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4367发布日期:2020-12-04 13:5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安装有台车的船舶设备对台车运行的稳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台车运行稳定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保证运行的安全性。现有的船舶台车设备,其限位装置(也就是左右幅度限位装置)置于台车水下部分最下方,在主钢桩架最下方左右两侧每侧焊接限位装置底座,底座上安装橡胶缓冲垫各一套,两侧船体对应位置加装轨道钢板,台车晃动时缓冲垫与轨道钢板挤压以达到控制台车左右晃动幅度的目的。根据船舶台车设施实际运行过程以及限位装置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上述结构的限位装置极易损坏,且位于水下,船舶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检查修理,从而导致该装置达不到设计效果。

当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发生损坏,受施工海域的涌浪影响,船舶出现一定程度的横摇和纵摇。台车部位整体晃动十分剧烈,主副钢桩架互相撞击,钢桩架部分结构撞击开裂,钢桩架将墙壁撞击变形。另一方面,台车航海固定结构台车部分与船体部分出现挤压摩擦,严重时勾挂,影响正常施工;液压软管支架(坦克链)在台车晃动时与主甲板墙壁出现挤压、摩擦、变形等;钢桩起升液压缸管路支架与起居甲板出现挤压变形;平衡轮、行走轮与其轨道出现撞击,平衡轮底座固定螺栓多次出现断裂。再者,船舶不受涌浪影响施工时,由于台车下方限位装置失效,台车也长期偏向一侧,上述各部件也经常性的出现挤压和摩擦。

综上所述,需要对限位装置进行结构方面的改进,以解决现有限位装置出现的结构强度不足、不便于修理维护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搭建、安装和维护便捷的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令台车在船舶上的移动更加平稳,提升限位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在不严重影响船舶台车设备运行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维修维护。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包括中间内安装板,在中间内安装板上设有相对的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在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两者之间设有中间外安装板,在中间外安装板与中间内安装板之间设有多个中部支撑板;在左侧支撑板的外侧设有左侧斜支撑,在左侧斜支撑的内端设有左侧安装板,在右侧支撑板的外侧设有右侧斜支撑,在右侧斜支撑的内端设有右侧安装板;在中间外安装板的外侧设有第一垫层,在第一垫层的外侧设有第二垫层,在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两者的板体上均设有连接孔,在第一垫层的两侧边缘均设有螺纹孔并采用分位于各连接孔内的固定螺钉进行固定;第二垫层、第一垫层和中间外安装板三者采用多个固定螺栓固定连接;还包括轨道,第二垫层与轨道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与现有的限位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由于构成本限位装置的各板体、垫层、螺栓等都可以很容易地从现场获取,因此本限位装置可以在船舶设施上现场搭建制作,搭建快速且成本低廉。整个限位装置安装到台车的侧部与船舶甲板之间,非位于水下而是位于水面以上接近甲板表面的位置,这样限位装置就不会长期浸泡在水中,因此运行环境更好,使用寿命更长且故障率更低。另一方面,由于本限位装置安装在甲板与台车之间,因此维修人员能够在甲板上进行对该装置的快速、便捷的维修维护操作。维修维护操作主要是更换位于外侧的第二垫层,这通过松开和旋紧固定螺栓即可实现,操作十分便捷,不会影响船舶和台车的设备的运行时间。

优选地:在第二垫层的外立面上设有多个凹槽,各固定螺栓的螺帽部分落入相应的凹槽内。

优选地:中部支撑板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中部支撑板和第二中部支撑板,左侧支撑板、第一中部支撑板、第二中部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四者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在左侧安装板、中间内安装板和右侧安装板均设有多个安装孔,在各安装孔内设有安装螺栓。

优选地:轨道的截面为c形形状,包括中部板体以及分位于其两侧的下部板体和上部板体,相邻两个板体之间焊接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垫层;2、轨道;2-1、下部板体;2-2、中部板体;2-3、上部板体;3、第一垫层;4、固定螺钉;5、左侧斜支撑;6、左侧安装板;7、左侧支撑板;8、中间外安装板;9、中间内安装板;10、第一中部支撑板;11、固定螺栓;12、安装螺栓;13、第二中部支撑板;14、右侧支撑板;15、右侧斜支撑;16、右侧安装板;17、船舶甲板;18、台车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船舶台车的限位装置包括中间内安装板9,在中间内安装板9上设有相对的左侧支撑板7和右侧支撑板14,在左侧支撑板7和右侧支撑板14两者之间设有中间外安装板8,在中间外安装板8与中间内安装板9之间设有多个中部支撑板。上述左侧支撑板7、右侧支撑板14、中间外安装板8和中间内安装板9构成了基座装置,该基座装置向台车侧壁18上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中部支撑板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中部支撑板10和第二中部支撑板13,左侧支撑板7、第一中部支撑板10、第二中部支撑板13和右侧支撑板14四者等间距设置。两个中部支撑板用于在中部对中间外安装板8与中间内安装板9进行支撑,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

如图中所示,左侧支撑板7和右侧支撑板14两者的内侧边缘均与中间内安装板9的外表面焊接固定,中间外安装板8的两侧边缘分别与左侧支撑板7和右侧支撑板14两者的内表面焊接固定,第一中部支撑板10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中间外安装板8和中间内安装板9焊接固定,第二中部支撑板13的两侧边缘分别与中间外安装板8和中间内安装板9焊接固定。

在左侧支撑板7的外侧设有左侧斜支撑5,在左侧斜支撑5的内端设有左侧安装板6,在右侧支撑板14的外侧设有右侧斜支撑15,在右侧斜支撑15的内端设有右侧安装板16。左侧斜支撑5和左侧安装板6构成的组件用于在左侧对上述基座装置进行外侧支撑以提升结构强度,右侧斜支撑15和右侧安装板16构成的组件用于在右侧对上述基座装置进行外侧支撑以提升结构强度。

如图中所示,左侧斜支撑5与左侧支撑板7焊接固定,左侧安装板6与左侧斜支撑5焊接固定,右侧斜支撑15与右侧支撑板14焊接固定,右侧安装板16与右侧斜支撑15焊接固定。

在中间外安装板8的外侧设有第一垫层3,在第一垫层3的外侧设有第二垫层2。在左侧支撑板7和右侧支撑板14两者的板体上均设有连接孔,在第一垫层3的两侧边缘均设有螺纹孔并采用分位于各连接孔内的固定螺钉4进行固定。第二垫层1、第一垫层3和中间外安装板8三者采用多个固定螺栓1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垫层1的外立面上设有多个凹槽,各固定螺栓11的螺帽部分落入相应的凹槽内,也就是说各固定螺栓11是沉头方式安装的,令第二垫层1的外立面为平面,没有凸起物。

还包括轨道2,第二垫层1与轨道2配合,轨道2安装在船舶甲板17上,在台车移动的过程中,上述基座装置及其附属组件与台车侧壁18一同移动,第二垫层1的外立面与轨道2的内里面之间存在一定空隙,当台车在风浪的作用下发生晃动时,第二垫层1与轨道2接触,因此本限位装置的轨道2将基座装置及其附属组件限定在一个移动路径上,因此台车的晃动幅度也就被限定了,提升了台车移动时的稳定性。

第一垫层3起到衬垫的作用,对第二垫层1起到一定的承托作用,第二垫层1位于外侧,与轨道2配合,在台车移动的过程中承受一定的摩擦以及碰撞作用,因此第二垫层1属于损耗件,在损耗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更换。

第一垫层3和第二垫层1两者可以采用硬质橡胶块制作,考虑到在施工现场也就是船舶的船机配件中通常有替换下来的赛龙套(船舶及海洋工程轴系、舵系中,尾管轴承的精加工和压装,尾轴与中间轴的联接孔铰制,尾轴与螺旋桨的拂配,舵杆舵销与舵叶的镗孔、拂配,都需要使用赛龙套,赛龙套一般采用塑料制成),因此可以将管状的赛龙套切割成片状作为第一垫层3和第二垫层1使用,达到废物再利用的效果。由于切割后得到的赛龙套片整体为弧形形状,因此在将第一垫层3和第二垫层1安装到中间外安装板8上时,各固定螺栓11提供的预紧力能够令两者发生形变,成为平板形状。

如图2中所示,轨道2的截面为c形形状,包括中部板体2-2以及分位于其两侧的下部板体2-1和上部板体2-3,相邻两个板体之间焊接连接,整个轨道2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到船舶甲板17上。

基座装置及其附属组件可以采用焊接固定的方式与台车侧壁18固定连接,此时左侧安装板6、中间内安装板9和右侧安装板16三者与台车侧壁18焊接固定。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基座装置及其附属组件安装到台车侧壁18上,此时在左侧安装板6、中间内安装板9和右侧安装板16均设有多个安装孔,在各安装孔内设有安装螺栓12,上述三个安装板采用各安装螺栓12与台车侧壁18固定。

搭建方法:

切割钢板得到左侧斜支撑5、左侧安装板6、左侧支撑板7、中间外安装板8、中间内安装板9、第一中部支撑板10、第二中部支撑板13、右侧支撑板14、右侧斜支撑15和右侧安装板16,在左侧支撑板7和右侧支撑板14上加工出连接孔,在左侧安装板6、中间内安装板9和右侧安装板16上加工出安装孔,在中间外安装板8上加工得到多个安装孔,将上述各板体按照图1中的结构焊接固定;

取废弃的赛龙套,将管状的赛龙套切割形成片状,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同一赛龙套切割成等大的两片,将其中一片作为第一垫层3、另一片作为第二垫层1;在第一垫层3的两端部定位加工得到与左侧支撑板7、右侧支撑板14上的连接孔位置对应的螺纹孔,在第一垫层3和第二垫层1两者的主体部分加工出多个与中间外安装板8上的各安装孔位置对应的安装孔;之后将第一垫层3采用固定螺钉4安装,再将第二垫层1采用多个固定螺栓11与第一垫层3及中间外安装板8固定连接。

安装方式:

将轨道2焊接安装到船舶甲板17上,将左侧安装板6、中间内安装板9和右侧安装板16三者焊接或者采用多个安装螺栓12安装到台车侧壁18上,第二垫层1的外立面与轨道2的中间板体2-2的外立面之间留有2cm左右宽度的缝隙。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台车设备的两侧各安装有一组本限位装置,考虑到台车设备的行程,轨道2应完全覆盖上述行程范围,因此轨道2可以制作成标准长度的段,根据不同船舶台车设备的行程范围,选择焊接安装多个轨道2以满足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