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用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9233发布日期:2020-12-29 14:5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用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救生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救用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当有落水者需要救援时,救援人员靠近被救援者,手动向其抛掷救生圈,但是现有的救生圈不易携带,若将其泄气后携带,遇到有落水者进行急救时又需要进行充气处理,耽误救援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急救用救生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架构小巧便于储放携带,使用便捷的急救用救生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急救用救生装置包括:壳体、卡接架、冲击机构、驱动件和弹性伸缩气囊,用于储放气源的所述卡接架安装在壳体的中部,用于对卡接架进行撞击的所述冲击机构安装在壳体内,且冲击机构包括滑动杆、限位柱、滑动板和弹簧,两根规格相同的所述滑动杆固定安装在壳体,且两根滑动杆分布在壳体内的两侧并水平分布,所述滑动杆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柱,且两根滑动杆的两侧均架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杆上串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与滑动板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柱的一端面固定连接,两个分别用于驱动两块滑动板滑动的所述驱动件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动板上,所述弹性伸缩气囊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头与壳体的两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架包括l型限位板和块状叠氮化钠,两个规格相同的所述l型限位板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中部,且两个l型限位板对称分布,所述块状叠氮化钠固定嵌合在两个l型限位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拉绳、限位套和拉杆,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嵌合在滑动板的一端面,且拉绳的另一端穿过l型限位板上固定嵌合的限位套以及壳体顶部可开设的通孔,所述拉绳的穿出端与拉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两根拉绳,且两根拉绳分别设置在滑动板的两侧,两根所述拉绳的末端分别与拉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块所述滑动板相对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冲击头。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且壳体侧壁开设的喷气孔与连接头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弹性伸缩气囊呈风琴状,且弹性伸缩气囊的外壁固定嵌合有若干条橡胶楞。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急救用救生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救用救生装置,在快速拉动壳体上的两个拉杆,使得冲击头对块状叠氮化钠进行快速撞击,而受到剧烈撞击的块状叠氮化钠迅速分解生成大量氮气,产生的氮气通过连接头进入到弹性伸缩气囊中并使其膨胀,膨胀后的弹性伸缩气囊随着内部氮气的增加与壳体构成一个小型简易的救生圈,以便对落水者进行救援,并且而本救生装置架构小巧便于储放携带,摒弃了传统救生圈需要充气的流程,耽误对落水者的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急救用救生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弹性伸缩气囊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2、卡接架,21、l型限位板,22、块状叠氮化钠,3、冲击机构,31、滑动杆,32、限位柱,33、滑动板,34、弹簧,4、驱动件,41、拉绳,42、限位套,43、拉杆,5、冲击头,6、喷气孔,7、连接头,8、弹性伸缩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急救用救生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弹性伸缩气囊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包括:壳体1、卡接架2、冲击机构3、驱动件4和弹性伸缩气囊8,弹性伸缩气囊8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头7与壳体1的两侧壁固定连接,而壳体1的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7,且壳体1侧壁开设的喷气孔6与连接头7相互连通,而喷气孔6上安装有单向排气阀,弹性伸缩气囊8的一侧壁上也安装有排气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储放气源的卡接架2安装在壳体1的中部,而卡接架2包括l型限位板21和块状叠氮化钠22,两个规格相同的l型限位板21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中部,且两个l型限位板21对称分布,块状叠氮化钠22固定嵌合在两个l型限位板21之间,以便块状叠氮化钠22可以被两侧滑动板33上的冲击头5进行撞击。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对卡接架2进行撞击的冲击机构3安装在壳体1内,且冲击机构3包括滑动杆31、限位柱32、滑动板33和弹簧34,两根规格相同的滑动杆31固定安装在壳体1,且两根滑动杆31分布在壳体1内的两侧并水平分布,滑动杆3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限位柱32,且两根滑动杆31的两侧均架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板33,滑动杆31上串接有弹簧34,且弹簧34的一端与滑动板33的一端面固定连接,弹簧34的另一端与限位柱32的一端面固定连接,而两块滑动板33相对的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冲击头5,而两个分别用于驱动两块滑动板33滑动的驱动件4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动板33上,且驱动件4包括拉绳41、限位套42和拉杆43,拉绳41的一端固定嵌合在滑动板33的一端面,且拉绳41的另一端穿过l型限位板21上固定嵌合的限位套42以及壳体1顶部可开设的通孔,拉绳41的穿出端与拉杆43固定连接,其中,滑动板33上设置有两根拉绳41,且两根拉绳41分别设置在滑动板33的两侧,两根拉绳41的末端分别与拉杆43的两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救急设备时,快速拉动壳体1上的两个拉杆43,从而滑动板33在拉绳41的牵引下沿着滑动杆31向块状叠氮化钠22处滑动,因此弹簧34进行压缩,并且滑动板33上的冲击头5对块状叠氮化钠22进行快速撞击,而受到剧烈撞击的块状叠氮化钠22迅速分解生成大量氮气,产生的氮气通过连接头7进入到弹性伸缩气囊8中并使其膨胀,膨胀后的弹性伸缩气囊8随着内部氮气的增加与壳体1构成一个小型简易的救生圈,以便对落水者进行救援,而为了提高氮气的喷发量,可以往复性的多拉动几次拉杆43,在冲击头5对块状叠氮化钠22进行撞击后,松开拉杆43从而压缩的弹簧34推动滑动板33回滑,接着在进行拉动拉杆43使得滑动板33上的冲击头5在此对叠氮化钠22进行冲击。

其中,弹性伸缩气囊8呈风琴状,且弹性伸缩气囊8的外壁固定嵌合有若干条橡胶楞,提高了弹性伸缩气囊8的表面的耐磨擦能力。

本发明提供的急救用救生装置上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救急设备时,快速拉动壳体1上的两个拉杆43,从而滑动板33在拉绳41的牵引下沿着滑动杆31向块状叠氮化钠22处滑动,因此弹簧34进行压缩,并且滑动板33上的冲击头5对块状叠氮化钠22进行快速撞击,而受到剧烈撞击的块状叠氮化钠22迅速分解生成大量氮气,产生的氮气通过连接头7进入到弹性伸缩气囊8中并使其膨胀,膨胀后的弹性伸缩气囊8随着内部氮气的增加与壳体1构成一个小型简易的救生圈,以便对落水者进行救援,而为了提高氮气的喷发量,可以往复性的多拉动几次拉杆43,在冲击头5对块状叠氮化钠22进行撞击后,松开拉杆43从而压缩的弹簧34推动滑动板33回滑,接着在进行拉动拉杆43使得滑动板33上的冲击头5在此对叠氮化钠22进行冲击,而本救生装置架构小巧便于储放携带,摒弃了传统救生圈需要充气的流程,耽误对落水者的救援时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