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3163发布日期:2022-02-19 17:5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能量转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能量转换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1.提出了一种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太阳能公园,其被构造成布置成漂浮在水体上。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浮动单元和至少一个连接装置,连接装置以刚性方式连接至少两个浮动单元和/或以可移动方式连接至少两个浮动单元。
[0002]“浮动单元”在本文中是可浮动单元,其要被理解为被构造成容纳能量转换单元和/或功率转换器装置。浮动单元优选地被构造用于将能量转换单元和/或功率转换器装置布置在水面的上方。
[0003]
特别地,刚性连接的浮动单元相对于彼此具有比可移动连接的浮动单元显著更小的移动性。此外,与可移动连接的浮动单元相比,刚性连接的浮动单元特别地具有有利地降低了至少35%,优先地至少55%,优选地至少75%,特别优选地至少85%和特别有利地至少95%的移动性。可移动连接的浮动单元优选地具有相对于彼此的比刚性连接的浮动单元更高的移动性。
[0004]
刚性连接单元优先地被构造成至少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浮动单元相对于彼此的移动,特别是在筏单元内;特别是减少浮动单元相对于彼此的至组件的弹簧变形,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的移动,特别是在筏单元内。优选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刚性连接单元。此外,刚性连接优先地特别地旨在没有移动引导元件,如特别地没有移动铰接件或导轨引导件。特别地,刚性连接单元可以具有由于结构组件的公差而产生的移动性。优选地,刚性连接单元可以根据材料具有弹性和/或塑性变形能力。刚性连接优选地,优先地在20℃的温度下具有特别地大于15gpa,优先地大于40gpa,优选地大于65gpa并且特别优选地大于150gpa的弹性模块。此外,由于结构组件的公差,刚性连接可以特别地具有移动。
[0005]
此外,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移动连接单元。移动连接单元优选地被构造成允许浮动单元,特别是筏单元至彼此的相对移动。优先地,移动连接单元包括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优选地,优先地在20℃的温度下具有特别地小于18gpa,优先地小于6gpa,优选地小于2gpa并且特别优选地小于0.5gpa的弹性模块。移动连接单元还包括用于至少两个连接元件的移动支撑的至少一个支撑单元。优先地,移动连接单元的至少大部分优选地在20℃的温度下具有特别地大于15gpa,优先地大于40gpa,优选地大于65gpa并且特别优选地大于150gpa的弹性模块。特别地,移动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铰接件和/或移动引导单元,如,例如平移支撑单元。特别优先地,移动连接单元具有增加的移动性,其特别地相对于由于组件公差和/或由于材料的公差的移动性而增加。术语“至少大部分”和/或其语法引起的修改特别地表示至少50%,有利地至少65%,优先地至少75%,特别优选地至少85%并且特别有利地至少95%。
[000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允许提供可以以特别灵活的方式实现的能量转换系统。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容易的可安装性为特征,容易的可安装性具有有利的生产成本和紧凑的构造。
[0007]
还提出浮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两个,特别地至少三个浮体,因此可按有利的简单方式实现高度的稳定性。此外,特别有利地,可实现容易的静态分析。“浮体”在本
文中特别是指要被理解为生成浮力的主体。特别地,浮体要被理解为中空体,其具有一个或几个中空空间,优选地具有一个单个连续的中空空间。优先地,至少四个浮体具有矩形布局。平行和/或蜂窝状和/或圆形和/或椭圆形和/或多边形布局和/或足够数量的浮体的布局的组合也是可设想的。
[0008]
除此之外,提出浮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载体结构,其被构造成将至少一个功率转换器装置的支撑力传递到至少一个浮体。“功率转换器装置”特别地是电器,其要被理解为被构造成转化电流的馈入类型。功率转换器装置优选地被实现为整流器和/或频率转换器。特别优选地,功率转换器装置被实现为功率逆变器。还可以设想,功率转换器装置被构造成改变电压和/或频率,特别是馈入的电功率的电压和/或频率。
[0009]
载体结构优先地被构造成转移支撑力,特别是转移至浮体。优选地,载体结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由金属构成。特别优先地,载体结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由钢构成。
[0010]
还提出浮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载体结构,其被构造成将至少一个能量转换单元的支撑力传递到至少一个浮体。优先地,能量转换单元具体化为太阳能元件。太阳能元件优选地被构造用于太阳辐射能量的转换。特别地,可设想太阳能元件被实施为用于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特别是用于加热热载体介质的转换单元。特别优先地,太阳能元件被实施为光伏电池和/或光伏模块,其被构造用于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能。此外,可以设想能量转换单元具体化为风力涡轮机和/或波浪生成器单元和/或电解槽和/或燃料电池。
[0011]
除此之外,提出浮体包括在至少一个侧壁上和/或在上侧上的用于载体结构的接收区域,这特别有利地允许引入支撑力。优先地,外壁具体化为浮体的侧壁和/或上侧。
[0012]
优选地,侧壁是浮体的壁,其封套部段面向最小的假想参考长方体的参考侧壁,所述参考长方体刚好包围浮体。优先地,封套是一种几何形状,特别是几何上最小的几何形状,其包封主体,该主体优先地是自由的几何形状,并且特别地没有拐点。
[0013]
优先地,特别地假想的最小参考长方体优选地在浮体的安装状态下具有参考上侧和参考下侧。参考上侧和参考下侧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优选的理想水面布置。“基本上平行”在此特别地是指方向相对于参考方向的取向,其要被理解为特别地在平面中,该方向具有特别地小于8
°
,有利地小于5
°
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
°
的与参考方向的偏差。参考长方体包括参考侧面。特别地,参考侧面优选地在安装的操作状态下垂直于理想水面布置。在该上下文中,“面向”特别地是指在表面,特别是浮体的封套部段的表面法线相对于参考表面,特别是参考长方体的参考表面的参考表面法线具有值大于/等于表面法线的值的50%的平行分量的情况下,表面面向参考表面。
[0014]
侧壁特别地被构造成将浮体的上侧和下侧彼此连接。优选地,理想水面在水平面中延伸并且特别地没有波浪和水流以及其他扰动。优先地,地球的曲率被忽略,特别是为了说明理想的水面。
[0015]
优选地,浮体的上侧是浮体的壁,其封套部段面向包围浮体的假想的,特别是最小的参考长方体的参考上侧,该参考长方体优先地刚好完全包围浮体。此外,下侧是浮体的壁,其封套部段面向包围浮体的假想的,特别是最小的,参考长方体的参考下侧。优选地,上侧布置在水面上方,特别是在水面上方的空间中。特别优先地,浮体的上侧在组装操作状态下与特别地理想水面具有一定距离。
[0016]
在该上下文中,“接收区域”特别地是指要被理解为形成用于支撑支撑力的支撑表
面的区域。特别地,接收区域包括接收轮廓。优选地,支撑表面由接收轮廓实施。接收轮廓优选地被构造用于接收区域的定界。布置在浮体的至少一个侧壁上的接收区域特别地是指优选地被实现为隆起和/或加深部的接收区域布置在侧壁的区域中。特别优先地,接收区域被实现为在侧壁的区域中的加深部。还可以设想接收轮廓,特别是接收区域,可以优选地以l形和/或u形和/或t形和/或c形和/或ω形和/或v形和/或o形和/或形状的组合或多重组合具体化。
[0017]
此外,接收区域特别地与浮体一体地具体化,因此可实现特别有利的生产成本和/或组装成本的降低。
[0018]“整体地”特别地是指至少通过物质与物质的结合,例如,通过焊接工艺、胶合工艺、注塑工艺和/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为有用的另一种工艺连接和/或有利地形成为一体,例如,通过从铸件进行生产和/或通过吹塑工艺,特别是挤压吹塑工艺,和/或通过在单组分或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中进行生产和/或特别有利地从单个坯料进行。特别地,接收区域一体成型至浮体。优先地,接收区域被实施为通过挤压吹塑工艺与浮体一体成型。
[0019]
还提出接收区域被构造用于载体结构的形状配合的容纳部,由此可以以低材料成本实现有利的具有时间效率的和/或无损性的组装。“形状配合”特别是指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彼此相对定位的表面彼此施加在表面的法线方向上作用的保持力特别地,结构组件彼此几何接合。特别地,表面被构造成优选地将支撑力从形状配合的接收区域传递到载体结构。优先地,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表面可以彼此具有距离。
[0020]
浮体优选地由热塑性材料实施。特别地,浮体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由食品安全材料实施。特别优选地,浮体由hdpe塑料材料实施。此外,浮体的材料特别地实施有附加的着色和/或优选的附加的uv保护。挤压吹塑工艺特别地被构造成由柔性管型预成形件形成浮体。此外,优选地在挤压吹塑工艺中应用体积可变的应用工具。应用工具特别地具有模块化结构。优先地,应用工具被实施为阴模,特别是浮体的阴模。特别地,阴模在其内侧上具有最终产品的结构特征,特别是浮体的预期形状。特别优选地,浮体具有特别地大于350升、优选地大于450升、优先地大于700升并且特别优选地大于900升的体积。特别地,浮体具有特别地小于1700升、优先地小于1500升、优选地小于1300升并且特别优先地小于1100升的体积。
[0021]
此外,提出了一种筏单元,其包括至少两个,特别是至少三个浮动单元,其中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连接装置将筏单元的浮动单元中的至少两个彼此刚性连接,并且特别地将浮动单元中的至少大部分彼此刚性连接,因此可以提供本发明相关于外部环境影响,例如,风和/或波浪的有利灵活的适用性。“至少大部分地刚性地......”在该上下文中特别地是指浮动单元中至少50%,有利地至少65%,优选地至少75%,特别优选地至少85%以及特别有利地至少95%刚性连接以形成筏单元。优先地,至少三个浮动单元彼此刚性连接以形成筏单元。优选地,至少四个以及小于十个的浮动单元彼此刚性连接以形成筏单元。浮动单元优选地以矩形阵列刚性连接,特别地以形成筏单元。特别地,小于十二个的浮动单元彼此刚性连接以形成筏单元。优选地,至少四个以及小于十个的浮动单元彼此刚性连接以形成筏单元。优选地,浮动单元以矩形阵列彼此刚性连接,特别地以形成筏单元。优先地,浮动单元以圆形和/或椭圆形阵列彼此刚性连接以形成筏单元。还可以设想浮动单元以多边形阵列彼此刚性连接以形成筏单元。此外,优选地,筏单元的浮动单元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刚性连接,并且在第二方向(其特别地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实现的)上彼此可移动地连接。
[0022]
进一步可能的是,浮动单元刚性连接以按在流动阻力方面优化的阵列(特别是水滴形和/或球形和/或优选地为其突出部分)形成筏单元。连接装置优先地布置在浮动单元的载体结构上。优选地,浮动单元的载体结构的部分区域被实施为用于接收连接装置的连接区域。
[0023]
此外,提出筏单元具体化为mxn阵列,其中m*n个浮动单元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刚性连接,m和n各自是正整数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因此允许提供相关于具有不同影响的环境影响的稳定性的灵活可实施的适应,特别是取决于不同的位置或地点。优选地,从正整数集合排除数字零。优选地,正整数集合中的最小数是数1。特别优选地,正整数集合中的最小数是数2。筏单元特别地以方形实施。在方形阵列中,优先地m等于n。优选地,n等于m。
[0024]
除此之外,提出至少两个筏单元至少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连接装置以可移动的方式彼此连接。这允许提供本发明关于外部环境影响,例如,风和/或波浪的有利的灵活适用性。“至少在很大程度上
……
以可移动的方式”在该上下文中特别是指筏单元中至少50%,有利地至少65%,优选地至少75%,特别优选地至少85%和特别有利地至少95%以可移动的方式彼此连接,特别是在组装的操作状态下。优选地,连接装置与载体结构连接,特别是与筏单元的浮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优先地,连接装置具体化为间隔件。特别地,连接装置被构造成实现两个连接的浮动单元之间的最小距离。连接装置优选地被构造成将至少两个浮动单元间隔开,特别是将其彼此间隔开。优先地,由两个连接的浮动单元之间的连接装置提供的最小距离被实施为特别地大于5cm,优选地大于10cm,优先地大于15cm并且特别优选地大于20cm。
[0025]
还提出连接装置至少部分地具有与载体结构的连接。以这种方式,由于有效的力传递,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灵活的可实施性。此外,特别有利地,可以将巨大的力直接从载体结构进行传递和/或传递到载体结构上,并且因此有利地将力流传递出去。
[0026]
载体结构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由中空型材实现的载体元件,由此可以特别地提供一种有利的轻量且稳定的载体结构。优选地,中空型材具体化为管形杆型材。优先地,中空型材具体化为半成品。特别优先地,中空型材具有矩形横截面。还可以设想多边形和/或圆形和/或正方形和/或椭圆形和/或波浪形横截面和/或其组合。
[0027]
在组装的操作状态下,载体元件在最深点处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口,以这种方式有利地提供水的排放。特别地,载体元件优选地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在最深点处包括朝向优选的理想水面和/或平行于浮体的参考下侧的参考平面法线的开口。还可以设想,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载体元件特别地在最深点处包括在水平方向上的开口。特别地,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载体元件优选地包括至少基本上向下定向的开口,特别是在平行于浮体的参考下侧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这可以有利地允许防止渍水,特别是对载体元件的伴随的可能的腐蚀影响。
[0028]
在组装状态下,载体元件优选地布置在水面上方。优先地,载体元件的开口朝向水面定向。特别优先地,开口在地球加速度的方向上定向,特别是允许水离开载体元件。优选地,开口布置在载体元件的最深点中,特别是朝向优选的理想水面。还可以设想开口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水面定向。
[0029]
此外,载体元件被实现为c型材,由此特别地可以按低生产成本提供有利的高品质的生产效率。c型材优先地具体化为异形半成品。优选地,c型材具体化为矩形型材。特别优
选地,c型材至少在两侧上被包围并且特别地在至少一侧上至少部分地包括开口。
[0030]
载体结构还包括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两个载体元件,以及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以用于形状配合地容纳至少一个浮体,因此特别地允许将浮体灵活地集成至根据本发明的安装件中。此外,可以特别有利地减少组装时间。特别有利地,这允许在不使用进入浮体的固定装置的情况下进行。优选地,在组装状态下,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沿着浮体的纵向侧布置。特别地,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布置在侧壁的至少一个接收区域中。优选地,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布置在浮体的上侧上。特别地,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布置在浮体上侧的接收区域中。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优选地以这样一种方式布置,使得在组装的操作状态下,特别是在理想水面上,保持力可以在水平方向和/或在竖直方向上与浮体和载体结构的相对移动相反地施加。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特别地被构造成与浮体相对于载体结构的竖直移动相反地施加保持力。
[0031]
载体结构优选地包括用于容纳连接装置的连接区域。优先地,连接区域布置在载体结构的载体元件的前部区域中。优选地,被实施为中空型材的载体元件包括作为连接区域的前部区域。特别优选地,具体化为纵向承载元件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的前面被实施为连接区域。连接区域特别地包括用于接收固定装置的固定装置接收区域。固定装置接收区域优选地被构造用于接收杆形固定装置。特别地,固定装置接收区域被实现为开口。优选地,开口被实现为圆形或有角的。可以设想,连接区域可以特别地被实施为用于接收闩锁装置的闩锁区域。为了建立闩锁连接,闩锁装置特别地包括弹簧弹性组件,其被构造成在组装时弹性偏转。
[0032]
还提出,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其被实施为可折叠的。以这种方式,可实现特别有利的组装成本的降低以及组装效率的提高。此外,由此可以特别有利地实现本发明的高灵活性。特别地,连接装置被构造成在预组装状态下为可枢转和/或可旋转和/或可移位和/或可折叠的。优选地,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部分地与浮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与浮动单元的载体结构中的一个连接。特别优先地,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与浮动单元松散地连接。优选地,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部分地与浮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载体结构连接。特别地,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优选地以松散和/或不完整的方式与浮动单元的连接区域连接。
[0033]
特别地,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被构造成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特别是螺钉连接而连接到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优选地,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在前部区域中包括接收开口以用于接收连接装置。接收开口优先地被实现为凹部。接收开口特别地沿着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实施。接收开口优选地被构造成在垂直位置中,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理想水面地接收连接装置的纵向轴线。术语“基本上垂直”在本文中特别地旨在限定方向相对于参考方向的取向,其中,特别地在平面中进行观察时,该方向和参考方向包括90度角,并且该角度具有特别地小于15度、有利地小于5度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度的最大偏差。优选地,连接装置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使得其可在预组装状态下围绕连接轴线折叠。可折叠连接装置特别地
被构造成从预组装状态折叠至组装操作状态中。此外,特别地,可折叠连接装置的纵向轴线从垂直于理想水面延伸的位置折叠到组装操作状态的位置中。特别地,可移动的连接装置优选地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使得其可按特别地大于45度,优选地大于60度,优先地大于90度并且特别优选地大于120度的角度折叠。
[0034]
此外,特别是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被构造成被可移动地转移至适于组装的位置中。优选地,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被构造成折叠到适于组装的位置中。特别地,载体结构的至少一个载体元件包括接收开口。此外,连接装置优选地,特别地在预组装状态下,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载体元件的接收开口中。优先地,连接装置在组装状态中布置在载体元件的接收开口的外部,优选地至少在很大程度上。
[0035]
还提出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器单元。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在连接装置和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中的接收区域之间优选地布置有阻尼器单元。优先地,阻尼器单元具体化为有弹力的和/或弹性元件和/或包括至少一个有弹力的和/或弹性阻尼器元件。阻尼器单元,特别是阻尼器元件,特别地被构造用于从波浪状和/或振荡状过程提取能量。阻尼器单元,特别是阻尼器元件,优选地被实施为宏观元件。阻尼器单元,特别是阻尼器元件,特别地具有至少一个在正常操作状态下可弹性修改至少10%,特别地至少20%,优选地至少30%且特别有利地至少50%的延伸。特别优选地,阻尼器单元,特别是阻尼器元件被构造成生成与该修改相反地起作用的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特别地取决于延伸的修改,特别地与该修改成比例。特别地,阻尼器元件的延伸被实现为在阻尼器元件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宏观元件”特别地是要被理解为具有至少1mm,特别地至少5mm并且优先地至少10mm的延伸的元件。阻尼器元件优选地具体化为合成阻尼器元件和/或橡胶阻尼器元件。优先地,阻尼器元件具体化为条形元件和/或环形元件和/或部分圆形元件和/或封套形元件。
[0036]
还提出,移动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其可枢转地彼此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连接单元的有利的很大程度的移动性。特别有利地,因此可以扩展应用领域的范围并且创建灵活的可实施的发明。优选地,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支撑,使得其可彼此移动。优先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的支撑特别地与至少两个连接元件的弹性变形脱离。移动连接单元的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优选地具有共享的枢转轴线。枢转轴线特别地是由连接装置实施的。连接装置特别地具体化为螺栓,特别是插头螺栓。优先地,螺栓至少部分地包括螺纹部段。此外,特别地,移动连接单元的连接元件各自包括用于另外的连接装置的两个通孔。另外的连接装置优选地具体化为螺钉-螺母组合或具有固定元件的插头螺栓,并且特别地被构造成建立连接,特别是在载体结构的连接区域中。移动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接元件优选地具体化为带有沿着纵向轴线,特别是中空型材的纵向轴线的支撑开口的中空型材。中空型材特别地以方形的方式实现。支撑开口优选地被构造用于可移动地接收移动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元件。还可以设想,支撑开口被构造用于接收第一连接元件和/或第二连接元件。优先地,支撑开口被实现为沿着中空型材的纵向轴线的凹部。特别地,可以设想支撑开口布置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或在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中。支撑开口优先地在中空型材的两个平行延伸的侧壁中实现。特别地,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被构造成接收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的连接区域中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的连接区域中。此外,可以设想,例如,
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特别地具体化为中空型材。第二连接元件优选地至少部分地具体化为中空型材。
[0037]
优先地,移动连接单元的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具有围绕共享轴线相对于彼此的为特别地大于60度,优选地大于90度,优先地大于120度和特别优先地大于180度的角度的移动范围。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优选地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支撑,使得其可围绕轴线,特别是共享轴线枢转。
[0038]
除此之外,提出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中空型材。这有利地允许减少连接装置的重量以及通过增强稳定性的成形来有利地增加稳定性。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以特别有利的灵活方式实施的能量转换系统。优选地,中空型材包括锥形,特别是在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中,优先地在前部区域中。优选地,中空型材在至少一个前部区域中具有减小或增大的横截面,特别是相对于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的中空型材的横截面而言。减小的横截面特别地被构造成,在组装或预组装状态下,在内侧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中或在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中接收连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增大的横截面特别地被构造成,在组装或预组装状态下,在中空型材的外侧,优先地沿着纵向方向,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上或在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上接收连接装置的至少一部分。
[0039]
此外,连接装置的中空型材具有减小的横截面,特别是在前部区域中。优选地,垂直于中空型材的纵向方向观察,减小的横截面具有特别地至少基本上是楔形的型材。特别地,至少基本上楔形的型材可以在开始区域和结束区域中具有阶梯和/或圆形部分。此外,至少基本上楔形的型材可以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弯曲轨道。特别地,弯曲轨道以凸出或凹入的方式具体化。此外,减小的横截面的楔形型材的至少一侧特别地可以具有多边形和/或交错的型材。优先地,在中空型材的前部区域中减小的横截面示出相对于中空型材的原始横截面的特别地大于20%,优选地大于30%,优先地大于40%并且特别优选地大于50%的相对量的中空型材的横截面的减小。此外,特别地,减小的横截面的型材优选地沿着中空型材的纵向方向从前面开始延伸。在组装操作状态下,移动连接单元特别地被构造成允许在垂直于理想水面的平面中的枢转移动。
[0040]
还提出连接装置至少部分地由钢实施。这允许提供能量转换系统的高阻力和承载能力,特别是使得可实现能量转换系统的有利的高度灵活的可实施性。
[0041]
还提出,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稳定装置,其被布置在位于水体的水面下方的浮动单元的至少一个浮动单元上并且被构造成至少对浮动单元施加针对浮动单元相对于水面的移动的反作用力,其中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稳定装置具有比浮动单元,特别是比浮动单元的浮体离开水面更大的最大距离。以这种方式可以促进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在水体上的有利的稳定位置。有利地,可以将从波浪传递到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的力保持在有利的低水平下,特别是因为稳定装置能够有利地与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的跟随波浪的移动相反地起作用。稳定装置优选地被固定,特别地至少基本上不可释放地被固定在浮动单元的浮体上,在连接装置上和/或在载体结构上。“至少基本上不可释放地”特别地是指至少两个元件的连接,其要被理解为仅可通过使用分离工具,例如锯,特别是机械锯等和/或通过使用化学分离方式,例如,溶剂等而彼此分离。然而,还可以设想稳定装置借助于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等固定在浮动单元的浮体上,在连接装置上
和/或在载体结构上。优先地,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与水体的流体协作的稳定元件,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其用于特别地至少基本上无公差地布置稳定元件。稳定元件优选地布置在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的下侧上。稳定元件优先地布置在水面下方,特别地在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的漂浮状态下。优选地,支撑单元包括多个支撑元件,其将稳定元件与浮动单元的浮体、与连接装置和/或与载体结构连接。稳定元件优先地至少部分地布置成使得其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水面,特别是理想水面。特别地,稳定元件的主延伸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特别是理想水面延伸。物体,特别是稳定元件的“主延伸轴线”特别地表示平行于刚好完全包围该物体的最小几何长方体的最长边缘延伸的轴线。还可以设想,稳定装置,特别是支撑单元,被布置,特别是被固定在能量转换系统的破浪器装置上,该破浪器装置特别地布置在浮动单元和/或载体结构上。
[0042]
此外,提出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稳定装置,特别是稳定元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至少50cm,优先地至少100cm,优选地至少150c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80cm的距离浮动单元的最大距离。可以确保稳定装置与水体的流体的协作,有利地独立于风浪和/或涌浪和/或独立于浮动单元相对于水面的移动。有利地可防止由于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对稳定装置造成的不期望的损坏,特别是可以将稳定装置至少基本上布置在距离水面的一定距离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特别地,稳定装置,特别是稳定元件距离浮动单元的最大距离最大为400cm,优选地不超过300cm并且优先地不超过250cm。稳定装置,特别是稳定元件距离浮动单元的最大距离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理想水面延伸。
[0043]
特别地,稳定装置,特别是稳定元件距离浮动单元,特别是浮动单元的下侧和/或底部,特别是浮动单元的浮体的最小距离为至少40cm,优选地至少80cm,优先地至少120c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60cm。支撑单元优先地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其具有至少150cm,优选地至少170c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90cm的最大纵向延伸。优选地,支撑元件或支撑单元的支撑元件用一端布置在,特别是固定在浮动单元上,特别是浮动单元的浮体上,在连接装置上和/或在载体结构上。支撑元件优选地用背离该端的另一端布置在,特别是固定在稳定元件上。
[0044]
除此之外,提出稳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区域,其用于与水体的流体协作,所述力传递区域特别地,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至少大部分地,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完全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布置,并且力传递区域总计为至少2,500cm2,优选地至少5,000cm2,优先地至少7,500cm2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10,000cm2。可以促进稳定装置的有利的高反作用力。可以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相对于水面的垂直方向促进对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的移动的有利指向的反作用力。这有利地允许在涌浪和/或风浪的情况下与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的上升和/或下沉相反地起作用。力传递区域特别地总计为最大为30,000cm2,优选地不超过25,000cm2,特别优选地最大为20,000cm2。力传递区域的主延伸平面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延伸。物体,特别是力传递区域的“主延伸平面”特别地是要被理解为平行于刚好完全包围物体的最小假想长方体的最大侧面的平面,该平面特别地延伸通过长方体的中心点。特别优先地,稳定元件形成力传递区域。
[0045]
特别地,稳定装置,特别是稳定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力传递区域,其特别地位于稳定装置,特别是稳定元件的背离力传递区域的一侧上。特别优选地,力传递区域位于稳定装置,特别是稳定元件的面向理想水面的一侧上。力传递区域优选地位于稳定装置,特
别是稳定元件的背离理想水面的一侧上。优先地,力传递区域和另外的力传递区域被实施为使得其是一致的。然而也可以设想,以不同方式实施力传递区域和另外的力传递区域。另外的力传递区域的主延伸平面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延伸。可以设想稳定装置包括多个稳定元件,其特别地一起形成力传递区域和另外的力传递区域。力传递区域和/或另外的力传递区域的尺寸被优先地实施为可调节的,特别是通过模块化移除或添加单独的稳定元件进行。例如,作用在浮动单元上的反作用力可以经由力传递区域以应用特定的方式进行适配,这取决于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浮动单元的重量和/或水体的涌浪和/或风浪。
[0046]
此外,提出了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上述连接装置。
[0047]
此外,提出了一种浮动单元,特别是上述浮动单元。
[0048]
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安装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是上述能量转换系统的方法。
附图说明
[0049]
通过以下对附图的描述,进一步的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描述和权利要求含有相组合的多个特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有意地单独考虑这些特征且将找到另外有用的组合。
[0050]
其中:
[0051]
图1a是带有多个浮动单元、四个完全示出的筏单元和破浪器装置的能量转换系统的概述,
[0052]
图1b是两个筏单元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的能量转换系统的部段的视图,其中浮动单元被实施为使得其经由刚性连接单元和移动连接单元彼此连接,
[0053]
图2是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视图,该浮动单元带有包括十二个太阳能元件的能量转换单元且带有示意性表示的浮体,
[0054]
图3是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视图,该浮动单元带有功率转换器装置且带有示意性表示的浮体,
[0055]
图4是浮体的视图,该浮体带有在其上侧上的防滑结构,在侧面上的接收区域,在上侧上的另外的接收区域且带有相关地实施和布置的堆叠元件,
[0056]
图5a是浮体侧壁的侧视图,该浮体带有参考长方体且带有封套,
[0057]
图5b是浮体侧壁的另外的侧视图,该浮体带有参考长方体且带有封套,
[0058]
图5c是浮体侧壁的侧视图,该浮体以浮动和形状配合的方式被接收在载体结构中,
[0059]
图6是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俯视图,该浮动单元带有四个浮体且带有被实施为鞍形屋顶的载体结构,以及带有四个太阳能元件和x形风撑,
[0060]
图7是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侧视图,该浮动单元带有载体结构,
[0061]
图8是当在载体结构中组装时的操作状态下,带有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且带有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的示意性表示的浮体的视图,
[0062]
图9是带有两个连接元件的连接装置的移动连接单元的视图,
[0063]
图10是连接装置的刚性连接单元的视图,
[0064]
图11是带有稳定装置的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立体图,
[0065]
图12a是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浮体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66]
图12b是浮体的替代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67]
图12c是在浮体上侧的接收区域中的浮体的替代实施方式的详细视图,
[0068]
图13是具体化为用于容纳十八个太阳能元件的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以及
[0069]
图14是具体化为带有功率转换器装置的浮动载体装置的浮动单元的替代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图1示出了能量转换系统6,其被构造成布置成漂浮在水体上。能量转换系统6被实现为太阳能公园。太阳能公园包括多个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8、9的浮动单元48a、48b的阵列。浮动载体装置8、9和/或浮动单元48a、48b被实施为特别地通过浮体12漂浮在水体的水面82上的浮船。
[0071]
优先地,浮动载体装置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锚固单元84,其被构造成将浮动载体装置8固定和/或紧固到界定水体的地面,特别是水体的岸和/或堤岸和/或底部。特别地,锚固单元84未在图中详细地示出。优选地,锚固单元84被构造成用于将浮动载体装置8保持和/或固定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中,以抵抗形成水体的流体的流动和/或涌浪和/或风浪。特别地,锚固单元84被布置在,特别地被固定在浮动载体装置8的浮体12上(见图2)和/或浮动载体装置8的载体结构14上(见图2)。优先地,锚固单元84包括锚固元件和连接元件(未在图中示出),其中特别地锚固元件经由连接元件被布置在,特别地被固定在浮体12上和/或在载体结构14上。优选地,锚固元件被构造成被固定至水体的地面,特别是经由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连接进行。锚固元件具体化为,例如,锚固件、钩、铆钉、螺钉、钻头等。特别地,锚固元件至少部分地沉入和/或拧入水体的地面中。连接元件具体化为,例如,引线、链、绳、线等。特别地,连接元件用连接元件的一端固定在锚固元件上并且用位于与该端相对处的连接元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浮体12上和/或在载体结构14上。特别优先地,锚固单元84,特别是连接元件,以这样一种方式布置和/或实施,使得浮动载体装置8可相对于水体地面上的锚固位置移动,其中特别地锚固元件以至少1m,优选为至少3m并且特别优选为至少5m,优选为不对连接元件进行完全张紧的情况下进行布置,特别是用于跟随风浪和/或涌浪的目的。优选地,连接元件至少基本上不可释放地通过物质与物质的结合和/或经由螺钉或夹具连接固定在浮体12上和/或载体结构14上。此外,可以设想其中能量转换系统6的一个以上的浮动载体装置8包括锚固单元84的实施方式。特别地,锚固单元84分别布置在浮动载体装置8上,使得其均匀地分布在由能量转换系统6覆盖的水体区域上方和/或沿着界定能量转换系统6的能量转换系统6的外侧。替代地或另外地,可以设想锚固单元84,特别是连接元件,被布置在,特别地被固定在浮动载体装置8和/或能量转换系统6的破浪器装置80上。可以设想包括锚固单元84的能量转换系统6的浮动载体装置8与和浮动载体装置8并排布置的能量转换系统6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浮动载体装置8连接,特别是用于增强浮动载体装置8和/或能量转换系统6的稳定性。包括锚固单元84的浮动载体装置8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联接元件(未在图中示出),优选地为多个联接元件,其特别地被构造用于浮动载体装置8和另外的浮动载体装置8彼此至少基本上刚性的连接和/或固定。特别地,联接元件被构造用于固定和/或保持浮动载体装置8和另外的浮动载体装置8以防止相对于彼此倾斜。联接元件优选地与浮动载
体装置8的载体结构14和/或连接装置66连接和/或固定至其。优先地,联接元件与另外的浮动载体装置8的载体结构和/或连接装置66连接和/或固定至其。
[0072]
能量转换系统6的浮动载体装置8优选地以这样一种方式实施和/或布置,使得能量转换系统6包括在能量转换系统6的最大纵向延伸86的大部分的上方,特别是在能量转换系统6的至少基本上整个最大纵向延伸86的上方的多个可步行的巷道88。优先地,能量转换系统6的浮动载体装置8以这样一种方式实施和/或布置,使得能量转换系统6包括在能量转换系统6的最大横向延伸90的大部分的上方,特别是在能量转换系统6的至少基本上整个最大横向延伸90的上方的另外的可步行的巷道92。巷道88和/或另外的巷道92优选地具有至少80cm、优选地至少90cm并且优先地至少100cm的最大横向延伸94。特别地,巷道88和/或另外的巷道92由能量转换系统6的浮动载体装置8的底部元件96和浮体12实施,底部元件96和浮体12特别地被布置成至少一排,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能量转换系统6的最大纵向延伸86或能量转换系统6的最大横向延伸90。
[0073]
能量转换系统6特别地包括多个巷道88和多个另外的巷道92。特别地,能量转换系统6的多个巷道88对应于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能量转换系统6的最大纵向延伸86取向的方向上连续布置的能量转换系统6的多个浮动载体装置8。特别地,能量转换系统6的每个浮动载体装置8形成巷道88和/或另外的巷道92的至少一部分。
[0074]
图2示出了带有十二个安装的太阳能元件10的浮动载体装置8的概况。特别优选地,浮动载体装置包括十二个太阳能元件10。浮动载体装置8包括四个浮体12。此外,浮动载体装置8包括与浮体12联接的载体结构14。还可以设想浮动载体装置8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浮体12。例如,浮动载体装置8可以包括两个或三个或五个浮体12。还可以设想浮动载体装置8容纳更多或更少数量的太阳能元件10。例如,浮动载体装置8可以容纳两个或八个或十四个太阳能元件10。
[0075]
浮动载体装置8被构造成支撑能量转换单元52漂浮在水体上,能量转换单元52包括具体化为太阳能元件10的十二个光伏模块。主要地,能量转换单元52优选地包括具体化为太阳能元件10的十八个光伏模块。太阳能元件10被实现为光伏模块。光伏模块被构造用于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电流。浮动载体装置8实施带有四个浮体12的浮动单元48a。此外,带有载体结构14的浮动载体装置8被构造成将十二个太阳能元件10的支撑力传递至四个浮体12。
[0076]
此外,载体结构14a被构造成将支撑力从功率转换器装置50传递到两个浮体14(见图3)。功率转换器装置50具体化为功率逆变器。功率逆变器被构造成将几个浮动单元48b的太阳能元件10生成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功率逆变器实现有40va的功率输出。功率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压为1100v dc。功率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400v ac。
[0077]
浮动载体装置8、9,特别是图2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8、9和/或图3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8、9,优选地包括多个底部元件96,其布置在载体结构14上。底部元件96被构造成,特别是与浮体12一起被构造成形成浮动载体装置8、9的可行走表面。底部元件96特别地具体化为踏步板。也可以设想底部元件96的其他实施方式。优先地,底部元件96被构造成布置在浮体12之间。优选地,底部元件96固定在载体结构14上。例如,底部元件96各自在彼此背离的至少两个侧面上包括相应的容座,容座被构造成固定在载体元件36上和/或在载体结构14的支撑元件108上。特别地,底部元件96经由容座位于载体结构14上。底部元件96优选地至
少基本上以面板的形状具体化。优选地,底部元件96界定多个贯通部,特别是使得其分布在底部元件96的主延伸平面的上方(未在图2中示出;参见图3、图13和图14)。在底部元件96固定,特别是安装在载体结构14上时的状态下,贯通部在底部元件96的整个高度上方从底部元件96的上侧延伸到底部元件96的下侧。贯通部优选地被构造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从底部元件96的上侧输送水使其通过底部元件96。贯通部优先地被构造成至少基本上防止水滞留在底部元件96上。底部元件96优选地至少部分地以防滑方式具体化,特别是在底部元件96的上侧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元件96形成界定贯通部(图中未示出)并且具有防滑效果的边缘。例如,贯通部以圆形或有角度的方式具体化。一个底部元件96的贯通部和/或边缘优先地以多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为特征。底部元件96优选地由铝或特别地由有沟痕的或穿孔的金属板材构成。然而,也可以设想底部元件96的其他实施方式。
[0078]
特别地,在图2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8的实施方式中,浮动载体装置8的底部元件96与浮动载体装置8的浮体12一起形成在太阳能元件10的一侧上延伸的巷道88。优先地,巷道88至少基本上完全在太阳能元件10和/或浮动载体装置8的最大纵向延伸110、114的上方延伸。特别地,在图3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9的实施方式中,浮动载体装置9的底部元件96与浮动载体装置9的浮体12一起形成在功率转换器装置50的两侧上延伸的两个另外的巷道92。特别地,巷道88和/或巷道92具有至少80cm、优选地至少90cm并且优先地至少100cm的最大横向延伸112。优先地,两个另外的巷道92分别至少基本上完全在浮动载体装置9,特别是图3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9的最大纵向延伸115的上方延伸。特别优选地,功率转换器装置50,特别是图3所示的功率转换器装置50具体化为可经由两个另外的巷道92,特别是底部元件96和/或浮动载体装置9的浮体12步行。
[0079]
在图4中,表示出浮体12。浮体12被构造成生成浮力。此外,浮体12被实施为闭合的中空体。浮体12由单个连续的中空空间实施。此外,浮体12包括闭合元件34。闭合元件34具体化为螺旋盖。闭合元件34被构造用于闭合浮体12的单个开口。此外,闭合元件34被构造用于水密闭合。闭合元件34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具体化为气密闭合件。闭合元件34包括压力补偿阀。原则上可以设想,闭合元件34没有压力补偿阀。在本文上,在浮体12的弹性形变的范围内补偿浮体12的依赖于温度的膨胀和/或压缩。压力补偿阀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包括气密闭合件。在另外的操作状态下,压力补偿阀被实施为可透气的,如果在浮体12中已经达到一定的过压或负压,则是这种情况。此外,浮体12被实现为具有约1.98m的长度、约0.59m的宽度和约0.49m的高度。四个浮体12被构造成在理想水面82的上方支撑约1820kg的总负载。浮体12具有约455升的体积。原则上,还可以有利地设想,浮体12具有900升的体积,四个浮体12被构造成在理想水面的上方支撑3600kg的总负载。
[0080]
每个浮体12在两个侧壁16上包括用于载体结构14、14a的接收区域20。浮体12的侧壁16、18是浮体12的壁,其封套部段面向最小的假想参考长方体54的参考侧面62、64,参考长方体54刚好完全包围浮体12(见图5a、图5b)。优选地,封套56是包封主体的几何上最小的自由几何形状。封套56没有拐点。在浮体12的组装操作状态下,最小的假想长方体54包括参考上侧58和参考下侧60。参考上侧58和参考下侧60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布置。参考长方体54包括四个参考侧面62、64。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参考侧面62、64垂直于理想水面82布置。两个参考侧面62和两个参考侧面64分别彼此平行地布置。如果浮体12的封套部段的表面法线相对于参考长方体54的相应参考表面的参考表面法线包括具有大于/等于表面
法线的总值的50%的总值的平行分量,浮体12的表面则面向参考表面。四个侧壁16、18被构造成将浮体12的上侧24和下侧32彼此连接。四个侧壁16、18的两个侧壁16的两个封套部段分别面向参考侧面62、64的参考侧面62。四个侧壁18、18的两个另外的侧壁18的两个封套部段分别面向参考侧面62、64的不同的参考侧面64。
[0081]
接收区域20布置在两个侧壁16上(参见图4)。侧壁16的两个参考侧面62彼此平行地布置。接收区域20为载体结构14、14a提供用于支撑支撑力的支撑表面。接收区域20包括接收轮廓。接收轮廓被构造用于接收区域20的定界。此外,接收区域20被实施为加深部。加深部被实施为u形和v形的组合,u形的侧翼形成为v形。侧壁16上的接收区域20具有在分配的参考侧面62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增加的横截面。接收区域20在浮体12的最深点中具有最小的横截面。从浮体12中接收区域20的最深点开始,接收区域20的横截面在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增加。
[0082]
浮体12还包括在其上侧24上的用于载体结构14、14a的另外的接收区域22,其也在图4中示出。上侧24具有弯曲表面。浮体12的弯曲上侧24以凸出方式实施。因此,特别有利地增加了浮体12的稳定性。在组装操作状态下,浮体12的上侧24被布置在理想水面82的上方并且此外与理想水面82间隔开。
[0083]
另外的接收区域22布置在浮体12的上侧24上。另外的接收区域22为载体结构14、14a提供用于支撑支撑力的支撑表面。另外的接收区域22包括接收轮廓。接收轮廓被构造用于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定界。此外,另外的接收区域22被实施为加深部。加深部被实施为u形和v形的组合,u形的侧翼形成为v形。
[0084]
浮体12上侧24上的另外的接收区域22具有在分配的参考上侧58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增加的横截面。另外的接收区域22在浮体12的最深点中具有最小的横截面。从浮体12中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最深点开始,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横截面平行于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增加。在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谷底,实现了用于接收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轮廓。轮廓被实现为与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中空型材的轮廓相关。轮廓被实施用于在另外的接收区域22中的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定心(参见图4)。
[0085]
此外,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与浮体12一体地具体化。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与浮体12形成为一体。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相对于其他壁区域具有增加的材料厚度。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具有高达10mm的材料厚度。其他区域具有高达2mm的最小材料厚度。由于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中增加的材料厚度,在该区域中而不是在具有相对较小材料厚度的区域中有利地实现了浮体12的依赖于温度的膨胀或收缩。浮体12具有实施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加深部。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和浮体12由一体形成。浮体12至少基本上通过挤压吹塑工艺生产。浮体12由食品安全的hdpe合成材料制成。此外,浮体12具有附加的着色。此外,浮体12具有附加的uv保护。此外,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以及浮体12通过挤压吹塑工艺由坯料生产出来。
[0086]
此外,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被构造用于载体结构14、14a的形状配合的容纳部,这在图5c和图8中示出。载体结构14、14a与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几何接合。浮体12处于组装操作状态下,外壳没有穿透。载体元件36部分地包围浮体12。载体元件
12实现了围绕浮体12的形状配合。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形状配合被构造用于界定浮体12的水平和竖直移动。形状配合的容纳部未使用进入浮体12的固定装置。形状配合的容纳部是相关于浮体12的外壳无损地实施的。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支撑表面被构造成经由形状配合的容纳部将支撑力从载体结构14、14a传递到浮体12。在组装操作状态下,支撑表面与载体结构14、14a部分地间隔开。载体结构14、14a的形状配合的容纳部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允许浮体12的移动范围。载体结构14、14a允许在平行于参考侧面62、64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移动多达3mm。关于浮体12在平行于参考上侧58或参考下侧60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的可能移动,载体结构14、14a允许高达10mm的浮体12的移动范围。
[0087]
浮体12还包括总共八个堆叠元件26、28,其以这样一种方式具体化,使得其彼此几何相关;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布置,使得其彼此相关(参见图4)。四个第一堆叠元件26具体化为使得其与四个另外的堆叠元件28相关。此外,四个第一堆叠元件26被布置为使得其与四个另外的堆叠元件28相关。四个第一堆叠元件26布置在浮体12的上侧24上。四个另外的堆叠元件28布置在浮体12的下侧32上。堆叠元件26、28被构造成使两个浮体12彼此形成侧向形状配合的接合。通过参考上侧58和参考下侧60的中心点的中轴线垂直于参考上侧58和参考下侧60两者。
[0088]
相对于参考上侧58的中心点的堆叠元件26被布置为与相关于参考下侧60的中心点的堆叠元件28相关。
[0089]
在堆叠元件26的布置在参考上侧58上的投影和堆叠元件28的布置在参考下侧60上的投影中,堆叠元件26、28被布置为相对于参考上侧58和参考下侧60的共享中轴线而相关。
[0090]
此外,堆叠元件26、28与浮体12一体地实施。堆叠元件26、28与浮体12形成为一体。堆叠元件26、28和浮体12由一体形成。堆叠元件26、28和浮体12在共享的生产步骤中生产。此外,堆叠元件26、28与浮体12一起由一个坯料实施。堆叠元件26、28进一步被实施为宏观结构。堆叠元件26、28具有矩形形状和平坦的v形形状。四个堆叠元件26具体化为加深部。四个另外的堆叠元件28被实施为隆起,其被实施为与加深部相关。堆叠元件26的加深部分别被实施为与另外的堆叠元件28的隆起几何相关。从浮体12的上侧24的表面开始,沿着参考下侧60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堆叠元件26的加深部具有16mm的最大穿透深度。从浮体12的下侧32的表面开始,在参考下侧60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另外的堆叠元件28的隆起示出5mm的最大突出部。
[0091]
此外,浮体12在其上侧24上具有防滑装置。相对于浮体12的上侧24的光滑表面,浮体12的上侧24的外表面相关于滑动增加物质,例如,水具有增加的防滑装置。特别地,防滑装置与浮体一体地具体化。防滑装置被实现为压型件。防滑装置被实施为宏观结构。宏观结构被实施为隆起的平面布置。隆起垂直于由浮体12的上侧24的表面跨越的平面延伸。隆起具有垂直于由浮体12的上侧24的表面跨越的平面的5mm的最大延伸。宏观结构由椭圆形的小节结构实施。小节结构具有规则图案(参见图4)。
[0092]
在组装操作状态下,浮体12至少部分地具有沿着从浮体12的上侧24到下侧22的方向垂直于理想水面82的减小的最大横向延伸。
[0093]
此外,在漂浮且组装时的操作状态下,浮体12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水面82的上方。在漂浮且组装时的状态下,浮体12接收浮动载体装置的载体结构14、14a。在漂浮和组装时的
状态下,浮体12的上侧24位于水面82上方。浮体12的下侧32以弯曲的方式具体化。此外,弯曲的下侧32至少部分地以凹入方式具体化。浮体12在参考下侧60的参考表面法线的方向上具有减小的最大横向延伸。浮体12的最大横向延伸相对于浮体12的下侧32的最大横向延伸减少了约19cm。
[0094]
浮体12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具体化为倾斜表面的四个侧壁16、18。浮体12的侧壁16、18以不同于浮体12的上侧24和下侧32的方式具体化。侧壁16、18将浮体12的上侧24和下侧32彼此连接。侧壁16、18具有弯曲表面。此外,侧壁16、18具有至少部分凸出弯曲的表面。侧壁16、18的主延伸平面相对于浮体12的分配参考侧面62、64形成约10度的角度。此外,在组装操作状态下,侧壁16、18的主延伸平面相对于理想水面82具有约80度的角度。
[0095]
浮体12的四个侧壁16、18至少基本上彼此以楔形方式布置。侧壁16、18具体化为至少部分地弯曲。此外,包围侧壁16、18中的第一个的最小假想长方体的第一主延伸平面相对于包围侧壁16、18中第二个的最小假想长方体的第二主延伸平面具有约20度的角偏移。原则上,还可以设想,角偏移被实现得更小或更大。角偏移可以特别地被实现为大于4度并且优选地小于40度。
[0096]
浮体12的四个侧壁16、18还包括两个不同的压接型材30。压接型材30与浮体12一体地实施。压接型材30一体成型在浮体12上。压接型材30通过挤压吹塑工艺与浮体12一体成型地实施。此外,压接型材30和浮体12由一个坯料形成。此外,压接型材30具体化为加深部。在浮体12的侧壁16、18上实现压接型材30的布置。第一压接型材30被实施为垂直于浮体12的纵向轴线循环。第一压接型材30实现在上侧24上,在下侧32上以及在两个侧壁16上。第一压接型材30具体化为凹槽形的加深部。第一压接型材30的加深部在浮体12中具有类似于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穿透深度。穿透深度为约30cm。此外,第二压接型材30具体化为另外的侧壁18上的圆形加深部。第二压接型材30具有凹形。
[0097]
压接型材30有利地增强了浮体12的稳定性。压接型材30以与堆叠元件26、28不同的方式具体化。压接型材30还与宏观防滑结构不同。
[0098]
浮体12还包括至少一个带有压力补偿单元的闭合元件34。闭合元件34被构造用于检查浮体12的中空空间。闭合元件34还被构造用于浮体12的填充和/或排空。闭合元件34包括压力补偿单元。压力补偿单元被构造成使浮体12的内部压力和环境压力彼此一致。压力补偿单元具体化为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单元被实施为使得其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是不透气的。此外,压力补偿单元被实施为水密的。压力补偿阀被构造成使浮体12的内部压力与环境压力一致。替代地或另外地,浮体12包括用于对由浮体12界定的中空空间进行除气的孔,该孔特别地未在图中示出。
[0099]
载体结构14、14a被构造用于将支撑力传递到浮体12(参见图3和图6)。载体结构14、14a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由金属构成。在此处,载体结构14、14a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由钢构成。载体结构14、14a由载体元件36、42、44实施。载体元件36、42、44被连接以形成载体结构14、14a。载体元件36、42、44之间的大部分连接具有具体化为铆钉的连接装置。对于载体元件36、44的连接而言,连接装置部分地具体化为螺钉连接。
[0100]
载体结构14、14a还包括至少一个载体元件36,其具体化为线缆引导单元。线缆引导单元被实施为界定于三个侧面的载体元件36。此外,线缆引导单元具体化为异形半成品。线缆引导单元还具体化为组合的l和z型材。为了容纳线缆,线缆引导单元被实施为使得其
向底部闭合。除此之外,线缆引导单元在开放边缘具有边缘保护元件。边缘保护元件被实施为载体元件36的侧壁的弯曲元件。边缘保护元件被构造成保护突出的线缆免受切割边缘的影响。
[0101]
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载体结构14、14a包括七个载体元件42、44,其在水平面中由中空型材实施(参见图6)。中空型材由半成品实施。中空型材具有至少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此外,载体元件42、44具体化为使得其沿着纵向轴线完全打开。沿着载体元件42、44的纵向轴线的开口38被实施为连续地打开。开口38被实施为可透水的。
[0102]
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载体元件36、42、44在最深点中具有开口38。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开口38布置在最深点中。开口38在垂直于理想水面82的方向上朝向理想水面82延伸。此外,开口38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向下延伸。
[0103]
载体元件36、42、44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布置在水面82的上方。此外,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开口38在地球加速度的方向上延伸。
[0104]
载体元件42具体化为c型材。具有c型材的载体元件42被构造成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被接收在侧壁16的接收区域20中。c型材具体化为异性半成品。此外,c型材具体化为矩形型材。c型材还具体化为使得其在三个侧面上闭合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在一侧上具有连续开口38。
[0105]
第二载体元件44具体化为帽形型材。帽形型材包括三侧封罩并且沿着纵向轴线在外侧上具有开口38。
[0106]
此外,帽形型材沿着纵向轴线包括具有开口38的腹板,该腹板向外倾斜。帽形型材具有ω形横截面。
[0107]
此外,载体元件36具体化为z型材或组合的l和z型材。
[0108]
此外,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在从载体元件42的上侧至水面82的方向上观察,具有c型材的载体元件42具有至少一个向下延伸的倾斜表面40。倾斜表面40具有相关于平行于理想水面82具体化的载体元件40的表面的角偏移。角偏移具有7度的值。倾斜表面40是以平面方式实施的。此外,载体元件42的倾斜表面40被实施为至少部分地与浮体12的支撑表面相关,特别是与接收轮廓的角度相关。
[0109]
为了两个或四个浮体12的形状配合的容纳部,载体结构14、14a还包括四个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承载元件42和一个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参见图8)。载体结构14、14a还包括两个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另外的载体元件44,其被构造成类似于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一个载体元件44,以将支撑力传递到浮体12。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在组装操作状态下沿着浮体的纵向侧布置。此外,成对布置在浮体12上的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两个载体元件42在组装操作状态下与端部区域中的l-导轨相连。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布置在侧壁16的接收区域20中。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布置在浮体12的上侧24上。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布置在浮体12的上侧24的另外的接收区域22中。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被实施为c型材。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被实施为帽形型材。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相应的两个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一个载体元件44分部段地被构造成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浮体12。在本文上,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被实施为彼此铆接。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布置
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的上方。在被构造成容纳具有十二个具体化为光伏模块的太阳能元件10的能量转换单元52的载体结构14上,相应的一个椽元件布置在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结构14的三个载体元件44中的每一个的上方(参见图7)。三个椽元件以鞍形屋顶形状实施。此外,椽元件被实施为闭合的中空型材。椽元件还包括与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螺钉连接。椽元件跨越12度的屋顶俯仰角。通常可以设想,椽元件跨越在9度和16度之间的范围内的屋顶俯仰角。在椽元件的上侧,四个檩条元件被实施为平行于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在一个鞍形屋顶侧面上,相应的两个不同的檩条元件分别具有与椽元件的铆接。第一檩条元件具体化为z型材,第二檩条元件具体化为线缆引导单元。线缆引导单元布置得比z型材更靠近屋脊。此外,形成风撑单元的四个风撑元件被构造用于加强鞍形屋顶结构。风撑元件布置在椽元件的下侧上。风撑单元以x形实施。具有增加的预期风压的浮动单元48a包括风撑单元,特别是增加的预期风压位于能量转换系统6的外围区域中。檩条元件的最高点,特别是屋脊区域分别相对于浮动单元48a的纵向轴线相对于浮体12分散地布置。载体结构14被构造成以这样一种方式容纳太阳能元件10,使得四个浮体12中的两个被太阳能元件10重叠。两个另外的浮体12没有被太阳能元件10重叠。此外,两个另外的浮体12被实施为走道。在两个另外的浮体12之间以及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之间的区域中,布置有两个面板。面板被构造成形成走道。面板安装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的上方。
[0110]
被构造成容纳功率转换器装置50的载体结构14a包括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四个载体元件42,其中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中的相应的两个分别被构造成以形状配合的漂浮方式容纳浮体12中的相应的一个。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并且成对布置的载体元件42借助于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三个载体元件44连接。两个u型材平行于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布置并且在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下方,以及连接到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功率转换器装置50布置在载体结构14a上,居中地位于两个浮体12之间。在载体结构14a上,用于ac和dc线路的单独的线缆引导单元布置在功率转换器装置50的旁边。此外,格栅布置在形成走道的载体结构14a上,特别是通过另外的巷道92实现。
[0111]
载体结构14、14a还被构造成接收至少一个浮体12,使得其以漂浮方式被支撑(参见图8)。浮体12在载体结构14、14a中的浮动支撑件允许由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界定的浮体12的移动范围和/或扩展范围。在没有附加连接装置的情况下,使浮体12接收在载体结构14、14a中。这特别有利地允许在不使用进入浮体12的固定装置的情况下进行。接收区域20和另外的接收区域22的接收轮廓被构造成定心接收浮体12。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界定浮体12相对于理想水面82的至少基本上垂直的移动。此外,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界定浮体12相对于理想水面82的至少基本上平行的移动。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载体结构14、14a允许浮体12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水面82的方向的10mm的移动范围和/或扩展范围。载体结构14、14a中的浮体12的浮动支撑件被构造用于在平行于参考侧面62、64的参考表面法线的竖直方向上以距接收区域20和/或另外的接收区域22最大为3mm的间隔接收和/或支撑浮体12。
[0112]
此外,载体结构14被实施为屋顶结构(参见图2和图7)。屋顶结构包括被构造成接
收十二个太阳能元件10的安装表面。屋顶结构特别优选地被实施用于容纳十八个太阳能元件10。此外,屋顶结构具体化为鞍形屋顶结构。檩条元件与载体元件36一起跨越安装表面。太阳能元件10布置在檩条元件的上侧。鞍形屋顶结构被构造用于安装表面的东西取向。
[0113]
此外,太阳能装置包括具有十二个太阳能元件10的浮动载体装置8。太阳能装置具有鞍形屋顶结构,其被构造成在鞍形屋顶结构的每一侧上接收六个太阳能元件10。在组装操作状态下,相应的两个直接相邻的太阳能元件10在最高点中形成空气循环开口46,两个太阳能元件10中的每一个布置在其自己的鞍形屋顶侧上。空气循环开口46布置在屋顶结构的屋脊区域中。屋脊区域被实施为无中断的连续开口。空气循环开口46具体化为在彼此背离布置的直接相邻的太阳能元件10之间的屋脊区域中的间隔。间隔为26mm。间隔开的太阳能元件10之间的空气循环开口46完全没有结构组件。空气循环开口46被构造用于送走由于对流而产生的竖直空气流,优选地来自屋顶结构的。
[0114]
能量转换系统6还包括连接装置66。连接装置66连接九个浮动单元48a,其以刚性方式具体化为浮动载体装置以形成筏单元68,并且以可移动方式将多个筏单元68彼此连接。还可以设想连接装置66将多于或少于九个浮动单元48a彼此连接以形成筏单元68。
[0115]
还可以设想连接装置66被构造成以部分可移动的方式将浮动单元48a彼此连接以形成筏单元68。
[0116]
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在两个前部区域上具有连接区域。连接区域被构造用于容纳连接装置66。连接区域还包括用于容纳固定装置的固定装置接收区域。固定装置接收区域在每个前侧上具有两个圆形开口。
[0117]
筏单元68还具体化为具有九个刚性连接的浮动单元48a的3x3阵列(参见图1a和图1b)。此外,可以设想由多于或少于九个浮动单元48a来实施筏单元68。还可以设想将浮动单元48a以部分可移动的方式彼此连接。浮动单元48a以矩形阵列布置。
[0118]
此外,筏单元68借助于连接装置66以完全可移动的方式彼此连接。还可以设想筏单元68借助于连接装置66以部分刚性方式彼此连接。
[0119]
连接装置66部分地具有与载体结构14、14a的连接。在组装操作状态下,连接装置66布置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打开的前侧上。连接装置66被构造成部分地经由螺钉连接且部分地经由铆钉连接连接到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
[0120]
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66包括至少一个具体化为可折叠连接单元的连接单元。连接装置66在预组装状态下被构造成由两种所提供的螺钉连接中的一种连接到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连接区域。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和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各自包括在其前侧上相应的一个接收开口,其被实施为与连接装置66的宽度相关。以这种方式,在预组装状态下,连接装置66可以围绕一个安装的螺钉连接的轴折叠在部分圆上。接收开口被构造成在至少基本上垂直的位置中接收连接装置66的纵轴。可折叠连接装置66被构造成从预组装状态折叠到组装操作状态中。此外,可折叠连接装置66的纵轴从垂直于理想水面82延伸的位置折叠到组装操作状态的位置中。
[0121]
除此之外,连接装置66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器单元70。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在连接装
置66和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中的一个的连接区域之间实现了阻尼器单元70。阻尼器单元70具体化为弹簧弹性元件。此外,阻尼器单元70具体化为宏观元件。阻尼器单元70具有至少一个延伸,其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可弹性修改10%。此外,阻尼器单元70生成与修改相反地起作用的反作用力,其取决于延伸的修改并且优选地与修改成比例。阻尼器单元70还包括橡胶阻尼器元件。阻尼器单元70具有矩形几何形状。
[0122]
连接装置66还包括可移动的连接单元72(参见图9)。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可移动连接单元72包括两个连接元件74、76,其以可枢转的方式彼此连接。连接元件74、76共享枢转轴线。枢转轴线由螺纹螺栓实施。此外,螺栓具体化为插头螺栓。连接元件74、76还包括用于连接装置的相应的两个贯通开口。连接装置具体化为具有固定元件的插头螺栓。
[0123]
除此之外,连接装置66包括中空型材。连接装置66的中空型材在至少一个前部区域中具有减小的横截面,特别是相对于中空型材的横截面而言。在连接装置66的预组装状态下,前部区域中减小的横截面被构造用于将连接装置66的至少一部分无阻力地折叠至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上的对应的接收开口中。从中空型材的前部区域开始,减小的横截面具有至少基本上楔形的型材,其在中空型材的纵向方向上以阶梯来实施。此外,楔形型材的端部区域以倒圆的方式具体化。
[0124]
第一连接元件74被实施为具有沿着纵向轴线的支撑开口的矩形中空型材。中空型材以边长为40mm x 40mm的方形实施。支撑开口被构造成可移动地接收第二连接元件76。支撑开口被实现为沿着中空型材的纵向轴线的凹部。凹部延伸穿过中空型材的至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两个侧面。第一连接元件74和第二连接元件76被构造成接收在具体化为纵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2或具体化为横向载体元件的载体元件44的打开的前部区域上。第二连接元件76被实现为扁平材料和中空型材的组合。第一和第二连接元件74、76的中空型材各自具有在连接区域中的相应的两个贯通开口,以用于接收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具体化为分别具有固定元件的插头螺栓。扁平材料被实施为使得其与第二连接元件76的一个中空型材焊接。在组装操作状态下,第二连接元件76的扁平材料被构造成使得其接收在第一连接元件74的接收开口中并且可围绕共享的枢转轴线移动。第二连接元件76的扁平材料在前部区域中具有半径。半径被构造成使得第二连接元件76被实施为可在第一连接元件74的接收开口中无阻力地枢转。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可移动连接单元72被构造成允许在垂直于理想水面82的平面中的枢转移动。此外,可移动连接单元72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实施,使得其可经由连接装置可移动地支撑在连接区域中。
[0125]
此外,刚性连接单元78由中空型材实施(参见图10)。中空型材具有40mm x 40mm的测量值。刚性连接单元78包括总共四个用于连接装置的贯通开口。还可以设想刚性连接单元78包括多个贯通开口。连接装置具体化为具有固定元件的插头螺栓。刚性连接单元78的中空型材在两个前部区域中具有减小的横截面。减小的横截面是垂直于刚性连接单元78的纵向轴线实现的。从中空型材的前部区域开始,减小的横截面具有至少基本上楔形的型材,其在中空型材的纵向方向上以阶梯来实施。此外,中空型材的端部区域以倒圆的方式具体化。
[0126]
此外,除了阻尼器单元70之外,连接装置66完全由钢构成。
[0127]
除此之外,从约130m的长度开始,筏单元68的阵列被能量转换系统6的破浪器装置
80包围(也参见图11)。破浪器装置80被实施为多个浮体12,其经由纵向载体元件42和可移动的连接单元72连接。在组装操作状态下,作为破浪器装置80的一部分,浮体12具有水作为其中空空间内部的压载物。破浪器装置80还包括与筏单元68的可移动连接。在组装操作状态下,破浪器装置80通过可移动的连接单元72连接到能量转换系统6的筏单元68(参见图1)。可以设想能量转换系统6,特别是浮动载体装置8、9和/或浮动单元48a、48b包括至少一个防鸟单元,其被构造成防止鸟类筑巢和/或停留在能量转换系统6上。特别地,图中未示出防鸟单元。防鸟单元包括,例如,多个线、倒钩和/或突出部分,其布置在能量转换系统6,特别是浮动载体单元8、9和/或浮动单元48a、48b的表面上。还可以设想,防鸟单元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破浪器装置80上。
[0128]
此外,在装载有太阳能元件10的一系列十二排相邻的浮动载体装置8之后,能量转换系统6的布置包括具有功率转换器装置50的另外的浮动载体装置9,接着是装载有太阳能元件10的另一系列十二排相邻的浮动载体装置8(参见图2)。具有相应的一个功率转换器装置50的浮动载体装置9特别地通过另外的巷道92形成具有太阳能元件10的浮动载体装置8的走道,该走道垂直于特别地由巷道88形成的走道。
[0129]
图11示出了具有稳定装置116的能量转换系统122的一部分。稳定装置116布置在能量转换系统122的浮动单元118上,其位于特别是水体的理想水面82的下方。稳定装置116被构造成将针对浮体118相对于水面82的移动的反作用力至少施加至浮体118上,其中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与浮体118,特别是浮动单元118的浮体102相比,稳定装置116具有离开特别的理想水面82更大的最大距离120。浮动单元118包括特别地三个浮体102,其经由能量转换系统122的载体结构104彼此连接。稳定装置116被固定,特别是至少基本上不可释放地,特别是经由铆钉连接固定在浮动单元118的浮体102上、在连接装置66上和/或在能量转换系统122的载体结构104上。还可以设想,稳定装置116经由螺钉连接等固定在浮动单元118的浮体102上、连接装置66上和/或载体结构104上。
[0130]
稳定装置116包括多个,特别是四个,用于与水体的流体协作的稳定元件124,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单元126,其用于稳定元件124的特别是至少基本上无公差的布置。稳定元件124布置在能量转换系统122,特别是浮动单元118的下侧上。特别地,在能量转换系统122,特别是浮动单元118的漂浮状态下,稳定元件124布置在水面82下方。支撑单元126包括多个支撑元件128,其将稳定元件124与浮动单元118的浮体102、与连接装置66和/或与载体结构104连接。稳定元件124被布置成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特别是理想水面82。特别地,稳定元件124的主延伸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特别是理想水面82延伸。稳定装置116包括两个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其分别布置在支撑元件128上。特别地,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在支撑单元126的两个支撑元件128之间延伸,其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水面82延伸。
[0131]
稳定装置116,特别是稳定元件124包括/包括力传递区域132,其用于与水体的流体协作,该力传递区域132特别地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布置。
[0132]
稳定装置116,特别是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包括力传递区域134,其用于与水体的流体协作,该力传递区域134特别地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理想水面82布置。稳定元件124形成力传递区域132。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形成横向力传递区域134。稳定元件124各自具体化为至少基本上是面板形的。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各自具
体化为至少基本上是面板形的。稳定元件124分别形成两个力传递区域132,其布置在彼此背离的相应的稳定元件124的侧面上。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分别形成两个横向力传递区域134,其布置在彼此背离的相应的稳定元件130的侧面上。力传递区域132和/或横向力传递区域134分别具体化为具有至少大部分平坦的表面。稳定元件124中的一个布置在两个另外的稳定元件130之间和/或在支撑元件128之间,特别是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水面82定向的方向观察时。两个另外的稳定元件124分别布置在另外的稳定元件130中的一个上和/或在支撑元件128中的两个上。两个另外的稳定元件124特别地形成分别远离支撑单元126,特别是支撑元件128延伸的突出部分。稳定元件124具体化为面板,其经由支柱系统彼此连接并且固定在支撑元件128上。支撑单元126的支撑元件128具体化为杆形支柱,特别地稳定元件124和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固定到该杆形支柱。优先地,稳定元件124和/或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借助于支撑单元126,特别是支撑元件128固定在浮动单元118的载体结构104上。支撑单元126包括,特别地四个另外的支撑元件136,其特别地支撑支撑元件128以抵抗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水面82定向的方向上朝向彼此的移动。另外的支撑元件136分别与另一个另外的支撑元件136交叉布置。特别地,支撑元件128中相应的两个与另外的稳定元件130中的一个一体地实施。然而,还可以设想,支撑元件128和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分开地实施和/或彼此布置,特别是固定在一起。优选地,交叉布置的另外的支撑元件136在接触区域中,特别是在围绕另外的支撑元件136的几何中心布置的中间区域中彼此固定和/或彼此可旋转地支撑。优先地,另外的支撑元件136中的每一个用一端布置在支撑元件128中的一个上。然而,还可以设想另外的支撑元件136用一端布置在载体结构104上。还可以设想,稳定装置116,特别是支撑单元126,被布置,特别是被固定在能量转换系统122的破浪器装置80上,该破浪器装置80特别地布置在浮动单元118和/或载体结构104上。然而,稳定装置116,特别是稳定元件124、另外的稳定元件130和/或支撑单元126的其他实施方式也是可设想的。
[0133]
在至少一种操作状态下,稳定装置116在垂直方向上具有距离浮动单元118至少为50cm,优选为至少100cm,优先为至少150cm并且特别优选为至少180cm的最大距离138。特别地,稳定装置116,特别是稳定元件124距离浮动单元118的最大距离138最大为400cm,优选地不超过300cm并且优先地不超过250cm。稳定装置116,特别是稳定元件124距离浮动单元118的最大距离138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理想水面82延伸。特别地,稳定装置116,特别是稳定元件124,距离浮动单元118,特别是距离浮动单元118的下侧和/或底部,特别是距离浮动单元118的浮体102的最小距离140为至少40cm,优先地至少80cm,优选地至少为120c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为160cm。支撑单元126的支撑元件128,特别是支撑单元126的支撑元件128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具有至少150cm,优先地至少170cm并且特别优先地至少190厘米的最大纵向延伸142。支撑单元126的支撑元件128用一端优选地布置,特别是固定在连接装置66上和/或在载体结构104上。支撑单元126的支撑元件128用背离上述一端的另一端优选地布置,特别是固定在稳定元件124中的一个上。
[0134]
力传递区域132,特别是稳定元件124的所有力传递区域132的总和为至少2,500cm2,优选地至少5,000cm2,优先地至少7,500cm2并且特别优先地至少10,000cm2。横向力传递区域134,特别是另外的稳定元件130的所有横向力传递区域134的总和为至少1,000cm2,优先地至少2,000cm2并且特别优先地至少3,000cm2。特别地,力传递区域132,特别是稳定元件124的所有力传递区域132的总和最大为30,000cm2,优先地不超过25,000cm2并
且优选地最大为20,000cm2。各个力传递区域132的主延伸平面分别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延伸。特别地,稳定元件124各自包括另外的力传递区域132,其特别地布置在稳定元件124的背离力传递区域132的一侧上。特别优选地,力传递区域132布置在稳定装置116,特别是稳定元件124的面向理想水面82的一侧上。优选地,另外的力传递区域132布置在稳定装置116,特别是稳定元件124的背离理想水面82的一侧上。优先地,力传递区域132和另外的力传递区域132具体化为一致的。然而也可以设想,力传递区域132和另外的力传递区域132以不同方式具体化。另外的力传递区域132的主延伸平面优先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延伸。
[0135]
可以设想稳定装置116包括多个稳定元件124,其特别地一起形成力传递区域132和另外的力传递区域132。力传递区域132和/或另外的力传递区域132的尺寸被实施为可调节的,特别是通过模块化移除或添加单独的稳定元件124进行。例如,作用在浮动单元118上的反作用力可以经由力传递区域132以应用特定和/或环境特定的方式进行适配,这取决于能量转换系统122,特别是浮动单元118的重量和/或在水体的涌浪和/或风浪。
[0136]
在图12a、图12b和图12c中,示出了浮动载体装置100和/或浮动单元118的浮体102的替代实施方式。由于图12a、图12b和图12c中所示的浮体102具有与图1至图10的描述中描述的浮体12至少基本上类似的实施方式,因此图1至图10的描述可以至少基本上参考关于图12a、图12b和图12c中所述的浮体102的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10的描述中描述的浮体12不同,图12a、图12b和图12c中所示的浮体102优选地具有大于180cm、优先地大于200cm、优选地大于220c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基本上为224cm的最大纵向延伸144。特别地,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体192的主延伸轴线146延伸,所述主延伸轴线146特别地在布置在水体上时的状态下,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定向。浮体102的最大横向延伸148优先地与图1至图10中描述的浮体12的最大横向延伸相同地实施。浮体102的最大横向延伸148优选地至少为50cm,优选地至少为55cm,优选地至少为60cm并且非常特别地优选地至少基本上为60cm。特别地,浮体102的最大横向延伸148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定向,并且特别地在布置在水体上时的状态下,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定向。浮体102界定了中空空间150,特别是精确地为一个中空空间150,其具有大于400升,优选地大于500升,优先地大于700升,特别优选地大于720升并且非常优先地至少基本上为730升的最大体积。优选地,浮体102的中空空间150的最大体积是由精确的一个由浮体102界定的凹部实现的。浮体102优先地具有最大外表面152,其特别地包括浮体102的接收区域20、22、堆叠元件26、28、侧壁16、18和/或压接型材30(也参见图5a、图5b和图5c)。特别地,浮体102的最大外表面152至少为3m2,优先为至少5m2并且优选为至少6m2。优先地,浮体102具有不超过50kg,优选为不超过35kg,优先为不超过32kg,特别优选为不超过30kg并且非常特别优选为不超过25kg的最大重量。特别地,浮体102的最大重量至少为10kg,优先为至少15kg并且优选为至少20kg。浮体102优先地具有至少4mm,优先地至少5mm并且特别优先地至少5.5mm的平均壁厚154。优选地,浮体102的平均壁厚154最大为10mm,优先地最大为9mm并且优选地不超过7cm。可以设想,至少在接收区域20、22的区域中,浮体102至少部分地具有比在与接收区域20、22不同的区域中的更大的壁厚。
[0137]
浮体102在浮体102的上侧上包括用于载体结构104的三个接收区域22、158,特别是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载体结构104的目的。三个接收区域22、158至少基本上完全在浮体
102的最大横向延伸148的上方延伸。沿着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和/或主延伸轴线146观察,三个接收区域22、158中的一个接收区域22居中地布置在浮体102上。三个接收区域22、158中的接收区域22特别地在图12c中以横截面示出。特别地,接收区域22被构造成至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收载体结构104的横向载体元件44,其中特别地,载体结构104的横向载体元件44邻接浮体102,特别是在组装状态下。还可以设想,接收区域22被构造用于接收载体结构104的载体元件36或支撑元件108。浮体102优先地在三个接收区域22、158中的接收区域22内形成突出部分156,其中特别地载体结构104的载体元件36和/或支撑元件108被构造成,当载体结构104支撑在浮体102上时,至少部分地,特别是至少很大程度上接收突出部分156。优先地,载体结构104的突出部分156和横向载体元件44、载体元件36或支撑元件108被构造用于保持和/或固定载体结构104,以抵抗浮体102和/或载体结构104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和/或主延伸轴线146定向的方向上的移动。沿着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和/或主延伸轴线146观察,三个接收区域22、158中的两个接收区域158各自分别布置在浮体102的一端上。特别地,三个接收区域22、158中的两个接收区域158布置在彼此背离的浮体102的两端上。三个接收区域22、158中的两个接收区域158特别地被构造成接收载体结构104的两个横向载体元件44、两个载体元件36或两个支撑元件108。三个接收区域22、158中的两个接收区域108和/或载体结构104的两个横向载体元件44、两个载体元件36或两个支撑元件108优选地被构造用于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和/或主延伸轴线146定向的方向上张紧在载体结构104上的浮体102和/或用于固定和/或保持浮体102,以抵抗相对于载体结构104的在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和/或主延伸轴线146定向的方向上的移动。浮体102包括两个另外的接收区域20,其分别布置在浮体102的侧壁16、18上。两个另外的接收区域20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和/或主延伸轴线146延伸。两个另外的接收区域20被构造成至少部分地接收载体结构104,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载体元件36和/或支撑元件108。优先地,两个另外的接收区域20距离浮体102的下侧32的最小距离160延伸至少30cm,优选地至少35c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40cm。两个另外的接收区域20优选地通过与载体结构104的协作而被构造用于保持和/或固定浮体102,以防止相对于载体结构104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浮体102的最大纵向延伸144和/或主延伸轴线146定向的方向上的移动。优先地,两个另外的接收区域20在朝向浮体102的上侧24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特别是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由浮体102的壁界定。优先地,两个另外的接收区域20被构造用于经由与载体结构104的协作来保持和/或固定浮体102,以防止相对于载体结构104在从浮体102的下侧32至浮体102的上侧24定向的方向上的移动。然而,在上侧24上具有不同于三个的多个接收区域22、158的浮体102的实施方式也是可设想的,例如,仅具有居中地布置在浮体24的上侧24上的一个接收区域22。
[0138]
图13示出了太阳能装置98的替代实施方式,其包括浮动载体装置100和多个,特别是十八个太阳能元件10。浮动载体装置100包括四个浮体102,其特别地分别对应于关于图12a、图12b和图12c所述的浮体102。浮动载体装置100包括载体结构104,其与浮体102联接并且特别地被构造用于将太阳能元件10支撑在浮体102上。替代地,可以设想浮动载体装置100包括不同于四个的多个浮体102,优选为至少三个。替代地或另外地,可以设想浮动载体装置100被构造成接收不同于十八个的多个太阳能元件10。图13中描绘的浮动载体装置100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于图1至图10的描述中所描述的浮动载体装置8的实施方式,并且因此
图1至图10的描述可以至少基本上参考关于图13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100的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10的描述中所描述的浮动载体装置8不同,图13中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优选地具有更大的最大纵向延伸162、170。特别地,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62、170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主延伸轴线164定向,其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定向。
[0139]
太阳能元件10,特别是在浮动载体装置100上的布置中,一起具有至少4m、优选地至少6m、优先地至少8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9m的最大纵向延伸166。优选地,在太阳能装置98的组装状态下和/或太阳能元件10被布置在载体结构104上的状态下,太阳能元件10的最大纵向延伸166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支撑元件136定向和/或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浮动载体装置100的主延伸轴线164定向。在当布置在载体结构104上时的状态下,太阳能元件10优选地沿着太阳能元件10的最大纵向延伸166布置成两排168,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布置。特别优先地,太阳能元件10的最大纵向延伸166要被理解为在布置在载体结构104上时的状态下,太阳能装置98的所有太阳能元件10的最大纵向延伸166,并且特别地是以与单个太阳能元件的最大纵向延伸不同的方式实现的。优选地,在太阳能装置98的组装状态下和/或在太阳能元件10布置在载体结构104上时的状态下,载体结构104,特别是至少一个支撑元件136在太阳能元件10的最大纵向延伸166的上方至少延伸大部分,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延伸,其中特别地,太阳能元件10,特别是太阳能元件10的排168被布置,特别是被固定在支撑元件136上。
[0140]
载体结构104具有至少4m、优先地至少6m、优选地至少8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9m的最大纵向延伸170。优选地,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主延伸轴线164定向,和/或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定向,特别是在浮动载体装置100的漂浮状态下。优选地,在至少一个平面,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主延伸平面定向和/或特别是在浮动载体装置100的漂浮状态下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定向的平面中观察,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具有至少基本上矩形的基本形状,其中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沿着基本形状的最长侧面延伸。特别地,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最大为20m,优先地最大为15m并且优选地不超过10。优先地,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在浮动载体装置100的最大纵向延伸162的上方至少延伸大部分范围,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延伸。载体结构104具有至少3m、优选地至少4m并且优先地至少4.5m的最大横向延伸172。载体结构104的最大横向延伸172优选地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主延伸平面定向,和/或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定向,特别是在浮动载体装置100的漂浮状态下。特别地,载体结构104的最大横向延伸172至少基本上垂直于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定向。优先地,在至少一个平面,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主延伸平面定向和/或特别是在浮动载体装置100的漂浮状态下至少基本上平行于理想水面82定向的平面中观察,浮动载体装置100,特别是载体结构104具有至少基本上矩形的基本形状,其中特别是载体结构104的最大横向延伸172沿着特别地以不同于基本形状的最长侧面的方式实施的基本形状的侧面延伸。特别地,载体结构104的最大横向延伸172最大为20m,优选地最大为15m并且优先地最大为10m。优选地,载体结构104的最大横向延伸172在浮动载体装置100的最
大横向延伸的上方至少延伸大部分范围,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延伸。
[0141]
载体结构104包括四个支撑元件136,其被构造用于沿着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支撑多个太阳能元件10,其中支撑元件136各自具有至少4m,优选地至少6m,优先地至少8m并且特别优选地至少9m的最大纵向延伸174。优选地,支撑元件136,特别是支撑元件136的最大纵向延伸174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载体结构104的最大纵向延伸170延伸。特别地,支撑元件136分别具体化为具有中空型材和开口的支柱,该开口沿着支撑元件136的最大纵向延伸174延伸并且特别地位于相应的支撑元件136的下侧上。然而,也可以设想支撑元件136的其他实施方式,例如,为导轨、为梁、为杆等。可以设想,特别是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支撑元件136的最大纵向延伸174定向的截面平面中观察,支撑元件136具体化为与载体元件36,特别是图1至图10所示的载体结构14的载体元件36相同或在结构上相同。特别地,可以设想支撑元件136分别具体化为c型材,当沿着支撑元件136的最大纵向延伸174观察时,c型材具体化为至少部分地打开,和/或在组装操作状态下,当沿着从支撑元件136的上侧朝向水面82的方向上观察时,其具有至少一个向下延伸的倾斜表面。特别地,支撑元件136,特别是支撑元件136的最大纵向延伸174在在载体结构104和/或浮动载体装置100的最大纵向延伸170、162的上方至少延伸大部分,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延伸。特别地,为了在载体结构104和/或支撑元件136的最大纵向延伸170、174的大部分的上方,特别是在载体结构104和/或支撑元件136的至少基本上完整的最大纵向延伸170、174的上方支撑太阳能元件10,载体结构104,特别是支撑元件136被构造成接收太阳能元件10。也可以设想载体结构104的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具有不同于四个的多个支撑元件136。支撑元件136优选地各个具体化为中空的和/或其界定至少一个凹部,优先地沿着其最大纵向延伸174。特别地,支撑元件136被构造用于将线缆引导至太阳能元件10和/或远离太阳能元件10引导,特别是在凹部内或在凹部中进行。优先地,太阳能元件10、功率转换器装置50和/或外部单元的线缆至少部分地沿着在支撑元件136中的至少一个上和/或内的支撑元件136的最大纵向延伸174布置。可以设想,线缆经由至少一个固定装置,例如,夹具、环、螺钉连接等固定在支撑元件136上。
[0142]
图14示出了浮动载体装置106的另外的替代实施方式。浮动载体装置106的载体结构176被构造成将功率转换器装置50的支撑力传递到浮动载体装置106的两个浮体102。还可以设想,载体结构176被构造成将与功率转换器装置50不同地实施的功能装置的支撑力传递到浮体102,该功能装置具体化为,例如,用于捆绑多个太阳能装置和/或太阳能船,特别是多个太阳能装置和/或太阳能船的供应和/或传输线缆的连接毂,和/或具体化为用于监测与功能装置连接和/或围绕功能装置的太阳能船和/或太阳能装置的监测装置(参见图1)。图14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106具有至少基本上类似于图3的描述中所描述的浮动载体装置9的实施方式,并且因此图3的描述可以至少基本上参考关于图14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106的实施方式。与图3的描述中所描述的浮动载体装置9不同,图14中所示的浮动载体装置106优选地被构造成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功率转换器装置50,使得其至少基本上完全可以循环方式行走。浮动载体装置106包括六个底部元件178,其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最大纵向延伸180布置并且位于载体结构176上。特别地,底部元件178的相应纵向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最大纵向延伸180布置。六个底部元件178中的相应三个底部元件178形成另外的巷道92,其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最大纵向延伸180延伸。两个另外的巷道92分别布置在功率转换器装置50的彼此背离的侧面上的
载体结构176上。然而,还可以设想,浮动承载装置106包括不同于六个的多个底部元件178,底部元件178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最大纵向延伸180布置。浮动载体装置106包括两个线缆通道元件182,其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底部元件178和/或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最大纵向延伸180布置。特别地,线缆通道元件182的相应纵向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浮动承载装置106的最大纵向延伸180和/或底部元件178布置。特别地,线缆通道元件182分别具体化为界定用于引导线缆的至少一个凹部(未在图中示出)的至少基本上为面板形的底部元件。也可以设想线缆通道元件182的其他实施方式。特别地,线缆通道元件182以防滑方式具体化在线缆通道元件182的相应上侧184上。优先地,线缆通道元件182被构造用于将太阳能装置的线缆从至少一个太阳能元件10引导至功率转换器装置50和/或从功率转换器装置50引导至外部单元(图中未示出),例如变压器。底部元件178和线缆通道元件182一起形成可行走的表面,其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完全围绕功率转换器装置50实现。特别地,功率转换器装置50以这样一种方式实施,使得其可经由底部元件178和线缆通道元件182完全以循环方式行走。然而,可以设想浮动载体装置106的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具有不同于两个的多个线缆通道元件182。底部元件178和/或线缆通道元件182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至少基本上完全覆盖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浮体102,特别是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浮体102的上侧。功率转换器装置50优先地布置在两个线缆通道元件182之间和/或在两个另外的巷道92之间。特别地,两个另外的巷道92具有至少80cm、优选地至少90cm并且优先地至少100cm的最大横向延伸94。优选地,两个另外的巷道92,特别是浮动载体装置106上的两个另外的巷道92的最大纵向延伸,分别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在浮动载体装置106的最大纵向延伸180的上方延伸。底部元件178和/或线缆通道元件182优先地位于载体结构176上,特别是位于载体结构176的载体元件186上。优选地,底部元件178和/或线缆通道元件182固定在载体结构176上,特别是在载体元件186上。
[0143]
优先地,底部元件178界定多个贯通部,特别是以其分布在底部元件176的主延伸平面的上方的方式进行。在底部元件178固定,特别是安装在载体结构176上时的状态下,贯通部在底部元件178的整个高度上方从底部元件178的上侧延伸到底部元件178的下侧。贯通部优选地被构造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从底部元件178的上侧输送水使其通过底部元件178。优先地,贯通部被构造成至少基本上防止水滞留在底部元件178上。优选地,底部元件178至少部分地以防滑方式具体化为,特别是在底部元件178的上侧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元件178形成界定贯通部(图中未示出)的边缘,其具有防滑效果。例如,贯通部具体化为圆形的或有角度的。优先地,一个底部元件178的贯通部和/或边缘以几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为特征。底部元件178优选地由铝或特别地由有沟痕的或穿孔的金属板材构成。然而,也可以设想底部元件178的其他实施方式。
[0144]
载体结构176包括用于支撑功率转换器装置50和/或功能装置的两个固定元件190。两个固定元件190分别布置在两个另外的巷道92之间和/或两个线缆通道元件182之间,并且特别地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理想水面82和/或浮动载体装置106的主延伸平面从支撑底部元件178和/或线缆通道元件182的载体结构176的载体元件186,从另外的巷道92和/或线缆通道元件182的下方延伸直到另外的巷道92和/或线缆通道元件182的上方。特别地,固定元件190具体化为中空型材。固定元件190界定用于功率转换器装置50和/或功能装置的模块化固定的多个开口。然而,也可以设想载体结构,特别是固定元件190的其他实施方式。
[0145]
附图标记
[0146]6ꢀꢀꢀꢀ
能量转换系统
[0147]8ꢀꢀꢀꢀ
浮动载体装置
[0148]9ꢀꢀꢀꢀ
浮动载体装置
[0149]
10
ꢀꢀꢀ
太阳能元件
[0150]
12
ꢀꢀꢀ
浮体
[0151]
14
ꢀꢀꢀ
载体结构
[0152]
16
ꢀꢀꢀ
侧壁
[0153]
18
ꢀꢀꢀ
侧壁
[0154]
20
ꢀꢀꢀ
接收区域
[0155]
22
ꢀꢀꢀ
另外的接收区域
[0156]
24
ꢀꢀꢀ
上侧
[0157]
26
ꢀꢀꢀ
堆叠元件
[0158]
28
ꢀꢀꢀ
堆叠元件
[0159]
30
ꢀꢀꢀ
压接型材
[0160]
32
ꢀꢀꢀ
下侧
[0161]
34
ꢀꢀꢀ
闭合元件
[0162]
36
ꢀꢀꢀ
载体元件
[0163]
38
ꢀꢀꢀ
开口
[0164]
40
ꢀꢀꢀ
倾斜表面
[0165]
42
ꢀꢀꢀ
纵向载体元件
[0166]
44
ꢀꢀꢀ
横向载体元件
[0167]
46
ꢀꢀꢀ
空气循环开口
[0168]
48
ꢀꢀꢀ
浮体
[0169]
50
ꢀꢀꢀ
功率转换器装置
[0170]
52
ꢀꢀꢀ
能量转换单元
[0171]
54
ꢀꢀꢀ
参考长方体
[0172]
56
ꢀꢀꢀ
封套
[0173]
58
ꢀꢀꢀ
参考上侧
[0174]
60
ꢀꢀꢀ
参考下侧
[0175]
62
ꢀꢀꢀ
参考侧面
[0176]
64
ꢀꢀꢀ
参考侧面
[0177]
66
ꢀꢀꢀ
连接装置
[0178]
68
ꢀꢀꢀ
筏单元
[0179]
70
ꢀꢀꢀ
阻尼器单元
[0180]
72
ꢀꢀꢀ
移动连接单元
[0181]
74
ꢀꢀꢀ
连接元件
[0182]
76
ꢀꢀꢀ
连接元件
[0183]
78
ꢀꢀꢀ
刚性连接单元
[0184]
80
ꢀꢀꢀ
破浪器装置
[0185]
82
ꢀꢀꢀ
水面
[0186]
84
ꢀꢀꢀ
锚固单元
[0187]
86
ꢀꢀꢀ
纵向延伸
[0188]
88
ꢀꢀꢀ
巷道
[0189]
90
ꢀꢀꢀ
横向延伸
[0190]
92
ꢀꢀꢀ
巷道
[0191]
94
ꢀꢀꢀ
横向延伸
[0192]
96
ꢀꢀꢀ
底部元件
[0193]
98
ꢀꢀꢀ
太阳能装置
[0194]
100
ꢀꢀ
浮动载体装置
[0195]
102
ꢀꢀ
浮体
[0196]
104
ꢀꢀ
载体结构
[0197]
106
ꢀꢀ
浮动载体装置
[0198]
108
ꢀꢀ
支撑元件
[0199]
110
ꢀꢀ
纵向延伸
[0200]
112
ꢀꢀ
横向延伸
[0201]
114
ꢀꢀ
纵向延伸
[0202]
115
ꢀꢀ
纵向延伸
[0203]
116
ꢀꢀ
稳定装置
[0204]
118
ꢀꢀ
浮体
[0205]
120
ꢀꢀ
距离
[0206]
122
ꢀꢀ
能量转换系统
[0207]
124
ꢀꢀ
稳定元件
[0208]
126
ꢀꢀ
支撑元件
[0209]
128
ꢀꢀ
支撑元件
[0210]
130
ꢀꢀ
稳定元件
[0211]
132
ꢀꢀ
力传递区域
[0212]
134
ꢀꢀ
横向力传递区域
[0213]
136
ꢀꢀ
支撑元件
[0214]
138
ꢀꢀ
距离
[0215]
140
ꢀꢀ
距离
[0216]
142
ꢀꢀ
纵向延伸
[0217]
144
ꢀꢀ
纵向延伸
[0218]
146
ꢀꢀ
主延伸轴线
[0219]
148
ꢀꢀ
横向延伸
[0220]
150
ꢀꢀ
中空空间
[0221]
152
ꢀꢀ
外表面
[0222]
154
ꢀꢀ
壁厚
[0223]
156
ꢀꢀ
突出部分
[0224]
158
ꢀꢀ
接收区域
[0225]
160
ꢀꢀ
距离
[0226]
162
ꢀꢀ
纵向延伸
[0227]
164
ꢀꢀ
主延伸轴线
[0228]
166
ꢀꢀ
纵向延伸
[0229]
168
ꢀꢀ

[0230]
170
ꢀꢀ
纵向延伸
[0231]
172
ꢀꢀ
横向延伸
[0232]
174
ꢀꢀ
纵向延伸
[0233]
176
ꢀꢀ
载体结构
[0234]
178
ꢀꢀ
底部元件
[0235]
180
ꢀꢀ
纵向延伸
[0236]
182
ꢀꢀ
线缆引导元件
[0237]
184
ꢀꢀ
上侧
[0238]
186
ꢀꢀ
载体元件
[0239]
188
ꢀꢀ
上侧
[0240]
190
ꢀꢀ
固定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