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垂直撤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3158发布日期:2020-07-14 17:0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海上垂直撤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撤离系统,尤其是一种从遇难船舶或海洋平台上垂直下行撤离到登乘平台上的垂直撤离系统,属于海上救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船舶或海洋平台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使用海上撤离系统先释放垂直撤离通道和登乘平台,然后协助人员迅速通过垂直撤离通道下滑至已浮在海面上的登乘平台,便可登上靠泊在登乘平台一侧的救生艇逃生。

现有的海上垂直撤离系统存在着结构庞大、安全性差和使用不便等缺陷。如cn108639257a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带移动底座的海上撤离系统”,其包括容器、一或多个圆柱形滑道、平台,救生筏存放装置、移动底座。救生筏存放装置包括筏架、静水压力释放装置、一或多个救生筏筏体、第一绳索。移动底座包括轨道、若干个锁紧螺母、手摇装置、固定杆。箱体的释放面为侧面,筏架焊连于释放面上,筏体存放于筏架上且通过第一绳索与筏架固定。在未使用状态时,滑道、平台都位于箱体内,救生筏存放装置位于所述箱体外。该申请在释放平台与滑道的同时,救生筏筏体亦会随着释放,确保筏体不易损坏。同时通过增设移动底座,可达到保护海上撤离系统的目的,可有效防止海上撤离系统与岸边发生碰撞而磨损等有益效果。

但是,该申请通过绞车释放钢丝绳释放平台、滑道和救生筏,而平台和滑道的总重非常重,下落时的惯性冲击很大,释放钢丝绳时承受的突加冲击载荷使其具有巨大的断裂风险,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如该申请说明书附图的图1所示,绞车释放的钢丝绳斜拉住滑道的顶端,使倾斜受力的滑轮容易卡死而失效,不符合起重安全规范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海上垂直撤离系统,确保海上垂直撤离系统能安全快速地释放,撤离人员能迅速撤离遇难的船舶或海洋平台。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海上垂直撤离系统,包括垂直撤离通道、支撑平台、撤离平台、双卷筒卷扬机、绳缆传递装置、转动装置、锁定装置和撤离帐篷,垂直撤离通道的底部骨架通过两根可抽拉的横杆支撑在撤离平台中心孔的上侧,垂直撤离通道下端的登乘平台位于撤离平台下侧;撤离平台一端与支撑平台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平台下侧通过转动装置支撑在船舶或海洋平台靠近船舷一侧的主甲板上;双卷筒卷扬机固定在支撑平台的中央,双卷筒卷扬机两端卷筒上的绳缆分别通过绳缆传递装置改变方向后再与垂直撤离通道底部的骨架外缘对应的绳环相连,垂直撤离通道底部的骨架固定在登乘平台的中央;锁定装置设置在支撑平台外缘和主甲板上;撤离帐篷设置在撤离平台上,覆盖住垂直撤离通道的顶端;互成直角的撤离平台转动限位块分别固定在主甲板上,且分别与撤离平台使用状态和收拢状态的位置匹配。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双卷筒卷扬机包括法兰电机、传动箱、两个卷筒和两个卷筒支撑架,所述法兰电机水平固定在传动箱的顶部上,传动箱底部通过底座支撑在支撑平台的中央;所述卷筒包括卷筒体和固定在卷筒体轴向中心的卷筒支撑轴,卷筒分别位于传动箱的两对侧外,卷筒支撑轴线垂直于法兰电机轴线;卷筒支撑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卷筒支撑架上,卷筒支撑架底部分别固定在支撑平台对应的位置上。卷筒轴向通过隔板分成两段,每段分别缠绕1根绳缆,两个卷筒上的4根绳缆通过绳缆传递装置分别与垂直撤离通道底部的骨架外缘对应的4个绳环相连;卷筒支撑轴一端伸进传动箱一侧内,与传动箱内的传动系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绳缆传递装置包括数层高低错落的滑轮门架和多个滑轮组,所述滑轮门架分别跨立在支撑平台和撤离平台上,滑轮组上端分别固定在对应滑轮门架的横梁两端下;两个卷筒上的4根绳缆分别先向上绕过对应滑轮门架下的滑轮组,然后向下分别穿过垂直撤离通道外周面各层骨架外缘的各绳环后,与垂直撤离通道底部的骨架外缘对应的绳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底部法兰、支撑圈和推力轴承,所述支撑圈和底部法兰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船舶或海洋平台船舷一侧的主甲板上,支撑平台通过推力轴承支撑在支撑圈中。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箱内的传动系包括一对啮合的小圆锥齿轮和大圆锥齿轮,小圆锥齿轮固定在伸进传动箱第一壁板内的法兰电机轴上,大圆锥齿轮固定在伸进传动箱第二壁板内的一根卷筒支撑轴一端上,卷筒支撑轴一端端头通过联轴器与另一根伸进传动箱第三壁板内的一端端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座、弹性锁定销和两块锁定板,锁定座垂直固定在主甲板上,弹性锁定销一端固定在锁定座的上端;锁定板呈倒l形,两块锁定板互成直角,分别固定在支撑平台的外缘上,且锁定板的锁定孔中心线均穿过支撑平台中心;弹性锁定销的销体端头伸进对应锁定板的锁定孔中,将撤离平台锁定在伸出船舷的使用状态,或支撑在主甲板上的非使用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撤离平台的四角下侧分别设有支撑轮,撤离平台转动到主甲板上时,通过四个支撑轮支撑在主甲板上。

进一步的,操作手柄一端固定在支撑平台外缘上,操作手柄轴线指向支撑平台中心。

本发明采用撤离平台一端与支撑平台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平台下通过转动装置支撑在船舶或海洋平台靠近船舷一侧的主甲板上,以及固定在支撑平台中央的双卷筒卷扬机的结构。在支撑平台解除锁定后,只需推动操作手柄,就能使支撑平台在推力轴承的支撑下带动撤离平台绕支撑平台中心转动90°,撤离平台在其底部4个支撑在主甲板上的支撑轮支撑下,将撤离平台上的垂直撤离通道从船舶或海洋平台靠近船舷一侧的主甲板上安全、方便快速地转移到船舷外的海面上,操作省时省力,为快速释放垂直撤离通道、撤离人员下滑到浮在海面的登乘平台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双卷筒卷扬机两端卷筒上的4根绳缆分别通过绳缆传递装置改变绳缆的方向后再与分别垂直撤离通道底部的骨架外缘4个绳环相连的结构,使得一台双卷筒卷扬机能同步收放4根绳缆,4根绳缆实现同步垂直升降,从而实现快速可靠地释放垂直撤离通道,或将垂直撤离通道折叠收拢在撤离平台上,避免出现4根绳缆歪拉斜吊住垂直撤离通道外缘的危险状况。本发明操作快捷简便、大大提高了垂直撤离的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性,提高了逃生效率。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船舶主甲板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已转动到海面上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收纳支撑在船舶主甲板上的俯视图;

图5是传动箱内传动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的ⅰ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安装在大型邮轮的舷侧内主甲板上,包括垂直撤离通道1、支撑平台2、撤离平台3、双卷筒卷扬机4、绳缆传递装置5、转动装置6、锁定装置7和撤离帐篷8,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通过两根可抽拉的横杆12撑在撤离平台中心孔31的上侧,垂直撤离通道1下端的登乘平台13位于撤离平台3的下侧。支撑平台2为呈圆形的焊接结构件,撤离平台3为呈矩形的焊接结构件,支撑平台2和撤离平台3均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撤离平台3左端与支撑平台2右端固定焊连,支撑平台2下侧通过转动装置6支撑在大型邮轮靠近船舷一侧的主甲板10上。为了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下对撤离人员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本实施例在撤离平台3上设置了覆盖住垂直撤离通道1顶端的撤离帐篷8。双卷筒卷扬机4固定在支撑平台2的中央,双卷筒卷扬机4两端的卷筒43上的4根绳缆45分别通过绳缆传递装置5改变方向后再与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外缘对应的绳环14相连,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固定在登乘平台13的中央。锁定装置7设置在支撑平台2外缘和主甲板10上。互成直角的撤离平台转动限位块9分别固定在主甲板10上,且分别与撤离平台3使用状态和收拢状态的位置匹配。

如图4所示,双卷筒卷扬机4包括法兰电机41、传动箱42、两个卷筒43和两个卷筒支撑架44,法兰电机41水平固定在传动箱42的顶板423上侧,传动箱42底部通过底座48支撑在支撑平台2的撤离通道21的中央。卷筒43为焊接结构件,包括卷筒体431和焊接固定在卷筒体431轴向中心的卷筒支撑轴432,卷筒43分别位于传动箱42的左右两侧外。如图2所示,卷筒支撑轴线x-x垂直于法兰电机轴线y-y。卷筒支撑轴432两端分别通过轴承46支撑在卷筒支撑架44上,卷筒支撑架44底部分别固定在支撑平台2对应的位置上。卷筒43轴向通过隔板433分成两段,每段分别缠绕1根绳缆45,两个卷筒43上的4根绳缆45通过绳缆传递装置5分别与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外缘对应的4个绳环14相连。卷筒支撑轴432一端伸进传动箱42左侧内,与传动箱42内的传动系衔接。传动箱42内的传动系包括一对啮合的小圆锥齿轮421和大圆锥齿轮422,小圆锥齿轮421固定在伸进传动箱顶板423内的法兰电机轴411上,大圆锥齿轮422固定在伸进传动箱第一壁板424内的一根卷筒支撑轴432的右端上,卷筒支撑轴432右端端头通过联轴器47与另一根卷筒支撑轴432的左端端头固定连接,另一根卷筒支撑轴432的左端伸进传动箱第二壁板425内。法兰电机轴411转动时,通过其上的小圆锥齿轮421带动与其啮合的大圆锥齿轮422转动,带动两根通过联轴器47连接的卷筒支撑轴432同时转动,从而使两个卷筒43同步转动,完成4根绳缆45的同步收放,使得垂直撤离通道1能平稳地下降展开释放或上升折叠收拢。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绳缆传递装置5包括3层高低错落的滑轮门架和8个滑轮组51,滑轮门架分为高层的第一滑轮门架52、中层的第二滑轮门架53和下层的一对成八字型排列的第三滑轮门架54。滑轮门架分别跨立在支撑平台2和撤离平台3上,其中,第一滑轮门架52左侧的支腿下端固定在支撑平台2的左侧上,右侧的支腿下端固定在第二滑轮门架33的横梁521中部上。第二滑轮门架53左侧的支腿下端固定在传动箱42的顶板423左侧,右侧的支腿下端固定在撤离平台3的右端上。第一滑轮门架52和第二滑轮门架53上下排列,一对第三滑轮门架54成八字型排列在第一滑轮门架52和第二滑轮门架53的两侧。滑轮门架的横梁521采用槽口相对且留有间距a的两根槽钢制成,便于第一滑轮门架52右端的绳缆45向下垂直穿过第二滑轮门架53的横梁521后与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外缘左侧的绳环14相连。一对第三滑轮门架54左侧的支腿分别固定在传动箱42顶部右侧两角,右侧的支腿下端分别固定在撤离平台3右侧两端上。这样的结构便于两个卷筒43上的4根绳缆45先分别向上绕过各对应滑轮门架的横梁521两端下的滑轮组51后垂直向下分别穿过垂直撤离通道1外周面各层的骨架11外缘的4个绳环14,再与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外缘各对应的绳环14相连,避免进行4根绳缆歪拉斜吊住垂直撤离通道1的外缘的危险作业。

如图2所示,转动装置6包括底部法兰61、支撑圈62和推力轴承63,支撑圈62和底部法兰61自上而下依次固定在船舶或海洋平台船舷一侧的主甲板10上,支撑平台2通过推力轴承63在支撑圈62中。如图2~图4所示,操作手柄100一端固定在支撑平台外缘上,操作手柄100轴线指向支撑平台2中心。撤离平台3的四角下侧分别设有支撑轮32,撤离平台3转动到主甲板10上时,通过四个支撑轮32支撑在主甲板10上,四个支撑轮32对撤离平台3、3个滑轮门架和垂直撤离通道1提供了稳定的支撑。推动操作手柄100,就能使撤离平台3脱离主甲板10转动到海面上,或从海面上转动回主甲板10上。操作快速、轻便、安全,给人员安全、快速地撤离主甲板10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如图5所示,锁定装置7包括锁定座71、弹性锁定销72和两块锁定板73,锁定座71背离推力轴承的一侧设有加强筋711,垂直焊接固定在主甲板10上。弹性锁定销72左端固定在锁定座71的上端;锁定板73呈倒l形,两块锁定板73互成直角,分别垂直焊接固定在支撑平台2的外缘上,且锁定板73的锁定孔731中心线均穿过支撑平台2中心。当弹性锁定销72的销体721伸进对应锁定板73的锁定孔731中时,就将撤离平台3锁定在伸出船舷的使用状态;或锁定在主甲板10上的非使用状态。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需要使用本发明时,先正向点动法兰电机41,法兰电机轴411顺时针转动,通过小圆锥齿轮421带动与其啮合的大圆锥齿轮422逆时针转动,双卷筒卷扬机4两侧的两个卷筒43同步逆时针转动收回4根绳缆45,4根绳缆45同步带动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稍稍上移,使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脱离两根横杆12,这时就可抽出两根横杆12,使两根横杆12分别脱离撤离平台中心孔框架311两侧上的固定座121,撤离平台中心孔31敞开,就可进行垂直撤离通道1从撤离平台中心孔31展开下落的操作。先拉出弹性锁定销72,弹性锁定销72的销体721头部脱离对应锁定板73的锁定孔731,支撑平台2解锁。然后推动操作手柄100,将支撑平台2带动撤离平台3绕支撑平台3中心顺时针转动90°,带动撤离平台3从主甲板10上快速地转移到船舷外的海面上,撤离平台3上的垂直撤离通道1也转移到海面上,直至撤离平台3右侧抵靠在右侧船舷内的撤离平台转动限位块9上。此时对应的锁定板73已转动到锁定座71相应的位置,弹性锁定销72的销体721头部自动伸进该锁定板73的锁定孔731中,将撤离平台3锁定在伸出船舷的使用状态。

再反向启动法兰电机41,法兰电机轴411逆时针转动,通过小圆锥齿轮421带动与其啮合的大圆锥齿轮422顺时针转动,双卷筒卷扬机4两侧的两个卷筒43同步顺时针转动释放4根绳缆45,4根绳缆45同步带动垂直撤离通道1底部的骨架11从撤离平台中心孔31中下移,在登乘平台13下侧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自下而上逐层展开,直至登乘平台13落到海面上后充气成形,此时垂直撤离通道1外周面已展开成直筒形,撤离人员可从主甲板10上按照图3中空心箭头所指的方向,登上支撑平台2后从支撑平台2两侧进入撤离平台3上的撤离帐篷8中,然后通过垂直撤离通道1下行到达登乘平台13上,就可穿过垂直撤离通道1的逃生孔乘坐救生艇逃生。收拢垂直撤离通道1并将撤离平台3逆时针转动到主甲板10上的过程与前述过程相反。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