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3751发布日期:2021-05-28 10:52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尤其涉及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



背景技术:

充气船是一种充气的船,未充气可以压缩;充气船靠马达或者人力驱动,可以用于娱乐比赛以及水上救援等用途,也深受各国海军陆战队所采用。目前充气船已广泛地应用于旅游、漂流、运动竞赛、捕鱼等场合。目前现有的传统的充气船的底部为平底,在水中前行时头部阻力大,并且船桨大多放置于船艇的船厢内,无处进行收纳,占用了有限的船厢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包括充气船船体,充气船船体包括充气底、头部充气室,充气底位于充气船船体的底部,头部充气室固定设置于充气底的前端上侧;充气底的左端上侧、右端上侧对称设置有侧部充气室,侧部充气室的前端与头部充气室相粘接;充气底的后端上侧设置有挡水板,挡水板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挡水皮与位于充气底左端、右端的侧部充气室相连接;充气船船体的内侧两壁之间横向设置有坐板,坐板的两端分别通过坐板固定架与侧部充气室外壁相连接,坐板固定架设置于侧部充气室外壁上;充气底的底部设置有龙骨。

进一步地、龙骨的横截面为v形面。

进一步地、充气底的材料为拉丝气垫,充气底包括充气底顶片、充气底底片,充气底顶片对应设置于充气底底片的上方;充气底顶片与充气底底片之间设置有拉丝,充气底顶片与充气底底片的边缘处粘贴有密封布将二者密封连接起来。

进一步地、充气底、头部充气室、侧部充气室、龙骨上均设置有充气阀。

进一步地、充气船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桨挂,船桨通过桨挂设置于侧部充气室上并通过桨锁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充气船船体的尾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把手;充气船船体的两侧顶部均设置有安全绳。

进一步地、充气船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的船侧防撞条。

进一步地、充气底的底部设置有船底防护条,船底防护条为多条,多条船底防护条关于龙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头部充气室的底侧设置有充气船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的船在充气底的底部设置有可充气的龙骨,使得充气船本体在水中移动时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大大减小,使得船的移动更加灵活;通过在侧部充气室外侧设置有桨挂将船桨通过桨锁进行固定,实现了对充气船船舱内的空间的节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充气船船体的侧视图。

图3为充气船船体的仰视图。

图4为充气底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气底;2、头部充气室;3、侧部充气室;4、龙骨;5、挡水板;6、充气底顶片;7、充气底底片;8、拉丝;9、充气阀;10、把手;11、安全绳;12、桨挂;13、船桨;14、桨锁;15、船侧防撞条;16、船底防护条;17、充气船固定环;18、挡水皮;19、坐板固定架;20、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包括充气船船体,充气船船体包括充气底1、头部充气室2,充气底1位于充气船船体的底部;如图4所示,充气底1的材料为拉丝气垫,充气底1包括充气底顶片6、充气底底片7,充气底顶片6对应设置于充气底底片7的上方;充气底顶片6与充气底底片7之间设置有拉丝8,充气底顶片6与充气底底片7的边缘处粘贴有密封布将二者密封连接起来。头部充气室2固定设置于充气底1的前端上侧;充气底1的左端上侧、右端上侧对称设置有侧部充气室3,侧部充气室3的前端与头部充气室2相粘接;充气底1的后端上侧设置有挡水板5,挡水板5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挡水皮18与位于充气底左端、右端的侧部充气室3相连接;充气船船体的内侧两壁之间横向设置有坐板20,坐板20的两端分别通过坐板固定架19与侧部充气室3外壁相连接,坐板固定架19设置于侧部充气室3外壁上。充气船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桨挂12,船桨13通过桨挂12设置于侧部充气室3上并通过桨锁14进行固定,防止船桨脱落,将船桨固定在充气船船体的外侧实现了对充气船船舱内的空间的节约。

充气船船体的尾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把手10;充气船船体的两侧顶部均设置有安全绳11。充气船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的船侧防撞条15。

充气底1、头部充气室2、侧部充气室3、龙骨4上均设置有充气阀9,通过充气阀分别给充气底1、头部充气室2、侧部充气室3充气完成整个充气船船体的充气,多个充气阀的设置进行充气或放气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充气底1的底部设置有龙骨4,龙骨4的横截面为v形面,v形截面可充气的龙骨的设置使得充气船本体在水中移动时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大大减小,使得船的移动更加灵活。

充气底1的底部设置有船底防护条16,船底防护条16为多条,多条船底防护条关于龙骨4对称设置。头部充气室2的底侧设置有充气船固定环17。

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的使用方法为:

通过充气阀9分别给充气船船体的头部充气室2、侧部充气室3、充气底1、龙骨4充气,待充气完成后手持位于充气船船体两侧的把手10将充气船船体移入水中;划船时,将桨锁14打开,并从桨挂12上取出船桨13进行划桨,充气船船体的充气底1底部呈v型的龙骨4的设置使得充气船船体在移动时所受到水的阻力减小,使船的移动更加灵活;停船时,通过充气船固定环17与相配套绳索将充气船船体固定在岸边。

本实用新型的船在充气底的底部设置有可充气的龙骨,使得充气船本体在水中移动时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大大减小,使得船的移动更加灵活;通过在侧部充气室3外侧设置有桨挂12将船桨通过桨锁14进行固定,实现了对充气船船舱内的空间的节约。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船船体,所述充气船船体包括充气底(1)、头部充气室(2),充气底(1)位于充气船船体的底部,头部充气室(2)固定设置于充气底(1)的前端上侧;所述充气底(1)的左端上侧、右端上侧对称设置有侧部充气室(3),侧部充气室(3)的前端与头部充气室(2)相粘接;所述充气底(1)的后端上侧设置有挡水板(5),挡水板(5)的左端、右端分别通过挡水皮(18)与位于充气底左端、右端的侧部充气室(3)相连接;所述充气船船体的内侧两壁之间横向设置有坐板(20),坐板(20)的两端分别通过坐板固定架(19)与侧部充气室(3)外壁相连接,坐板固定架(19)设置于侧部充气室(3)外壁上;所述充气底(1)的底部设置有龙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4)的横截面为v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底(1)的材料为拉丝气垫,充气底(1)包括充气底顶片(6)、充气底底片(7),充气底顶片(6)对应设置于充气底底片(7)的上方;所述充气底顶片(6)与充气底底片(7)之间设置有拉丝(8),充气底顶片(6)与充气底底片(7)的边缘处粘贴有密封布将二者密封连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底(1)、头部充气室(2)、侧部充气室(3)、龙骨(4)上均设置有充气阀(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桨挂(12),船桨(13)通过桨挂(12)设置于侧部充气室(3)上并通过桨锁(14)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船体的尾部两侧对称设置有把手(10);所述充气船船体的两侧顶部均设置有安全绳(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船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多条平行设置的船侧防撞条(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底(1)的底部设置有船底防护条(16),船底防护条(16)为多条,多条船底防护条关于龙骨(4)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充气室(2)的底侧设置有充气船固定环(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充气成V形底的船,船包括充气船船体,充气船船体包括充气底、头部充气室,充气底位于充气船船体的底部,头部充气室固定设置于充气底的前端上侧;充气底的左端上侧、右端上侧对称设置有侧部充气室,侧部充气室的前端与头部充气室相粘接;充气底的底部设置有龙骨;本实用新型的船在充气底的底部设置有可充气的龙骨,使得充气船本体在水中移动时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大大减小,使得船的移动更加灵活;通过在侧部充气室外侧设置有桨挂将船桨通过桨锁进行固定,实现了对充气船船舱内的空间的节约。

技术研发人员:赵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瑞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5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