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7431发布日期:2021-01-24 06:0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船舶驾驶室的玻璃窗是船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是靠近船体尾艏部设置,驾驶员通过玻璃窗观看船体行驶方向的前方。现有技术中,船舶驾驶室的玻璃窗包括玻璃板以及围设在玻璃板周部的窗框,其中窗框的顶部与窗框上方的天花板之间以及窗框的底部与窗框下方的壁板之间均存在间隙,该间隙通常容易隐藏脏污物,清洁的难度较大,且该处间隙的存在,影响玻璃窗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其易于清洁,且具有良好的美观性的特点。
[0004]
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提供一种设置在舱壁上,所述舱壁的外部且位于所述窗框结构的下方具有壁板,所述壁板朝向所述舱壁外部凸出设置,所述窗框结构包括围设在玻璃板周部的窗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窗框本体上的第一装饰板,所述窗框本体包括第一窗框体和位于所述第一窗框体上方的第二窗框体,所述玻璃板位于所述第一窗框体与所述第二窗框体之间,所述第一窗框体与所述壁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窗框体与驾驶室的天花板之间均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装饰板设置在所述间隙处。
[0006]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窗框体背离所述舱壁内部的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窗框体背离所述舱壁内部的一侧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第一装饰板贴合在所述第一加强块背离所述第一窗框体或所述第二窗框体的一侧面。
[0007]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装饰板与所述第一加强块之间设置有承托板,靠近所述壁板的所述承托板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窗框体和所述第一装饰板连接,靠近所述天花板的所述承托板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窗框体和所述第一装饰板连接。
[0008]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强块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承托板连接。
[0009]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加强块为弹性橡胶块。
[0010]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窗框本体位于水平方向的中部位置具有第四窗框体,所述第四窗框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窗框体和所述第二窗框体,所述第四窗框体背对所述舱壁内壁一侧面设置有装饰层。
[0011]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饰层分别连接
所述第一窗框体上的所述第一装饰板和所述第二窗框体上的所述第一装饰板。
[0012]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饰层背离所述第四窗框体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一装饰板背离所述第一加强块的一侧面平齐。
[0013]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装饰板与所述玻璃板平行,靠近所述壁板的所述第一装饰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装饰板,所述第二装饰板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贴合在所述壁板的上端面。
[0014]
作为所述的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装饰板与所述装饰层以及与所述第二装饰板的连接处均涂设第一防水密封胶层,所述第一装饰板与所述装饰层以及与所述天花板的连接处均涂设第二防水密封胶层。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第一窗框体与壁板之间以及第二窗框体与驾驶室的天花板之间的间隙处设置第一装饰板,将天花板、舱壁和壁板连为一体。通过第一装饰板封堵该位置的间隙,避免灰尘等脏污物进入到间隙中,避免由于间隙宽度过小和深度较深而导致清洁不到位,此种结构的窗框结构有利于方便清洁。此外,在缝隙处设置第一装饰板可减少窗框本体的外露,提高窗框结构整体的美观性,有利于提供船东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
图1为实施例所述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剖视图。
[0018]
图2为实施例所述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的正视图。
[0019]
图3为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块通过紧固螺钉与承托板连接的示意图。
[0020]
图中:
[0021]
1、舱壁;2、壁板;3、间隙;4、紧固螺钉;401、紧固螺帽;402、紧固螺杆;5、窗框本体;501、第一窗框体;502、第二窗框体;503、第三窗框体;504、第四窗框体;6、第一装饰板;7、第一加强块;8、承托板;9、装饰层;10、第二装饰板;11、玻璃板;12、天花板;13、通孔;14、螺纹孔;15、第一螺纹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4]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5]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驾驶室的窗框结构。该窗框结构设置在舱壁1上,舱壁1的外部且位于窗框结构的下方具有壁板2,壁板2朝向舱壁1外部凸出设置。其中,窗框结构包括围设在玻璃板11周部的窗框本体5和设置在窗框本体5上的第一装饰板6,窗框本体5包括第一窗框体501、第二窗框体502和两个位于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二窗框体502之间的第三窗框体503,第二窗框体502位于第一窗框体501的上方,玻璃板11位于第一窗框体501与第二窗框体502之间,第一窗框体501与壁板2之间以及第二窗框体502与驾驶室的天花板12之间均具有间隙3,第一装饰板6设置在间隙3处。
[0026]
在第一窗框体501与壁板2之间以及第二窗框体502与驾驶室的天花板12之间的间隙3处设置第一装饰板6,将天花板12、舱壁1和壁板2连为一体。通过第一装饰板6封堵该位置的间隙3,避免灰尘等脏污物进入到间隙3中,避免由于间隙3宽度过小和深度较深而导致清洁不到位,此种结构的窗框结构有利于方便清洁。此外,在缝隙处设置第一装饰板6可减少窗框本体5的外露,提高窗框结构整体的美观性,有利于提供船东的满意度。
[0027]
一实施例中,第一窗框体501背离舱壁1内部的一侧面以及第二窗框体502背离舱壁1内部的一侧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块7,第一装饰板6贴合在第一加强块7背离第一窗框体501或第二窗框体502的一侧面。具体地,第一加强块7的横截面呈20
×
50mm的矩形结构。第一加强块7主要是为第一装饰板6提供支撑的作用,避免第一装饰板6坍塌。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块7与对应的第一窗框体501或第二窗框体502焊接,实现第一加强块7与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二窗框体502固定连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块7也可以通过粘接剂与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二窗框体502粘接,此种方式也可实现第一加强块7与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二窗框体502固定连接。为了减轻第一加强块7的重量,在具体设计中可将第一加强块7设置为中空结构,但第一加强块7不限于是中空结构,还可以是实心结构。
[0028]
为了加强第一装饰板6的结构强度,第一装饰板6与第一加强块7之间设置有承托板8,靠近壁板2的承托板8相对两侧面分别与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一装饰板6连接,靠近天花板12的承托板8相对两侧面分与第二窗框体502和第一装饰板6连接。由于承托板8的相对两侧面分别窗框体和第一装饰板6连接,提高了窗框结构的整体结构,防止由于振动或外力的撞击而导致第一装饰板6被损坏。
[0029]
优选地,第一装饰板6采用防火材料制成,使得第一装饰板6在具有美观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防火性能。具体地,第一装饰板6为木纹色防火板。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饰板6的厚度为0.8mm。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装饰板6的厚度设置为1mm、1.5mm或10mm等。
[0030]
具体地,第一装饰板6与承托板8背离第一加强块7的一侧面粘接。第一加强块7通过紧固螺钉4与承托板8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加强块7和承托板8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孔15和第二螺纹连接孔。紧固螺钉4依次拧紧在第二螺纹连接孔和第一螺纹连接孔15内,便于对承托板8和第一装饰板6的拆装和固定。
[0031]
具体地,参照图3,第二螺纹连接孔具有通孔13和螺纹孔14,通孔13的轴心线与螺纹孔14的轴心线重合,螺纹孔14位于通孔13与第一螺纹连接孔15之间,通孔13设置在螺纹
孔14背离第一螺纹连接孔15的一端。紧固螺钉4包括紧固螺杆402和设置在紧固螺杆402一端的紧固螺帽401,具体地,通孔13的直径大于螺纹孔14的直径,螺纹孔14位于通孔13的中部,于通孔13与螺纹孔14之间具有台阶面,通孔13的直径大于紧固螺帽401的直径,螺纹孔14的直径小于紧固螺帽401的直径,且通孔13的深度等于紧固螺帽401的厚度。当紧固螺杆402拧紧在螺纹孔14和第一螺纹连接孔15后,紧固螺帽401靠近紧固螺杆402的一侧面与台阶面抵接,且紧固螺帽401背离紧固螺杆402的一侧面与第一装饰板6背离第一加强块7的一侧面平齐。使用紧固螺钉4连接第一加强块7和承托板8之后,再将第一装饰板6贴在承托板8背离第一加强块7的一侧面,由于紧固螺杆402拧紧在螺纹孔14和第一螺纹连接孔15后,紧固螺帽401背离紧固螺杆402的一侧面与第一装饰板6背离第一加强块7的一侧面平齐,可防止紧固螺帽401顶起第一装饰板6,保证第一装饰板6背离承托板8的一侧面平齐。将第一装饰板6粘接在紧固螺帽401背离紧固螺杆402的一侧面,使紧固螺帽401被隐藏于第一装饰板6的内部,防止紧固螺钉4的外露,避免雨水随紧固螺钉4渗透至窗框本体5上,且也防止灰尘等污迹物聚集在紧固螺帽401上而加快紧固螺帽401的锈蚀,有利于保持窗框结构的美观性。
[0032]
另一实施例中,承托板8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第一装饰板6和第一加强块7粘接,此种结构可避免第一装饰板6上出现孔隙。
[0033]
具体地,第一加强块7为弹性橡胶块。由橡胶材质制成的第一加强块7可具有缓冲的作用。在船体航行时,由于第一装饰窗体位于舱壁1外部,风浪影响第一装饰板6会发生振动,弹性橡胶块可第一装饰板6向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二窗框体502传递的振动,降低窗框本体5和玻璃板11损坏的可能性。
[0034]
优选地,第一加强块7靠近承托板8的一侧面设置有波纹结构,通过波纹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强块7的缓冲性能。
[0035]
本实施例,窗框本体5位于水平方向的中部位置具有第四窗框体504,第四窗框体504分别连接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二窗框体502,第四窗框体504背对舱壁1内壁一侧面设置有装饰层9。通过将第四窗框体504连接第一窗框体501和第二窗框体502,加强了窗框本体5的结构强度。第四窗框体504上的装饰层9,可进一步提高窗框结构的美观性。具体地,装饰层9为装饰木线层。
[0036]
具体地,装饰层9背离第四窗框体504的一侧面与第一装饰板6背离第一加强块7的一侧面平齐,避免装饰层9和第一装饰板6对接处出现凹凸不平,减少灰尘等脏污物的聚集。
[0037]
更加具体地,装饰层9与第四窗框体504之间设置第二加强块(图中未示出),装饰层9粘接在第二加强块背离第四窗框体504的一侧面。由于装饰层9的厚度一般较薄,装饰层9与第四窗框体504之间设置第二加强块,以加强第四窗框体504的结构强度。具体地,第二加强块通过粘胶剂与第四窗框体504粘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块的横截面积为20
×
50mm。
[0038]
其中,装饰层9由底层和顶层组成,底层设置在顶层与第二加强块之间,底层为木夹板,顶层为木纹色防火板。具体的,木夹板的厚度为5mm,木纹色防火板的厚度为0.8mm。
[0039]
一实施例中,第一装饰板6与玻璃板11平行,靠近壁板2的第一装饰板6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装饰板10,第二装饰板10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并贴合在壁板2的上端面。在壁板2的上端面贴合有第二装饰板10,可避免壁板2的上端面外露,对壁板2进行防护,并且还提高了窗
框结构整体美观性。具体第二装饰板10背离壁板2的一侧面具有勾线层。
[0040]
作为优选地方案,第一装饰板6与装饰层9以及与第二装饰板10的连接处均涂设防水密封胶层(图中未示出),第一装饰板6与装饰层9以及与天花板12的连接处均涂设防水密封胶层。防水密封胶层的涂设,防止第一装饰板6与支撑块、第二装饰板10、天花板12之间的连接处渗漏雨水以及堆积灰尘。
[0041]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043]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44]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