞体可以有效承受正面冲撞,而辅助防撞体可以对船头或船尾侧面部分的碰撞进行缓冲,整体吸能效果好,能做多个方向有效的保护船体,避免碰撞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主防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挂钩与耳座连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辅助防撞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中设有柔性连接体时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绳;2-主防撞体;3-辅助防撞体;4-本体;5-支撑体;6-凹陷部;7-支脚;8-豁口;9-柔性连接体;10-耳座;11-挂钩;12-座孔;13-座体;14-耳板;15-锁紧件;16-第一增强芯;17-第二增强芯;18-形变空腔;19-排气孔;20-船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具有防碰撞设施的船舶,如图1至6所示,包括船体20上的防撞单元,该防撞单元由连接绳1固定在船体上;所述防撞单元包括设置在船头或船尾的的主防撞体2以及对应主防撞体(在船体两侧靠近防撞体布置)两侧的辅助防撞体3,附图中船体仅展示了部分结构,

所述主防撞体包括本体4及本体内的支撑体5,该支撑体朝向船体的一侧设有八字型的凹陷部6,形成两向外伸张的支脚7;所述本体上对应凹陷部,设有与之形状匹配的豁口8。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辅助防撞体与主防撞体间也可以由柔性连接体9连接,当采用柔性连接体时,连接绳可以是从柔性连接体内部穿过。柔性连接体可以采用与主防撞体、辅助防撞体一样的橡胶材质,也可以选用其它材料,只要能够在常态下保持主防撞体与辅助防撞体相对位置即可,发生碰撞时,允许柔性连接体产一定的形变,且其形变量可大于主防撞体或辅助防撞体的形变量,这都是允许的。

上连接绳依次穿过一侧的辅助防撞体、主防撞体、另一侧的辅助防撞体,其两端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船体的耳座10上。辅助防撞体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即可,其结构可以与主防撞体相同,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辅助防撞体也可以仅在内部留有形变空腔18,辅助防撞体上设有使形变空腔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19。

上述连接绳两端分别设有挂钩11,挂钩钩挂在耳座的座孔12内。具体的,上述耳座包括座体13和座体上平行的两耳板14,其中一个耳板上设有座孔,另一个耳板上旋拧有锁紧件15,该锁紧件头部对应另一耳板上的座孔设置,锁紧件头部伸入两耳板之间的空间内,由于对应座孔设置,当挂钩挂住座孔后,通过向内旋拧锁紧件,使锁紧件头部抵住挂钩,使挂钩牢靠贴合固定在设有座孔的耳板上,有效防止挂钩脱落。

上述连接绳在穿过辅助防撞体的部分为单股,穿过主防撞体的部分为两股,所述主防撞体上在水平方向设有两个与连接绳配合的孔道,由两股连接绳固定住主防撞体,其两端合并为一股后穿过相应侧的辅助防撞体,能够有效保持主防撞体位置,避免主防撞体随意晃动,在碰撞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主防撞体产生限位的作用,至于两侧的辅助防撞体,实际是起到船体侧板(或是特定船型的船体拐角部分)的保护作用,并不必须限制其位置保持原位,允许有一定的活动量。

一般支撑体呈筒状(横截面呈环状),其开口的两端分别朝向船体左右两侧,高度与主防撞单元高度一致,有效提高了主防撞单元的缓冲性能,且具有更好的回弹能力。

上述支撑体远离船体一端的内部设有第一增强芯16。上述支撑体的支脚内设有第二增强芯17。当主防撞体受载后,支撑体受压形变,会对各增强芯产生作用力,由于增强芯为单独的结构,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支撑体刚度,尤其是支脚部分,受压形变后,通过第二增强芯的支撑作用,可保证支脚不易形变过大,尽可能是通过豁口处的挤压形变作进一步的吸能缓冲,即,主防撞体受载后,由两支脚的支撑下,引导豁口形变,豁口的开口增大,豁口底部甚至可以是无限接近船体一侧,而在载荷消除后,又在支撑体的作用下,快速恢复原状,回弹性好。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主防撞体可以有效承受正面冲撞,而辅助防撞体可以对船头或船尾侧面部分的碰撞进行缓冲,整体吸能效果好,有效的保护船体,避免碰撞造成的伤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创造。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